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DIO-R)组和肥胖倾向(DIO)组,同时对照组(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TUNEL法凋亡检测结果显示,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较多黄色着染的凋亡细胞,其凋亡指数为(6.7±1.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组(P<0.01,P<0.05); 对照组和DIO-R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均P<0.01); 对照组和DIO-R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Ca2+荧光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能介导了肥胖型C57BL/6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洛美利嗪(LO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小鼠54只随机分为两组,高脂饲料喂养19wk,其中一组同时每天按80mg/kg给予LOM灌胃。筛选出肥胖组(DIO)和肥胖+洛美利嗪组(DIO+LOM),对照组(CON)小鼠给予基础饲料。至第19wk末,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DIO组小鼠RGCs体积变小,细胞质分布紊乱,核染色质发生固缩,而DIO+LOM组小鼠RGCs的形态学改变较DIO组明显减轻。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DIO组小鼠GCL层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DIO+LOM组RGCs的凋亡率与DIO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DIO组小鼠RGCs内Ca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其荧光染色强度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DIO+LOM组RGCs内Ca2+荧光染色强度较DIO组有明显下降(P<0.01)。

结论:洛美利嗪对肥胖引起的RGCs的损伤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内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霞  马玉东  孟凡鑫  施蓓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076-2078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建立的C57BL/6小鼠肥胖模型的视网膜变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高脂饲料喂养19wk后,小鼠分为肥胖抵抗(DIO-R)组和肥胖倾向(DIO)组,同时对照组小鼠给予基础饲料。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3组小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凋亡情况,并应用生化方法检测视网膜的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及DIO-R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及外核层(ONL)变薄(P<0.01);感光细胞出现凋亡及坏死,其外段视盘膜排列紊乱,部分溶解、断裂,神经节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分布紊乱,核染色质固缩;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在ONL层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DIO组小鼠视网膜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脂诱导的肥胖可导致C57BL/6小鼠视网膜变性及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压力及时间纯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al ,Cells,RGCs)中Fas/FasL mRNA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RG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SD系大鼠脑源性星型胶质细胞同化培养液双界面法培养羊抗鼠Thy1.1单克隆抗体纯化的SD系大鼠RGCs,分别在0mmHg(对照组)和20,40,60and 80mmHg(1kPa=7.5mmHg)的压力下培养24h及48h后,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对RGCs中Fas/FasL及其mRNA的变化进行定性及半定量观察,TUNEL法检测各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纯化的RGCs培养24h用羊抗鼠FITC-Thy-1.1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阳性,纯度为97%,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Fas/FasL及其mRNA,结果培养24h对照组无表达,20mmHg组有较弱的表达信号,40,60及80mmHg组表达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培养48h对照组弱表达,压力≥20mmHg各组较相同压力培养24h各组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培养24h对照组未见细胞凋亡。20mmHg见少量细胞凋亡,随着压力的增高细胞凋亡数增多,凋亡指数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培养48h组压力≥20mmHg各组较相同压力培养24h组凋亡指数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压力可激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Fas/FasL mRNA表达,Fas/FasL系统活化参与了青光眼高眼压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洛美利嗪(lomerizine,LOM)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及洛美利嗪组(LOM),每组40只大鼠。DM和LOM组链脲佐菌素(STZ)按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CON组给予等量无菌柠檬酸钠溶液腹腔注射。LOM组于糖尿病鼠模型成模后,每日予LOM 60mg/kg灌胃,CON组和DM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8,12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TUNEL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1)形态学观察: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下可见DM组RGCs出现不同阶段的凋亡征象,且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LOM组与同期DM组对比,在第8,12wk时RGCs凋亡征象减弱。(2)TUNEL检测:CON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未见凋亡细胞。DM组4wk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偶见TUNEL 阳性细胞,并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CON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M 组8,12wk时,与同期DM组比较,染色阳性的RGCs明显减少,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钙离子浓度检测:DM组与同期CON组比较:DM组8,12wk 的RGCs内钙离子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LOM组与同期DM组比较:LOM 组8,12wk的RGCs内钙离子荧光染色强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LOM对糖尿病大鼠早期RGCs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研究。36 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不同浓度Sal实验组,每组6 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空白组仅注射0.9%PBS溶液,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玻璃体腔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1.5 μl建立RGCs损伤模型;建模前48 h,模型对照组注射1.5 μl 0.9% PBS溶液,实验组玻璃体腔注射不同浓度Sal(0.1、0.4、2、8 mmol/L,1.5 μl)。建模5 d后制备视网膜标本,观察视网膜RGCs存活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Caspase-8 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空白组视网膜RGCs无变化,模型对照组RGCs显著减少,不同浓度Sal实验组RGCs细胞核染色数目较模型对照组逐渐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经视网膜平铺片测定RGCs 存活情况,发现空白组RGCs正常存活,模型对照组仅少量RGCs存活,不同浓度Sal组RGCs存活率较模型对照组提高,各组小鼠RG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0,P < 0.001)。同时,8 mmol/L浓度的Sal实验组Caspase-3、Caspase-8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3,P < 0.001)。结论:Sal可以抑制NMDA介导的RGCs凋亡,对RGCs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霍妍佼  黄萍  张绍敏  张纯 《眼科研究》2010,28(3):193-197
目的研究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对急性高眼压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各16只。2种小鼠分别随机取6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10只作为模型组。采用前房穿刺的方法建立缺血一再灌注模型,每只小鼠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模型对照眼。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技术,观察并计数再灌注后21d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同时进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再灌注后21d视网膜形态并测量内核层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SCID小鼠和C57BL/6小鼠的RGCs形态和数量、视网膜结构及厚度均无明显差异。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21d,SCID小鼠RGCs的存活率为91%±5%,C57BL/6小鼠RGCs的存活率为78%±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SCID小鼠实验眼内核层厚度为(33.52±2.13)μm,模型对照眼为(34.06±3.00)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7BL/6小鼠实验眼内核层厚度为(22.44±1.70)μm,模型对照眼为(31.06±3.75)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急性高眼压模型中,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RGCs的存活率较高,视网膜损伤明显轻于野生型C57BL/6小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50(Ginkgo biloba extract 50)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生理盐水(NS)组、模型+GBE 50组,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视神经;其余3个组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钳夹:模型+NS组和模型+GBE 50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NS和0.35%GBE 50(100mg/kg),术后继续给药4周;术后4d,各组随机处死3只大鼠作凋亡RGCs的TUNEL荧光标记;术后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作光镜检查并计数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TUNEL阳性RGCs;其余3组均见TUNEL阳性RGCs,但模型+GBE 50组较前两组少。术后4周RGCs数目:模型组(131±10个)、模型+NS组(137±13个)、模型+GBE 50组(198±15个)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与模型+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模型+GBE 50组显著多于模型组和模型+NS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GBE 50能部分抑制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RGCs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萍  李红  张绍敏  张纯 《眼科研究》2010,28(8):689-692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6(STAT6)基因敲除小鼠在视网膜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情况及视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和STAT6基因敲除小鼠各8只,右眼制作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前房穿刺后生理盐水灌注法,液面高度保持约1.6m相当于眼压120mmHg,维持1h后拔出,再灌注48h后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石蜡切片。TUNEL染色观察2种小鼠RGCs的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GFAP的表达。结果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48h后,STAT6基因敲除小鼠RGCs的凋亡明显少于野生型C57BL/6小鼠。野生型小鼠损伤后视网膜内GFA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呈纤维样,排列呈栅栏状,由RGCs层贯穿至外核层,而STAT6基因敲除小鼠的GFAP表达增强不明显。结论 STAT6基因敲除对损伤后的RGCs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胶质细胞的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对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只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及实验组(6只)。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实验组小鼠暴露于香烟烟雾中,每天2次,每次30 min,持续暴露12周后处死。取两组小鼠左眼分别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变化、三级β-微管蛋白(class III β-tubulin,Tuj1)的表达及视网膜内细胞凋亡情况;两组小鼠右眼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16.53±7.43)μm和(182.27±4.98)μ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1.49±0.56)μm和(4.62±1.07)μm,内网状层厚度分别为(52.08±3.17)μm和(37.28±2.86)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细胞数分别为(389.72±4.56)个和(378.71±2.16)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节细胞的细胞核部分形状不规则,排列疏密不均,局部可见细胞核缺失,Tuj1免疫荧光染色的荧光强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弱。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两组视网膜各层均未见明确阳性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RPE细胞内细胞基底部褶皱数量明显减少、局部有缺失。结论 香烟烟雾对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RPE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机制。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及糖尿病组(DM),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 STZ诱发糖尿病鼠模型,两组于第4,8,12wk分别行HE、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RGCs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RGCs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糖尿病组第8wk开始出现RGCs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第12wk更为明显。糖尿病组透射电镜下可见第4wk时RGCs出现线粒体肿胀; 第8wk时RGCs内肿胀的线粒体更为明显、数目增多,染色质边集于核膜周边,部分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减少; 第12wk时出现RGCs体积变小,甚至出现细胞核断裂。TUNEL阳性RGCs最早于糖尿病组第4wk时出现,随病程延长凋亡的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凋亡指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第8,12wk时RGCs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糖尿病组第8wk与第12wk比较,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早期出现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焦晓玲  彭媛  杨柳 《眼科研究》2014,(4):303-307
背景 米诺环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神经保护效应,但是否对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64只和米诺环素组64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用反向镊钳夹小鼠左眼视神经3s以建立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造模后米诺环素组立即以45 mg/(kg&#183;d)的剂量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0.4ml,造模后24 h注射剂量减半,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小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7、11、14天处死并制备视网膜铺片,用4&#39;,6&#39;-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RGCs层细胞密度的变化.取各时间点小鼠眼球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面CD11b mRNA的表达.结果 在视神经损伤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分别为(77.50±2.38)个/0.01 mm2和(70.00±2.94)个/0.01 mm2,明显低于米诺环素组的(88.75±2.36)个/0.01 mm2和(81.00±3.92)个/0.01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6.708,P<0.01;t7d=-4.491,P<0.01);生理盐水组RGCs凋亡数分别为(12±1)个/mm和(4±1)个/mm,明显多于米诺环素组的(4±1)个/mm和(1±0)个/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12.832,P<0.01;t7d=3.455,P=0.026);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与米诺环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77),且两组小鼠视网膜均未发现凋亡细胞.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与米诺环素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8.312,P<0.01;t7d=5.407,P<0.01),但在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2个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70).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早期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而减少RGCs的凋亡,从而对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葛薇  徐哲  刘升强  王朝晖  邵彦  韩浩  李静敏 《眼科研究》2012,30(12):1080-1084
背景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黄芪多糖(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增加再生神经蛋白的表达并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修复,但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再生作用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APS对急性高眼压状态下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APS组和高剂量APS组,每组各10只。低剂量APS组和高剂量APS组大鼠自实验开始每日分别给予APS500mg/kg、2000mg/kg(均溶于2.5ml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对照组仅给予2.5ml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药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个组均抽取0.2ml房水继而单眼前房注射等体积甲基纤维素使眼压升高至22mmHg(1mmHg=0.133kPa)以上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后5d,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摘除该眼球制作视网膜石蜡切片,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和计算各组大鼠RGCs的凋亡率。ImageProPlus5.1软件测量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和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大鼠成模后5d,模型对照组、低剂量APS组和高剂量APS组大鼠的眼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00、-10.700、-11.300,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形态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水肿,细胞排列紊乱;低剂量APS组视网膜可见空泡样变性,但视网膜细胞排列较模型对照组整齐,视网膜水肿减轻;高剂量APS组视网膜水肿较明显。低剂量APS组视网膜厚度、外颗粒层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00、-14.770、-11.640,P〈0.01),但高剂量APS组外颗粒层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0、-0.460,P〉0.05)。低剂量APS组大鼠caspase-3蛋白阳性RGCs百分比及RGCs凋亡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caspase-3蛋白:F=87.710,P=0.001;RGCs凋亡:F=272.8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00、-8.600,P〈0.01),高剂量APS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aspase-3蛋白阳性RGCs百分比及RGCs凋亡百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00、-6.400,P〈0.05)。结论500mg/kgAPS可有效抑制急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的视网膜水肿及RGCs的凋亡率,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的RG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金胺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在前房内加压灌注制作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然后腹腔内注射美金胺或生理盐水,分为美金胺治疗组和急性高眼压对照组各20只,另设健康对照组大鼠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2'-deoxyuridine 5'-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RGCs caspase-3和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无caspase-3与凋亡细胞表达。急性高眼压对照组在高眼压6h后视网膜出现凋亡细胞,逐渐增加至24h达高峰,后逐渐减少,72h时仅有少数凋亡细胞;caspase-3表达改变与凋亡细胞表达相似。美金胺治疗组的变化规律同急性高眼压对照组。急性高眼压6,24和72h后凋亡细胞与caspase-3的表达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视网膜急性高眼压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美金胺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欧阳科  袁援生 《眼科研究》2012,30(8):721-724
背景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慢性丢失为特征的常见致盲性眼病.目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热休克蛋白27 (HSP27)抗体可能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有关系.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检测血清中HSP27抗体的表达及RGCs的凋亡,了解HSP27抗体与眼压及RGCs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51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眼压组34只和伪手术对照组17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双极水下电凝器电凝高眼压组大鼠右眼巩膜表面3组静脉,建立高眼压动物模型.伪手术对照组大鼠右眼只剪开上方球结膜,不做电凝.分别于术后1、2、4、6、8周处死高眼压组大鼠6、6、6、8、8只,伪手术对照组大鼠3、3、3、4、4只.处死前测大鼠双眼眼压,并收集血清1 ml测定大鼠血清HSP27抗体.10只大鼠(2个组各时间点各1只)实验眼剥离视网膜,经匀浆后提取视网膜蛋白质用于Western blot分析.摘除剩余41只大鼠双侧眼球,制作石蜡切片.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组织切片中RGCs的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造模后3d,1、2、4、6、8周实验眼眼压较术前均明显增高,各时间点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8.502,P<0.01),但伪手术对照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6,P>0.05).高眼压组大鼠实验眼视网膜HSP27蛋白水平与伪手术对照组大鼠实验眼比较均有升高.高眼压组大鼠术后1、2、4、6、8周血清中HSP27抗体各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221,P<0.01),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HSP27抗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伪手术对照组手术前后HSP27抗体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422,P>0.05).高眼压组造模后实验眼不同时间点RGCs凋亡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6.12,P<0.05).高眼压组不同时间点RGCs凋亡阳性细胞率均较伪手术对照组高(P<0.05).结论 随着眼压的升高以及高眼压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中的HSP27抗体水平逐渐升高,视网膜在高眼压状态下HSP27表达上调.逐渐升高的HSP27抗体水平与RGCs凋亡增加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兔视神经夹伤模型,观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表达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关系,从而探讨RGCs凋亡机制及氨基胍(AG)在伤后对RGCs的保护性作用。方法55只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5只)、损伤对照组(25只)、AG治疗组(25只)。损伤组双眼夹伤视神经,按伤后1、3、7、14、21d又随机分为5组(5只/组)。AG治疗组于伤后2min耳缘静脉注射2%AG,损伤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应用TUNEL染色计数凋亡阳性细胞;比色法测量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正常组视网膜切片中极少见RGCs凋亡。损伤组于伤后1d偶见,3—7d逐渐增多,至14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很少表达iNOS,但含有少量NO。在损伤后二者含量逐渐增高,与RGCs凋亡呈正相关性。同一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和A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视神经夹伤后,NO合成增多可能是引起RGCs凋亡的一个因素。而AG通过减少NO的合成,降低RGCs凋亡,对RGCs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