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复肝颗粒对拉米夫定诱导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复肝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YMDD变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减少YMDD变异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②肝功能疗效:ALT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参芪复肝颗粒可减少拉米夫定诱导乙肝病毒YMDD变异发生率;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具有护肝作用。③参芪复肝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何龙韬 《新中医》2005,37(5):50-51
目的:观察芪珠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对照组)和芪珠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加芪珠汤(组成:黄芪、菟丝子、叶下珠、栀子、鸡骨草、人字草)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9月。观察治疗后及停药6月时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5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后6月ALT复常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eAg阴转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珠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改善肝功能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素琴 《新中医》2010,(1):39-4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疏肝健脾方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疏肝健脾方药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对照组有10.3%变异,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疏肝健脾方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在减少乙肝病毒P区基因YMDD变异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HBV DNA(PCR法)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32例、拉米夫定对照组31例,疗程2年,疗程结束时,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仪对HBVDNA阳性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2年疗程结束时,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YMDD变异率为15.6%(5/32),拉米夫定对照组变异率为38.7%(12/3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较长的疗程、治疗前较高的DNA含量与变异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0.888,P=0.018)。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单独应用能有效减少病毒YMDD变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嘉  梁树人 《天津中医药》2007,24(2):107-109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独服用拉米夫定。并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及慢性HBV DNA多聚酶中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结果]通过治疗2组ALT水平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降低ALT水平及ALT复常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HBeAg和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BV YMDD变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并降低长期使用拉米夫定而产生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78-2483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拉米夫定对比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HBe 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ALT复常及YMDD变异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收集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2015年11月以前)拉米夫定对比苦参素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RCT或CCT资料,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文章的质量进行评分,利用Rev Man 5.3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拉米夫定与苦参素相比,HBe Ag阴转率、HBe Ag/抗HBe转换率、ALT复常率:均无统计学无差异。HBV DNA阴转率:RR=1.54,95%CI为[1.10,2.16](P=0.01),拉米夫定比苦参素干预增加了54%的HBV DNA阴转率。YMDD:RR=13,95%CI为[1.76,96.15](P=0.01),拉米夫定导致HBV DNA P区YMDD基序变异率是苦参素的13倍。结论:拉米夫定与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效果明显,但拉米夫定组HBV-DNA阴转率较高,使YMDD基序变异亦较强,两者联合运用,可能提高乙型肝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对减少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治疗组132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治疗24个月,分阶段观察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YMDD变异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治疗24个月时YMDD变异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良好的作用,并可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两种不同中医证型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两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sAg定量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第12、24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中阻型有较好的趋势;治疗48周及停药随访第24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定量下降情况肝郁脾虚型优于湿热中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疗效优于湿热中阻型。  相似文献   

9.
参芪四逆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其芳 《西部中医药》2009,22(10):22-24
目的:观察参芪四逆汤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加服参芪四逆汤,2组在治疗12、24、36、48周时检查HBVDNA定量和YMDD变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及显效率Log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533〉0.05,P2=0.714〉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的YMDD变异阳性率Log值显著下降(P3=0.021〈0.05)。结论:参芪四逆汤对拉米夫定治疗引起的HBV病毒YMDD变异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联合对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YMDD变异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予补肾健脾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1 a。观察治疗前后2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定量、血清HBV DNA定量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BV DNA下降2 log10、HBV DNA阴转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仅ALT升高(P0.05),对照组ALT、AST、TBIL均显著性升高(P0.05);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细胞因子水平未见明显变化,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YMDD变异有良好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可能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忠  陈枝俏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81-1282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虚证组与实证组。虚证组联用扶正饮和拉米夫定,实证组联用行气活血饮和拉米夫定;对照组36例,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及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虚证组、实证组)和对照组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70.8%和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证型间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的虚证组无1例发生YMDD变异,低于对照组的13.9%,亦低于实证组的8.3%。结论:采用辨证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提高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2.
探讨辨证运用柴芍六君汤对减少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疗效观察。方法将3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30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柴胡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观察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1年及1年半的YMDD变异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18个月时YMDD变异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辨证运用柴芍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有良好的作用,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减少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芩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病毒HBV-DNA阳性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芩汤,1剂/d,水煎200m L,分2次口服,1年后观察疗效。结果:1年后拉米夫定耐药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1.43%、3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HBV-DNA转阴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的54.29%(P0.05)。治疗组ALT、AST较对照组恢复更显著(P0.05)。中药对改善口干苦、肝区胀痛、脘腹痞胀、溲黄、舌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比较,芪芩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更理想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拉米夫定耐药率,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乌鸡白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和乌鸡白凤丸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48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DNA、YMDD、e系统、ALT等指标。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90%,高于对照组的68%(P0.05);治疗组YMDD变异检出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46%,HBeAb阳转率为28%,分别较对照组的32%和18%高(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乌鸡白凤丸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减少YMDD变异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结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和HBV-DNA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状况,分析两种用药方式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和HBV-DN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和HBV-DN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ALT、AST和HBV-DNA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运用四君子汤四逆散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与单纯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相比,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rib)的疗效及对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变异(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联用扶正清毒汤和拉米夫定,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检测ALT、HBV-DNA、HBeAg、及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8.6%和6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6岍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9%与14.3%,P〈0.05;和92.9%与64.3%,P〈0.05,)治疗组H3eAg血清转换率39.3%,优于对照组10.7%,YMDD变异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扶正清毒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7.
李洪 《陕西中医》2011,32(9):1108-1109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 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用-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ALT复常率及HBeA g、HBV-DNA阴转率。结果:在治疗48周及停药24周随访,各组ALT复常率比较,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及肝肾阴虚型疗效较好,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HBeA g、HBV-DNA阴转率比较,肝郁脾虚型最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对于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疗效最优,对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疗效优于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中成药》2004,26(2):119-120
目的:观察乙肝解毒胶囊(黄柏、草河车、黄芩、大黄,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乙肝解毒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并与一般的保肝综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解毒胶囊使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5.56%、11.11%、44.44%.HBV-DNA阴转率较综合治疗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拉米夫定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解毒胶囊能改善肝功能,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联合灵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灵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用灵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组在促进HBV-DNA转阴、HBeAg阴转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够较早使ALT恢复正常,并且最终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YMDD变异治疗组有l例,对照组有6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联合治疗产生YMDD变异少于对照组。结论:灵芝胶囊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快速抑制HBV-DNA的复制、促使HBeAg的阴转和血清转换。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益气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益气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52周。观察2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HBV DNA、Child-Pugh积分及乙肝两对半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 DNA-YMDD变异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Alb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