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中国传统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2012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同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根据该指标,专家委员会于2012年12月确定了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简称"名录")。第二批共915个传统村落也于2013年8月公布,目前共有1561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名录。中国传统村落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年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州地区先秦至民国传统村落演变史进行系统研究,根据村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关要素的变化,将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两个阶段、五个时期。与村落生产方式相关的要素包括对外交通、产业构成、土地开垦、农耕技术;与村落生活方式相关的要素包括居民构成、建筑形态、居住密度、村落形态。广州地区传统村落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村落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村落由原始社会的氏族村落向封建社会的宗族村落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揭示广州市域及周边地区传统村落的演进规律。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清代至民国地方志以及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3.
<正>从市建交委获悉,5月起,天津市启动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全面摸清全市传统村落家底,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力争将更多有重要价值的村落纳入传统村落名录。据悉,这是本市启动的第三次传统村落普查保护活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DNA"。这次调查为期一个月。调查内容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传统村落是北方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北京地区传统村落远近郊双重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自然聚落类、交通要道沿线类和长城沿线堡寨类三种主要村落类型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选取村落空间形态、节点空间、院落与建筑三个方面详细解析北京地区传统村落的风貌特征,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于村落风貌形成的内在影响机制。文章最后通过对北京地区传统村落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未来北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应当加强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通过挖掘村落深层次文化内涵寻求发展出路,注重多规合一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寻找新时期机遇。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辨识不清,往往忽略了传统村落真正的内涵,造成了片面保护或者不完全保护的局面。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是其核心价值的认定与提炼,只有准确的把握村落的价值,才能理解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的意义,也为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有力的依据。文章以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裴城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街坊、院落、民居等层面来深入剖析村落的价值的具体体现,探索建立裴城村落分层次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2012年启动的传统村落调查,广匿共调查了12个民族、14个地区的600多处村落,其中266个村落历史传承明显,社会关系清晰,艺术价值较大,符合上报传统村落条件。根据评选,有89个分两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他入选省级(自治区)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丽水地区172个传统村落 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地形地貌、人口规 模、产业类型、历史文保进行分类别分析, 概括了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同时, 依据实地调研与走访,总结得出村落空间拓 展模式类型主要以分离式、顺延式、混合式 为主,村落水系格局基本呈现穿越式和环 绕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在丽水 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 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探讨传统村落保 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抚州市金溪县是江西省中国传统村落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境内的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与文化价值,已成为金溪县打造旅游大县的重要资源依托。文章结合金溪县传统村落的乡野调查,对其境内传统村落的选址、村落布局形态、村落内部空间及现状问题等进行归纳分析。由此探讨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地方特色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类型学和系统论的方法,对广州从化区传统村落中街巷的类型进行诠释,总结村落内街巷的组织模式。通过对传统村落内街巷脉络的功能解读及变迁动因的探究,系统分析从化区传统村落街巷形态内涵,以期推进关于从化传统村落保护和更新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115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GIS空间分析、空间图示分析法,归纳和总结福建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依自然山水环境特征,可以将福建传统村落分为山地型和滨海型两大类;依用地形态,可以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大类;受自然地理、人文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日联合省文化厅、文物局、财政厅下发的《陕西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明确了传统村落的普查、挖掘、评价和认定标准,并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潜在的传统村落,认定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及等级。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山区型传统村落是福建省传统村落的主要类型。文章在分析福建省山区型传统村落自然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产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四态融合"的保护发展策略:保护福建山区型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形态,保护其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动态引导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华中建筑》2021,39(4)
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联合省文化厅、文物局、财政厅下发的《陕西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明确了传统村落的普查、挖掘、评价和认定标准,并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潜在的传统村落,认定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及等级。陕西省将按照《指标体系》标准,确定全省传统村落名录。《指标体系》由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许枫  童宇辉 《浙江建筑》2024,(1):96-100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对于展现当地建筑艺术和村镇格局,反映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具有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伴随着城镇化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在此,通过对嘉兴传统村落的建筑实体、生态系统、文化遗产等整体价值评价和核心价值提取,为各类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特定社会历史的时空背景下,防御性需求参与塑造了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形态。以福建漳州地区为例,明清时期民间社会动乱频仍,在独特自然与人文因素影响下,当地传统村落逐渐演化出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地域性防御体系。当前,学术界对漳州传统村落防御性的研究较少且大多侧重于村落个案与文史层面的分析,缺乏对其进行系统整体性与物质层面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市域尺度与空间层面入手,探析防御性视角下漳州传统村落形态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文聚焦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依据其肌理模式进行类型划分,结合实例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选址布局、街巷空间及建筑布局的关系,辨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试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建筑布局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的方法,进而为西安市传统村落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9年6月,伴随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公布,全国共有6819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认定评审的指标体系中定量与定性评估指标参半,无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更缺少智能化的评估方法。文章收集整理了6000余个优秀村落的相关数据,维度包含村落的基础特征、村落历史、自然环境、选址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六个方面。基于此数据集,采用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方法——决策树,研究构建传统村落智能评估模型,预测村落对象是否符合中国传统村落的评价要求。同时,依据模型中各变量的关键度量值,阐述传统村落认定评估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可量化特征属性,探索建立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此智能评估模型可作为专家评审的有力补充,提高认定工作的效率,增加认定的及时性、准确性。省、市级传统村落的评估也可借鉴此研究使用的决策树算法,基于省、市级传统村落的样本数据,构建省、市级传统村落智能评估模型,为各级政府的传统村落评估做智慧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周边山脉、水系分布的关系,并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的类型与境内主要山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2)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在三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传统村落数量以赣北地区最多,赣中地区次之,赣南地区最低;从市域尺度来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为较集中,由高至低依次集中在吉安、上饶、赣州、抚州、景德镇5个设区市。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金溪县疏口村传统村落进行村落风貌和建筑风貌的研究,深入了解该村落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布局,探索其文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查阅,将村落中的建筑进行图像归纳分类、拓扑变形,探析疏口古村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组合方式,轴线空间序列以及建筑出入口的类型,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期待经过合理的资源开发,打造富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旅游景点,传承古村历史文化,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