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锐 《辽宁丝绸》2012,(1):25-27
从符号学的角度综合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旗袍服饰艺术视觉符号进行审美文化语义研究。从单一的中国传统审美到中西交融的多元化审美逐层深入,这样有利于拓展旗袍文化理论研究的领域,也有利于把传统旗袍服饰艺术中文化审美抽象出来结合现代元素更好的为现代人服务。  相似文献   

2.
旗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活态载体,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在当代也受到诸多女性的青睐。文章就文化认同角度下民众对旗袍的态度展开调查与分析,据访谈所得一手资料的整理得到:当代民众对旗袍的文化认同主要集中于外观认同和自我一致性认同两方面。因此,对于民众旗袍采纳的提升可以从外观设计与文化宣传出发,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构思。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民族精神、文化质量、文化理念等角度分析了旗袍的民族文化象征作用,其次从与传统的对立、冲突及统一等角度进一步讨论了旗袍的审美特征,说明了旗袍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服装。  相似文献   

4.
服饰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具备信息表达和文化交流的作用,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一,日渐成为影视剧中炙手可热的文化元素。旗袍文化以其独特的时尚性丰富影视视听语言的同时,在人物形象表达与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旗袍文化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艺术审美性、文化内涵性以及流行传播性。本文主要从旗袍文化的"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进行其应用于影视中符号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颜文溢  许旭兵 《丝绸》2022,(5):120-127
旗袍作为民国时期代表性女装形式,曾引领了当时的时代审美风尚,主要价体现在传统服饰造物理念的主体上对外来审美文化的参考吸收,是传统与流行、东方与西方文化耦合下的产物。文章立足于传世实物和文献资料,针对民国旗袍的中华民族个性特征及演变形式,从艺术、文化的角度探究旗袍在民国时期文化耦合背景下呈现的设计思想与审美表达,印证民国旗袍内在蕴含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思想变革。总结出民国旗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其形制艺术特点,结合当今服装设计通过造型、细节、纹样的变化进行创新设计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服饰文化承扬及华服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婚礼意味着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开始新的家庭生活.在注重礼仪文化的中国,新娘的婚庆服装就有许多历史传承和时尚演绎.文章从婚庆旗袍的由来、改良和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婚庆旗袍服饰和配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倡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6,(10)
中国旗袍,历百年变迁而不衰,虽然款式、做工等方面有过多次变革,但其"一件制"表现形式和中文名称等基本保持一致。值得关注的是,旗袍的英文译名却有Cheongsam、Qipao、Qi Pao、Chipao、Chirpaur、Mandarin gown、Chinese dress等多种表达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不仅容易误导西方受众,也不利于中国旗袍文化的对外传播。文章首先从国内外普通消费和学术研究两方面概述旗袍英译名称混乱的现状,然后逐一分析和对比这些译名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旗袍最合理的译名,并根据当前现实提出了译名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冰桐  朱华 《辽宁丝绸》2020,(1):40-41,43
满族旗袍源于古代深衣,肃慎时期衣皮为主,挹娄时期学会以麻制袍,勿吉时期兽皮与布帛并用,女真时期袍以皮、麻、丝为之。满族在旗故称旗袍,以丝绸为尚。旗袍作为这个民族特有的服饰不仅凝聚了满族的文化,也顺应了华夏民族的审美思想,伴随时代的变迁,满族旗袍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其鲜活的符号意义代代传承。其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并且在当今民族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满族旗袍的文化属性、商品属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提炼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征,阐述了具有北方民族服饰特征的中国传统旗袍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传统旗袍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的发展成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为切入点,总结出传统旗袍和现代旗袍的区别。因篇幅有限,本文着力探讨传统旗袍的文化内涵与造型坐标。后续文章将进一步探讨传统旗袍的改良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江成  叶艳 《广西轻工业》2014,(4):76-77,118
鉴于文化式原型更符合东方人体型且在服装结构教学中简单易懂,文中将文化式原型应用到旗袍结构设计中,使其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旗袍合体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旗袍的结构制图,从而继承及发扬旗袍这一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旗袍市场调研,分析了当前旗袍的市场现状与流行趋势,对旗袍服装设计的要素进行梳理,提出旗袍服装设计定制系统开发策略,试为旗袍定制型企业或工作室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旗袍的历史沿革和现代旗袍的艺术特点.通过对北京奥运礼仪服饰的剖析,阐述了旗袍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探讨了旗袍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旗袍作为古典服装美学的主要内容,通常有四种价值:衣服的价值、美学的价值、文化的价值和经济的价值,通过旗袍的美学价值可以派生出旗袍的真的价值与善的价值。穿旗袍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女性对美的追求,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也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弘扬旗袍文化,对秉承新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旗袍的底蕴与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敏 《丝绸》2006,(12):48-49
从旗袍的内涵、首选材质以及旗袍的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旗袍不仅是中国服装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更是中国最经典的传统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5.
夏悦  刘文  曾茜 《江苏纺织》2022,(4):113-115
自民国起,旗袍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创新化的特点.由于和西方服饰文化相融合,现代旗袍崭新的形象展示了独有魅力.文章从西方服饰文化对旗袍的影响入手,探究西方服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进而更好地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铸就中国文化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刘涛 《辽宁丝绸》2014,(3):20-21
民国时期旗袍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通过自身的改造与转换,从传统服饰文化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典范。通过对这一时期旗袍各个方面改良的剖析,解读旗袍所蕴含的中西合璧之美,探讨民国时期旗袍得以广泛流行和传播的要因。  相似文献   

17.
罗旻 《西部皮革》2024,(1):114-116
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有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之誉。旗袍不仅能突出东方女性形体之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的审美趋向更加多元化,改良旗袍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旗袍的结构基础,旗袍彻底脱离旧有形式,形成了完美成熟、华丽性感的造型。文章在对传统旗袍与改良旗袍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从领部、肩袖部、开襟、开叉、下摆五个层面探究了旗袍结构改良设计,并阐述了旗袍结构改良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旗袍源远流长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一,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的服饰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并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介绍了旗袍的起源及其发展,调查了旗袍市场的现况,分析了影响旗袍流行的因素,阐述了旗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晶 《西部皮革》2021,(9):124-125
本文以旗袍为例,提出了旗袍的形制发展变化及对身体的遮蔽与显现之间的关系,对旗袍在现代服装中的意义及象征从民族文化审美角度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国潮文化背景下的旗袍市场,对旗袍市场进行调查,最后分析出国潮文化背景下的旗袍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