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类果实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植物属于禾本科中的竹亚科,全世界有一千多种。中国是世界上竹子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竹林总面积约340万公顷,竹类植物有30多个属,400多种和亚种。 众所周知,竹子的寿命为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大多数竹种一生中只开花结果一次,结实后植株便枯萎死亡。由于竹子的果实并不常见,因此关于其形态,一般读者知道的不多。本文仅就笔者的认识谈谈竹类果实的多样性。 在禾本科中,禾亚科植物的果实比较单纯,几乎全为颖果,仅有极少例外者,如鼠尾粟属和穇属等果皮和种皮分离为囊果。然而,在竹亚科中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果皮与种皮是否粘合,甚至果实的类型等,却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正>竹类植物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共同特征,然而它在营养器官的外部形态,花和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结构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独自形成一特殊类群。竹类植物在形态上可分为秆、地下茎、枝、叶和箨、花和花序、果实和种子等。地下部分竹子的地下部分叫地下茎。地下茎是竹类孕笋成竹、扩大自身数量和生长范围的主要结构。来自于同一地下茎系统的一个竹丛  相似文献   

3.
1994~1996年,在相岭山系冕宁县治勒自然保护区设点,对大熊猫和小熊猫主食竹类峨热竹与其它环境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长达3a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热竹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生态因子如海拔、郁闭度、坡度和坡向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其株高、基径、密度、发笋率、老笋比例和成竹死亡率等有较大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竹子变矮变细,老笋比例下降;上层乔木郁闭度增加,竹子变稀,发笋率、老笋比例和成竹死亡率均降低。坡度增大,竹子变稀并且细而矮。阳坡的竹子率发笋高于阴坡。  相似文献   

4.
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是中国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与其邻近地区一起构成了世界木本竹类的多样性中心。德宏正处于这个中心位置 ,竹子种类丰富 ,有 16属 5 6种及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 2 1种 (云南特有 15种 ) ,占其竹亚科全部区系成分 (45种 )的 4 6 6 7%。热带亚洲分布类型占绝对优势 ,本地区的竹亚科区系与热带亚洲特别是缅甸 (有 18种共有种 )及云南南部和东南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竹亚科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郭振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2002,24(4):431-438,462
对近年来在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界定、其系统位置的确定、内部系统演化趋势以及地理分布和起源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竹亚科作为一个单系类群仅包括了木本的竹族(Bambuseae)和一个草本的莪利竹族(Olyreae),其中莪利竹族分布在新几内亚的伊里安竹(Buergersiochloa)处于Olyreae最基部。禾本科12个亚科中除了3个亚科为基部类群以外,其余9个亚科分成PACCAD(包括黍亚科,狭义的芦竹亚科,广义的虎尾草亚科,假淡竹叶亚科,三芒草亚科和扁芒草亚科)和BOP单系分支(包括竹亚科,稻亚科和早熟禾亚科)。在BOP支中,竹亚科与早熟禾亚科相近缘,共同组成稻亚科的姐妹群。竹亚科分成草本和木本两个单系类群,木本竹子又分成热带和温带支系,热带支系进一步分成新世界热带和旧世界热带两个单系类群。从现有的化石证据和基部类群的地理分布推断,竹亚科很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的冈瓦纳古陆。最后,本文就竹亚科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子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从竹子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的关系、竹子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华民族物质文明进化的息息相关中都可以得到丰富的证明,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熊文愈教授曾有精辟概括: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相似文献   

7.
竹亚科分类的若干方法问题—兼论牡竹属的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竹亚科分类自70年代末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高山竹类的属名、种类处理,青篱竹属在中国是否存在,以及丛生竹的属级界线等问题上,国内学者间,以及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间存在不同意见。读了林万涛关于中国牡竹属的两篇文章后,认为有必要就牡竹属的范畴作一讨论,其中也涉及国内竹亚科分类的若干方法论问题。根据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广义牡竹属”是一个单系类群。参照Clayton对属级分类阶元提出的几条原则,特别是性状的选择,讨论了椅于竹属与碟环慈竹属的归属问题。笔者认为,数量分类学并不探讨类群的起源问题,研究系统发育则需要多学科的证据,因而单从营养体个别性状的相似性来推测系统发育是不可取的。最后本文归并了椅子竹属和碟环慈竹属。  相似文献   

8.
竹崇拜探秘     
竹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之一。在竹子最密集区域,形成了四个具有显著特色的竹文化区,即以中国江南为代表的东亚"毛竹文化区"、中国云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竹文化区"、喜马拉雅"高山竹文化区"和拉丁美洲"多瓜竹文化区"。在这些竹文化区里,竹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很多人的一生都与竹子纠葛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各种竹文化现象。我国涵盖了三  相似文献   

9.
竹子的高速生长主要发生在无枝无叶的笋期, 并对水分需求巨大。水分不仅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 而且水分转运可促进光合产物、矿质元素、生长激素等物质流动。竹子夜间主要由根压驱动水分转运, 但在日间尤其是下午根压基本为负值, 明确竹笋日间蒸腾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对竹林培育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不同伸长阶段的慈竹(Bambusa emeiensis)笋为材料, 研究了茎秆和竹箨的气孔特征、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等生理特征及在离体条件下竹笋的水分转运速率。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状态的竹笋茎秆及箨鞘表面均分布有大量气孔, 气孔小且凹陷, 光合速率及叶绿素a、b含量极低, 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成熟叶片, 表明笋体和箨鞘是竹笋主要的呼吸和蒸腾部位。2)离体条件下竹笋的番红示踪表明, 高生长阶段的竹笋茎秆中番红上升速率较快, 有着较强的蒸腾。竹箨分离后, 番红仍然能够扩散和运输, 表明笋体茎秆也存在一定的蒸腾, 但与竹箨包裹的竹笋相比, 番红在分离竹箨后的笋体中上升速度显著下降, 表明竹箨对笋体内水分运输影响较大。3)箨环处的组织解剖发现, 节间的纵向维管束在竹节处特化形成一个类板状结构, 弯曲伸入竹箨, 是竹箨影响笋体内水分运输的重要结构基础。上述结果表明, 日间竹笋水分通过茎秆和竹箨表面的气孔大量蒸散, 产生蒸腾拉力驱动笋体内水分转运。该研究也发现, 随着茎秆成熟, 竹箨松动并开始脱落, 茎秆表面的气孔宽度增加, 加大了气孔的开口大小, 增大了节间气孔与大气水气交换的有效面积,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竹箨脱落时减少的蒸腾拉力。  相似文献   

10.
竹子的分类     
竹类与禾草在分类学上同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竹以木质的秆、复合分枝、发达的根系和很少开花的特点区别于同科的其它植物,被单列为竹亚科。它是禾本科植物中最原始的亚科之一,也是禾本科植物中最具多样化的一个种群。  相似文献   

11.
竹类植物是美国采集者在我国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在众多的竹类植物采集者中, 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于1919-1940年在岭南大学开展竹类植物研究, 在此期间多次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引种竹类植物到美国。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档案查阅以及实地调研, 整理了莫古礼采集竹类植物的路线和采集地, 并对竹类植物学名进行校对, 分析了莫古礼在华研究、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历史及其影响。经统计, 莫古礼在华期间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地涉及12个省级行政区39个地级市, 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香港等地; 引种地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的25个地级市; 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727号1,840份, 隶属20属93种(含种下单位, 下同), 分别占我国竹类植物属和种的58.8%和17.4%; 共引种竹类植物255份, 隶属于17属77种, 分别占我国竹类植物属和种的50.0%和14.4%。莫古礼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极大地发展了竹类植物分类学, 所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为后人竹类植物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所引种的竹类植物极大丰富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 也促进了竹类植物在美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竹类植物作为一种克隆植物, 无次生生长过程, 具有独特的生长和繁殖特性。但有关不同类群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所知甚少。本文以在中国分布的34属534种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 从Flora of China中收集和整理其秆高、直径、节间长、竹壁厚、叶长、叶宽等基本形态学功能性状, 根据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 按地下茎划分为丛生、散生和混生3个类群, 按出笋季节划分为春、夏、秋、冬4个类群, 按分布范围划分为中国特有(371个中国特有种)和非特有2个类群, 再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讨不同类群竹类植物在基本形态学性状上的分异格局, 采用主成分分析揭示各个功能性状之间的内在关联, 剖析不同类群竹类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 丛生竹、散生竹和混生竹之间功能性状差异显著, 丛生竹具有最大的秆高、直径、节间长、竹壁厚, 最小的叶长和叶宽, 散生竹次之, 而混生竹则具有最小的秆性状和最大的叶性状。中国特有种在秆高、直径、竹壁厚、叶长方面显著小于非特有种。竹类植物秆高、直径、节间长、竹壁厚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叶长和叶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竹类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大小性状(主要包括直径、秆高和竹壁厚)在第一主轴具有较大的贡献率, 而在水平方向上的叶片功能性状(叶长和叶宽)在第二主轴上贡献率最大。由此可见, 竹类植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对光资源的捕获差异可能是驱动竹类植物系统演化、特有性分布和出笋季节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和原理,调查和研究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竹类植物。 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由于版纳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生活在版纳的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均有栽培、认识、利用竹类植物的传统习惯及较高的知识经验,使得版纳不仅具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而且具有许多人工竹林。 本文参阅了众多的竹类研究成果,整理了大量的野外调查、采集资料,充分肯定了前人对版纳竹类研究的价值,论述了分布于版纳的竹属,并应用植物区系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版纳竹属的分布类型以及版纳与相关地区的竹类亲缘关系,认为:版纳竹类与东南亚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滇西、滇东南,与滇中、华东有一定的联系,而与华南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秦岭大熊猫冬春季节对巴山木竹竹林生长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竹亚科矢竹属一新种——中岩茶秆竹(Pseudosasa zhongyanensis S.H.Chen,K.F.Huang et H.Z.Guo)。本种与茶秆竹(P.amabilis(McClure) Keng f.)相近似,但箨环具明显箨基残留物和木栓质隆起,高于秆环,箨鞘顶端具小型外翻箨耳,耳缘具皱曲繸毛,箨舌几无毛或有短柔毛,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6.
张雨曲  杨新杰  程虎印  高静  彭亮  张明英  张岗 《广西植物》2022,42(10):1641-1644
繁殖器官在竹类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组在广西马山县观察到竹亚科单枝竹属芸香竹正在开花,该文根据观察到的开花状况和采集到的标本解剖观察结果,对其花枝和繁殖器官特征做了详细的中文及拉丁文补充描述。经对比芸香竹与属内已知繁殖器官结构的单枝竹和小花单枝竹的繁殖器官,3个竹种有相同的繁殖器官结构特征,但在小花数目和大小等方面具有差异。繁殖器官比较表明该属竹种的繁殖器官对喀斯特地貌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也支持依据营养器官差异划分为3个独立竹种。  相似文献   

17.
巴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其竹类多样性也极为丰富。结合现存资料及野外调查,对巴西全境的竹类分布格局进行了讨论。巴西全国有原生竹亚科植物256种(含2亚种及3变种),北部地区草本竹类(莪莉竹族)最丰富,有61种,而东南部地区木本竹类(箣竹族)最丰富,有96种。偏穗竹属(Merostachys)(43种)和丘斯夸竹属(Chusquea)(45种)是最常见的属,并是最具潜在经济利用的竹类。属种的特有性分别高达32.4%和68.8%。特有属有11个,分别为莪莉竹族的双药莪利草竹属(Diandrolyra)、独焰草竹属(Eremitis)、小百瑞草竹属(Parianella)、赖茨草竹属(Reitzia)、苏克蕾草竹属(Sucrea)和箣竹族的南美梨藤竹属(Alvimia)、离枝竹属(Apoclada)、密穗竹属(Athroostachys)、卡姆巴珠瓦竹属(Cambajuva)、菲尔盖拉斯竹属(Filgueirasia)、无枝竹属(Glaziophyton)。  相似文献   

18.
禾本科叶片表皮结构细胞的组合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蔡联炳 《植物研究》1999,19(4):415-42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禾本科204属373种植物的叶片表皮进行了观察。发现禾本科叶片表皮细胸细胞在下表面上的分布式样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类型,即竹型、稻型、黍型、虎尾草型和早熟禾型,而5个基本类型所附属的植物类群分别是禾本科中的竹亚科、稻亚科、虎尾草亚科早熟禾亚科。同时分析了这5个类型的演化水平,并同类群的外部形态、地理分布相印证,表明竹亚科最原始、稻亚科次之、黍亚科演化居中、虎尾草亚科较高级、早熟禾亚科最高级;禾本科可能起源于世界的热带区域。  相似文献   

19.
历史长河里流淌的翠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古代对竹子利用的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说明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6 0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甲骨文及竹部文字19 5 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6 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实际上,在7 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  相似文献   

20.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