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广泛利用竹子。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中国人认识和利用竹的历史可追溯到六千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竹部的单字有文人用的笔、简、发,武人用的箭,伶人用的萧、笛,日常用的箱、管等,数不胜数。古代人用竹片作文字载体,用牛皮绳把竹片编结成书,就是所谓韦编。孔子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于是有了“韦编三绝”的佳话。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的原书就是写在竹片上的。其他重要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也都是…  相似文献   

2.
<正>竹子的种类由于竹子不常开花,笋期短而发笋时间不一,很难把各种器官标本都同时采集,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竹亚科分类系统研究也因此成为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分歧较大的一个部分。全世界竹亚科植物有70~80属1 000余种,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竹类研究、竹林培育和产品开发上均居于国际领先行列,被称为"世界竹业大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也是与竹子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从竹子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的关系、竹子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华民族物质文明进化的息息相关中都可以得到丰富的证明,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熊文愈教授曾有精辟概括: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相似文献   

4.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食性及其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粪便分类收集法、样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食性及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主要取食培训圈中的拐棍竹竹笋及其成竹、幼竹、半枯竹的竹秆和枝叶,少量采食短锥玉山竹,并偶尔寻食培训圈中的青草和鞘柄菝葜等植物。食性季节变化具有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动态规律,9~12月主要以拐棍竹枝叶为食,1~4月取食成竹竹秆,5月大量啃食当年新笋,6~8月则喜食幼竹竹秆。同时,“祥祥”对拐棍竹粗细的利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选择性,一般取食基径大于12mm以上的竹子,对基径很小的竹子不喜欢或拒绝利用,而不同龄级竹子的选择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竹子王国:竹子分布广泛且种类众多,传统竹文化丰富多彩,现代竹产业领军全球。2011年4月,在广西桂林市,优雅的凤尾竹让我神迷;2011年5月,在四川长宁县,蜀南竹海的美景使我陶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竹子王国:竹子分布广泛且种类众多,传统竹文化丰富多彩,现代竹产业领军全球。2011年4月,在广西桂林市,优雅的凤尾竹让我神迷;2011年5月,在四川长宁县,蜀南竹海的美景使我陶醉;2012年3月,在浙江安吉县,发达的竹产业令我不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的刻划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考古学家曾发现许多刻划符号。它是一种记事方式?还是一种原始文字?迄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最近我们在川滇之间泸沽湖地区进行田野考查中,曾发现当地纳西族、普米族还在使用的一种刻划符号,对解开仰韶文化刻划符号之谜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竹子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食物,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胡锦矗等,1985;胡锦矗,2001)。竹子生物量对大熊猫觅食乃至生存、繁衍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竹子生物量随竹子种类、竹株部位和龄级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可能具有明显差异(胡锦矗,1981;魏辅文等,1996)。截止目前,田星群(1989)等对秦岭大熊猫分布区的竹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黄华梨和杨飞虞(1990)、胡杰等(2000)分别对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内竹子种类、主食竹  相似文献   

9.
1994~1996年,在相岭山系冕宁县治勒自然保护区设点,对大熊猫和小熊猫主食竹类峨热竹与其它环境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长达3a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热竹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生态因子如海拔、郁闭度、坡度和坡向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其株高、基径、密度、发笋率、老笋比例和成竹死亡率等有较大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竹子变矮变细,老笋比例下降;上层乔木郁闭度增加,竹子变稀,发笋率、老笋比例和成竹死亡率均降低。坡度增大,竹子变稀并且细而矮。阳坡的竹子率发笋高于阴坡。  相似文献   

10.
竹崇拜探秘     
竹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之一。在竹子最密集区域,形成了四个具有显著特色的竹文化区,即以中国江南为代表的东亚"毛竹文化区"、中国云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竹文化区"、喜马拉雅"高山竹文化区"和拉丁美洲"多瓜竹文化区"。在这些竹文化区里,竹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很多人的一生都与竹子纠葛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各种竹文化现象。我国涵盖了三  相似文献   

11.
放牧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牲畜基本上都在保护区内放养。为研究放牧和大熊猫对竹类的利用及放牧强度与竹类的关系 ,利用Forageratio选择指数 ,Pearson相关分析和联列表独立性检验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熊猫活动区海拔为 2 870~ 390 0m ,并喜欢选择竹类盖度为 5 0 %~ 10 0 % ,竹类高度 2~ 3m ,竹类生长状况好的竹林。而放牧海拔为 2 70 0~ 4 0 0 0m ,放牧对竹类的盖度、高度、生长状况没有选择性 ,为随机利用。放牧海拔与大熊猫活动海拔无显著相关。大熊猫在放牧生境活动的频率较低 ;放牧生境中竹类的成竹平均密度和竹子平均密度都低于大熊猫活动生境 ,枯死竹比例高于大熊猫活动生境。放牧强度与竹类的有、无和竹类盖度是相关联的 ,大熊猫出现与否也与放牧活动相关联 (在 95 %的置信度 ,P <0 0 5 )。放牧强度强的生境没有大熊猫活动 ,竹子的盖度也较低。由于放牧活动对竹类的生长和盖度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大熊猫对放牧生境的利用 ,在保护区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放牧活动。  相似文献   

12.
秦岭大熊猫冬春季节对巴山木竹竹林生长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3.
竹类果实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植物属于禾本科中的竹亚科,全世界有一千多种。中国是世界上竹子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竹林总面积约340万公顷,竹类植物有30多个属,400多种和亚种。 众所周知,竹子的寿命为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大多数竹种一生中只开花结果一次,结实后植株便枯萎死亡。由于竹子的果实并不常见,因此关于其形态,一般读者知道的不多。本文仅就笔者的认识谈谈竹类果实的多样性。 在禾本科中,禾亚科植物的果实比较单纯,几乎全为颖果,仅有极少例外者,如鼠尾粟属和穇属等果皮和种皮分离为囊果。然而,在竹亚科中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果皮与种皮是否粘合,甚至果实的类型等,却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是中国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与其邻近地区一起构成了世界木本竹类的多样性中心。德宏正处于这个中心位置 ,竹子种类丰富 ,有 16属 5 6种及变种 ,其中中国特有种 2 1种 (云南特有 15种 ) ,占其竹亚科全部区系成分 (45种 )的 4 6 6 7%。热带亚洲分布类型占绝对优势 ,本地区的竹亚科区系与热带亚洲特别是缅甸 (有 18种共有种 )及云南南部和东南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用样方法、定位观察法,连续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中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p>0.05),被大熊猫采食竹子的比例为67.07%,致死率29.07%;人为砍伐竹子的比例为65.67%,致死率46.68%,可见与大熊猫采食相比,砍伐更为影响拐棍竹种群的生存.从出笋数量来看,不同处理方式有利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p<0.05),尤其是人为砍伐措施大大提高了竹子的出笋率,但人为砍伐样方的竹笋质量(地径和株高生长)却远低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未能达到大熊猫觅食的选择利用标准.不同年份之间,各种处理方式下的拐棍竹出笋数量波动较大(p=0.006~0.035),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相似(2007,p=0 825).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各年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2007年外),年死亡率仅2003年和2004年有明显的差异(p<0.05),2005~2007年均不显著(p>0.05).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与年死亡率之间表现出年补充率﹥年死亡率的格局(p<0.05),唯有大熊猫采食样方的2004年和2005年、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的2005年的年死亡率略高于年补充率(p>0.05),这表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2003—2007年,采用样方法和定位观察法测量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密度、地径和高度,研究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并用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尺度和形状参数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结构(年龄、径级和高度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有利于拐棍竹的无性系更新,经过3年多的自然恢复,竹子的种群密度趋于一致,并达到较稳定的状态.大熊猫采食样方的拐棍竹径级和高度级分布曲线、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与对照样方无明显差异;而人为砍伐样方的分布曲线大多呈倒"J"型,且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均明显小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当年生竹笋和多年生竹的生长质量远不及大熊猫采食影响下的竹子种群,难以达到大熊猫取食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8.
<正>竹类植物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共同特征,然而它在营养器官的外部形态,花和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结构以及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独自形成一特殊类群。竹类植物在形态上可分为秆、地下茎、枝、叶和箨、花和花序、果实和种子等。地下部分竹子的地下部分叫地下茎。地下茎是竹类孕笋成竹、扩大自身数量和生长范围的主要结构。来自于同一地下茎系统的一个竹丛  相似文献   

19.
1982年4月,陕西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在西乡县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一个小型的骨雕人头象,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个。陕南的四月,巍巍秦岭披上了绿装,汉水上游的牧马河象一条蓝色的彩带流经西乡县全境,在县城附近形成山间盆地。相传汉高祖刘邦屯守汉中时曾在此牧马,故得此名。远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劳动生息,留下了一处处原始社会的村落遗址,何家湾遗址就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处。当清理这里的第四文化层(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堆积时,民工在底部发现了一个小泥球样的东西。主持发掘的小乔是个细心的女同志,她捡起一看觉得是个骨质的东西,于是赶快抹去上面的泥土,这才看出上面还  相似文献   

20.
以孝顺竹为材料,利用HPLC和MSAP技术在其未开花至开花的生长过程中进行甲基化水平的检测,分析竹子开花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动态,以揭示DNA甲基化水平与竹子开花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孝顺竹基因组DNA甲基化率在不同的时间处于动态变化中,进入开花状态的孝顺竹植株其甲基化水平极显著低于开花竹丛中未开花植株和未开花竹丛;开花和未开花植株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9.00%和12.42%,全甲基化率分别为5.06%和7.53%。(2)MSAP位点中有66.83%的位点在开花和未开花材料中甲基化状态保持一致,33.17%的位点在开花和未开花植株中发生甲基化变化:其中22.28%的位点在开花植株中发生完全的去甲基化,1.98%的谱带在开花植株中发生甲基化,8.91%的位点在开花和未开花材料中甲基化水平呈现上升或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开花的孝顺竹同时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但发生去甲基化的概率明显大于发生甲基化的概率,最终导致其甲基化水平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