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崇明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中医各证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证型与血黏度的关系.方法:314例ACI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计算各组所占的比例,人院第2天进行血黏度水平测定.结果:ACI患者中风痰瘀阻证117例、气虚血瘀证76例,分别占总人数的37.3%,24.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证型中血黏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其中风痰瘀阻、气虚血瘀为主的证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尤为明显(P<0.05).结论:崇明地区ACI中医分型以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为主,血黏度可作为ACI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分型研究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7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0.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 .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火上扰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五组,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Hcy、hsCRP、UA水平,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对比各证型Hcy、hsCRP、UA的情况。结果:各证型Hcy、hsCRP、UA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与其他证型比较,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与其他证型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证UA水平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UA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梁健芬  刘泰  胡跃强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27-152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7组,采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406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5个证型,统计各证型所占的比例;同时选取7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入院次日对所有人员进行TG、TC、LDL-ch及HDL-ch水平检测。结果:406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139例、占34.2%,气虚血瘀证97例、占23.9%,痰热腑实证86例、占21.2%,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中TG、TC、LDL-ch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痰热腑实证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风痰瘀阻及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痰热腑实及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TG、TC、LDL-ch水平较高,中医的痰瘀可能与血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证型与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的观察研究,寻求两者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脑梗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130例因脑梗死急性期住院的患者辨证分型。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证型之间血脂的差异性,探讨血脂对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的意义。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各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风痰火亢证组、风痰瘀阻证组血脂与其余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即辨证为"风痰"组的血脂紊乱较明显。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中,血脂异常与其"风痰证"关系密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吕霞  郭蕾  马作平  陈加良  刘强  林浩  邓先琴 《新中医》2021,53(15):32-3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双源头颈CT检查,计算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并根据积分划分为0分、1~199分、200~399分、400~599分及≥600分5个等级;比较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情况。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28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钙化,各证型患者所占例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痰湿蒙神证。各中医证型患者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分布风痰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占比较多;各中医证型颈内动脉钙化积分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积分最高、风痰瘀阻证次之,此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CI)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与意义。方法:对375例CI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各证型CAS斑块发生率和血脂的情况。结果:各证型CAS斑块检出情况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示风痰瘀阻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中医证型的TG与HDL-C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风痰瘀阻与其他证型的TC与LDL-C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CAS的程度不同,风痰瘀阻证是CI、CAS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0.
聂志红  马卫琴 《新中医》2014,46(10):43-45
目的:观察分析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300例脑梗死(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风火上炎、风痰瘀阻、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个证型,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测定尿酸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尿酸平均水平(326.84±95.16)μmol/L,较健康对照组(247.90±88.78)μmol/L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尿酸水平升高者比例为38.67%(116/3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00%(8/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尿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尿酸水平最高者为痰热腑实证(57/300,19.00%),其次为风痰瘀阻证(107/300,35.67%),最低者为风火上炎型(31/300,10.33%)。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尿酸水平不同。痰热腑实证尿酸水平比风痰瘀阻证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风火上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显著升高(P0.01);风痰瘀阻证尿酸水平比风火上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痰热腑实、风痰瘀阻证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结论:尿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痰瘀有关的证型形成相关,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CT、CRP、IL-6、TNF-α炎症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药诊疗急性脑梗死提高新思路并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辨证其中医证型,并调研其炎症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分为5个,本研究中选取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病人,其中肝阳上亢证35例,气虚血瘀证51例,风痰瘀阻证41例,痰热腑实证26例,阴虚风动证15例。本研究中以气虚血瘀证最多(P0.05)。风痰瘀阻证与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证比较差异显著(P0.05);IL-6、CRP水平肝阳上亢证明显高于痰热腑实证,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TNF-α水平痰热腑实证高于其它各组,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T、CRP、IL-6、TNF-α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及其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5组,采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水平,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3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sdLDL-C、Hcy水平;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辨证分型。结果脑梗死常见中医证型有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组、风痰瘀阻组和痰热腑实组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火亢组、痰湿蒙神组和阴虚风动组(P0.01);痰热腑实组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和风痰瘀阻组(P0.01);气虚血瘀组的sdLDL-C水平高于风痰火亢组和痰湿蒙神组(P0.05);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火亢组和痰湿蒙神组(P0.01);痰热腑实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组和阴虚风动组(P0.01);风火上扰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cy水平高于风痰火亢组(P0.05)。脑梗死中医证型与sdLDL-C、Hcy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Hcy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患者LDL-C水平与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蒙神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及血浆Fg水平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2012,34(2)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中经络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风痰阻络型占51.3%,肝阳暴亢型占35.4%,气虚血瘀型占6.0%,阴虚风动型占7.3%;青年脑梗死患者CRP、FPG、血脂、Hcy在各个证型中均有变化,但风痰阻络型CRP、血脂、Hcy均有明显变化(P<0.05,P<0.01),FPG在证型中无明显变化,但气虚血瘀型中FPG变化相对明显(P<0.05,P<0.01).结论 青年脑梗死中医辨证以风痰阻络、肝阳暴亢为主,CRP、FPG、血脂、Hcy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超  陈亮  潘平康  李嫚  马岱朝 《陕西中医》2013,(10):1302-130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血脂、HCY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缺血性中风病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内盛、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痰湿内盛、痰瘀互结、阴虚风动6大证型。结果:各证型之间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HCY经方差检验表明气虚血瘀组与痰瘀互结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同风痰内盛组,肝阳上亢组及阴虚风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痰瘀互结及痰湿内盛型患者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同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HCY水平有所不同,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HCY水平可作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 12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入院后即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型。同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OD及TNF-α的含量。结果 SOD含量,气虚血瘀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风痰瘀阻型最低。风痰瘀阻型SOD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风痰瘀阻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气虚血瘀型最低。风痰瘀阻型TNF-α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OD、TNF-α含量可推测病人病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亦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疾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心超、血脂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老年房颤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45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五种证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心脏超声波检测指标,分析各证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及证候特点。结果:145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心肾阳虚证。心阳虚衰证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增大,与其它4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阳虚衰证组的EF值、FS值较其他各组减低,与气阴两虚组及痰浊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瘀阻证的DDT有升高,与其它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滞证的TG、CH、LDL有升高,与其他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本虚为主,心阳虚衰证较常见,心阳虚衰证多伴有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功能低下等表现,痰浊阻滞证多伴有血脂代谢方面的异常,心脉瘀阻证患者体内多呈高凝状态,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275例中风中经络的临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家祺 《陕西中医》2009,30(2):155-157
目的:调查了解脑梗死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75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其证候分布规律,对中医证型、血脂水平、心肌酶谱、血糖、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275例脑梗死患者中,风痰阻络型占51.2%,阴虚风动型占25.1%,这两个证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气虚血瘀、痰湿蒙窍。不同证型之间,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LDL)有部分差异,不同证型间血糖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的中风患者以风痰阻络和阴虚风动型为主,血脂、心肌酶谱、血糖、C-反应蛋白指标能为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赛忠 《江苏中医药》2017,49(10):40-42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同时观察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的NIHSS评分,比较证候分布比例、不同证候之间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比例为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患者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瘀阻络、瘀血阻络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及瘀血阻络证4种证候治疗后不同时期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为瘀血阻络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而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差,而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和瘀血阻络证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