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个皮褶体重指数筛选儿童少年肥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褶指数、皮体指数、皮体贡数 3个皮褶体重指数筛选儿童少年肥胖的实用性。 [方法 ] 1998年 9~ 10月对淄博市 73 77名 6~ 17岁儿童少年用金标准筛选出 716名肥胖者 ,分别用皮褶指数、皮体指数、皮体贡数进行对比分析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制订正常值。 [结果 ]与金标准比较 ,皮体贡数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最高。 [结论 ]皮体贡数法是比较理想的筛选儿童少年肥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儿童少年体脂含量与肥胖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群  孟昭恒  王霞  王鑫  王远琴 《中国校医》2002,16(5):392-394
目的 筛选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儿童少年肥胖判定方法。方法 对295名7-15岁中小学生,采用水下称重法测定身体脂肪含量(F%),与判定肥胖的5种指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皮体贡数(ISBM)、BMI、皮褶指数(SFI)、劳雷尔指数、克托莱指数与F%都呈正相关,以ISBM法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男=0.86;女=0.80,SFI、BMI次之克长莱指数最低。结论 ISBM法是判定儿童少年肥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少年肥胖判定标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筛选一种使用方便,准确可靠的儿童少年肥胖判定标准。方法:以城区9年中小学6-17岁7377名中小学生为对象,利用综合评价(60%以上方法判定为肥胖)的方法。分别计算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综合评价有674名为肥胖,肥胖率为9.14%,在10种判定方法中以皮体贡数(ISBH)法与综合评价的结果最相近,符合率为99.0%,其次为身高,皮脂厚度,体重判定法和劳雷尔指数。结论:ISBH法是判定儿童少年肥胖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皮体贡数法判定儿童少年肥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方便、可靠的评价儿童少年肥胖的标准。方法皮体贡数(ISBH)=×0.67+×0.33,用95百分位数确定正常值范围。1SBH:男生>14.5、女生>18.5判为肥胖。结果依据该判定标准评价肥胖发生率为3.04%,通过用国内外6种常用方法的对比分析,该判定标准评价的肥胖符合率为91.95%,高于其他6种判定方法。结论该法综合BMI和皮脂厚度两法的优点,适用于儿童少年的肥胖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发育状况。 [方法 ] 2 0 0 1年在济南市市区随机整群抽取 2所小学 ,在 2 3 0 0名 7~ 12岁学生中 ,通过目测 ,按身高标准体重和皮褶厚度并排除病理性肥胖筛选出肥胖儿童 14 3名作为肥胖组 ,以正常体重儿童 60人为对照组 ,检测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 )、机能指标 (血压、脉搏、肺活量、握力 )和素质指标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2 5m× 4往返跑 ) ,采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检测细则》对受试儿童进行检测。 [结果 ]肥胖组的形态指标体质指数、胸围、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功能指标中 ,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肥胖组均高于对照组 ,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肥胖组低于对照组 ;素质指标中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肥胖组均低于对照组 ,2 5m× 4往返跑所用时间肥胖组多于对照组。体质指数、肥胖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与血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单纯性肥胖已明显影响儿童的体质状况 ,已对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6.
用BMI筛选肥胖儿童少年的尝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群  郑加玉  孟昭恒 《中国校医》2003,17(3):212-213
目的 探讨用BMI筛选肥胖儿童少年的实用价值。 方法 用金标准 (10种或 9种方法有 6种方法评价为肥胖定为“标准”肥胖者 )筛选肥胖者 ,以BMI进行对比分析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ROC)法制定正常值。 结果 BMI:男、女 6~ 9岁≥ 2 0 ;10~ 13岁≥ 2 2 ;14~ 17岁≥ 2 4 ,判为肥胖 ,以BMI每增加 3,划分中度、重度、极度肥胖界值。筛选肥胖发生率为 11.72 % ,其中男生肥胖发生率 15 .2 5 % ,女生肥胖发生率 8.0 9% ,男生肥胖发生率高于女生 (u =9.5 7,P <0 .0 1)。BMI与身高标准体重法、劳雷尔指数等同类方法比较 ,判定肥胖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意义。 结论 BMI是筛选儿童少年肥胖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学龄前期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皮褶厚度、体围及血压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18所幼儿园共3 604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颁布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标准进行评价,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和与肥胖儿童按照1∶2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皮褶厚度、体围及血压的测量.[结果]①肥胖和超重儿童的检出率分别为3.9%和13.0%;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肥胖儿童的皮褶厚度、腰围、臀围、大腿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③肥胖组儿童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腰臀比偏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结论]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存在心血管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8.
儿童少年体脂含量与肥胖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胖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据国外报导,肥胖的发生率高达21%左右,国内仅见有儿童少年皮褶厚度与肥胖评价标准的研究,肥胖症发生率为3.4%。由于评价方法的不同,各地报导亦有差异。为此,我们于1984年10—12月对临沂市689名男女中小学生采用“水位移法”(排水法),进行人体脂肪含量测定(以下用F%表示),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选获出由皮褶厚度推算F%的回归方程式,并提出肥胖评价标准建议值。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两种标准筛检的肥胖儿童血生化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新体重指数(BMI)标准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肥胖儿童并评价肥胖影响肝功能和血脂的情况.方法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肥胖儿童和对照儿童进行肝功能、血脂等14项指标测定.结果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出的280名肥胖儿童,其中仅有125名被新BMI标准判定为肥胖.BMI标准筛选的肥胖儿童7项指标的异常率(10.4%~22.9%)高于对照儿童,BMI标准排除的155名“肥胖”儿童5项指标的异常率(3.23%~13.0%)高于对照儿童.结论新BMI标准比原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高,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儿童仅不足1/2被新BMI标准判为肥胖.部分被新BMI标准定为超重的儿童也存在肝功能异常和血脂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10种肥胖判定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选择城镇2420名男女中小学生为对象,利用Fisher判别准则,以身高标准体重(超过120%)判为肥胖,余为正常组,用皮脂厚度和体重两项指标计算了判别函数式,对国内外10种常用的肥胖判定标准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综合判定法分别计算了肥胖符合率。结果提示以两项指标判定肥胖的方法趋向合理,初步认为在10种判定标准中以体块指数、皮脂厚度双超法、儿童少年体脂含量与肥胖评价标准、身高标准体重法比较使用,又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4~6岁幼儿BMI分布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I是身高和体重测量衍生而成的一个复合指数。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提出BMI也是一种适合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具有临床有效性的方法。本调查目的是分析学龄前儿童BMI分布情况,并比较分析学龄前儿童肥胖的BMI指数法和WHO身高标准体重法。为研究和制定儿童肥胖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抽取8所幼儿园的大班和中班在园儿童为调查对象,有效资料为1701,年龄4~6岁。其中男童922名,女童779名。2.方法(1)身高、体重的测量要求受试者仅穿内衣,按常规方法测试[1]。身高测量用身高坐高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体重指数(BMI)筛选4-6岁肥胖儿童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以福州市4-6岁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为金标准筛选肥胖者,再以BMI标准进行筛选,并与金标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BMI筛选小年龄儿童肥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BMI:取4-6岁男童≥18.0,4-6岁女童≥17.5为肥胖的标准,在筛查小年龄儿童肥胖方面与身高标准体重的结果较为一致,判断肥胖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标准也可以用于小年龄儿童肥胖的筛查,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70名7~18岁儿童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与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 min 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作相关分析,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查,分析肥胖儿童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体重指数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肌力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运动素质较差。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对运动素质发展不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肥胖和正常学龄前儿童身体测量指标的区别,为诊断儿童肥胖科学合理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城区558名3~6岁儿童按照1:2比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肥胖组儿童BMI、血压、体围和皮褶厚度在不同年龄、性别组基本上均高于对照组,两对照组之间未见差异.BMI与臀围、肩胛下、髂脊上皮褶厚度及SF4相关性均>0.7(P<0.01).[结论]通过体格测量可预测儿童肥胖发生及肥胖类型,监测相关指标是预防肥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身高标准体重法是WHO推荐的用于评价儿童少年现时营养状况的方法,因其简明、直观、排除了身高对体重的影响,又能对不同人群或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所以应用较广。在此方法中,将营养状况等级划为:营养不良(分为轻、中、重度)、营养状况良好、肥胖[1];也有的学者主张划为:营养不良(分为轻、中、重、极重度)、正常、肥胖(分为超重、明显肥胖)[2];还有的划为:营养不良(包括轻度、明显、严重不良)、正常、肥胖(包括轻度、明显肥胖)[3][4]凡此等等,虽然不尽相同.但却都同时用“营养不良”和“肥胖”域“超重’句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身体质量指数法、皮褶厚度测量法和体成分仪判断人体肥胖的准确程度。方法将312名大学生分别测量体质指数、皮褶厚度,并计算肥胖程度,把计算结果和体成分仪判断结果相比较,从而了解身体质量指数法和皮褶厚度测量法对身体肥胖程度判断的准确程度。结果 3种方法对普通人群肥胖程度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均有部分差异。结论和体成分仪相比,体质指数法不如皮褶厚度法准确,适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儿童体脂含量进行肥胖判定的探讨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石家庄050081)于瑞敏董宏彬李清亚郑健忠判定儿童肥胖的方法很多,有身高体重法、身体质量指数(BMI)法、皮褶厚度计算体脂百分含量(BF%)法、皮褶厚度与BMI双超法、体重与...  相似文献   

18.
王晓  刘泽军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1020-1022
抽取北京市14 所小学一~三年级7 ~9 岁男女儿童3765 名,依据劳雷尔指数划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儿童的体成分及相关的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并以体脂肪率为因变量对多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儿童体脂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身体素质较差,与肥胖男生的体脂肪率相关因素主要有皮褶厚度、劳雷尔指数、运动前后心率差;与女生肥胖相关的因素有皮褶厚度、劳雷尔指数  相似文献   

19.
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肥胖率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997年.国际肥胖专家组(IOTF)在综合英国、巴西、香港、新西兰、新加坡和美国的6个较大规模的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基础上,确定了2~18岁儿童少年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超重肥胖的界值。该肥胖标准为比较不同国家儿童少年肥胖率提供了依据。本文利用2000年完成的“我国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现况调查”资料,根据IOTF肥胖标准评价我国儿童少年肥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重庆城区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脂肪发育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现场测量1088名肥胖儿童和2172名正常儿童的体块指教(BMI)、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和髂嵴上皮褶厚度(SF). [结果]肥胖儿童在各年龄段的BMI与4处SF的均值及其逐年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对应年龄的正常儿童的对应值.15岁后肥胖组男童的BMI均值高于女童,肱二头肌皮摺厚度均值低于女童.15岁后对照组女童的4处度褶厚度均值显著高于男童.每组儿童的4处皮褶厚度和4处皮摺厚度的总和均值均与BMI均值显著低度相关(r<0.5,P<0.001). [结论]重庆城区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脂肪发育差异显著.联合运用BMI与皮摺厚度可判断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