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评价老年人健康公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了云南省428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用集中指数评价公平性。[结果]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率为9. 9%,慢性病患病率为36. 6%,需住院率19. 2%;家庭人口多是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患慢性病是两周患病和需住院的危险因素;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和需住院率高于男性。不同收入老年人的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的集中指数均为负值,需住院的集中指数为正值。不同文化程度的相关健康指标的集中指数均为负值。[结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一般。经济因素和文化程度均影响着健康的公平性。应加强对女性、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老年人群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卫Ⅳ项目地区农民收入分配及其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0.3133,收入差距在增大,但尚处于相对合理阶段;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社会文化及其健康状况出现差异,低收入人群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所患两周病伤较严重,对自身健康主观评价较差,与高收入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农民疾病集中指数为负数,进一步说明低收入人群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李琴  杨标  陈娅楠  乔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9,(15):2776-2779
目的 了解宁夏盐池县农村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评价不同经济收入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公平性,分析慢性病患病不公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试点项目中中老年人的调查数据,以患病率描述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集中指数为公平性评价指标,采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影响慢性病患病不公平的因素。结果 宁夏盐池县基线调查(2009年)及2011年、2015年追踪调查的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34.08%(590/1731)、22.84%(413/1808)和44.83%(976/2177);3次调查的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均为负值,分别是-0.023、-0.029、-0.013;各因素对慢性病患病不公平的贡献中,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是导致慢性病患病不公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宁夏盐池县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整体水平较低,慢性病患病的公平性总体状况较好,年龄是对慢性病患病不公平贡献最大的因素,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及女性等弱势群体健康的关注,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健康公平性,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新健康观指标体系测算不同社会经济特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评价其健康公平性。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西桂林市社区1800名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对老年人不同健康指标的健康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所调查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为52.9%,慢性病患病率为50.59%。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的占42.44%、"差、很差"的占12.69%。新健康观指标体系测量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2.69分,其中躯体方面的健康评分较高为4.35分,心理健康(2.01分)和社会适应(1.72分)方面的评分均较低。不同经济收入老年人的两周健康、慢性病健康、自评健康状况、新健康观指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361、-0.0427、0.0010、-0.0066;不同文化教育水平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2512、0.2331、0.2271、0.2254;性别间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96、-0.0454、-0.0336、-0.0366。结论老年人在文化教育水平上的健康公平性较差,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健康不公平程度较小;不同健康指标的健康公平性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新指标体系符合WHO提出的新健康观,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威海市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资料,评价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采用Gini系数和Lorenz曲线评价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利用/需要比等指标描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结果显示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健康分布存在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卫生服务需要的满足程度仍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促进不同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18岁及以上的银川市居民。应用频数与构成比的方法描述被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运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析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运用集中指数CI反映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分布。结果本次研究调查显示,被调查整体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4.27%,集中指数为-0.011 5,偏向低收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13.08%,集中指数为0.040 4,偏向高收入人群。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2.49%,集中指数为-0.006 1,绝对值近似为0,较公平。居民住院率为9.71%,集中指数为-0.015 0,倾向于发生在低收入人群。结论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仍需改善,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能力,出台相应的控费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玉溪市农村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方法采用集中指数、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玉溪市3个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3%,低于全国农村水平,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2801。结论玉溪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慢性病患病人群集中在较低收入组,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玉溪市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公平性。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浙江省的资料,选择职业地位、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作为区分不同社会阶层的客观变量,以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作为评价健康公平性的指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我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浙江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6.8‰,慢性病患病率为169.0‰。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职业地位、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人群的健康公平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社会阶层是影响人群健康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待于且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理州白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提高白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最终实现良好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入户问卷调查16岁及以上白族居民。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白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4.6%,慢性病就诊率为9.4%,住院率为8.8%。年龄、婚姻状况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慢性病就诊及住院有影响;文化程度、人均经济收入对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尚可。[结论]白族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影响较小,但高龄及患慢性病的白族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高。可考虑加强对高龄及慢性病人群的关注,增加健康宣教服务及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拉祜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进一步改善该民族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入户调查年龄16岁及以上的拉祜族居民565人。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拉祜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3.8%,慢性病就诊率为11.0%,住院率为10.8%。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两周就诊及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人均经济收入对两周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其余指标集中指数偏向低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门诊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均存在差异。[结论]拉祜族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均存在不公平性,应多关注少数民族贫困、高龄人群,将政策及服务力度向其倾斜,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宁夏5县农村妇女健康公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妇女健康公平性及政府相关卫生政策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农村居民家庭卫生健康询问调查"2015年随访数据,采用集中指数法分析9 663名农村妇女健康公平性,并利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健康公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农村地区妇女两周患病率与慢性病患病率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008 0和–0.020 5;不同地区农村妇女健康公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越大、在婚、自感健康状况越差、家庭经济水平越低、文化程度越低的农村妇女两周患病率与慢性病患病率越高。结论宁夏5县农村妇女健康公平性整体上较好,但相对集中于低收入组人群,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自感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水平依然是影响健康公平性的重要因素。政府仍需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湖南省三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利用集中指数评价不同收入组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布的集中指数为-0.0429;两周患病医疗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575,患病未就诊的比例下降明显;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022;年医疗费用支出占年消费性支出比例的集中指数为-0.1218。结论:居民健康状况、两周患病就诊服务利用情况、年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收入组居民中的分布公平性较高,年医疗费用支出占年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公平性较低,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参合农民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云南省彝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进行分析,为彝族居民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提出应将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低收入及高龄人群倾斜,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状况改善。[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年龄16岁以上的彝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彝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6.22%,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两周就诊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病就诊率为11.2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和职业的慢性病就诊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率为10.67%,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情况的住院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经济收入人群中,其门诊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存在差异。[结论]彝族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低,且存在不公平性,应关注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者、离婚或丧偶者。  相似文献   

14.
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浙江省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公平性。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浙江省的资料,以职业地位作为区分不同社会分层的客观变量,以两周患病概率和慢性病患病率作为评价健康公平性的指标,用Lorenz曲线法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条Lorenz曲线均位于公平线的下方,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81和0.284。结论:浙江省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健康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利用2013年8—12月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河南省数据,对其中≥15岁的27 140名居民进行分析,运用收入五分组法计算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CI)。结果河南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7.37%;其中城市居民为33.43%,农村居民为21.15%;男性为25.65%,女性为28.98%;≥65岁(58.22%),丧偶(58.93%),小学及以下学历(38.32%),离退休(63.99%),最高与最低收入组居民(31.37%、30.36%)两周患病率较高。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1.50%,城市居民为35.19%,农村居民为27.72%;男性为29.03%,女性为33.82%;≥65岁(75.79%),丧偶(74.10%),小学及以下学历(49.94%),离退休(73.73%),最低收入组居民(39.80%)两周患病率较高。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CI值分别为-0.01、0.01;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CI值分别为-0.05、-0.10。不同城乡分布、性别、年龄、婚姻、文化、就业、人均年收入、医保的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市为25.64%,农村为51.49%;男性为36.64%,女性为34.57%;15~24岁(75.53%)、未婚(54.34%)、技工及中专学历(36.88%)、在校学生(68.89%)两周患病就诊率最高,最高收入组两周患病就诊率最低(30.72%)。不同年龄、收入水平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34岁(6.39%)和最高收入组(18.43%)应住院而未住院率最低。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CI值分别为-0.01、0.02;应住院而未住院率CI值分别为-0.05、-0.09。结论城乡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均存在不公平性,高收入人群利用的更多,经济困难是限制城乡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评估健康状况公平性及各影响因素对不公平的贡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自评健康不良率和两周患病率反映健康状况,运用logit模型分析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计算集中指数,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结果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周工作时长、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地区、流动时长、健康教育等。流动人口自评健康不良率及两周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474 3和-0.156 8。除去性别、年龄的影响,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周工作时长对自评健康不公平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6.91%、11.37%、9.27%;经济水平、周工作时长、受教育程度对两周患病率不公平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2.58%、16.93%、5.36%。结论 流动人口内部存在健康状况不公平,建议促进收入、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公平性,减少健康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老年人健康公平性及各影响因素对不公平性的贡献。方法提取福建省2013年8—9月开展的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3 050名老年人的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数据,计算集中指数并进行集中指数分解。结果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χ~2=20.19,P0.05)、慢性病患病率(χ~2=18.03,P0.05)、住院率(χ~2=18.32,P0.05)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均有增加;两周就诊率、两周应就诊率没有差异;两周患病概率、慢性病患病概率、住院概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61、0.053、0.128;家庭经济状况对三者不公平性贡献率分别为107.86%(0.065 8/0.061)、98.11%(0.052 0/0.053)、90.31%(0.115 6/0.128);而慢性病患病对住院概率的不公平性贡献率为14.84%(0.019 0/0.128)。结论老年人健康公平性一般,经济因素是引起住院概率不公平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情况,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和改善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参考。方法运用频数与构成比的方法对不同参保类型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住院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运用集中指数CI分析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结果城镇职工参保人群住院率为6.26%,平均住院天数为12.52天,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6 269.53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7 955.95元,集中指数CI值分别为0.021 7、0.049 0、0.046 9和0.069 7。城镇居民参保人群住院率为4.06%,平均住院天数为9.67天,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8 051.11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3 891.11元,集中指数CI值分别为-0.341 0、0.035 6、-0.062 5和-0.077 5。结论城镇职工参保人群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四个指标的发生均倾向于高收入水平人群。城镇居民参保人群住院率、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三个指标的发生均倾向于低收入水平人群,平均住院天数的发生具有倾贫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情况,分析评价受益人群和受益程度。方法受益程度采用Kakwani指数测算;服务利用公平性程度采用集中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城乡居民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率(99.1%)最高,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率(40.3%)最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与II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004、0.01、0.47、-0.03、-0.02、-0.01。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与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与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的 Kakwani指数分别为-0.3929、-0.265、-0.2024、-0.4842、-0.478、-0.4464。结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情况各异,其中传统项目受益程度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各项服务项目均为收入水平低的居民受益,但受益程度不同,其中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居民受益程度最高,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受益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和印度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公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调查数据,采用失能评估量表得分反映健康状况,计算集中指数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结果中国和印度中老年人失能评估量表平均分分别为7.32和23.38,集中指数分别为-0.1909和-0.0831。集中指数分解后,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的贡献率均较高。在中国,三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66.41%、16.45%和13.10%;在印度,三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65.96%、24.04%和7.37%。结论中国和印度中老年人存在健康状况不公平,较好的健康状况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人群中。与印度相比,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但健康状况不公平程度较严重。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是造成两国中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公平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和印度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并完善适宜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