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73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7cm)、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与吻合口漏发生率相关.低位直肠癌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位直肠癌(5.9%vs.0.9%.P=0.003).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专科术者(3.9%vs.11.3%.P=0.031).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的患者中低位直肠癌比例也明显高于非专科术者(72.1%vs.52.8%,P=0.003).放置肛管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反而明显高于未放置组(14.5%vs.3.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外,糖尿病(P=0.027)、远端切缘肿瘤距离<1 cm(P=0.009)和预防性造口(P=0.031)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相关.在522例低位直肠癌中进一步分析发现,预防性造口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造口组(2.9%vs.8.5%,P=0.007);而由于保护作用较差及选择偏倚存在,肛管放置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仍显著高于未放置组(15.1%vs.4.9%,P=0.008).结论 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以及糖尿病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造口能有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并行前切除手术的311例病人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吻合口漏发生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311例行超低位保肛手术的直肠癌病人中23例(7.40%)发生吻合口漏。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吸烟史(χ~2=11.390,P=0.001)、饮酒史(χ~2=11.502,P=0.001)、糖尿病史(P=0.038)、预防性造口(χ~2=6.659,P=0.010)与吻合口漏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性造口[P=0.015,OR=0.325,95%CI(0.131,0.807)]是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4%;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相关;预防性造口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Ls-uLAR)并发直肠吻合口漏病人的转归,并对造口回纳后再发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的Ls-uLAR并发吻合口漏的31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造口回纳后再发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71例接受Ls-uLAR的病人中有31例(8.4%)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其中预防性造口术后吻合口漏23例(23/307,7.5%),其转归为: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吻合口复发再次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6例吻合口重度狭窄难以回纳,15例经保守治疗吻合口漏临床愈合(其中2例因肺转移而放弃回纳);无预防性造口术后吻合口漏8例(8/64,12.5%),其转归为: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急诊行回肠造口,5例经保守治疗愈合。符合吻合口漏临床愈合标准的15例病人于初次术后3~16个月行造口回纳,其中8例(8/15,53.3%)再次出现吻合口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是vs.否:100.0%vs.30.0%,P=0.026)、初次术中出血量(>50 mL vs.≤50 mL 87.5%vs.14.3%,P=0.010)及吻合口内镜下缺血征象(有vs.无:85.7%vs.25.0%,P=0.041)与再发吻合口漏相关。8例再发吻合口漏病人表现为骶前脓肿并继发不完全性肠梗阻4例,反复发作肛周脓肿和肛瘘2例,直肠阴道瘘2例。所有再发漏病人经保守治疗1~2个月均未能愈合,除1例直肠阴道瘘拒绝再次造口外,其余7例均改行横结肠造口。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并发吻合口漏结局不良,继发吻合口狭窄及回纳后再发吻合口漏的风险较高,对吻合口漏病人的临床愈合标准、造口回纳时机和手术方式,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后病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7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癌灶下缘距肛缘小于7 cm。将患者分成预防性造口组(19例)、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18例),应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发生率等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预防性造口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为(2.8±0.6)d,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为(4.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3.8±1.2)和(5.6±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2)d和(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t=2.68,P0.05)。术后总并发症预防性造口组为1/19(5.3%),未施行预防性造口组为4/18(22.2%),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P0.05)。预防性造口组发生1例(5.3%)吻合口漏,经反复腹腔冲洗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未造口组发生3例(16.7%)吻合口漏,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接受再手术;经检验,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均无因吻合口漏而死亡的病例。结论预防性造口能显著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与吻合口吻合口漏相关的再手术率。对吻合口高度较低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常规施行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方式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低位直肠癌TME术1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吻合口漏12例,发生率6.7%.肿瘤下缘距齿状线4~5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4.8%,肿瘤下缘距齿状线6~8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2%(P=0.005).吻合口漏组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共占75%.女性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67%,男性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0.2%(P=0.045).吻合口漏组糖尿病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年龄<65岁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4%(P=0.88).Dukes分期为A、B期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2%,Dukes分期为C期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7%(P=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E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是否有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与年龄、Dukes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行开放(504例)或腹腔镜(65例)直肠癌前切除术56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9例,发生率为6.8%(39/569)。33例(84.6%)经保守治疗,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对不同医院,术者,患者年龄(≥55岁或〈55岁)、性别、吻合方式(手工或吻合器)、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放)、是否近端肠管预防性造瘘、肿瘤位置(腹膜反折以下或以上)、Duke分期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例吻合口漏均治愈。肿瘤位置、Duke分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8.9%,28/313)是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者(4.3%,11/256)的2.1倍(OR=2.38,95%CI=1.13~7.12,P=0.004)。Duke分期A期吻合口漏发生率2.9%(3/104),B期6.2%(17/274),C期11.6%(16/138),D期21.4%(3/14)(OR=2.54,95%CI=1.08~6.68,P=0.011)。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低位直肠癌术中实施预防性造口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将预防性造口组与未造口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与吻合口瘘相关的再手术率进行比较.结果:5项最近的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878例.Meta分析表明预防性造口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及再手术的发生率,合并风险率分别为0.34(95% Cl:0.22 ~ 0.53,P<0.00001)和0.27 (95%Cl:0.16~0.4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造口可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与吻合口瘘相关的再手术率,且不影响术后直肠肠管功能;但是否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0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2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6例.结果 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仅1例发生无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2.4%;平均住院时间为14 d(12~16)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者7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10.6%,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 d(24~33)d.结论 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网膜成形术在预防结直肠吻合口漏中作用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 3%~ 2 0 %。最近认为 ,液体积聚在直肠切除后吻合口周围形成的死腔中是导致结直肠吻合口漏的因素之一。有学者提出有蒂网膜具有充填骶前死腔并部分包裹吻合口的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网膜成形术在预防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作用。  方法 :将 1992~ 1997年 112例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A组 (5 3例 ,行网膜成形术 )和B组 (5 9例 ,不行网膜成形术 )。分析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的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圈的完整性、是否行网膜成形术、吻合口的完整性、手术时间和输血量与吻合口漏的关系。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1例患者均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共26例(17.2%)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包括围手术期吻合口漏20例(13.2%)和迟发型吻合口漏6例(4%),其中B级吻合口漏(需积极干预治疗)24例(15.9%),C级(需再次腹腔手术)吻合口漏2例(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肿瘤周径多3/4以及手术时间>240min与吻合口漏有关(P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9年6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3例(7.26%)。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距肛门距离(<3 cm,P=0.043)、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P=0.001)、不全性肠梗阻(P=0.004)、糖尿病(P=0.003)、术后使用解痉药物(P=0.003)及术后腹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吸烟、饮酒史,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术前是否存在贫血,手术方式,是否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是否肛管减压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不全性肠梗阻、糖尿病史、术后未使用解痉药物及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平稳,术后予解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中,保护性造口是否对吻合口漏有预防作用.方法 1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中,32例行末端回肠造口(造口组),121例未行造口(未造口组);对两组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临床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5.2%.包括:造口组1例(3.1%)、未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根治术263例,其中腹腔镜组(LS组)86例,开腹组(OS组)177例。根据吻合口位置分布情况及是否行预防性结肠造口,再分为AR组(直肠前切除术,180例)与LAR(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或UAR(超低位直肠前切除)组(83例),造口组(62例)与非造口组(201例)。通过观察各组内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建立吻合口出血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判定吻合口出血与手术方式(LS与OS)、吻合口位置(AR与LAR或UAR)及预防性结肠造口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6例(6.1%)。LS组与OS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与4.5%,造口组与非造口组分别为8.1%和5.5%,AR组与LAR或UAR组则分别为3.3%和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因素中,LS与OS比较,LS因素的回归系数b1=1.319,优势比OR1=3.741,标准回归系数b1N=0.342。吻合口位置因素中,AR与LAR或UAR比较,LAR或UAR因素的回归系数b2=2.460,优势比OR2=11.704,标准回归系数b2N=0.632。预防性结肠造口因素中,造口与非造口比较,预防性结肠造口因素的回归系数b3=-1.394,优势比OR3=0.248,标准回归系数b3N=-0.327。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镜手术、低位或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吻合口出血的危险因素;预防性结肠造口是吻合口出血的保护因素。三者之中,吻合口位置影响最大,手术方式次之,预防性结肠造口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肛粪便导流技术预防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9年期间在我院完成的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按采用预防吻合口漏方式分为经肛粪便导流组(粪便导流组)和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组(回肠造口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漏后处置方式及转归。结果共纳入患者231例,其中粪便导流组84例,回肠造口组1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感染、术后肠梗阻、总住院费用、死亡情况、吻合口漏(总体、各分级、处理方式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虽然粪便导流组的住院时间(除外漏病例)明显长于回肠造口组(P0.001),但2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和排除死亡病例后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且粪便导流组的吻合口漏愈合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回肠造口组(P=0.029)。结论经肛粪便导流技术在预防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的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预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常规方法行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11例(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改良技术行双吻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31例(改良组),术中行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行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及吻合口压力试验,经肛门置管至吻合口以上,骶前放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结果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横结肠造瘘或保守治疗治愈。改良组无吻合口漏,其会阴助推方法显示盆腔直肠的长度平均增加3 cm;远侧直肠密闭试验阳性6例,均经缝合后消除,吻合口漏气4例,其中3例经缝合后消除,另1例因位置太低无法缝合而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远侧直肠密闭试验与吻合口压力试验在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5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治疗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接受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肛手术.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的19例患者未发生吻合口漏,3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段造口术中有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保肛术后行回肠末段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直肠癌病理类型、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及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共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6.8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C或D、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与吻合口瘘相关(P0.05),而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术前合并高血压与吻合口瘘不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P0.05),而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9.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无预防性造口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不行预防性造口的意义。方法57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32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 cm。25例行预防性造口(B组)。结果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1%),吻合口出血2例(6.2%),切口感染1例(3.1%),肠梗阻2例(6.2%);B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4.0%),吻合口出血3例(12.0%),废用性肠炎19例(76.0%),切口感染8例(32.0%),肠梗阻4例(16.0%)。结论应用合适的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进行无预防性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效果好,克服了许多预防性造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制多侧孔并列双肛管预防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株洲市中心医院250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留置肛管类型分为自制多侧孔并列双肛管组(研究组,131例)和单肛管组(对照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肛管首次引流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肛门疼痛及腹胀程度等。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术后30 d内C级吻合口漏,次要终点是肛门术后疼痛评分和肛管相关性不良事件,如出血和医源性结肠穿孔。结果术后发生C级吻合口漏13例(5.20%),其中研究组3例(2.29%),对照组10例(8.40%)。研究组患者在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肛管引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腹胀评分和肛管脱落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肛管相关的吻合口出血和肠穿孔等不良事件。结论自制多侧孔并列双肛管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