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岩溶地区深埋长大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当隧道穿越断层、岩溶发育地段和富含水区域时,容易发生涌水、突泥等事故,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龙潭隧道属于深埋特长岩溶隧道,施工期ZK72+205~ZK71+940段断层溶蚀带发生了四次涌水突泥事故,针对这四次事故,基于该段地层的岩溶发育规律,从地质学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涌水突泥机理。分析得到:具有丰富补给来源的地下水、松散的岩溶洞穴堆积物给涌水突泥创造了必要条件,一经开挖扰动,事故一触即发。基于涌水突泥机理的分析结果,合理选择了超前小导管挤压劈裂注浆、负压排水、长管棚注浆、前进式分段高压注浆等治理措施,成功穿越了该段,完成了贯通,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岩溶区大断面速调管突泥突水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岩溶区大断面隧道突泥突水的预测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岩溶区大断面隧道突泥突水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文根据渝湘高速下塘口一号隧道右洞YK23+187.5~199.5 m和YK23+201~210 m里程段岩溶突水、突泥及二衬断裂病害情况;在初步分析岩溶突水、突泥及二衬断裂病害原因基础上,从探地雷达探测基本原理及探测频率影响基础理论出发,采用探地雷达无损探测技术来探测和诊断隧道突水、突泥及二衬断裂病害原因,技术上可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探测效果。再根据探测诊断的病害具体情况及原因提出合理的病害处治方案,为隧道病害处治提供可靠技术支持,在优化处治方案下进行有针对性处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天池隧道岩溶涌水突泥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山西建筑》2009,35(22):338-339
针对天池隧道岩溶涌水突泥情况,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分析了涌水突泥灾害形成原因,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根据涌水突泥灾害的监测分析和岩溶发育规模确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介绍了相关应急和永久整治措施,积累了隧道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5.
韩小敏 《山西建筑》2014,(2):176-177
主要介绍了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DK124+602高压富水溶腔"突水突泥情况、水文地质特征、岩溶发育规模,并根据透水溶腔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历次突水突泥机理,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营安全等多种因素,确定采用"释能降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结构加强"原则处理"602溶腔",并顺利通过高压富水岩溶,保证了隧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结合贵阳轨道交通工程岩溶隧道施工中突泥、突水的工程实际,进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从施工对策技术研究出发,分析了岩溶对隧道的影响,针对贵阳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蛮坡站左线ZDK19+200处岩溶隧道发生突水、突泥进行处理,研究制订综合处理方案,提出并分析了封堵、引排和封排结合等3个方案,通过详细方案比选,确定封排结合方案最优,并设计制订了合理可行的封排结合方案和具体措施。最后,根据文献以及工程经验,总结了对于不同类型溶洞的处理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西南山区,修建隧道工程常会遇到岩溶和不良地质条件,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以重庆市白涛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系统地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探讨了隧道的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岩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对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的风险进行了分段评价,初步提出了岩溶隧道四级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段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根据预报情况制定灾害防治措施,该研究对于高风险岩溶隧道的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各种突水突泥事故案例,总结了岩溶隧道发生突水突泥的几大因素,利用事故树理论编制了岩溶隧道突水突泥事故树,并进行了相应的定性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该隧道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各基本事件的临界重要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晓君  程波  禹富偲 《市政技术》2012,(Z1):128-129,140
通过分析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施工涌水突泥形成原因,并针对高压岩溶涌水突泥段采取某种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实现了在高压富水复杂岩溶涌水突泥情况下安全开挖作业的目的,为地铁施工中的涌水突泥病害处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何汇东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3):112-113
在隧道工程中,经常性遇到岩溶地质等不良地质,在施工时极易出现突水、突泥及坍塌等现象,具有较大的潜在隐患。基于此,首先分析了隧道突水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详细分析了防治技术,以期能为其他岩溶隧道工程突水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三线大跨公路隧道突泥处置洞身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营  何泉 《山西建筑》2014,(8):201-204
以某三线大跨隧道突泥处置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TS分析了隧道洞身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度,进而依据分析结果对现场施工的可行性进行了判定,为突泥处置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淑丽 《山西建筑》2011,37(2):177-179
以齐岳山隧道施工为例,具体介绍了岩溶富水、突水突泥条件下高风险隧道的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以后同类隧道施工提供经验借鉴,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洪选华 《山西建筑》2010,36(11):334-335
简要介绍了事故树法原理,在此基础上,以胶州湾隧道工程为例,使用事故树法对该工程突水涌泥事故进行风险分析,并根据胶州湾海底隧道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忠 《福建建筑》2010,(10):52-55
拟建的蝴蝶山隧道设计断面大,地处华南地块的武夷—戴云隆褶带和台湾海峡沉降带,洞身穿越岩性主要为强~弱风化凝灰熔岩。隧道建设场区虽未见明显断层,但隧道洞身处约ZK253+600~+800上方左侧75m为一居民饮用水蓄水库,本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最大问题是地下水渗漏和处治问题。在区域水文地条件分析基础上,采用降水入渗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进行隧道涌水量计算,ZK253+840~+878.5洞顶为碎块状强风化带,富水性较强,稳定性很差,施工中处理不当易产生突水、突泥、冒顶等不良地质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曾莉  赖瑞澄 《山西建筑》2010,36(12):295-296
介绍了武吉高速B15标梅沙隧道工程中导洞开挖施工工艺,针对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分别阐述了K163+382前方断面空洞和K163+428中导洞隧道坍塌的处理方案,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山西建筑》2014,(16):195-197
简述了天平山隧道出口段D3K380+875~D3K380+700段浅埋偏压段施工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对D3K380+752~D3K380+739段的施工优化措施以及D3K380+870~D3K380+800段成功出洞的施工技术,描述了在高风险隧道施工中如何减少风险和快速完成高风险段的一些施工技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隧道开挖过程中复杂裂隙围岩的固流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通过裂隙岩体的含水区段时,人为扰动了裂隙岩体、地下水等构成的复杂地质系统,是造成各种涌水、突水、突泥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过程中岩体变形、流体运移相互作用过程,探讨其对隧道涌、突水的影响,在上述复杂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深埋隧道围岩裂隙发育规模与工程尺度的关系,建立可以同时考虑不同级别裂隙网络的复杂裂隙岩体水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复杂裂隙岩体中开挖隧道的固流耦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体现了主干裂隙在渗流中的强导水作用和网络状裂隙的贮水功能与渗流滞后效应,开挖过程中复杂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显著的增加了隧道围岩屈服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煤矿底板突水的多源地学复合因素的基础上 ,应用GIS和多源信息复合方法 ,建立了一个能反映较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岩溶水突水模型和底板突水分区。  相似文献   

19.
赵怀义 《山西建筑》2010,36(34):307-309
简要介绍了“国道217线K924+430~K925+055段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该段隧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围岩分级,得出该隧道围岩体主要以Ⅱ类岩体为主,Ⅲ类围岩体次之,并有少量的Ⅳ类和Ⅴ类岩体。  相似文献   

20.
王宏伟 《山西建筑》2011,37(19):184-186
根据象山隧道YDK24+158掌子面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对掌子面溃口钻孔投料封堵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指导性结论,以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为下一步抢险方案实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