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早死概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一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的评价指标。目的了解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实现"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5月,将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死亡日期在2002-01-01至2020-12-31因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利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526.82/10万上升至678.84/10万(APC=1.56%,Z=13.715,P<0.001),标化死亡率由404.05/10万下降至260.87/10万(APC=-2.09%,Z=-12.428,P<0.001),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3.09%下降至8.45%(APC=-2.31%,Z=-15.847,P<0.001)。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疾病早死概率分别由3.57%、8.36%、1.08%下降至2.38%、5.49%、0.24%(APC心脑血管疾病=-2.21%,Z=-9.739,P<0.001;APC恶性肿瘤=-2.24%,Z=-19.476,P<0.001;APC慢性呼吸系统疾病=-7.23%,Z=-13.326,P<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保持稳定(Z=-0.395,P=0.698)。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大于女性。根据2015—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年均增长率,2030年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6.67%。结论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浦东新区已实现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2020年的下降目标,按照现有年均增长率,预计2030年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目标尚有差距,应进一步强化针对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男性人群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男性人群糖尿病过早死亡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廖佳  魏双翼  刘刚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2):4085-4090
背景 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慢性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4—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及死因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死因监测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C00-C97)、糖尿病(E10-E14)、心脑血管疾病(I00-I99)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J30-J98)。计算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人口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2.70%,P>0.05;APC=-2.00%,P>0.05),4类慢性病合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比例(76.58%~82.63%)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20%,P<0.05)。其中,恶性肿瘤(APC分别为-1.90%、-0.90%,P均>0.05)、糖尿病(APC分别为3.80%、2.20%,P均>0.05)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分别为-1.30%、-0.60%,P均>0.05)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34.22%~48.85%)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0%、-4.60%,P<0.05)。女性糖尿病(APC分别为-17.00%、-17.00%,P<0.05)、心脑血管疾病(APC分别为-7.10%、-6.10%,P<0.05)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4—2020年深圳市30~69岁户籍人口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0.17~12.45%波动,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5.10%,P<0.05)。女性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8.70%、-5.40%,P<0.05);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2.78%~17.09%波动,女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6.59%~8.13%波动,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早死概率。 结论 2014—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2.78%~17.09%波动,女性早死概率在6.59%~8.13%波动,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常州市武进区30~69岁居民4类慢性病死亡特征,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早死概率下降目标提供依据。方法:计算30~69岁居民4类慢性病的死亡率和过早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描述变化趋势,使用差别分解分析法分析人口和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PC)-2.01%(P<0.001)的速度下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以APC -3.62%(P<0.001)、-3.80%(P<0.001)、-6.61%(P=0.004)的速度下降,而糖尿病的标化死亡率则逐年上升(APC 4.19%,P=0.022)。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2.32%下降到8.91%,但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却略有上升趋势。非人口因素导致的粗死亡率下降作用明显超过人口老化因素产生的上升作用,而对于男性糖尿病的粗死亡率,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均促进其上升。结论:常州市武进区30~69岁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慢性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糖尿病的防控任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背景 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针对劳动适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的研究依然较少。目的 了解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1月—2016年2月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库中2002-01-01至2015-12-31死亡的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资料。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局。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及不同性别、年龄段、死因分类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年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死亡19 021例,粗死亡率为74.15/10万。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大于女性(P<0.005)。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P<0.005)。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现波动状态〔年均变化百分比(APC)=-0.20%,P=0.420〕。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女性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年变化趋势不显著(APC男性=-0.01%,P=0.983;APC女性=-0.48%,P=0.208)。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30~39、40~49、50~59岁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0~39岁=-2.96%,P<0.001;APC40~49岁=-2.90%,P=0.002;APC50~59岁=-1.59%,P=0.033)。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分类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肺癌=2.04%,P<0.001;APC结直肠癌=1.99%,P=0.019;APC胰腺癌=2.35%,P=0.038),肝癌、胃癌粗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肝癌=-3.78%,P<0.001;APC胃癌=-2.12%,P=0.004)。结论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适龄人口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现波动状态,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粗死亡率逐年上升,值得关注,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糖尿病城乡分布的研究依然较少。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现状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区域内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5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2010—2020年报告的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各街道、镇居民糖尿病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年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浦东新区糖尿病死亡现状与变化趋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糖尿病死亡的空间分布图并分别开展趋势面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为37.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90/10万,早死概率为0.52%。2010—2020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粗死亡率=5.59%,Z=13.887,P=0.001;APC标化死亡率=2.06%,Z=4.547,P=0.001;APC早死概率=1.50%,Z=2.476,P=0.035)。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由北向南逐步降低,早死概率在南北方向上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APC由北向南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东西方向上,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早死概率APC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空间正相关(P粗死亡率<0.001,P标化死亡率<0.001,P早死概率=0.003)。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的高-高聚集区域为浦东新区西部,均包含6个街道与1个镇且存在部分地理重叠;标化死亡率低-低聚集区为浦东新区中部的川沙新镇与宣桥镇;浦东新区西部包含3个街道及2个镇的区域为早死概率的高-高聚集区。 结论 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浦东新区西部城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高,中部城郊结合地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应引起关注。 该文的微信推文内容及相关研究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相似文献   

6.
全民健康形势下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健康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93—2015年户籍居民死亡及2002—2015年传染病发病数据,评价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闵行区1993—2015年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ALE)变化、死亡率水平、死因顺位变化及2002—201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993—2015年间,上海市闵行区全人群ALE从71.78岁上升到83.58岁,提高了11.80岁。其中,男性从67.34岁提高到81.37岁,提高了14.03岁;女性从76.22岁提高到85.89岁,提高了9.67岁。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755.35/10万,比1993年上升21.45%,比2014年上升2.71%;同年,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为196.07/10万,比1993年下降54.17%,比2014年下降0.51%。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及损伤中毒,占全人群总死亡数的91.33%。2002-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累计发病人数62 845例,死亡152例。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急剧增长,14年间增长291.98% (Z=10943.83,P<0.001),标化后依然呈上升趋势。2015年传染病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猩红热、梅毒、肺结核和乙肝。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多年来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全方位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要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处于较高水平,慢性病综合防控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西死因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报告的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 男性、农村死亡率分别高于女性、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死亡率APC分别为-0.40%、1.14%、4.39%、-0.20%,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由477.76/10万上升至491.80/10万,APC为0.3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707),标化死亡率由343.78/10万下降至336.04/10万,APC为-1.49%,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P=0.316)。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6.92%~17.68%之间波动,APC为0.5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525)。男性、农村早死概率分别高于女性、城市,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早死概率分别以0.60%、0.40%、2.74%、0.20%的速度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分别以1.39%、7.23%的速度下降;癌症、糖尿病早死概率分别以3.15%、11.40%的速度上升。结论 广西死因监测点4种慢性病早死概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早死概率均呈上升趋势,癌症和糖尿病是导致早死概率上升的主要疾病,建议以男性和农村居民为重点人群,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背景 脑卒中是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流行病学资料目前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与减寿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死因监测系统中提取死亡日期为2002—2017年死因为脑卒中死亡居民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同人群间粗死亡率比较采用Poisson分布资料Z检验,标化死亡率比较采用Mantel-Haenszel检验。脑卒中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 4.0.4计算。减寿指标包括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对于脑卒中死亡率变化的贡献采用率差别分解法进行评价。结果 2002—2017年浦东新区累计报告居民脑卒中死亡56 180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9.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03/10万。2002—2017年脑卒中粗死亡率保持稳定(Z=1.362,P=0.195);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78%,Z=-14.950,P<0.001);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C=3.62%,Z=14.055,P<0.001),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0.74%,Z=4.639,P<0.001);出血性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粗死亡率=-1.46%,Z粗死亡率=-5.739,P粗死亡率<0.001;APC标化死亡率=-5.43%,Z标化死亡率=-13.409,P标化死亡率<0.001)。男性居民脑卒中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5.465,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35.779,P<0.001)。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低龄老年人组、高龄老年人组年龄别死亡率分别为0.15/10万、2.52/10万、27.86/10万、248.02/10万、2 019.20/10万。年龄别死亡率趋势分析显示,2002—2017年青年组、中年组、低龄老年人组、高龄老年人组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脑卒中PYLL为87 302年,PYLLR为2.02‰,AYLL为1.55年/人。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高于2002年,其中人口因素影响死亡率升高,而非人口因素作用使死亡率下降。结论 2002—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保持稳定,导致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人口老龄化因素发挥主要促进作用,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  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换检验,转折点的确定基于P<0.05。结果  2015年闵行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07%,较1996年上升了73.89%。近20年来,闵行区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年率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为0.62% (P<0.05),标化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APC=-3.73%,P<0.05)。2015年闵行区户籍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前五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6%、-1.86%、-8.03%、-4.96%,P<0.05);内营代病的标化死亡率在1996—2001年大幅度上升(APC为16.58%,P<0.05),2001—2015年趋于平稳。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上海市杨浦区1974-2015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据,分析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和队列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4-2015年杨浦区共报告肝癌死亡9 866例,男女比例为2.7∶1,粗死亡率为23.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87/10万;胆道癌症死亡2 173例,男女比例为1∶1.7,粗死亡率为5.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1974-2015年肝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胆道癌症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APC模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癌和胆道癌症的死亡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人群中1930年之前出生者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上升趋势;1930-1949年出生的男性肝癌、男女性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1949年之后出生者呈上升趋势;而1930年之后出生的女性肝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 1974-2015年杨浦区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肝癌死亡数高于女性;胆道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亡人数高于男性;由老龄化因素造成的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上升;暴露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的影响较一致,可能与当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且有明显地区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与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城市郊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谱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11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户籍人口为研究对象,死因资料来源于浦东新区2010—2016年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库。死因分类根据2010年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统一编码,其中恶性肿瘤的ICD-10编码范围包括C00-97,以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44%,Z=2.750,P=0.040〕;2010—2013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3.00%,Z=4.380,P=0.048);2013—2016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4.74%,Z=-1.740,P=0.224)。2010—2016年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高于女性(u=5.60,P<0.001);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6.79%,Z=3.383,P=0.020),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1.57%,Z=0.572,P=0.591);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1.27%,Z=0.996,P=0.365),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7.54%,Z=2.843,P=0.036)。2010—2016年恶性肿瘤PYLL为2 865.20人年,PYLL率为11.72‰,AYLL为5.32年/人;PYLL呈现逐年上升趋势(APC=6.79%,Z=3.383,P=0.019),AYLL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27%,Z=0.996,P=0.394)。结论 该社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及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应加强针对的恶性肿瘤的防控措施,深入推进恶性肿瘤社区早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地2年内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慢性病早死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某市疾控中心,2年内慢性病早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在此期间内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此期间内,某市慢性病患者死亡数量52654人,占30-70岁总死亡80.25%,死亡率为241.25/10万。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糖尿病死亡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近年来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不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糖尿病早死率有显著上升,需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我国死亡首位,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为了更好地防控肿瘤,及时追踪其流行情况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作为兵团城市,是一座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城市,而老年人是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因此利用最新数据反映该地恶性肿瘤的流行和疾病负担,可为当地肿瘤防控工作提供最新数据信息。目的 分析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为该地区的肿瘤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7年石河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肿瘤死亡数据,并通过计算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潜在减寿年(PYLL)、PYLL率、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LL)、YLL率来评价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161.4/10万、103.3/10万、89.5/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石河子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在30岁时开始明显增加,在70~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气管、支气管、肺癌粗死亡率最高,为27.5/10万,占所有肿瘤的17.0%,其分别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位,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2位。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位的是乳腺癌,粗死亡率为25.7/10万,占所有肿瘤的18.2%。恶性肿瘤PYLL率为16.7‰,男、女性恶性肿瘤PYLL率分别为15.7‰、17.6‰;恶性肿瘤PYLL前3位分别是气管、支气管、肺癌,乳腺癌,肝癌。恶性肿瘤YLL率为22.2‰,男、女性恶性肿瘤YLL率分别为22.3‰、22.2‰。恶性肿瘤YLL前3位分别是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乳腺癌。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等的PYLL和YLL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在45~59岁年龄组中最高,5~14岁年龄组中白血病所致疾病负担最重。结论 2016—2017年石河子市恶性肿瘤负担较重,应重点防治气管、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等肿瘤顺位较靠前的肿瘤,且45岁以上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但对于白血病应重点关注5~14岁人群。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但目前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情况与减寿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月,以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本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出死亡时间在2002-01-01至2018-12-31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死因资料根据ICD-10进行编码及归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编码为I2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编码为I25。以不同病种、性别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为主要观察指标。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采用差别分解分析法评估人口老龄化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1.32/10万,33.98/10万。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粗死亡率=6.00%,Z粗死亡率=22.051,P<0.001;APC标化死亡率=1.33%,Z标化死亡率=4.755,P<0.001)。分病种分析:2002-2011年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1.83%,Z=2.792,P=0.016),2012-2018年呈下降趋势(APC=-2.58%,Z=-2.744,P=0.018);2002-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3.62%,Z=-12.457,P<0.001);2002-2018年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粗死亡率=6.96%,Z粗死亡率=22.052,P<0.001;APC标化死亡率=2.22%,Z标化死亡率=6.931,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4.532,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0.197,P<0.001)。其中男性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Z粗死亡率=7.848,P<0.001;Z标化死亡率=-19.828,P<0.001);男性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低于女性(Z=-29.929,P<0.001),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13.184,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男性=5.76%,Z男性=19.997,P<0.001;APC女性=6.19%,Z女性=20.405,P<0.001),男性与女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上升(APC男性=1.15%,Z男性=3.730,P=0.002;APC女性=1.35%,Z女性=4.535,P<0.001)。2002-2018年不同年龄段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15~59岁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54%,Z=7.326,P<0.001),60~79岁居民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85%,Z=-9.099,P<0.001),80岁及以上居民粗死亡率逐年上升(APC=3.21%,Z=10.550,P<0.001)。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PYLL为37 649人年,PYLLR为0.81‰,AYLL为0.80年/人;男性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PYLL、PYLLR、AYLL、SPYLL、SPYLLR均大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居民PYLL、PYLLR、SPYLL、SPYLLR小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AYLL大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高于2002年,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促进粗死亡率升高。性别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粗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小于女性。病种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于浦东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上升发挥促进作用,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则发挥保护作用。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居民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均发挥促进作用。结论 2002-2018年浦东新区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导致了严重的寿命损失,人口老龄化因素与非人口老龄化因素均发挥促进作用,男性和15~59岁、80岁及以上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肝恶性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浦东新区居民肝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资料依然缺乏。目的 了解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特征与所导致的寿命损失,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浦东新区户籍人口为对象,以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为基础,从中筛选出死亡日期在2002-2019年的肝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居民死因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与归类,肝癌的编码范围为C22。分别计算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以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对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情况以及肝癌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进行分析。肝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12 52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10万。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88%,Z=-12.468,P<0.001;标化死亡率:APC=-4.71%,Z=-10.601,P<0.001)。男性、女性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2002-2019年15~59岁、60~79岁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80岁以上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保持稳定(P=0.053)。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98 580年,PYLLR为2.00‰,AYLL为7.87年/人,SPYLL为61 767年,SPYLLR为1.25‰。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PYLLR、SPYLLR、AYLL总体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除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死亡AYLL保持稳定(P=0.853)。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81 126年,PYLLR为3.29‰,AYLL为9.20年/人,SPYLL为50 225年,SPYLLR为2.04‰。女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为17 454年,PYLLR为0.71‰,AYLL为4.72年/人,SPYLL为10 942年,SPYLLR为0.44‰。浦东新区男性居民肝癌死亡PYLL、PYLLR、AYLL、SPYLL及SPYLLR均大于女性。结论 2002-2019年浦东新区居民肝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下降,但仍引起了严重的寿命损失,肝癌对于男性及80岁高龄老年人群的危害需进一步关注,需采取差异化的防控措施,对于男性人群以改善行为危险因素为重点,降低肝癌对该人群的危害;对于高龄肝癌患者,应注重临终关怀与支持治疗工作,改善该人群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锡市锡山区2014—2020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该地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供方向与依据.方法:利用无锡市锡山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分析该区2014—2020年重大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过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预测无锡市锡山区"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目标实现情况.结...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居民精神障碍死亡相关流行病学分析较少,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信息化较为完善,能够为深层次分析居民更小分类的疾病特征和死亡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且分析上海市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有助于了解当地女性精神障碍疾病负担。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其趋势。 方法 整理2005—2021年浦东新区全人口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当地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并采用Joinpo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1 165例,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0.32%,粗死亡率为4.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10万。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粗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05%,P=0.002),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7.66%,P=0.012);标化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6.79%,P<0.001),2005—2021年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93%,P=0.009);减寿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79%,P<0.001),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6.93%,P=0.011)。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年龄为50.8~105.8岁,死亡年龄分布以≥80岁为主(79.48%),且≥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98%,P=0.027);70~79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为16.57%,其死亡比例(AAPC=-5.13%,P=0.026)、粗死亡率(AAPC=-7.20%,P=0.003)和减寿率(AAPC=-6.89%,P=0.005)整体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高龄(≥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高龄女性居民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值得当地重点关注,促进高龄女性精神健康有益于提高当地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1987—2015年鼻咽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Joinpoint模型估算各人群(城 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及各年龄组鼻咽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鼻 咽癌死亡在人群水平上的危险因素。结果:中国居民鼻咽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女性、农村女性、城 市男性、农村男性中标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2.97%,–2.60%,–2.01%,–1.68%(P<0.05);城市居 民在85岁以上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男性AAPC为–1.54%,女性AAPC为–0.60%(P>0.05);65岁以上农村男性截缩率 无明显下降趋势(AAPC=–0.56%,P>0.05),农村女性在85岁以上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AAPC=1.17%,P>0.05);城 市居民鼻咽癌的死亡风险是农村居民的1.11倍(P<0.01),男性是女性的2.34倍(P<0.01),每增加5岁死亡风险平均增大 23%(OR=1.23,P<0.01),1987—2015年每过1年死亡风险平均减少2%(OR=0.98,P<0.01)。结论:中国居民鼻咽癌死亡 率变化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中国居民在85岁以上鼻咽癌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疾病流行现状、负担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预测2020—2030年HIV/AIDS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探讨1990—2019年中国HIV/AIDS疾病的流行现状,通过Joinpoint回归拟合其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采用集成嵌套拉普拉斯近似(INLA)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HIV/AIDS发病和死亡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男性HIV/AIDS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15~19岁、20~24岁标化发病率总体呈增长趋势,75~79岁标化发病率变化幅度最大。1990—2019年中国HIV/AIDS标化发病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归因于危险性行为的标化DALYs率最高。BAPC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中国男性HIV/AIDS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中国青少年HIV/AIDS发病风险持续增加,老年群体死亡风险也不容忽视;HIV/AIDS疾病负担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肿瘤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以及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年度变化贡献率。结果  2002—2013年闵行区恶性肿瘤发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胃癌、肝癌和肺癌的世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闵行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上升较为明显,需引起重视;胃癌和肝癌下降较为明显,说明暴露因素得到一定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