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28例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6例,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将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1例,并选11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PCR荧光法检测MTHER C677T基因型,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TT基因型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HE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参与山东沿海地区汉族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贾德俊  华然  刘春山  王华 《医学信息》2010,23(16):2582-2584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6例)和非冠心病组(54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病变组48例、多支病变组36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UA,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PWV、ABI。结果冠心病组的SUA、PWV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ABI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病变组的SUA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多支病变组的PWV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的ABI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 SUA、PWV、ABI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能有利于准确的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4)水平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RBP4在判断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梗(AMI),另选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梗组部分患者分为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和三支冠脉病变组.收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各组患者血清RBP4、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UAP组和AMI组血清RBP4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间,SAP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支冠脉病变组的RBP4水平高于与单冠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BP4水平在三支冠脉病变组与双支冠脉病变组间,双支冠脉病变组与单支冠脉病变组间比较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RBP4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BP4(r=0.433,P=0.013)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浓度升高,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显著,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RBP4联合Gensini评分等指标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华  卫金梅 《医学信息》2007,20(6):1048-104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95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72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0例)、双支病变亚组(32例)和三支病变亚组(23例),均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P<0.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随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2例心血管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n=40);单支病变组(一支冠脉狭窄≥50%,n=44);双支病变组(两支冠脉狭窄≥50%,n=43);多支病变组(两支以上冠脉狭窄≥50%,n=35)。对四组患者进行冠脉狭窄Gensini积分及血清CysC、NO、SOD及hs-CRP水平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各指标变化及其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依次递增;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NO及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依次递减。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血清CysC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9(P0.05);与NO和SOD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0.38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与CysC、hs-CRP水平升高及NO、SOD水平降低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笔者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48例.年龄30~81(61.92±10.23)岁.其中男性103例.女性4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4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和对照组(46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各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血清hs-CRP、血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详细记录各组患者血压、吸烟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对冠心病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对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双支和三支病变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反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85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之间冠脉病变程度与相应的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越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结论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评价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206例心脏病住院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n=84)和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n=122);再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n=44)、双支病变组(n=43)和多支病变组(n=35)。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血清ADMA、eNOS、NO水平,同时按照ACC/AHA指南对各组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各指标组间差异及ADMA、eNOS、NO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的ADMA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时依次升高;eNOS和NO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于病变冠脉增加时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5);eNOS及NO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435,-0.356,均P0.05)。结论:ADMA、eNOS和NO水平检测对冠心病辅助诊断和防治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志远  张金盈  李纲  韩学华  李玉东 《医学信息》2007,20(11):1960-196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PAPP-A在AMI和UAP组中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不同分支狭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LP-PLA2水平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共包括268例患者,根据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分组为,对照组(无狭窄),粥样硬化组(主要冠脉分支狭窄≤50%,≥20%),单支病变组(单支狭窄>50%),双支病变组(双支狭窄>50%)和三支病变组(三支或以上狭窄>50%)。采用横断面分析LP-PLA2以及高密度脂蛋白C(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葡萄糖(GLU)、尿酸(BUA)等生化指标和患者基本情况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传统因素高血压、GLU、HDL-C、ApoA1、BUA或从粥样硬化组,或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开始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P <0.05),而LP-PLA2从单支病变组开始与冠状动脉狭窄显著相关(P <0. 01);通过比较各组间LP-PLA2水平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Lp-PLA2显著增加(P<0.01),而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其值变化不明显(P>0.05);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从单支病变开始LP-PLA2与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OR值1.013,95%CI(1.006,1.020),<0.01。结论从冠状动脉单支变化开始LP-PLA2显著增加,并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因此检测LP-PLA2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病情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150例老年患者设为CHD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50例非CH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N-HDL-C、LDL-C/N-HDL-C、LDL-C/HDL-C、TC/HDL-C、TG/HDL-C值。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CHD患者的血脂及其比值。对血脂与冠脉病变支数、病情严重程度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LDL-C、TG、TC、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值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各亚组间的TC、TG、N-HDL-C水平、TC/HDL-C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C、TG、N-HDL-C水平、TC/HDL-C比值均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亚组间的LDL-C、TC、TG、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LDL-C、TC、TG、N-HDL-C水平、LDL-C/HDL-C、TC/HDL-C、TG/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可以通过对血脂指标的监测,并计算N-HDL-C、TC/HDL-C、LDL-C/HDL-C、TC/HDL-C、TG/HDL-C值,来评估CHD病情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单核细胞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7例拟诊冠心病(CHD)患者,检测外周血TBi L、DBi L、IBi L、Mon、RDW水平,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法对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之间TBi L、DBi L、IBi L、Mon、RDW水平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TBi L、DBi L、IBi L低于正常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Mon、RDW高于正常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中,与冠状动脉轻度、中度病变患者相比,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患者,血清TBi L、DBi L、IBi L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n、RDW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病变组患者Mon、RDW与轻度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单核细胞数、RDW可作为CHD的危险因素,对预测CHD的发生及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氨基端脑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T(cardial troponin T,cTn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3例老年CH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4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为本研究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s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VEGF、NT-proBNP、cTnT水平,分析三者与老年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VEGF、NT-proBNP、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组血清VEGF、NT-proBNP、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2支及1支血管病变组(P<0.05),2支血管病变组血清VEGF、NT-proBNP、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1支血管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30分组血清VEGF、NT-proBNP、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30分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血清VEGF、NT-proBNP、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2,0.593,0.634,P<0.05).结论 老年CHD患者血清VEGF、NT-proBNP、cTn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呈现明显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8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4例为A组,同时选择冠脉血管无狭窄的患者26例作为B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血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及程度等临床资料,观察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血浆BNP水平A组较B组升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NP水平、舒张压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A1、A2及A3组中随着Gensini评分增加,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Gensini评分与血浆BNP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594,P<0.05)。结论 血浆BNP参与了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BNP的水平能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董莉  王悦喜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46-48,8,12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8年10月~2009年10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32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284例)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41例)。比较两组Hcy、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及血脂水平的差异,并分析CHD组中不同程度冠脉病变(单支、双支、多支病变)患者Hcy水平变化,以及CH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CHD组患者Hcy水平(24.36±6.62μmol/L)明显高于非CHD组(12.26±4.10μmol/L),且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FA、VB12成负相关。(2)单支、双支、多支冠脉病变CHD患者的Hcy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且高于非CHD组。(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TC、TG,低FA、HDL、VB12为CH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cy水平是反映CH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杜敏 《医学信息》2019,(12):172-173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水平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12月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健康者视为对照组,检测两组sd-LDL水平并比较,分析sd-L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sd-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sd-L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最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次之,稳定性心绞痛最低。三支病变sd-LDL水平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45,P=0.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d-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LDL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变化密切相关,sd-LDL水平较高意味着冠心病严重程度较高,临床需采取积极地预防性措施,保持sd-LDL水平的稳定,为疾病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具备完整病例资料的43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纳入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冠脉不同狭窄支数和不同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CHD患者的FFA水平,分析FFA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F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和SAP组F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FFA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FFA水平随着冠脉狭窄支数和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P<0.05);FFA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09,P<0.05);FFA水平与冠脉狭窄支数呈正相关(r=0.265,P<0.05);FFA>0.57mmol/L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D患者FFA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冠脉狭窄支数呈正相关,FFA>0.57mmol/L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和控制FF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