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36-40
目的 探讨心电图T 波形态对STEMI 患者PCI 治疗后近中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急诊PCI 救治的142 例STEMI 患者,根据PCI 术后24 h 的T 波形态分为T 波正常组(67 例)和T 波倒置组(75 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PCI 术前、术后24 h 血清NT-proBNP 水平,PCI 术后24 h、1 个月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及患者出院后1 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STEMI 患者出院1 年内发生MACE 的影响因素。结果 T 波倒置组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 波正常组;PCI 术后24 h,血清NT-proBNP 水平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PCI 术后1 个月,LVEF 水平显著高于T 波正常组,LVEDD、LVESD 水平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出院后1 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及MACE 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 分级、前壁心肌梗死和心电图T 波形态是STEMI 患者出院1 年内发生MACE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 术后24 h 内心电图T 波倒置的STEMI 患者近中期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MACE 发生风险较低,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这些血液学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组合在预测急性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血液学参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并首次行急诊PCI的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入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入院时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PCI术前临床指标〔空腹血糖(GLU)、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T(TnT)峰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LR、MPVLR、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目,发生症状到PCI时间,无复流发生率,药物治疗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MPVLR、NLR及其组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5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或全因死亡23例、急性心力衰竭15例、复发心绞痛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MACE组患者年龄、入院时Killip分级≥Ⅱ级的比例、入院时GRACE评分、TnT峰值、CRP、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PV、MLR、MPVLR、NLR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LVEF、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MACE组患者(P<0.05)。MACE组无复流发生率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HR=0.884,95%CI(0.817,0.966),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1.169,95%CI(1.104,1.463),P=0.009〕、MPV〔HR=1.333,95%CI(1.005,1.752),P=0.039〕、MLR〔HR=1.701,95%CI(1.332,2.172),P<0.001〕、MPVLR〔HR=1.372,95%CI(1.196,1.443),P<0.001〕、NLR〔HR=1.428,95%CI(1.037,1.576),P=0.015〕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LR与NLR(rs=0.195,P<0.001)、MPVLR(rs=0.210,P<0.001)呈正相关,NLR与MPVLR呈正相关(rs=0.483,P<0.001)。MLR+NLR、MLR+MPVLR、NLR+MPV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预测效能优于MLR、NLR、MPVLR(P<0.05)。结论 入院早期MLR、MPVLR、NLR等血液学参数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关,且血液学参数之间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a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 ST 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 rhBNP 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急诊 PCI 术后24、48、72 h分别留取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急诊 PCI 术后24、48、72 h 根据 Killip 分级法评价患者心功能。患者出院时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评价其结果。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随访期中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以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rhBNP 组 NT-proBNP、CK-MB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rhBNP 组 PCI 术后24、48、72 h Killip 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rhBNP 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P <0.05);rhBNP 明显降低 AMI 患者1个月内 MACE(P <0.05)。结论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 rhBNP 可进一步减轻心肌损伤,降低 NT-pro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 MACE。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演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80例,按术后1hST段是否回落≥50%和24h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hST段回落≥50%组55例,<50%组25例,发病后24hT波倒置组53例,未倒置组27例。随访1年,分别于6个月和1年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个月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1年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1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PCI术,术前及术后1 h,24h记录心电图,24 h内T波倒置者为T波倒置组,T波未倒置者为T波未倒置组,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CI术后1个月、6个月检测两组病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后24 h内T波倒置55例(78.6%),其中50例(90.9%)伴1 h内ST段快速回落≥50%,T波未倒置15例(21.4%),其中5例(33.3%),伴ST段快速回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波未倒置组并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T波倒置组;PCI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预后及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冠脉多支病变(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VD)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69例STEMI合并MV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根据PCI术后近期有无MACE发生分为无MACE组197例和MACE组7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超检查、冠脉造影结果及用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近期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Killip分级、入院时舒张压(DBP)、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肌声学造影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的心肌微灌注情况,探讨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诊断为STEMI且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58例患者。在介入术后48 h完成心肌声学造影,观察心肌微灌注情况,并记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心肌灌注评分指数(PSI)、左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对所有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的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的超声指标。结果 (1)所有患者完成1年随访,22例发生MACE,其中2例院外死亡,5例再次心肌梗死,5例心力衰竭,10例反复心绞痛。36例未发生MACE。(2)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PSI、LVESV、LVIDd、WMSI更高,而LVEF则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MSI、PSI与MACE发生呈正相关,LVEF、A、β为负相关;(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7例,根据白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WBC升高组(WBC<10.0×109/L)69例和WBC正常组(WBC≥10.0×109/L)5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cTnI、CK-MB等指标,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随访2年期间MACCE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Killip分级≥Ⅲ级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病变血管≥2支无明显差异(P>0.05)。WBC升高组LVEDD、LVESD、LAD均高于WBC正常组,LVEF低于WB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3.536、4.025、4.317,P<0.05)。WBC升高组cTnI、CK-MB均高于WB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3、7.132,P<0.05)。WBC升高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14.49%)、病死率(7.25%)明显高于WBC正常组(12.07%、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升高组随访期间病死率(10.14%)明显高于WBC正常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计数可作为STEMI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也可作为临床上判断STEMI危险分层的简单、快捷参考依据。但STEMI死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WBC计数升高的最终意义和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137例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后随访12个月,依据STEMI患者PCI术后转归情况分为病死组22例和存活组115例,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病死组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肾小球过滤率(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高水平、GFR低水平、LVEF低水平、GRACE评分高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NT-proBNP高水平、GFR低水平、LVEF低水平、GRACE评分高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住院行急诊 PCI术的 48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将患者分为回落组(ST段回落≥50%)和非回落组(ST段回落<5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生化指标、临床检查等)、ST段回落情况和手术资料〔发病时间、痛门时间、门球时间、手术时间、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单支病变发生率、两支病变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左回旋支(LCX)病变发生率、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PCI术前左心室造影心脏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和出院前心脏超声心脏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LVEF、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中回落组28例,非回落组20例。两组患者男性比例、Killip分级(≥2级)、年龄、心率(H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0 min内心电图示:回落组28例患者ST段回落,非回落组20例患者未出现ST段回落。两组患者PCI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左心室造影示:两组患者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心脏超声示:回落组患者LVEF高于非回落组,EDV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心律失常事件累计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累计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累计发生率、MACE累计发生率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χ2=32.643、30.643、33.296、4.023、30.468,P=0.001)。结论 早期ST段回落的急性STEMI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能较好预测其近期预后,且早期ST段回落时间均在30 min内,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PCI治疗的急性下壁STEMI患者按左心室收缩功能分为2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50%]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LVEF≥50%)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包括所有全因死亡、再发性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和卒中。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Killip分级以及症状发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具有更高的病变血管支数和血栓负荷(P<0.05),其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介入治疗特征,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年预期MACE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5)。结论 在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下壁STEMI患者中,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具有相似的1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华柱  徐默玲  王莉华 《浙江医学》2018,40(16):1855-1858
目的探讨PCI术后WBC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波动情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2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28例)和非MACE组(36例)。比较PCI术前和术后2hWBC与WMR水平波动情况(△=术前-术后)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可见非MACE组患者WMR下降较为明显(P<0.05),而MACE组无明显改变(P>0.05)。MACE组△WMR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WMR与术后2年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78,P<0.05)。结论WMR水平改变有助于早期评估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 Sac/Val)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急性前壁STEMI于PCI术后合并HFrE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PCI术后1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Valsartan,Val),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Sac/Val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评估Sac/Val对急性前壁STEMI于PCI术后合并HFr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2组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室壁运动积分(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均较基线明显改善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P<0.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final systolic volume, LVESV)明显缩小(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明显降低(P<0.05)。 结论Sac/Val可以改善急性前壁STEMI于PCI术后合并HFrEF患者的室壁运动障碍,提高左心功能,降低6个月内的MA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PCI术治疗的患者共360例,根据是否发生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及非心肌梗死组,观察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较术前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量(△LVEF)以及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th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LVEF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MACE发生率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分层分析示,对于非旋磨患者,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与△LVEF (P=0.000)及MACE (P=0.004)相关,在旋磨患者中,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与△LVEF (P=0.857)及MACE (P=0.241)未见同样的相关性。结论 介入相关性心肌梗死对于非旋磨的患者发生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MACE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在旋磨患者中则并未显示相应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可用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NLR联合MPV在预测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NLR联合MPV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STEMI并急诊行PCI的患者516例。依据患者急诊入院时外周血NLR、MPV的中位数将其分为低NLR且低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35)、低NLR且高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23)、高NLR且低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37)、高NLR且高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21)。依据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评分(GRACE评分)将其分为高危组(GRACE评分>140分,212例)、中危组(108分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由云南省、市、县三级医院参与的一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1年的随访干预研究,能否提高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09-01至2015-08-31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文山州人民医院、玉龙县人民医院、罗平县人民医院出院的冠心病住院患者2 119例,按照入院日期顺序,分为对照组(n=1 204)和干预组(n=915)。对照组仅在出院1年时进行随访,干预组出院前进行面谈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包括13次电话随访和出院1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面访。随访内容包括:MACE、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及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对照组在出院1年时992例(82.4%)患者完成随访;干预组出院1年时780例(85.2%)完成随访。两组出院1年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卒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非计划内住院、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1年时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运动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静息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运动时间、药物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1年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服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年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服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95%CI(1.47,4.21)〕、经常运动〔OR=0.88,95%CI(0.83,0.93)〕、夜间打鼾〔OR=1.21,95%CI(1.08,1.41)〕、糖尿病〔OR=1.05,95%CI(1.01,1.09)〕、服用阿司匹林〔OR=0.66,95%CI(0.52,0.83)〕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市、县三级医院冠心病患者1年的随访干预能改善其生活方式和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减少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至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323例,将其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PIA组)163例和对照组160例,检测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TIMI血流等指标,记录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PIA组心肌肌钙蛋白Ⅰ、WBC、CRP、NT-proBNP、心肌梗死面积、术后无复流及慢血流情况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A通过减少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等起到心脏保护作用,从而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MACE将STEMI组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Gas6水平,计算CHA2DS2-VASc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s6水平和CHA2DS2-VASc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血清Gas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20例STEMI患者PCI术后...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陈亚南  郭秋红  冯雁△  秦雷 《广东医学》2020,41(20):2085-2090
目的 通过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术后微循环灌注情况及其对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108例AMI且行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术后3~5 d行心肌声学造影,记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二尖瓣E峰速度(MVE)、二尖瓣A峰速度(MVA)、左室质量指数(Lvmassi)及造影剂评分指数(CSI)。出院后1年对108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结果(1)MACE组患者WMSI、CSI、LVESV更高,而LVEF则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壁心肌梗死MACE事件的发生和更多的心肌灌注缺损有关系。(3)CSI可以作为AMI急诊介入术后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CSI≥1.58较 CSI<1.58的AMI患者1年后MACE事件发生率更高(45% vs. 9% P=0.001)。结论MCE能评估AMI急诊介入术后患者微循环灌注情况; CSI能独立预测A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MACE事件,从而对该类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尽早识别高危患者,规避恶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