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2018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22家实验动物机构送检的400只啮齿类实验动物进行病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采取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大肠、小肠,制成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经H.E.染色、PAS染色或油红O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观察,采集数码图像,记录结果。结果大鼠、小鼠、豚鼠有少数病例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肺脏、心脏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大肠出现疑似球虫感染的病变;地鼠组织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本次病理学抽检中的实验动物基本为健康状态,但需要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2014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市14家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采集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后经10%福尔马林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绝大多数实验用鼠为健康状态,仅部分非健康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32.6%)、轻度肺脏病变(24%)、肾脏蛋白样渗出物和管型(13.2%)。本次抽检结果与前两年抽检结果相比较,肝脏脂肪染色阳性率(6.2%)低于2013年春秋季的17.1%和6.25%,以及2012年春秋季的26.7%和14.8%,有降低的趋势。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肾脏病变从2010年春季在小鼠(2%)和2011年春季在大鼠(20%)中偶发,发展至今,已经在小鼠(6%)、大鼠(12%)和豚鼠(20%)中普遍存在,从偶发病变发展成为常发病变,应加强防范。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为健康状态,少数动物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成分以及运输、处死时的应激有关,宜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避免应激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动物在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10月,本实验室参与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调查。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部分动物肝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轻度肺脏病变,少数表现出肾脏管型、肾小囊腔蛋白样物质渗出和大肠寄生虫感染,但是啮齿类实验动物总体水平属健康状况。以上病变的出现可能与动物的生存环境、饲料营养成分和运输处死过程中的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2013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市14家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后经10%福尔马林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0染色、PAS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部分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轻度肺脏病变、肾脏蛋白样渗出物和管型。结论本次抽检说明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上述病变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成分以及运输、处死时的应激有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16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部分非健康动物主要有肝脏脂肪变性、轻度肺脏病变、心脏颗粒变性和肾脏蛋白管型。这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状况以及采样运输的应激有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可以使这种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别调查昆明市三家单位提供的共 90 只实验用 ICR 小鼠和 45 只实验用豚鼠的体内、外寄生虫感染 情况,以及小鼠及豚鼠仙台病毒(SeV)、小鼠肝炎病毒(MHV)、豚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V) 的感染情况, 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所描述的方法及病毒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 说明,对昆明市三家单位随机提供的共 90 只 ICR 小鼠和 45 只豚鼠样本,分别进行体内、外寄生虫、小鼠 MHV 及小 鼠 SeV、豚鼠 LCMV 及豚鼠 SeV 的检测。结果 昆明地区实验用小鼠及实验用豚鼠均检出体内、外寄生虫;3 只小 鼠检测出体外寄生虫,检出率为 3. 3% ;20 只小鼠检测出体内寄生虫卵,检出率为 22. 2% ; 4 只豚鼠检测出体外寄 生虫,检出率为 8. 9% ;9 只豚鼠检测出体内寄生虫卵,检出率为 20. 0% ;小鼠 MHV 及 SeV 血清学检测无阳性; 豚 鼠 LCMV、SeV 血清学检测无阳性。结论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对医学及生命科学 的研究至关重要,昆明地区实验动物的寄生虫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2011年秋季实验用鼠健康状况的病理学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0月本实验室对14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实验用鼠进行了病理学抽检。主要内容是对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取材,通过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实验用鼠的健康状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实验用鼠为健康状态,而非健康动物主要以肝脏脂肪变性和轻度肺脏病变为主。这可能与饲养环境和饲料有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情况,为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等级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和小肠,经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E 染色、PAS 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 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虽然被检测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遗传学等指标都能达到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但是病理学监测中都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伤,主要出现在肝脏、肺脏和肾脏,有时也发生在心脏、消化道和淋巴器官等。结论该结果说明,虽然啮齿类实验动物符合国家微生物学等标准,但仍有部分实验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病理学监测在实验动物质量评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的国家及地方标准,完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2017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16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 采集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经甲醛钙液固定,通过HE染色、油红O 染色和PAS 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但也有部分动物出现轻微病变,出现的病变主要有肝脏脂肪变性、肝脏局灶性坏死、脾脏陈旧性出血,小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轻度肺脏病变。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为健康状态,少数动物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和饮水质量以及采样运输的应激有关,通过加强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可使其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4—2016年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微生物、遗传质量抽检结果的回顾总结,为实验动物的生产、管理和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家和地方现行实验动物检测标准,由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北京地区具备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进行抽样,委托检测机构质检并发布报告。依据检测数据,对3年中不同级别大小鼠、豚鼠、地鼠、兔、犬、猴、小型猪8个品种的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年分别抽检动物120、133、130批次,检出不合格批次为16、17、23批。不合格主要因素为兔、犬、猪免疫不达标(49批),小鼠遗传变异3批,嗜肺巴斯德杆菌阳性1批,豚鼠沙门菌和呼肠孤病毒III型抗体阳性各1批,犬沙门菌阳性1批。结论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是其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动物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SPF级实验动物中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现状和规律,为防止绿脓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对SPF级小鼠、大鼠、豚鼠和兔进行检测。结果在2008~2011年中检测的SPF级动物中,PA感染的阳性率为8.9%(267/2988);不同动物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时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季度)P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其中,免疫缺陷动物的PA阳性检出率为32.5%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动物的7.6%;PA检出率随着送检单位和动物数量的增加逐年升高;不同动物群体间感染率相当,且保持稳定。结论北京地区SPF级实验动物中P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了解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普通级啮齿类实验动物中清洁级规定排除的4种主要细菌(沙门菌、鼠棒状杆菌、嗜肺巴斯德杆菌、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的携带状况,以及验证筛选的实验动物细菌检测常用普通培养基和生化培养基的应用效果.方法无菌采集动物气管分泌物,接种血平皿;采集回盲部内容物接种DHL、SS琼脂平皿,37℃48h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取纯培养物进行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及血清学反应.结论KM小鼠嗜肺巴斯德杆菌阳性率最高,为60%;豚鼠携带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阳性率为30%;总的细菌检出率为20%(其中嗜肺巴斯德杆菌总阳性率为16.25%,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总阳性率为3.75%);选出的培养基应用于实验检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实验动物相关论文发表情况,以"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动物模型、小鼠、大鼠、裸鼠、豚鼠、地鼠、沙鼠、兔、实验犬、实验猴、实验猪"等关键词,检索http://www.ilib.cn/Class.aspx?Query,查询并分析国内论文发表情况,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rez,查询并分析我国论文发表情况收录情况。结果显示:①国内发表论文中,动物实验相关论文明显多于实验动物论文;豚鼠、大鼠、实验猪的相关论文数量较多;医药卫生、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论文数量占据行业前三位。②PubMed收录论文数量以猴最多,小鼠和大鼠次之,收录我国论文与数据库收录论文的趋势一致;我国与实验动物相关论文被收录数量介于1%到2%之间,但裸小鼠和鸭相关论文所占比例数明显加大,分别占5.8%和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