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5周年前夕,笔者访问了与雷锋有过亲身交往的“活雷锋”们。 他们中有推荐雷锋从辽阳入伍的送兵人,时任辽阳市兵役局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第一个写雷锋的著名作家、《雷锋的故事》作者陈广生;第一个报道雷锋的原新华社、人民日报社驻军记者佟希文;接收雷锋入伍的经办人、时任工程兵某部参谋戴明章;雷锋第一任班长张兴吉;雷锋生前辅导的学生陈雅娟。  相似文献   

2.
座落在辽宁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是全国有名的学习雷锋教育基地。在这里安度晚年的离休干部中,有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有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有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日前,记者采访了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的张玉敏。这位73岁的老人,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40年前他扮演雷锋的故事。1948年,张玉敏18岁,刚从哈尔滨第一中学毕业,正赶上部队招兵,于是报名应征,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在学校,张玉敏是文艺骨干,常常自编自演一些话剧节目,颇有艺术细胞。到了部队以后,首长看中他是一…  相似文献   

3.
他曾经是耀眼的“学雷锋标兵”,如今是一座冷清的雷锋资料展览馆的馆长。在雷锋逝世后的48年里,他做了47年与学雷锋有关的事。其间,尴尬事也不少:有人买了3000本学雷锋的书,可6000块钱的欠条20多年都没兑现;雷锋像不能上火车,因为“火车是装人的,不能装死人像”……有人质疑他“一个只活了22年的人,有什么可学的?”“大家都向钱看,学什么雷锋啊?”可他从不后悔——  相似文献   

4.
婵娟 《当代老年》2006,(4):31-31
1963年初,在编辑“学习雷锋”这一专辑时,《中国青年》杂志的一位编辑提出,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赞成。于是编辑部向毛主席发出请求题词的信函,信封上只写着“中南海呈毛主席”,时间是1963年2月16日。  相似文献   

5.
北京春早。我们来到了当年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林克同志家 ,就毛主席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前前后后进行了访谈。“林老 ,您长期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工作 ,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是您亲手经办的 ,您能给我们谈谈毛主席题词前后的一些具体情况吗?”“好的。”林克同志说。他拿出一些材料 ,边说边指给我们看 ,30多年前的往事 ,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林克同志说 :毛主席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有30多年了。有些情况不一定记得那么详细。我尽可能地根据我的记忆 ,把有关情况介绍一下。我是1954年秋天到主席身边做秘书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马德伟 《老年人》2006,(3):21-21
76岁的冯荆育老人,原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社长,正师职退休干部。他在《前进报》工作期间,参与了《雷锋日记》的编选工作。日前,冯老向笔者披露了当年编辑出版《雷锋日记》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1962年2月,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召开期间,冯荆育以《前进报》记者身分到会  相似文献   

7.
某天读到一则旧闻:为向雷锋叔叔汇报美国纽约之行,陈光标到位于辽宁抚顺的雷锋墓前拜谒.自信心“爆棚”的他还宣称自己是世界首善,与雷锋相比,他差的只是毛主席的题词,俨然一副以“当代雷锋”自居的做派.雷锋精神的底色是无私帮助他人,这种精神发展到今天,当然应该是“助人自助”.而奉“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与职业使命的,除了社会工作之外再没有第二个.由此看来,要想成为“当代雷锋”,陈光标该恶补社工知识.  相似文献   

8.
雷锋不忘本     
1958年10月,雷锋从团山湖农场来到鞍钢,当了工人。按说,工资比以前多了,生活条件好了,该置办几件新衣服了。可雷锋还是老穿着那身青布衣裤。有人提醒他说:“这是鞍山,是城市,你总穿着一身旧衣服,太寒碜了。”这样的话听多了,加上每逢参加集体活动,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雷锋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老土”,便萌发了换装的念头。同伴听说雷锋要买衣服,非常高兴,一起陪他去逛商店。在大伙的参谋下,雷锋挑了一件合身的棕色皮夹克,还买了一条蓝呢裤。这是雷锋第一次买这么高档的衣服。第二天,他穿着新衣服参加团组织举办的联欢会。大家都夸他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偷,大家都赞成要打的,但别打死。对于偷历史的,官话叫篡改历史,大家更是觉得要打的,有那脾气不好的皇老爷性子来了就赐他个死。其实静下心来,好多事没那么严重。雷锋是大家都喜欢的人物。一个人一被称为人物,就有符号的意味了。雷锋是个什么符号?近40年来,大家虽然不再认为满街都是雷锋,但总觉得他是个好人,雨天送大娘,给灾区捐款——这个符号就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所以,大家多记住了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至于“像秋风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看到每年的3月5日孩子们上街做好事、青年们入户送温暖,心里总是想起30多年前为了雷锋题词奔忙的同事们。 1962年8月,沈阳部队某部运输班长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了。他生前牢记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做了大量的好事,人民群众非常怀念他。1963年初,一些报刊先后刊登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和日记摘抄。当时,我们《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难得的先  相似文献   

11.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当前,在纪念党中央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20周年的日子里,重新讨论和学习雷锋精神,对于加深理解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觉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其中又间杂着十年动乱的破坏,因此,八十年代的青少年与当时的青少年相比,对雷锋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难免会  相似文献   

12.
贺小茂 《老年人》2004,(11):18-19
在长沙市!陈广生算得上经历不凡!大器晚成"他!"岁下乡当#知青$!!#年后回城做苦力!半百之年成百万富翁!临近花甲写出两本书!又有了作家的头衔%他的奋斗史!像长沙市改旧换新的街道!还在不断向前延伸"陈广生祖籍广东阳江!$岁时跟随父母来到了湖南长沙市"读完小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3.
郭桢 《老年世界》2009,(4):14-15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  相似文献   

14.
永不褪色的劳动者——雷锋 雷锋是较早进入新中国教科书的一批人,他短短的一生都用来倡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精神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当代老年》2006,(4):62-62
今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3周年。2006年3月4日,为弘扬雷锋精神,武钢退管中心、老干中心和团委共同组织4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上街义务学雷锋”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雷锋在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他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喜爱文艺、写诗、学开汽车、参加解放军,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胡道明 《老年人》2004,(3):18-19
雷锋喜欢照相是出了名的。在他眼里,新生活多么美好,每一天都要好好度过,每一瞬间都值得永久珍藏。雷锋的第一张照片是他读小学加入少先队的那天照的。1954年上学期,品学兼优的雷锋被批准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这是雷锋向往已久的事情。新队员宣誓那天,雷锋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蓝裤子,精神抖擞地走进学校礼堂。入队仪式上,新队员在队旗前庄严地宣誓后,辅导员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到了新队员的脖子上。雷锋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无比激动,第一个跃上讲台代表新队员讲话:“我心里有很多话要讲,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是个孤儿,今天光荣地入队了…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2,(10)
21年义务献血6万多毫升,爱心团队遍布全国17个省市,雷锋传人郭明义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道德模范了。据央视报道,自2011年3月25日开通实名微博后,不到一年时间,郭明义的微博粉丝数已突破600万。今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炎黄世界》2011,(1):29-29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创校150年来首位华裔校长陆道逵2010年明18日表示,“为下一代预备未来、创造机会”是他接下马大新职挑战的主要原因。“我从穷小子到大学校长的故事,正是教育创造机会的明证”。他表示,在美国,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三千万库尔德人夹缝求生存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风作浪,让库尔德人再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民族悲情,但也看到绝处逢生的机会。当整个国际社会视“伊斯兰国”为毒瘤时,土耳其政府却仍视境内外的库尔德人武装为“顽疾”。多日来,生活在土耳其、德国的库尔德人示威游行,呼吁西方国家和土政府对正与“伊斯兰国”战斗的库尔德人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