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月孝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2-1163
目的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妇女乳腺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乳腺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钼靶摄影检查等方式对本区4 787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结果乳腺小叶增生检出1847例,检出率为38.6%;乳腺纤维腺瘤检出76例,检出率为1.6%;乳腺癌5例,检出率为104.4/10万。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好发年龄为40~49岁)、肿瘤家族史、未生育、未哺乳、月经初潮小于12岁、高脂饮食及乳腺增生病史等。结论普查是发现乳腺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可能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乳腺增生的预防及自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玉东  张爱玲 《中外医疗》2010,29(14):169-170
对乳腺增生的预防及自我护理进行综述。预防主要包括饮食及生活方式、精神、婚育三方面,自我护理主要包括学习乳腺的健康知识、掌握自我检查和保持心理健康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328例乳腺肿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院328例乳腺肿块手术和病理检查的结果。重点讨论乳腺肿块的诊断方法,强调乳腺自我检查的重要性。本组乳癌85例占乳腺肿块(328例)的25.9%。同时也对易于误诊的乳腺疾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妇女乳腺癌认知和乳腺我自检查(乳腺自检)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广西924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乳腺癌知识和乳腺自检方法的健康教育,1年后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教育之后,妇女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得分、乳腺自检态度和信念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妇女定期进行乳腺自检的比例由11. 3%提高到38. 6%,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女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疾病知识的普及率,增强妇女参与乳腺自检的积极性,提高乳腺自检率。  相似文献   

6.
乳房自我检查(BSE)是妇女仔细、系统地对乳房、腋窝进行视诊和触诊,从而发现乳腺有无异常改变的一种方法。乳房自我检查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所有乳房疾病的防治。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无创伤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普查方法。为了了解独山子三大厂即炼油厂、乙烯厂、电厂在职女职工对乳腺自检情况,2011年5月~8月份对700名在职女工进行干预前随机问卷调查和经过现场的乳房模具示范讲解、咨询答疑及3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数据分析认知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问:妇女可作自我检查以早期发现乳腺肿瘤.现在又听说也可作自我检查以早期发现卵巢肿瘤。我想请问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呈低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南充市顺庆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自我检查(BSE)认知状况,为社区已婚女性乳腺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三个社区已婚女性进行入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48.65%不知道乳腺癌高危因素,32.69%做过BSE,31.73%初步掌握正确的BSE,0.96%完全掌握.68.65%认为有必要学习BSE,71.15%认为有必要开展BSE教育,27.88%认为没有必要学习BSE,25.38%认为没有必要开展BSE教育.结论 社区已婚女性对乳腺癌高危因素知识欠缺,对BSE了解不全.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根治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乳腺癌根治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城乡不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并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率随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减低;城市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患者(P<0.01~P<0.005)。结论:自我形象紊乱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年轻患者、受到高等教育及城市的患者发生率相当高。给予充分重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HO-1在良、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4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检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增生症18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癌25例组织中的HO-1mRNA及HO-1蛋白,并检测HO-1酶活性,探讨HO-1在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HO-1mRNA表达(0.3755±0.062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0.1199±0.0810)、乳腺增生(0.15021±0.0479)及乳腺纤维腺瘤组(0.1834±0.054)(t=2.2992,P<0.01),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O-1表达(23.4617±7.0136,34.2712±4.3423)均高于正常乳腺(4.2742±0.821)及乳腺增生组(6.2525±1.0032)(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O-1酶活性(1.1458±0.0458,1.4646±0.04892)均高于正常乳腺(0.8935±0.0271)及乳腺增生组(0.9375±0.0302)(P<0.01),乳腺癌组织中的HO-1酶活性高于纤维腺瘤(t=3.7546,P<0.01)。结论:HO-1mRNA、蛋白表达以及HO-1酶活性的变化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变存在相关性,提示HO-1对肿瘤细胞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医学》2006,12(9):82-82,84
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吸烟可导致正常乳腺细胞癌化并抑制它们进行自我修复,从而最终促发肿瘤的发生。有些细胞拥有修复自身受损的DNA的能力,但还是有大部分细胞不具备这种“急救箱“。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在一篇刊登于2006年8月21日的《癌基因杂志》上的文章中这么说道。一旦后者能够存活下来并分裂繁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社会渗透理论探讨乳腺癌幸存者自我表露在病耻感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开展干预计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基本治疗进入随访阶段的220例乳腺癌幸存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痛苦表露指数(DDI)量表、孤独感量表(UCLA-8)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结果:乳腺癌幸存者平均得分SIS(63.24±7.28)分、DDI(38.28±8.76)分、UCLA-8(18.59±4.37)分。病耻感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关系(r=0.595,P<0.01),自我表露与病耻感和孤独感呈负相关关系(r=-0.405、-0.487,P<0.01);自我表露在病耻感和孤独感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21%。结论:孤独感在乳腺癌幸存者中普遍存在,自我表露和病耻感与其息息相关,医护人员应联合家庭、社会资源实施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病耻感、促进自我表露,以降低孤独感,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玲  姜琦  刘秀清  李丽荣  丁姝 《吉林医学》2010,(26):4526-4527
目的:为乳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并避免经过外周静脉输液而致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保证化疗的及时顺利进行,达到治疗效果,并为远期的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安全管理PICC管化疗无一例液体外渗,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完成。结论: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带管时间长,不用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MUC1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时芳  李开宗  颜真  韩苇  王岭  张英起 《医学争鸣》2003,24(13):1202-1204
目的 :检测MUC1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 8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 4 0例、乳腺正常组织 10例MUC1的表达水平 .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可见MUC1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腺腔上皮游离缘 ;而乳腺癌组织中MUC1高表达 ,阳性表达为深棕色及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胞质内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可见MUC1弱阳性表达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及乳腺正常组织低表达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且与腋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 >0 .0 5 ) .结论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分布特点可能对乳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疗乳腺增生常用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癖消、平消胶囊与三苯氧胺单用或联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经济学.方法:对2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乳癖消组、平消胶囊组、三苯氧胺组、乳癖消与三苯氧胺联合用药组、平消胶囊与兰苯氧胺联合用药组,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5组有效率分别为57.4%,59.3%、55.6%、90.7%、88.9%.前三组单药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联合用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联合用药组分别较单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2.53、2.35、1.23、1.80和1.77.结论:乳癖消与三苯氧胺联合用药或平消胶囊与三苯氧胺联合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在连续渐进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约占2—3%),对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形成威胁。近10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乳腺增生发生率逐渐上升,且趋向年轻化,相应的乳腺癌发病率亦趋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局麻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状态-特质焦虑心理状况,以指导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家庭心理干预.方法 对50例乳腺肿物患者在术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状态焦虑(S-AT)显著高于其他手术者(P<0.05),尤其是≤50岁,文化程度较高及已婚患者,其S-AT显著高于特质焦虑(T-AT)(P<0.05).结论 局麻下乳腺肿物切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心理,建议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张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0-1391,1400
目的:观察乳房自我检查在乳腺病变早期诊断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共裕社区居民256人进行乳房自我检查调查,针对妇女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方法正确保健指导,观察指导后自我检查发现异常主动来医院检查的情况。结果:与无乳房自检相比,乳房自我检查可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结论:乳房自我检查对乳腺病变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加强宣教指导,以提高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乳房自我检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疾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我国广大妇女健康。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第二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直接取决于开始治疗时的病变阶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积极的康复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乳腺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乳腺自我检查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所有乳腺疾病的防治。通过调查了解女性乳房自检现状,可为采取应对措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