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多类型功效物质的分析比较,为优化建立适宜的枸杞子干燥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温度烘干、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干燥技术对枸杞子鲜果进行干燥加工,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中性多糖、酸性多糖及总色素含量,HPLC法测定玉米黄素、隐黄素、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HPLC-ELSD法测定4种单寡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及甜菜碱含量,UPLC-TQ/MS法测定36种核苷类及游离氨基酸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并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对枸杞子各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上述多类型功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利用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客观反映经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枸杞子药材的品质。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的枸杞子各种功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总多糖、总酚、总黄酮、总色素、甜菜碱、总单寡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9.29~47.48、9.61~20.69、4.84~9.59、4.90~7.07、14.53~18.92、641.05~780.56 mg/g。脱蜡处理对枸杞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未经脱蜡的枸杞子品质更佳;干燥温度对枸杞子中多糖、总酚、总黄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0批采自重庆、云南、陕西等5个省(市)的太白贝母样品中11种核苷和碱基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法比较太白贝母中的核苷和碱基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规范化种植和产地优选提供参考。方法 水超声提取太白贝母中的核苷和碱基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样品中各成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对产地进行划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确定太白贝母中差异性的指标成分,比较指标性成分在不同产地样品间的含量差异。结果 11种核苷和碱基类成分在不同产地太白贝母中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可将样品聚为4类;PLS-DA鉴定出5个指标性成分,分别为尿嘧啶、胞嘧啶、尿苷、肌苷、腺苷,以重庆、湖北产地样品所含核苷和碱基成分相对较高,质量相对较优。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叶片喷施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复合菌剂(T1),假单孢菌属和根瘤菌属复合菌剂(T2)两类复配促生菌剂对甘肃贝母生理特征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甘肃贝母生态种植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甘肃贝母内生细菌;对3年生甘肃贝母叶面喷施T1和T2,并测定产量;试剂盒法测定植物和微生物相关酶活性及生理生化指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植物和微生物相关激素含量。结果 从甘肃贝母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分属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T2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嗜铁素、水杨酸、赤霉素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I和T2处理较空白组(CK)提高了贝母叶片内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含量,茉莉酸、脱落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内源水杨酸的积累,T2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片SOD,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T2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过氧化氢的积累,T1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绿素、根际土铁平均含量及百株重。结论 T1,T2处理都有促进增产的作用,具体机制有所区别,T1优于T2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对穿心莲生长、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穿心莲栽培生产中微生物复合菌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的共5个处理试验,CK(不施肥)组、A处理(施化肥)组、B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5 g·kg-1土)组、C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7.5 g·kg-1土)组、D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2.5 g·kg-1土)组,研究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的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加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鲜重较CK组和A处理组显著升高,不同生长期有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及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影响有差异,与CK组、A处理组比较,C处理组的穿心莲内酯分别明显升高26.13%、13.23%(P<0.05);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随微生物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处理组下的效应最显著,与CK组、A处理组比较,分别明显升高9.06%、50.33%(P<0.05);B处理组的14-去氧穿心莲内酯较A处理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并比较2种采收时间和干燥方式下不同品种来源枸杞子中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差异,为枸杞子质量评价和适宜药用或食用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及雷氏铵盐法分别测定枸杞子样品中的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并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品种枸杞子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采收时间和干燥方式处理的品种间差异规律不同,其中7月采收、烘干方式加工的“宁杞10号”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而“宁杞5号”及“宁杞4号”中多糖含量最高,食用和药用效果较佳。2个采收时间的枸杞子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仅“宁杞10号”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宁杞1号”“宁杞4号”的甜菜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以6月20日采收含量较高。不同品种枸杞子采用2种干燥方式,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烘干处理“宁杞1号”“宁杞4号”多糖含量较高,“宁杞5号”“宁杞10号”甜菜碱含量较高,而晒干处理仅“宁杞0909号”甜菜碱含量较高。结论 不同品种宁夏枸杞子在2种采收时间和干燥方式下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枸杞子的质量控制,药食同源适宜品种、采收期及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芪、枸杞子对衰老大鼠血浆LPO、SOD及某些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Wistar大鼠(3、8、15及26月龄)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包括3、8、15、26月龄);(2)黄芪组(包括15和26月龄);(3)枸杞子组(包括15和26月龄),黄芪组和枸杞子组分别以6%黄芪和3%枸札子水煎剂代替饮水喂饲5个月。测定各组动物血浆LPO含量、SOD活力及T3、T4、皮质醇水平。结果表明:大鼠血浆SOD活力随增龄而降低,LPO含量则随龄增高。黄芪和枸杞子煎剂均可使老年大鼠降低的SOD活力显著升高,血浆LPO含量显著下降;血浆T3、T4、皮质醇含量随增龄而降低,黄芪和枸杞子能显著增高老龄鼠血浆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远红外辅助脉冲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晒干、热风烘干干燥方法,对枸杞子制干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运用4种干燥方式对同一批枸杞子进行干燥,测定不同干燥方式枸杞子的干燥时间、感官品质、色泽、复水特性及维生素C、总黄酮、枸杞多糖和甜菜碱含量,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基于感官品质、复水比、色差值、干燥时间及维生素C、总黄酮、枸杞多糖和甜菜碱含量8项指标对4种干燥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远红外辅助脉冲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晒干、热风烘干制得的枸杞子综合评分分别为0.99、0.72、0.23、0.05,远红外辅助脉冲真空干燥技术综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4种制干方式中,远红外辅助脉冲真空干燥技术的干燥时间最短、品质最佳,该研究结果可为探索枸杞子适宜的干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电子舌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电子舌对20批厚朴药材的味觉进行定量化;采用多成分含量测定对20批厚朴中的紫丁香酚苷、木兰花碱、木兰箭毒碱、木兰苷A、木兰苷B、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辣薄荷基厚朴酚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测定药材电子舌测试液中除辣薄荷基厚朴酚外的7个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化学成分与味觉传感器响应值的相关关系。根据相关性结果筛选出6个单体化合物并对其味觉进行测定。结果 厚朴药材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辣薄荷基厚朴酚与电子舌苦味、苦味回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厚朴酚、和厚朴酚虽然为脂溶性化学成分,在电子舌测试液中的含量较低,但仍与苦味、苦味回味有显著正相关(P<0.05);单体化合物的味觉测试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苦味和苦味回味的响应值均为最高。结论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厚朴“苦味”药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宁夏中宁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及枸杞子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赛  徐荣  陈君  徐常青  郭昆  郭巧生  张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641-2644
目的:明确宁夏中宁地区不同施肥背景下,土壤肥力及其枸杞子品质的差异.方法:通过走访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8份,采用农林或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土壤氮(N)、磷(P)、钾(K)、pH、全盐、有机质和枸杞子多糖、甜菜碱、亚硝酸盐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施肥方式下各肥力指标差异极显著,枸杞子多糖、甜菜碱、亚硝酸盐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甜菜碱与全量氮和速效磷有显著相关性,多糖与各肥力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亚硝酸盐均未检出.结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嚷肥力指标影响显著,虽然对枸杞子多糖和甜菜碱影响不显著,但调查中发现已有不少单施化肥的枸杞地出现板结及植株的生长受阻.为了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建立枸杞绿色施肥标准,引导茨农科学施肥,保护土壤环境和枸杞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兵继  阮元  刘吉开 《中药材》2007,30(8):957-958
目的:研究人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中核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建立人工蛹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用色谱水法分离各个核苷类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尿嘧啶核苷(1)、腺嘌呤核苷(2)、鸟嘌呤核苷(3)和酪氨酸(4)。结论:从核苷类物质分析来看,该人工蛹虫草菌丝体中核苷类物质含量丰富,主要为化合物1、2、3,三者总和约占菌丝体干重的1.3%。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精简组方、明确药效,为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0.01g/kg)组,加味逍遥散(16.20 g/kg)组,逍遥散(10.13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薄荷(9.79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茯岑、薄荷(8.10 g/kg)组...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苦味中药的分子苦度当量(equivalent molecular bitterness,EMB)和分子苦度当量指数(EMB-index,EMBI),进而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苦度定量测定;此外,以不同浓度的黄连和苦参水煎液为载体,对建立方法的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了感知到苦味的人数比例与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浓度的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由拟合方程的R2P值可知威布尔模型优于对数模型,由威布尔模型的拟合方程计算出中药饮片的BTC,进而测得了23种苦味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测得的黄连和苦参的EMB以及EMBI的RSD值均小于20%,重现性相对良好。结论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预测出了23种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建立了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rowsmith工具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  许腾  周玉枝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4):3484-3492
采用文献关联检索工具Arrowsmith从理论层面探讨逍遥散及其单味药抗抑郁的现代药理机制。利用Arrowsmith进行关联文献的检索和发现,从逍遥散单味药、整体复方及共有关联词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借助Cytoscape绘图软件对逍遥散组成药材与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关联性分析。逍遥散中不同的单味药可能通过调节TLR4、TRPV1、Caspase-3、PPARG、COX-2、NRF2、PI3K、ERK1、MAPK、p38 MAPK等靶点,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关键通路影响焦虑、束缚应激、脾虚、学习记忆等发挥抗抑郁作用。逍遥散抗抑郁的关键作用部位在海马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通过Arrowsmith工具检索分析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a、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苦楝皮Melia Cortex)、糖苷类(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9种苦味DCMM为研究载体,在单味载体呈味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二元(6组)、三元(10组)叠加实验,通过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及电子舌法(electrionic tongue,E-tongue)分别评价其苦度,建立二元、三元叠加时叠加苦度-质量浓度对数(IZ-ln C)、叠加苦度-叠加前分苦度(IZ-I)、口尝叠加苦度-电子舌叠加苦度(IZo-IZe)拟合模型,探索其苦度叠加规律。结果 THTPM法中,二元叠加IZ-ln C、IZ-I共12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0.868,P0.05,n=6),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或近似结构的模型(下同);三元叠加IZ-ln C、IZ-I共20组,拟合出18组有意义模型(Rc2≥0.659,P0.05,n=6)。E-tongue法中,针对3类味觉信息进行分析,二元叠加IZ-ln C、IZ-I共36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c2≥0.689,P0.05,n=6);三元叠加IZ-ln C、IZ-I共60组,拟合出52组有意义模型(Rc2≥0.662,P0.05,n=6)。IZo-IZe中,二元叠加共18组,拟合出8组有意义线性模型(Rc2≥0.727,P0.05,n=6);三元叠加共30组,拟合出13组有意义的线性或对数模型(Rc2≥0.670,P0.05,n=6)。结论叠加后苦度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叠加实验良好模型获取率为(二元100%,Rc2=0.936;三元87.5%,Rc2=0.906),而IZo-IZe中有意义的模型获取率较低,即以IZe预测IZo的方法目前尚不成熟;二元、三元叠加中原始苦度越高的饮片对IZ贡献度越大;黄连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叠加中苦度贡献度均最大;除黄连+黄柏+黄芩组存在因成分间可能发生沉淀反应等导致叠加后的苦度降低外,未发现更多因各成分交互作用而产生异常的苦度促进或拮抗现象;IZo-IZe相关性随组分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干燥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冷冻干燥技术可较好地保持物料的原有形态及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获得较高质量的干燥物。介绍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着重总结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影响因素,以及冷冻干燥对药材组织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冷冻干燥的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肝肠引起的首过代谢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进展,以期为黄酮类药物的代谢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分别按照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介绍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研究方法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体内法中重点介绍了斑马鱼模型、菌群人源化动物模型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在体法总结了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体外法中主要介绍了Caco-2细胞模型、离体消化道内容物温孵法、肝肠微粒体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和基因重组代谢酶法。近年来,LC-MS-MS、微透析技术等仪器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药物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专属性,在微量药物浓度测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一些新的模式生物和代谢模型如斑马鱼模型、菌群人源化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和人源化肝脏嵌合体小鼠模型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发展迅速,各种代谢模型及方法必将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加快人们对该领域的研究步伐,进一步推动黄酮类新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益  刘燕  蓝希明  徐国良  刘红宁 《中草药》2015,46(24):3704-3709
目的考察铁皮石斛提取物(DOE)对胃癌癌变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DOE高、低剂量组。采用大鼠ig给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200 mg/kg,每10天ig 1次,持续3个月诱导胃癌癌变模型,造模同时给予DOE,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HE染色分析胃组织癌变程度,计算癌变率;RT-PCR测定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胃组织中细胞凋亡;ELISA测定血浆中EGF、EGFR的量。结果 DOE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癌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OE能显著降低胃组织中EGF、EGFR mRNA以及血浆中EGF、EGF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并能够明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TUNEL法显示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DOE能够抑制大鼠胃癌癌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中EGF、EGFR mRNA表达与血浆中EGF、EGFR的量有关,同时降低Bcl-2 mRNA、升高Bax mRNA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采集、分类学鉴定及多基因组多片段相结合,对2012年版《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中"桑蒂"、"莪德哇"和"叶兴巴"3种藏药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经鉴定它们的基原植物分别为毛萼獐牙菜Swertia hispidicalyx、全萼秦艽Gentiana lhassica和齿叶玄参Scrophularia dentata;直接测定各样品的核糖体DNA ITS区、叶绿体matK,rbcL,rpoC1,trnL(UAA),psbA-trnH,atpB-rbcL,trnS(GCU)-trnG(UCC),rpl20-rps12,trnL(UAA)-trnF(GAA)及线粒体nad1第2内含子序列共93条;毛萼獐牙菜、齿叶玄参的ITS区存在杂合,通过TA克隆法获得60条克隆序列。将克隆序列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基于所获全部序列及近缘物种相关序列,探讨3种藏药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建了全萼秦艽的DNA条形码。该工作可为不同遗传背景的藏药基原植物物种鉴定DNA条形码的建立提供新思路及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