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研究IFN-α、TNF-α和IL-2联合激活正常骨髓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方法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正常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及造血微环境的影响.结果 3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骨髓细胞,以3种同时应用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Rt-PCR法);IL-2+IFN-α作用次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41%;其后是IL-2+TNF-α和单独使用IL-2;最后是单用TNF-α,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3种细胞因子对CFU-GM的抑制很小,对CFU-F和CFU-Blast有促进作用.结论 IL-2、IFN-α和TNF-α联合应用有助于净化白血病骨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IFN-α、TNF-α和IL-2联合激活正常骨髓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集落形成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正常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及造血微环境的影响。结果 3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骨髓细胞,以3种同时应用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Rt-PCR法);IL-2 IFN-α作用次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41%;其后是IL-2 INF-α和单独使用I轼;最后是单用TNF-α,bcr/abl融僵基因均阳性,3种细胞因子对CFU-GM的抑制很小,对CFU-F和CFU-Blast有促进作用。结论 IL-2、TNF-α联合应用有助于净化白血病骨髓。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Ⅱ(IL-2)和α-干扰素(IFN-α)联合激活对白血病缓解期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的影响。方法:标准4h^51Cr释放实验测定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细胞毒作用;集落培养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IL-2和INF-α单用虽均能增强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但两者联合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和LAK活性,明显优于IL-2和IFN-α的单用(P<0.05)。在体外净化实验中两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细胞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但两种联合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为两者联合组33.33%(4/12),Rt-pcR法,而IL-2作用次之为66.67%(8/12),最后是IFN-α为91.67%(11/12)。两种细胞因子中以IFN-α单用对CFU-GM的抑制有一定影响(P<0.01),而IL-2和两者联合对激活骨髓的CFU-GM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细胞的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IFN-α能增强IL-2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Du JW  Zhu P  Tian D  Dong ZR  Yang SL  Li SB  Tang YH  Liu H  Cen XN  Zhang Y  Zhu Q  Zhu YL  Yang Y  Wang DX  Wang Z  Cui H  Ma YG  Chen WM  Liu FQ  Ma J  Wang JW  Shen T  Da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05-1309
目的比较高、低剂量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建立检测融合基因bcr abl的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 PCR)方法,观察治疗后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选择30例临床初诊的C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服用羟基脲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达20×109/L以下,然后分别给予IFNα2b300万IU隔日皮下注射(3MIU组)和500万IU每周6次(5MIU组)皮下注射,治疗3~6个月,每月抽取骨髓标本,检测融合基因bcr abl的表达情况。结果RQ PCR的灵敏度达50拷贝bcr abl;分别取1×103拷贝/μl和1×107拷贝/μlbcr abl质粒,以及1例CML患者的cDNA同时作8管平行扩增bcr abl融合基因,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35%、1.48%和1.17%,不同批次之间以K562细胞cDNA作重复性分析,批间变异系数为5.13%;CML初诊患者bcr abl/GAPDH水平介于0.010~5.799,中位值为0.098;治疗3个月后3MIU组和5MIU组患者骨髓bcr abl水平平均下降19%和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但是3MIU组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RQ PCR监测融合基因bcr abl表达可以有效观察CML患者使用IFN的治疗效果;不同C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bcr abl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隔日3MIUIFN皮下注射治疗即可有效抑制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 FISH方法直接在干细胞水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培养前后的间期细胞进行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从而探讨 CML 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自体骨髓移植物的净化作用。方法 :分离初治的慢性期 Ph+ CML 7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 ,体外培养 10 d,用免疫磁珠 (MACS)富集培养前后的 CD34+ 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 MNCs中 CD34+ 干细胞比例 ,然后用 FISH方法检测其中 bcr/abl融合基因 ,同时分别用正常人细胞及 K5 6 2细胞株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 :(1) 7例患者骨髓细胞培养前后 CD34+ 细胞中 bcr/abl融合基因平均检出率分别为 85 .3%± 4 .9%和 78%± 5 .1%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培养前培养体系中 CD34+ 细胞数量为 (6 .0 6 0± 1.5 6 4 )× 10 5个 ,培养后体系中的 CD34+细胞数量为 (5 .974± 1.4 2 4 )× 10 5个 ,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在对照组中假阳性率为 2 .5 % ,假阴性率为 2 %。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 CML 病人的骨髓肿瘤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FISH技术直接在干细胞水平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 ,且能定量分析 ,较传统方法更适合对骨髓净化进行评价 ,为骨髓净化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Zhu XZ  Yu YZ  Fang YM  Liang Y  Lü QH  Xu R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903-1906
目的研究Src癌基因同源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2(Shp2)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p210bcr/abl诱导的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和凋亡抵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5例p210bcr/abl阳性CML患者白血病细胞样本,8例非肿瘤病人骨髓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样本作阴性对照,K562和KU812白血病细胞系作为p210bcr/abl阳性对照,KG1白血病细胞作为Shp2阳性对照。用Western印迹技术定量分析与比较Shp2在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下调Shp2和白血病融合基因p210bcr/abl后,观察Shp2表达对p210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结果(1)磷酸化Shp2蛋白在92%患者CML白血病细胞样本中呈高表达状态,而在8例非肿瘤患者骨髓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磷酸化Shp2/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0.91±0.62、0.16±0.09和0.03±0.05(P均<0.01)。(2)下调Shp2蛋白表达后,白血病细胞凋亡率从4.89%上升到38.69%(P<0.01),而S期细胞从33.6%下降到10.8%(P<0.01)。(3)特异性抑制p210bcr/abl融合基因表达蛋白后,白血病细胞中磷酸化Shp2蛋白明显下降,同时出现明显细胞凋亡与生长抑制现象。结论(1)磷酸化Shp2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患者中呈过度表达状态,并且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与凋亡抵抗密切相关。(2)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Shp2的过度表达可能由p210bcr/abl蛋白激活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例CML均检出bcr/abl基因的存在,其中2例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PCR法分析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h1染色体阳性者25例(89.3%),bcr/abl阳性者26例(92.9%),Ph1和bcr/abl均阳性25例(89.3%),Ph1阴性、bcr/abl阳性1例(3.6%),Ph1和bcr/abl均阴性2例(7.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Ph1和bcr/abl均阴性.结论 Ph1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Ph染色体阳性he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原因。方法对6例CML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常规、外周血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cr/abl融合基因RT—PCR检测。结果6例标本骨髓象血象均符合CML慢性期,PIl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结论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结果原因复杂,除实验因素如RNA总量不足或降解,RNA酶的存在或逆转录合成eDNA量的不足外,还可能存在未知因素或少见类型的ber/abl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水平,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 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L/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CML患者的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3.3%(28/30);检测15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7%(13/15).2)3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2/3).15例APL患者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经亚砷酸+化疗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7/15).结论 实时定量RT- PCR 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 -PCR)技术,对8例复治CML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同时比较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CML中7例慢性期(CP)和1例急变期(BC)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bcr/abl融合基因,而对照组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结论 bcr/abl基因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定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STI571、三氧化二砷(As2O3)和Velcade在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bcr/abl -CD34 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提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的bcr/abl -CD34 细胞,用STI571、As2O3、Velcade单独及联合处理96 h,通过CCK-8分析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并用Hoechst33342染色及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同时检测上述方案对正常骨髓CD34 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STI571、As2O3及Velcade对bcr/abl -CD34 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在低浓度时以抑制增殖作用为主,促凋亡作用不明显.当0.25~2 μmol/L STI571分别与2.5 μmol/LAs2O3及15nmol/L Velcade联合后,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提高,呈相加或协同作用,且对正常CD34 细胞的抑制作用无进一步增强.结论 As2O3及Velcade与STI571联合能够增强对BCR/ABL -CD34 细胞的作用,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ES型bcr/abl探针(双色单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初诊或复诊患者30例(骨髓标本43份),行普通染色体核型分析和ES型bcr/abl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43份骨髓标本,6份未做骨髓培养,6份培养失败,在其余31份培养成功的标本中,找到Ph1染色体9份,另有1份标本多次检查都发现存在21p+染色体异常;43份骨髓都经FISH检测,13份标本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结论 ES型bcr/abl探针对CML初诊病例的bcr/abl融合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对复发病例,不仅能辅助诊断CML,而且在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判断疾病的进展上均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MICM分型确诊的18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或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完全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结果:18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均获得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9例无病存活;1例复发,经治疗后再次达完全缓解;8例死亡,其中因复发死亡3例,移植相关死亡5例。2a无病生存率为(31.6±14.0)%,2a总生存率为(48.0±13.9)%;中位无病生存时间(9.0±3.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8.0±8.0)个月。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惟一有效手段,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最有效治疗手段为骨髓移植(BMT)。但异体BMT供髓者缺乏,且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自体BMT常因骨髓净化不彻底导致复发。所以探讨CML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原因,是探索CML病因进而力争治愈CML的关键。   1 bcr/abl表达产物及功能   90%以上CML患者骨髓全部造血细胞内出现Ph1染色体,由位于9号染色体q34.11的c-abl基因与位于22号染色体q11.21的c-sis基因相互易位,形成t(9;22)(q34.11;q11.21)所致。22号染色体上断裂点集中在约5 800 bp的区域内,称M-bcr。CML中bcr/abl融合方式有2种:bcr第3及第2外显子分别与abl第2外显子融合成b3a2及b2a2型,二者差75 bp,均表达210 000的蛋白,即p210bcr/abl (p210)。此外还有bla2型(p185),主要见于A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体系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Trizol试剂提取细胞RNA,用特异引物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作灵敏度实验。结果本研究灵敏度可达104的稀释水平,46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91.3%,其中b3a2有27例,b2a2有15例。结论 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弥补了细胞形态学诊断的不足,并为CML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PCR法分析bcr/abl融合基因。 结果:9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h1染色体阳性者83例(87.4%),bcr/abl阳性阳性者90例(94.7%),Ph1和bcr/abl均阳性83例(94.7%),Ph1阴性、bcr/abl阳性7例(7.4%),Ph1和bcr/abl均阴性5例(5.3%)。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Ph1和bcr/abl均阴性。 结论:Ph1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2(IL-2)、γ-干扰素(IFN-γ)用于自体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净化及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净化效果.方法:将IL-2、IFN-γ与模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缓解期的骨髓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培养 1~6d,通过RT-PCR方法来检测缓解期骨髓中bcr/abl mRNA消失情况.结果:模拟缓解期CML骨髓经与IL-2、IFN-γ 24h、48h和 72h培养后用RT-PCR方法仍可检测到bcr/abl mRNA,而经 6d培养后则已测不到.若将IL-2、IFN-γ合用,经 24和 48h培养的骨髓可检测到bcr/abl mRNA,但经 72h和 6d培养后便检测不到,而对照组在 1~6d培养后仍可检测到该基因.结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IL-2、IFN-γ对缓解期骨髓中的K562白血病细胞系具有净化作用,若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RT-PCR可作为评估净化效果较为敏感和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Bcr/abl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特异性bcr/abl融合基因的siRN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b3:a2 21个核苷酸 siRNA作用于K562细胞,用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 检测 bcr/abl mRNA表达水平;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测定细胞凋亡比例;Hochest33258 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Bcr/abl siRNA作用K562细胞24h,48h,72h后,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各浓度组间的增殖抑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②Bcr/abl siRNA能显着下调bcr/abl mRNA水平,各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Bcr/abl siRNA作用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④Bcr/abl siRNA作用后细胞出现明显的早期凋亡群,各浓度组间的早期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边集、凋亡小体等改变。结论  特异性bcr/abl siRNA可显着抑制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但其作用未显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MICM分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MICM)探讨白血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骨髓细胞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作FAB分型诊断;流式细胞术(FCM)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短期培养法与直接法G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共检测出异常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7例,47例FAB分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5例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15例FAB分型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2例伴有髓系相关抗原表达,2例ALL呈T,B相关抗原混合表达。急性白血病中检出46,XY,t(8;21)等染色体畸变和bcr/abl融合基因,20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中Ph染色体阳性16例,7例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变异,5例检出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阴性的CML中,1例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3例为夏杂染色体核型变异。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化疗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和二疗程总CR率均低于呈单系相关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P<0.05),伴复杂核型变异的CML急变时间短于Ph阳性的CML(P<0.05),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