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采用重复测量χ2分析对河南省门诊与住院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5—2006年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次均检查费用有所下降,住院次均住院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均呈上升趋势,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逐年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行医疗服务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与国内其他省市一样,居民的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城乡居民医疗消费的增幅与收入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居民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根据湖北省自身情况,本对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11个样本县市(区)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湖北省城乡居民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湖北省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健全卫生服务网络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门诊医疗费用构成比较分析及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武汉市近四年门诊医疗费用构成比较分析,认识到不同等级医疗门诊医疗费用不同,但其药费在门诊医疗费用中的比例基本部都在70%以上。医务人员的科技劳务费用在门诊医疗费用构成中显得过低,门诊医疗费用年增长过快的热头得到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建立与完善,医药分开核算,药品价格下调,价格体制改革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等政策、措施的实施,门诊医疗费用构成也将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区三级医疗服务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省卫生厅世界银行贷款卫Ⅳ项目,对贵州清镇市、福泉县的农村三级医疗部门的医疗费用进行连续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县一级门诊次均费用为17.90元,住院次均费用为819.23元;乡一级门诊次均费用为15.85元,住院次均费用为321.02元;村一级次均门诊费用为4.75元;门诊收入中药品比例乡一级为80.86%,高于县一级(66.54%),住院收入中药品比例也是乡级(64.56%)高于县级(41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2002~2006年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成都市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法和秩和比法对成都市2002~2006年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自2004年起,门诊与住院费用环比增长幅度明显下降。2006年门诊病人例均费用较2005年环比呈负增长(-1.9%),2006年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环比增长幅度均低于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环比增长幅度。结论成都市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了综合管理效应,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院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从医院的角度探讨如何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方法 对该院近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广州市同期社会经济指标及同级医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该院近10年人均医疗费用基本上呈增长趋势,近5年人均医疗费用增长基本上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近2年,该院门诊人均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对河南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农村居民人均两周门诊医药费用595 元,年人均住院费用 3245 元, 年人 均总医药费用18715 元,占人均收入的 1127% ,且经济收入越低的人群,医疗费用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越高。医药费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健制度和是否患有慢性病等。结论:河南农村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相对较重。不同特征人群的医药费用支出不均衡,农村医疗保障形式应福利与风险并举,兼顾门诊和住院。  相似文献   

8.
探讨药品费用在医院整个医疗收入中所占比例及药品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我院2009年医疗收入整体提高,同时药品费用总数及门诊、住院药品费用总收入均有所增长,但总体药品费用占医疗总收入比例及住院药品收入占住院医疗总收入比例均有所下降;门诊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下降,但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有所上升。现将我院2009年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变化以及患者的医疗费用的负担情况做如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为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全年医疗保险病人与公费、自费病人的门诊、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结果:医疗保险病人门诊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公费和自费病人,且医保病人各项费用中以药费所占比例最高;影响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日和手术次数。结论:医院应在有效控制病人住院日的同时,控制药费的增长,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控费政策对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和费用结构的影响,为完善新一轮控费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间断时间序列、结构变动度等方法,比较控费政策实施前后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和费用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模型检验,控费政策对医疗总收入、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控制的即时效应显著,但尚未出现长期下降趋势;2018年下半年医院药占比下降7.64%,是医疗总收入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检验检查收入占比上升了3.22%,是医疗总收入下降的阻碍因素。结论控费政策初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但需进一步强化政策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提高控费措施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级别医院门诊服务利用现况,寻求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平衡。方法:选取广州市市区10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分别抽取门诊医生和就诊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就诊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19.23%),第二位是慢性支气管疾病(占10.65%),第三位是高血压(8.71%),且一、二、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前三位疾病相同;影响人们择医行为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为95.5元,门诊费用的影响因素有医院的级别、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家庭经济收入。结论:不同级别医院门诊就诊疾病均为常见病、慢性病为主,医院级别越高门诊费用越高。因此,对患的择医行为应加以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2.
使用国产药品 控制医疗费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药品的使用行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药品收入和医疗质量的调查,其门诊及住院处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药品销售总额中,国产药占96.2%,进口药(含合资药)占3.8%,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9种,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在47.6%,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比例为20.1%。多用国产药不仅不增加人民医疗费用担,而且也不影响医疗质量,应大力提倡使用国产药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价前后银川市属6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为找到影响医疗收入结构合理化及费用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6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前后医疗收入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6家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收入结构变动度有所加大;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在药品零差价后呈负向变动,其对收入结构的变动贡献率也较高;部分体现技术价值的收入项目仍呈负向变动趋势。结论医院的收入结构变动较大,药品费用控制有所改善,而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依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重视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同时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费用构成。方法 调查了上海市自费和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 1395例患者 ,门诊和住院的利用情况及详细费用 ,并分析其医疗费用构成和年直接医疗费用。结果 在门诊和住院利用方面 ,自费组和社会医保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在医疗费用方面 ,社会医疗保险组比自费组增加了 30 %~ 5 0 % ;门诊费用构成分析发现 ,药品费用达 80 %以上 ,检查化验费达 15 %以上 ;分析住院费用构成 ,两组的药品费皆占总费用的 4 5 %~ 6 0 % ,检查化验费为 15 %~ 2 5 %。结论 社会医疗保险减轻了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 ,但显著增加了治疗费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关键是控制乙肝向肝硬化转化及控制住院药品费用和检查化验费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5.
我院药品收入的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以及医院服务的低效率已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提高医院运作效率对于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和控制医疗费用至关重要.为此对我院1998~2002年影响药品收入变动因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配合社会医疗改革,降低药品费用,促进医院的合理创收.  相似文献   

16.
从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经济运行与控制费用的相关性,即建立医疗费用发生过程的流程模型,分析费用产生的主导影响环节与控制因素;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公立医疗机构业务收入与工作效率、补偿结构与收支状况、药品收入和用量结构、医疗收入与费用构成、医疗支出与费用构成等情况,探讨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影响及产生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间接医疗费用对增加家庭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引起家庭重大医疗支出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定量测算门诊及住院间接医疗费用及其造成的家庭重大医疗支出发生率,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间接医疗费用在门诊和住院中都非常普遍,间接医疗费用可以直接导致1%-2%的家庭重大医疗支出发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作用更为明显。影响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状况、保险类型,及家庭与卫生机构的距离。结论间接医疗费用不但可以增加家庭的医疗支出,而且可以直接造成家庭重大医疗支出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和弱势人群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解决“看病难”问题,要对间接医疗费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的物理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和覆盖力度来加以解决,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8.
论次均医疗费用快速增长、需求释放和医保收支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等发达地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医疗需求潜在释放和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社会医疗保险收支平衡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增长,在中等发达地区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每增加1元保费收入,必须面对2元左右的医疗费用支出,医保收支失衡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四川省内中医医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情况,为促进中医医院医疗费用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度方法对四川省内中医医院2014年-2019年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收入中,中药收入平均占比最高(31.46%),手术收入平均占比最低(1.32%);检查收入在2016年-2019年、中药收入和其他收入在2018年-2019年为负向变动;治疗收入贡献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特点,手术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处于最小状态。住院收入中,其他收入平均占比最高(34.88%),手术收入平均占比最低(5.41%);检查收入从2016年起、治疗收入从2017年起、手术收入从2018年起为正向变动;中药收入贡献率和拉动力不断增强,手术收入的拉动力在2019年明显提升。结论住院中药收入占比较低,应拓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治疗收入和手术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较小,要加强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检查收入和其他收入拉动力较大,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008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等信息,为卫生部门了解北京农村医疗服务状况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市农村居民2周患病率为183.3‰,2周就诊率为112.2‰,人均年医疗费用支出为798.01元;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占人均年收入的12.60%;医疗费用中次均门诊费用为370.21元,年人均门诊费用为331.71元,次均住院费用为7 335.60元.人均住院费用为12 005.57元;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保障、家庭人员构成等因素对人均年医疗费用有一定影响.结论 北京市农民医疗状况明显改善,但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新农合受到普遍欢迎,基层卫生服务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