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化工》2016,(2):13-16
以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选择合适的温度水解后,对沉淀白炭黑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化条件为:用乙烯基三乙氧基作改性剂时,每10.00 g白炭黑改性剂用量为4.00 g,时间30 min,温度70℃,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活化度可达到95%以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与白炭黑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辛醇对沉淀白炭黑进行改性,通过正交实验讨论温度、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等对沉淀白炭黑活化度、吸油值、沉降体积的影响。通过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得出正辛醇改性该沉淀白炭黑的优化工艺条件:改性温度为80℃,改性时间为50 min,每10 g SiO2的改性剂正辛醇用量为40 mL、溶剂甲苯为10 mL、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为2.0 g。在该改性条件下,改性后的沉淀白炭黑产品活化度为91.0%、吸油值为2.80 mL/g、沉降体积为4.10 mL/g。改性白炭黑与胶料的相容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选用十二醇作为改性剂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由单因素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改性剂十二醇用量为30 mL、10 g二氧化硅、1 g对甲苯磺酸、20 mL辅助溶剂二甲苯、改性时间为70 m in、改性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改性后的产品的沉降体积为3.55 mL/g,活化度为92.85%,吸油值为2.53 mL/g,具有很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4.
赵鹏  李惠敏 《广州化工》2020,48(6):69-72
以液体硅酸钠为原料,十八醇为改性剂,在制备白炭黑的同时对其进行原位疏水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陈化时间、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改性白炭黑活化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剂十八醇的用量为28wt%,添加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为4wt%,改性温度为85℃,首次陈化时间30 min,再次陈化时间为60 min时,制得的改性白炭黑疏水性能最好,活化度为99.51%。利用FT-IR、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样品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白炭黑已成功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3种硅烷偶联剂(KH-550,A-151,Si69)对白炭黑进行湿法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白炭黑用于补强丁苯橡胶,测试补强胶料的力学性能,用于验证硅烷偶联剂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证明,3种偶联剂均可实现对白炭黑的改性。得出了3种硅烷偶联剂对白炭黑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的最佳条件:1)以KH-550为改性剂,将其预先水解,改性剂用量为白炭黑质量的1%,改性温度为35℃,改性时间为25 min;2)以A-151为改性剂,将其预先水解,改性剂用量为白炭黑质量的1.5%,改性温度为65℃,改性时间为35 min;3)以Si69为改性剂,将其预先乳化,改性剂用量为白炭黑质量的1%,改性温度为55℃,改性时间为45 min。  相似文献   

6.
沉淀白炭黑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益顺 《无机盐工业》2006,38(11):21-22
以液体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在室温下反应合成沉淀白炭黑,并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异丙醇的加入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得出适宜工艺为:改性剂用量为20%(质量分数),改性时问为90min,异丙醇用量为15mL,改性温度为98℃。在此条件下,改性产品亲油化度超过30%,得到疏水性良好的二氧化硅产品。  相似文献   

7.
沉淀法白炭黑粉体的疏水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含氢硅油为改性剂、二氯甲烷为硅油分散剂,采用干法对沉淀法白炭黑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沉淀法生产的白炭黑疏水性明显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取8 g未改性的沉淀法白炭黑、甲基含氢硅油用量0.6 g、硅油分散剂用量2.4 g、恒温温度120℃、恒温成膜时间30 min,改性产物活化度达到96%以上。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甲基含氢硅油成功键合到白炭黑表面,通过白炭黑疏水性试验及白炭黑粉体在水—油体系中的分散试验,结果证实改性后的白炭黑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  相似文献   

8.
在反应器中,以乙醇为分散剂,以六甲基二硅胺烷为改性剂,自制超细白炭黑为原料,初步确定了超细白炭黑表面改性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改性剂用量2%,反应时间100min,预处理温度200℃,预处理时间2 h。改性白炭黑XRD分析显示,其表面改性并不会改变白炭黑的无定形态,SEM分析可知改性后的白炭黑具有很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以正辛醇为改性剂,在无催化剂、微负压的条件下,采用回流法,对白炭黑进行改性反应。以改性后白炭黑的黏度大小为指标,探讨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改性白炭黑黏度的影响。实验数据采用Fortran程序进行分析,拟合回归方程,并应用Origin程序作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辛醇改性白炭黑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71.76 mL、改性温度144.13℃、改性时间3.55 h。  相似文献   

10.
沉淀二氧化硅制备及表面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益顺 《硅酸盐通报》2008,27(4):736-739
采用醇盐水解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选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浓度、改性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用极差分析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0.0010 mol/(10 gSiO2)、改性剂浓度0.06 mol/L、改性时间80 min、改性温度80℃.在此条件下改性后的产品活化度为40.05%,沉降体积为1.25 mL/g.  相似文献   

11.
以硬脂酸、油酸及十二酸为改性剂,利用湿法活化工艺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酚醛树脂中。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剂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油酸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效果最好,其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时间30min,改性温度75℃,改性剂用量为纳米碳酸钙用量的4%(wt.)纳米碳酸钙经油酸改性后吸油值降低至22,比未改性纳米碳酸钙降低了71.05%,活化度接近100%。将改性纳米碳酸钙分散到酚醛树脂中,使它的耐水性能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有机改性处理二氧化钛 ,首先对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 ,然后对改性剂浓度、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 ,得到最佳改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白炭黑表面进行改性,使用不同用量的偶联剂用量得到了1#、2#和3#样品,分别对这三种白炭黑样品进行改性白炭黑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吸油值和物理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剂的最佳用量为白炭黑干基重的0.5%;添加改性剂后的白炭黑产品较普通白炭黑比表面积和吸油值均略有降低,粒径分布更为集中,红外光谱显示改性后产品的表面羟基减少。  相似文献   

14.
贾静娴  刘立华 《广东化工》2011,38(10):145-146
文章采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氢氧化铝阻燃剂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研究,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粉体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氢氧化铝粉体粘度和红外光谱等性能测试,从而确定最佳改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3%,改性温度为85℃,改性时间为1.0 h。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氢氧化铝之间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醇对银粉进行了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银粉制备了导电涂料。通过测试导电涂料的表面方阻和极化曲线以及对导电涂料进行的中性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导电涂料导电性能和抗盐雾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改性剂用量为银粉质量的3%、改性时间为8 h、改性温度为60℃时,导电涂料的抗盐雾性能最好,同时导电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马丽 《安徽化工》2013,39(3):27-30,36
进行了湿法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以吸油值为考查指标,考查了处理温度、改性剂用量、pH值、处理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筛选并确定了较适宜的表面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通过正交实验对改性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2h,处理温度60℃,改性剂用量2%,pH值为7。  相似文献   

17.
张欢  蔡梦军  吴秋芳 《现代化工》2012,32(12):61-64,66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粉煤灰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仪、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利用活化指数和吸湿率对粉煤灰纤维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表面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改性白炭黑对EPDM胶料粘合性能、硫化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白炭黑对混炼胶的粘合性能均有提高,其中KH550改性白炭黑增粘效果更好,最佳用量为25份;随着白炭黑及改性白炭黑用量的增加,胶料工艺正硫化时间延长;硫化胶定伸应力提高,拉断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锑/水滑石复合阻燃微粉,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活化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4%,改性时间40min,改性温度60℃。单硬脂酸甘油酯对阻燃微粉的表面处理属于氢键吸附,表面处理效果理想,氧化锑/水滑石复合阻燃微粉的晶体结构并未因改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立华 《广东化工》2010,37(5):61-62,67
在改性研究中,通过沉降速度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粉体进行表征和测试,以确定最佳的表面改性剂和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表面改性剂为硬脂酸锌;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为85℃,改性剂用量为5%,改性时间为0.5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