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将Fe3O4@Si-C8/C18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应用于食品安全中的兽药净化领域,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前躯体,并在乙醇相中进行表面硅化处理及(辛基三甲氧基硅烷)C8/(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8表面修饰,经透射电镜、X射线、磁性能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磁性纳米进行表征,所制备的磁性纳米大小均匀,粒径在100~1000nm范围内可调,经多重修饰后的Fe3O4@Si-C8/C18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其磁性强度没有明显降低,并具有表面富集功能。为考察这种磁性纳米材料在兽药提取中的应用,选取豆芽中氯霉素残留的净化来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型磁性纳米材料在小分子净化富集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再用油酸包覆修饰;经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油酸修饰前Fe3O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10 nm,修饰后约12 nm.将涤纶织物浸渍经油酸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再用222nm准分子紫外光源辐照;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磁性能测试表明,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牢固地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所得耐洗磁性涤纶织物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用SiO2 和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依次对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成功获得表面氨基改性后的磁性Fe3O4/SiO2 复合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氨基改性前后的Fe3O4/SiO2 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 NH2 在常温下易与羧基反应的原理,用氨基改性后的磁性Fe3O4/SiO2 复合纳米粒子提取白酒中的羧酸类物质,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对提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改性后的磁性Fe3O4/SiO2 复合纳米粒子与白酒中的羧基能够发生较好的键合反应,从而实现提取白酒中羧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均匀分散在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中形成的微胶束中,在酸催化条件下,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纳米Fe3O4颗粒表面发生水解缩合,制备了包覆均匀的纳米SiO2/Fe3O4磁流体。通过两步法在涤棉织物表面沉积纳米磁性颗粒与聚苯胺导电聚合物的复合膜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与聚苯胺单层膜导电织物相比,该有机-无机复合膜导电织物具有更低的电阻率,且电阻率随着纳米磁性颗粒含量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Fe3O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因其独特的磁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聚乙二醇(PEG)进行改性,通过计算机模拟Fe3O4晶体结构,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流变学、磁光性等性能研究。期望可以将磁纳米粒子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出用于快速检测肉类食品中磺胺残留的新型磁性分子印迹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O4-Si O2磁性纳米粒子,将Fe3O4-Si O2磁性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得到磁性纳米复合载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载体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加酶量、戊二醛浓度,固定化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蛋白固载率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获得了脂肪酶固定化的最适条件。在0.02g/m L脂肪酶液加入量为8.30m L,戊二醛浓度为8.20%时,在温度24℃条件下,固定化4h,制备的固定化脂肪酶酶活3449U/g。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和超声波化学法3种不同途径制备Fe3O4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并通过TEM、IR、XRD、PPMS等研究了颗粒形貌、结构及特性。在n(Fe3+)/n(Fe2+)物质的量比1.6,氨水为共沉淀剂,p H9条件下制备前驱物,使用上述3种方法在适宜环境下均能制得Fe3O4颗粒。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制备了平均粒径小、饱和磁化强度高的Fe3O4超顺磁性纳米颗粒体系。水热法制成的颗粒磁学性能相对更好,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颗粒分散状态和晶型结构更为优良,3种途径制备的颗粒体系表面均有活性高的羟基,有利于其表面改性及功能基团修饰。独特性能的Fe3O4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可被广泛地应用于固定化酶载体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以羧基化的Fe3O4 纳米粒子为载体,6-苄氨基腺嘌呤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复合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优化其制备条件和富集分离6-苄氨基腺嘌呤的条件。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3∶1,羧基化Fe3O4 纳米粒子的添加量为0.25 g,洗脱液甲醇-乙酸溶液的体积比为9∶1 时,所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吸附性能最佳,其吸附容量和特异性均优于相同条件下基于单功能单体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应用所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12 mg,对4 mL 20 μg/mL 的6-苄氨基腺嘌呤进行静置吸附,其吸附效率可达94.10%。该研究为蔬菜中残留的6-苄氨基腺嘌呤的高效富集分离,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特点,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将Fe3O4磁性微粒与金纳米粒子(AuNPs)结合,制备出金磁微粒(Fe3O4@Au)复合纳米粒子.探索其模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构建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检测邻苯二酚的无酶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结果表明,影响Fe3O4@Au模拟酶催化效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扫...  相似文献   

10.
在反尖晶石型空心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上APTES,然后通过化学交联法包覆上聚丙烯酸(PAA)制备了p H敏感性PAA@Fe3O4复合空心纳米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纳米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包覆前后的形貌、结构、磁性和包覆率进行表征。并用罗丹明6G(R6G)作为模拟药物进行药物负载和释放性能进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A@Fe3O4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能,负载药物为1011 mg/g。复合磁粒上的R6G药物释放的最大释放比达到93.0%,这种药物控释属于一级释放曲线,同时探讨了基于分子溶解度的可能机理。这种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和高分子材料的复合药物负载体系,有助于提高药物的靶向递送性能并改善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纳米纤维大的表面能,通过表面吸附纳米Fe3O4微粒的方法制得了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磁性测试等一系列方法对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表面吸附法制备出了具有良好形貌的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复合纳米材料呈现出超顺磁性的特征,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5.4emu/g。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Fe3O4@SiO2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TEM、XRD、FT-IR表征。然后对Fe3O4@SiO2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并对它进行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表明在此复合微球上成功连接了氨基和碳碳双键。最后采用表面印迹的方法制备了核壳式Fe3O4@SiO2磁性聚合物,并用TEM分析观察了其粒子的尺寸和形貌,VSM测定了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磁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法制备NaYF4:Yb3+Er3+荧光纳米颗粒,表面氨基化修饰后与探针核酸单链共价偶联,形成荧光标记显示探针。再将氨基化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捕获核酸单链进行共价偶联,制备磁分离捕获探针。基于DNA杂交互补反应,加入体系中的目标DNA链分别与两端互补的荧光显示探针和磁分离捕获探针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通过外加磁场收集分离。加入的目标DNA链浓度越大,体系荧光强度越大。结果表明,复合结构的荧光强度与目标DNA链浓度成正比,在0.01~10 p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3 fmo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磁性Fe3O4纳米带鱼肽微粒,并研究其对CW-2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磁性Fe3O4纳米微粒为内核,负载具有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的带鱼酶解小肽,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磁性Fe3O4纳米带鱼肽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对该纳米粒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偏振法研究该微粒在非磁场与交变磁场中对CW-2人结肠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Fe3O4纳米带鱼肽微粒呈球形,粒径约10 nm,分布较均匀,颗粒之间有黏连现象,形成缠绕弯曲的线状。与单体磁性Fe3O4纳米微粒相比,带鱼酶解小肽的包覆增强了纳米铁微粒的分散稳定性;该粒子最佳使用pH值范围是6.5~9.0,比较适合于在生物体系中应用。细胞膜流动性检测显示24 h时实验组CW-2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值显著减小、平均微黏度η值减小,表明磁性Fe3O4纳米带鱼肽微粒可使CW-2细胞膜流动性增大,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磁性Fe3O4纳米带鱼肽微粒在交变磁场中增强了带鱼酶解小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聚砜-Fe3O4磁性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转化法把纳米Fe3O4颗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磁性复合超滤膜.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知,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基本均匀,在30μm×30μm观测范围内复合膜的粗糙度只有46.059nm.在不同磁场强度下,分别考察了聚砜- Fe3O4磁性复合超滤膜对葛根素、芦丁单体的超滤实验.两种单体的透过率随磁场强度变化趋势不同,葛根素在0.2T磁场下透过率达到最大,芦丁在0.4T下透过率达到最大.这种差异表明有望利用这种磁性复合超滤膜,通过调节外加磁场实现对一系列不同物质的连续分离.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快速检测食品中环丙沙星残留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将环丙沙星多克隆抗体与条形码DNA 链共同修饰在纳米金颗粒上制备纳米金复合探针、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与磁性颗粒结合制备磁性探针,然后对其采用可见光光谱法、透射电镜法进行鉴定;其次将上述探针与环丙沙星标准品进行杂交反应,在磁场的作用下,去除未结合的纳米金复合探针,然后收集标记成功的纳米金复合探针释放出的DNA 链,采用微孔板银染的生物条形码技术进行检测,得到环丙沙星残留量。检测环丙沙星的最低检出限为2.13 ng/mL。该方法与常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增强,具有实用性,为未来检测小分子物质残留量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备环丙沙星生物条形码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常用磁性材料Fe3O4、γ-Fe2O3及CoFe2O4及其制备方法。综述了磁性纤维及磁性纸的制备方法,回顾了细胞腔内填充法和原位复合法制备磁性纤维和磁性纸的研究进展情况,对两种方法制备的磁性纸的印刷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细胞腔填充法制备的磁性纸适合于彩色印刷,原位复合法制备的磁性纸印刷后适合做夹层,可采用特殊检测仪器检测图文达到防伪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磁性纸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室温下合成了核壳结构磁性共价有机骨架,结合磁性固相萃取用于水样中多溴二苯醚的吸附。方法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Fe3O4@COF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度,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裹22μm左右厚的COF材料,在吸附多溴二苯醚上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吸附量可达32.87mg/g。结论 Fe3O4@COF磁性纳米材料是一种优异的吸附剂,可用于多溴联苯醚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将达氟沙星多克隆抗体和条形码DNA链同时修饰在金纳米颗粒表面用于制备纳米金复合探针(NP),达氟沙星单克隆抗体与磁性颗粒相结合制备磁性探针(MMP),待上述两种探针制备成功后与达氟沙星标准品进行杂交反应,同时发挥磁场作用固定MMP,除去未结合的NP探针,最后将标记在金纳米复合探针上的DNA链释放出来,对收集释放的DNA链应用微孔板银染的生物条形码技术进行检测间接得到达氟沙星的残留量,该检测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普通实验室利用酶标仪即可完成全部实验操作,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其检测灵敏度要优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表明,在0.05~50 ng/mL范围内检测达氟沙星的最低检出限IC15为3.62 ng/mL,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免疫检测方法的100倍。本方法实现了对达氟沙星残留的超高灵敏度检测,同时本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类抗生素的高效快速检测,因此,本方法的建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1种快速捕获和分离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制备氨基功能化的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Fe3O4@SiO2-NH2),研究其对4种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4种革兰氏阴性菌(埃希氏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宋氏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对8种致病菌皆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动态吸附1 min内达到平衡;对8种细菌的最佳吸附pH范围为5~8,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的吸附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随着PBS缓冲溶液浓度和Na2SO4加入量的增加,吸附效率逐渐减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磁性纳米颗粒与菌体表面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经氨基功能化处理的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对致病菌有广泛的吸附效果,颗粒与菌体之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吸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