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是否对顺铂的耳毒性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听力正常的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6天;顺铂组:顺铂3 mg/(kg.d)腹腔注射6天;顺铂加川芎嗪组:先腹腔注射川芎嗪140 mg/(kg.d)3天,从第4天起腹腔注射川芎嗪140 mg/(kg.d)后再注射顺铂3 mg/(kg.d)6天。给药前后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豚鼠听功能的变化;然后在麻醉状态下断头取耳蜗,半数标本切片后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耳蜗内细胞凋亡情况;半数标本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及酶学变化。结果顺铂组用药后ABR阈值升高,毛细胞受损,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减弱,有部分毛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及川芎嗪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加川芎嗪组用药后ABR阈值升高,毛细胞受损较轻,凋亡细胞较少,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降低顺铂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顺铂对耳廓反射正常的健康豚鼠耳蜗功能的损害作用,以探讨顺铂对豚鼠耳蜗毒性作用及其损伤机制,为防治顺铂耳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豚鼠随机分成两组,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4mg/(k·d),1次/d,连续注射5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前和实验5d后分别行耳廓反射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测定麻醉状态下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比较实验前后两组听觉诱发电位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波幅变化。结果顺铂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听闽明显提高,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出现波形变异不易辨认,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顺铂可导致豚鼠耳蜗功能损害,表现为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阂值显著提高,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水杨酸钠(NaSA)对抗顺铂(CDDP)耳毒性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耳廓反射灵敏的白毛赤目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CDDP+NaSA(100mg/kg)组和②cDDP+Ns(对照组).采用AB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光镜技术,观察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组的ABR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①组血清和耳蜗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耳蜗光镜标本显示,对照组外毛细胞受损程度较重,①组比对照组外毛细胞受损程度明显为轻.结论 水杨酸钠对顺铂所致的耳毒性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蛋氨酸对化疗药物顺铂导致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顺铂组(n=10):给予顺铂3.5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蛋氨酸+顺铂组(n=10):蛋氨酸300mg·kg-1·d-1腹腔注射,30min后给予顺铂3.5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对照组(n=10):生理盐水3.5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实验第8天,利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对3组小鼠进行听功能测试,然后迅速断头取出双侧内耳,解剖耳蜗基底膜,铺片并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在ABR测试中,对照组小鼠实验前后听力无明显变化;顺铂组小鼠听阈及Ⅰ波和Ⅲ波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蛋氨酸+顺铂组小鼠听阈及Ⅰ波和Ⅲ波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也出现变化,但变化程度较顺铂组明显减轻.光镜观察:对照组动物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排列整齐;顺铂组基底膜外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脱落,尤以底转缺失严重;蛋氨酸+顺铂组耳蜗毛细胞损伤较顺铂组明显减轻.结论 化疗药物顺铂对耳蜗毛细胞引起损害,而蛋氨酸对这种损害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在顺铂耳、肾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顺铂的耳毒性、肾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顺铂中毒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的耳蜗螺旋器、肾小球、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呈免疫组化阴性染色;而实验组的耳蜗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呈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结论:一氧化氮可能在顺铂的耳毒性、肾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顺铂所致小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4.5 mg/kg)、顺铂+熊果酸组(一侧腹腔注射顺铂4.5 mg/kg,同时对侧腹腔注射熊果酸80 mg/kg)和熊果酸组(腹腔注射熊果酸80 mg/kg),每组10只。各组动物均连续注射5 d,每天1次。应用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小鼠听功能的改变;并采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 isothiocyanate,TR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顺铂组小鼠ABR阈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并且耳蜗毛细胞破坏严重;而给予熊果酸可有效降低顺铂对小鼠耳蜗的破坏(P<0.05)。结论熊果酸可有效防护顺铂的耳毒性,改善听功能。  相似文献   

7.
唐  林代诚 《四川医学》2001,22(7):624-625
目的:研究顺铂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钙激活的钾电流的作用,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从单离的逐鼠耳蚋外毛细胞获得钙激活的钾通道记录,并观察顺铂对它的作用,结果:结果表明该通道活动受到细胞外的浓度为10^-5M的顺铂的抑制,结论: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钙激活的钾通道是顺铂的作用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顺铂对豚鼠听力的影响及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CG)毒性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20只耳廓反应灵敏的豚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连续5 d腹腔内注射顺铂3 mg/(kg·d),对照组连续5 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 mg/(kg·d),给药后11 d检查耳蜗电图,然后处死动物,制作耳蜗标本,其中实验组中4只4耳做透射电镜观察、6只12耳做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形态学检查见实验组髓鞘层变薄,结构稀疏,部分可见融合,细胞膜破裂,胞浆内线粒体结构模糊,粗面内织网脱颗粒,核内结构减少.结论 顺铂对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有明显的损害作用,是顺铂致耳毒性,引起听力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顺铂(CDDP)致豚鼠耳毒性作用中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观察,探讨CDDP致耳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豚鼠各10只,前者以CDDP 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6 d,后者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通过ABR测试用药前后豚鼠听力的变化,应用TUNEL法检测耳蜗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耳蜗凋亡细胞明显增多,caspase-3的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caspase-3介导的信号传导机制,可能参与了CDDP所致的耳蜗细胞凋亡过程,导致耳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象,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d,3d,6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NO)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28只豚鼠,随即分为4组,每组7只。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Arg/S组和L-Arg/L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L-精氨酸,L-NNA组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行耳蜗开窗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耳蜗的血流、血管管径、血压、心率、血气进行分析。观察了不同剂量L-精氨酸(L-Arg)及L-硝基-精氨酸(L-NNA)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作用。结果:L-Arg/S组,用药后耳蜗血液流速加快,管径扩张,平均动脉压均下降;L-Arg/L组,用药后耳蜗血流速度增加后流速减慢,管径扩张,血压升高;L-NNA组,用药后流速减慢,血管管径收缩,但持续时间很短。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EDRF/NO对CoBF有调节作用,适当剂量的EDRF/NO可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增加耳蜗微循环的灌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将豚鼠暴露于不同强度的实验性BUP 1次,8h~7d后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耳蜗基底膜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负压峰值为-22.4 ~-63.3kPa的BUP暴露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第2、3排外毛细胞散在性缺失,甚至节段性外毛细胞缺失、纤毛融合甚至巨纤毛形成及胞浆溢出,纤毛内微丝解聚、线粒体肿胀、溶酶体数量增多和胞浆内空泡形成.结论 不同强度的BUP暴露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且BUP强度越高,病变越重.  相似文献   

15.
强次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强次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30只豚鼠分5组,1组作对照, 其余4组分别暴露于8和12 Hz, 声压极为120及130 dB SPL的次声声场中, 每日持续5 h,连续给声4 d。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次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结果:强次声暴露后的4组动物耳蜗毛细胞出现一些损伤变化:表现为线粒体空泡样变性,线粒体嵴紊乱,细胞核膨胀或固缩等。 损伤特点为外毛细胞损伤, 而内毛细胞正常;130 dB SPL组比120 dB SPL组损伤明显;12 Hz组与8 Hz组损伤无明显差别。结论:强次声波对豚鼠耳蜗毛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GE)对耳蜗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GE引起的豚鼠耳蜗毛细胞SDH的变化。结果正常豚鼠耳蜗内毛细胞的SDH呈深蓝色染色,显示毛细胞排列形式;GE耳中毒豚鼠耳蜗毛细胞内的SDH显示变淡,甚至消失,毛细胞破坏显著。结论实验结果表明,GE引起的耳蜗毛细胞的损坏与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变化有关,可能由于呼吸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供能障碍,最终引起毛细胞的坏死  相似文献   

17.
熊敏  何青莲  汪建  邓恒山  尤景敏 《广东医学》2002,23(10):1017-1019
目的: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可溶性鸟苷环化酶(sGMP)在豚鼠耳蜗的定位。方法:正常豚鼠耳蜗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S,sGMP在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正常豚鼠耳蜗中表达阴性。神经源性的一氧化氮合成酶(bNOS)、内皮源性的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sGC及cGMP在耳蜗的不同部位表达有差异。在豚鼠耳蜗主要以eNOS表达为主,且在耳蜗的基底圈表达较强。结论:bNOS,eNOS在豚鼠耳蜗的表达阳性,且伴随sGC,cGMP的表达,提示一氧化氮(NO)/cGMP通路参与耳蜗神经传导、耳蜗的稳态及放大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孕晚期顺铂暴露是否会诱导子代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方法]将孕晚期豚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在孕50 d至56 d,顺铂组经腹膜腔注射顺铂1,5mg/kg·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5 mg/kg·d.出生后14d,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毛细胞凋亡情况.[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