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不同质量分数PEG-6000溶液,对牛膝菊(Galinsoga parviiflora)植株(株高30-40cm)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其叶片MDA(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超氧化歧化酶)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EG质量分数为20%时,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为1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达到25%时,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除5%PEG外)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CK,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在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牛膝菊叶片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而POD活性具有明显阶段性变化:0~24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呈递增趋势;24~48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下降显著;48-72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变化不明显,25%PEG处理组和CK的POD活性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荒漠植物蒙古扁桃幼苗的抗氧化胁迫性.实验结果表明。经3d干旱胁迫处理后,蒙古扁桃幼苗的SOD和POD活性增加,CAT活性下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增加,认为在蒙古扁桃活性氧代谢平衡中。SOD和POD起主要作用,且干旱胁迫抑制了蒙古扁桃幼苗的IAA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下两种拟南芥G蛋白突变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12h,野生型(Ws)和突变体gpal-1的SOD酶活性迅速升高,分别为15.501U/mgprotein和9.453U/mgpro—tein,突变体gpal-2则在低温24h升至最高点,酶活性为6.325U/mgprotein。低温胁迫下,三种材料的POD酶活性都呈现降低趋势,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初步证明外界低温刺激与植物细胞内G蛋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以珍珠岩作基质固体培养六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材料,设置025mol/L KH2PO4全磷(对照)、10μmol/L KH2PO4(低磷)、1μmol/L KH2PO4(极低磷)三种处理,于四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各自交系在低磷和极低磷胁迫时,叶绿素含量都升高.缺磷时不同自交系的根和叶的SOD及POD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自交系04099和04417叶片和根系的SOD和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04065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比对照升高,但是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4419在两个缺磷水平处理下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较对照下降,叶片的POD活性较对照上升,但根系的下降;04242经两个缺磷水平处理后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下降,叶片POD活性在低磷处理下上升,极低磷时下降,根系POD活性降低;04088SOD活性变化与04242相同,但是低磷和极低磷下的叶片POD活性比对照增加,根系POD活性在低磷条件下降低,极低磷下上升,玉米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在缺磷处理时发生改变,低磷和极低磷处理时所有自交系的叶片和根系MDA含量也发生不了同程度的变化,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自交系04099和04065是耐低磷胁迫能力较高的材料,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的2年生常绿欧洲荚蒾为试材,用控制浇水模拟干旱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常绿欧洲荚蒾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时间的干旱,常绿欧洲荚蒾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干旱胁迫处理28 d,相对电导率增加了65%,MDA含量增加了51%;SOD和POD活性在短时间干旱胁迫下显著升高,然后下降并呈波幅变化,干旱胁迫处理28 d,SOD活性比对照增加了140%,POD活性增加了30%,表明常绿欧洲荚蒾有较高的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幼苗几种抗旱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先升后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9%时,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土壤含水量小于17.9%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膜结构遭到破坏,抗逆性显著下降,为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一些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保护酶,探讨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保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减少并且低于对照;POD活性和CAT活性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上升,但中度干旱胁迫高于重度;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可溶性糖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起到了很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但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无论在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脯氨酸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胡萝卜素、MDA、脯氨酸、SOD、POD和CAT在防御干旱引起的氧化胁迫中起到了显著保护作用,POD和CAT在中度干旱胁迫的保护作用更显著;无论在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MDA、脯氨酸和SOD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四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幼苗为材料,采用愈创木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水分胁迫以及水分胁迫处理后复水幼苗的POD活性,并与同样条件下水、早稻幼苗SOD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仅水、旱稻幼苗SOD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发生有特定规律的变化,而且POD活性也具有类似或同步的变化,即抗旱性较强的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时POD活性上升幅度大于水稻,复水后旱稻POD活性下降的幅度也比水稻大.由于SOD和POD在生化功能上具有偶联作用以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故可以认为,不同水分条件水、旱稻幼苗POD活性的变化和SOD一样能够反映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星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芦竹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芦竹耐旱特性的研究,以芦竹幼苗为试材进行控水胁迫模拟盆栽试验,测定了前期(20 d)、中期(40 d)和后期(60 d)不同水分梯度胁迫下芦竹的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物酶活性(SOD、POD、CAT)的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指标与芦竹抗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芦竹根系活力下降,膜质过氧化产物MDA、渗透调节物质Pro和SP含量显著增加;2)抗氧化物酶SOD、POD、CAT在20 d和40 d时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上升趋势,而在60 d时则呈现下降趋势;3)芦竹各项生理指标的抗旱性关联顺序为:SPSODMDAPODProCAT根系活力;芦竹SP含量的关联度虽然大于0.9,但芦竹并不是依靠这一种机理来适应干旱生境,而是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功能来提高其抗旱性;4)在不同梯度干旱胁迫下,芦竹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整体而言,芦竹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物质的调节来减轻干旱损伤,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三种抗氧化酶在小麦抗干旱逆境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连续监测了小麦叶片中的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变化.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此3种酶的活力均会显著升高,但随胁迫天数的不同,其升高幅度会有所差异。同时测定了经过干旱胁迫后恢复培养的小麦叶片中酶活力的大小,发现仅经过中度诱导胁迫的恢复组酶活力有所下降,其它组均继续升高.作者由此认为:干旱胁迫可诱导小麦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力的升高,这些酶有可能协同作用共同抵抗干旱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但这种诱导作用并非是无限的,重度胁迫可能对植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经同工酶电泳检测发现这种诱导作用仅仅导致酶表达量的增加,并没有产生新的同工酶类型。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黄连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干旱胁迫对黄连MDA、Pro、Protein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以及SNP(亚硝基铁氰化钠)对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设置5个处理,分别记为S0,S1,S2,S3和S3S.结果表明: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S1,S2和S3与对照S0存在显著差异;Pro含量先升高后下降,S2与S0呈显著差异;SOD, POD活性下降,S3与S0呈显著差异;CAT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rotein含量下降.不同处理间CAT活性和Protein 含量无显著差异.SNP喷洒后,MDA和Pro的增加速率明显降低,SOD,POD和CAT下降的速率也有明显的降低,且对CAT活性的回升有促进作用.因此,0.1 mmol/L SNP能有效缓解干旱对黄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以盆栽莴苣为试材,研究了干旱及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莴苣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莴苣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施用外源SOD延缓了其SOD活性的上升同时降低了POD上升的幅度;干旱使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施用外源SOD使严重干旱下两者上升强度得到缓解;干旱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增大,外源SOD使其下降并接近对照水平,说明外源SOD可能缓解了叶绿素b的降解;干旱使莴苣叶片水势早期下降,外源SOD使其下降过程延迟。说明外源SOD缓解了莴苣的干旱胁迫,使多项抗旱生理指标得到了改善,可以提高莴苣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14.
陶玉华 《广西科学》2005,12(1):73-75,79
为了研究静电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eguminosae)抗旱性的影响,寻找出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抗旱性的最佳电场条件。在静电场不同电场强度下处置紫花苜蓿种子10min后,室温下培养9d,再测定幼苗的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酶(SOD)的活性。实验所用电极电压波形为50Hz半波整流,电场强度共11个,其中1个未经电场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11个电场处理的材料中,有6个MDA水平低于对照,1个与对照相同,其余4个高于对照,变化幅度为22.8%~34.8%。SOD酶和POD酶的活性普遍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7.7%~57.7%和0.5%~59.4%。静电场处理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黄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条件下研究NaCl(0·5%)胁迫和外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NaCl胁迫处理的幼苗与未经过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上升后急速下降,引起H2O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外施不同浓度的SA和0·5%NaCl共同处理的黄芩幼苗与NaCl胁迫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都有不同程度增加,H2O2和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SOD、CAT活性上升,POD活性显著上升.其中S2,S3在提高NaCl胁迫抗性时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SA对黄芩幼苗生理活性有一定的改善,增强了植株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冰草SOD、POD、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强度的增大,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增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OD活性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保护酶活性总体上维持较高水平。研究表明,冰草对渗透胁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干旱诱导作物叶片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乙二醇根际胁迫和自然干旱胁迫都使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叶片的膜透性增加、膜旨过氧化程度下降。PEG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中度胁迫时,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玉米SOD活性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20~100mg/L乙烯利处理的玉米幼苗的存活率增加,同时处理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势均增加,脯氨酸含量上升,SOD,POD活性增高,细胞的相对电导率降低.结果表明乙烯能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而乙烯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可能是通过脯氨酸,SOD,POD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免受破坏或减少破坏而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钐溶液对白术的种子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30 mg.L-1的硝酸钐溶液浸种,使白术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增加,白术幼苗的MDA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用100 mg.L-1以下质量浓度的硝酸钐溶液喷施白术植株叶面,使其叶绿素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POD、SOD活性下降;当硝酸钐质量浓度达到300 mg.L-1时,白术叶片的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