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甲状腺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切除术)和观察组(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每组各75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美观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区感觉异常、疼痛,切口粘连,皮下结节,吞咽不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间上海杨浦区市东医院收治的88例恶性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计算机程序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44例。超声刀组患者采用超声刀治疗,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常规电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刀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低于传统手术组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刀行开放式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有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电刀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56例采用超声刀小切口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刀在小切口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手术顺利,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54 min.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及继发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天.结论 应用超声刀小切口切除甲状腺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取甲状腺全切除及次全切除治疗甲状腺癌,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所选的甲状腺癌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次全切除组手术时间(33.12±10.10) main、切口长度(3.12±0.21)cm、术后出血量(25.31 ±4.23) ml、术后住院时间(6.32±1.03)d、术后镇痛时间(12.43±2.91)h,与全切除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出现喉返神经损伤5%,呼吸困难10%,声音嘶哑15%,低钙血症15%,并发症总发生率45%,均明显高于次全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的切口满意占40%,次全切除组切口满意占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及镇痛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小手术切口范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及留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能改善患者的手术效果,调节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程卫  戚新春  李阳  宋卫琪  梁秦龙 《癌症进展》2023,(4):388-390+409
目的 探讨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48例DTC患者分为对照组(n=73,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观察组(n=75,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APTT、PT均短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DT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单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甲状腺单发肿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甲状腺激素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2.41±7.93)ml和(119.86±13.50)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9),低于对照组的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甲状腺激素恢复时间为(142.71±11.84)d,低于对照组的(169.53±1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单发肿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术后甲状腺激素恢复较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彭亚  柳岸  彭小伟 《癌症进展》2019,17(13):1531-1533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24h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开始进食时间、颈部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的71.43%(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内镜甲状腺癌切除术较常规甲状腺癌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90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干预组(403例,术后常规治疗+快速康复理念治疗)和对照组(387例,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在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最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 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采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照组采用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美容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胸骨前人路(sternumapproach,S组)与锁骨下入路(infraclavicularapproach,I组)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行胸骨前人路(S组)140例和锁骨下入路(I组)45例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美容评价。结果:185例均手术成功。S组和I组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2)min和(92.2±12.6)min(P〉0.05);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3±12.4)rain和(128.5±22.7)min(P〈0.05)。美容评价分别为(9.0±0.2)分和(9.7±0.1)分(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5.8±11.6)ml和(99.6±21.2)ml(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9±0.88)d和(6.03±0.75)d(P〉0.05)。两组均无中转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两种入路均安全有效,术后美容效果均较理想。胸骨前入路对双侧叶病灶更易暴露,但美容效果略差。锁骨下入路对于对侧甲状腺病灶暴露欠佳,操作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组78例,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组236例,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2.0±23.5)min,长于开放组(57.7±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9±7.6)ml低于开放组(33.9±1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一天出血量(22.3±8.7)ml少于开放组(36.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0.9)天和(3.6±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小于开放组;腔镜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无差异且均较低,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复发。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和颈部无疤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甲状腺微小癌全切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82例经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观察组)与82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对照组)的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1.5±11.4)min、(42.5±12.8)ml、(5.2±1.0)cm、(4.4± 1.2)d,均低于对照组的(68.7±14.6)min、(83.6±10.6)ml、(6.2±1.4)cm、(6.3±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低于对照组的29.27%(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8%(2/41)、4.88%(2/41)、7.32%(3/41),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21.95%(9/41)、26.83%(1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明显,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为全切组;86例患者实施次全切或近全切术为双叶组,20例患者复发后二次手术行全切术为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全切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叶组(P<0.05),而复发组则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甲状腺全切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切组中有腺体外侵犯组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腺体外侵犯组(P<0.05),而根治性颈清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央区颈清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而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复发二次手术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显著影响;存在腺体外侵是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是否行根治性颈清术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选择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适合行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腔镜组(29例)与开放组(29例),分别行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29例成功完成胸骨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无中转。术中出血量腔镜组少于开放组,术后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及术后疼痛满意度腔镜组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腔镜组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局部麻木感、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大出血、喉返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比较,美容效果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但手术费用较高、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其刀口液化、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胸腔镜组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应激反应轻的优点,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