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三平正并殖吸虫(Euparagonimus ce-nocopiosns)由陈心陶教授首次在广东发现,此后相继在福建和浙江也发现有此虫种,而安徽省至今尚无报导。1982年8月~10月,我们从本省歙县坑口所采集的几批长江华溪蟹体内,除检获了大量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外,还检获了扁囊并殖吸虫囊蚴(此项已在本院学报第一卷第2期内作了报导)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将此两种新发  相似文献   

2.
调查浙西南12个县,发现8个县浙江华溪蟹有三种并殖吸虫囊蚴混合感染。其寄生部位:三平正囊蚴以心肌为主,卫氏囊蚴以足肌与胸肌为主,类扁囊则见于腮部。三平正囊蚴人工感染水貂及猴,童虫感染猫均获成功,还发现犬的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北郊新丰县并殖吸虫自然流行分布状况.方法 在调查点山溪中捕捉溪蟹,解剖查找并殖吸虫囊蚴.用检获囊蚴饲喂人工感染家猫,检查感染家猫粪便找虫卵,解剖人工感染虫卵检查阳性家猫,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 蟹体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率:61.40%(35/57).感染度:2.23个囊蚴/只蟹,0.44个囊蚴/克蟹.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解剖两只人工感染阳性猫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2条.结论 广州北郊新丰县斯氏狸殖吸虫中度自然疫源地(Ⅲ级).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存在是一个潜在公共卫生危害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虫种。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虫种。采集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山溪中溪蟹并检获三种并殖吸虫囊蚴,分别人工感染家犬或家猫,饲养60~120 d后,剖杀检获成虫分别制成玻片大体标本。结果三种不同并殖吸虫疫源地蟹体检获的囊蚴鉴定为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三种吸虫成虫样本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分别与Gen Bank中检索的AY618799.1号基因、AF159594.1号基因、AY140693.1号基因、AY618733.1号基因、AF159602.1号基因和AB713404.1号基因序列比对,同源性分别在99%~100%之间。结论广东省主要并殖吸虫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三种并殖吸虫的COI基因与ITS2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检获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100%之间,三种并殖吸虫与Gen Bank中检获虫种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正> 泾县近年来已证明有人体肺吸虫病的流行。但据报导至今未在溪蟹体内发现并殖吸虫囊蚴。我们此次在进行安徽并殖吸虫虫种的调查研究工作中,从泾县水东公社连虹大队所采集的溪蟹体内,发现了并殖吸虫囊蚴,并将所检获的囊蚴感染一只家犬,获得成虫。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 方法 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2012只,溪蟹63只,收集疫源地野山猫粪便3份,2只人工感染家猫粪便2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猫,查找并殖吸虫成虫. 结果 螺蛳体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5‰(3/2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0%(59/59).感染度:2~516个囊蚴/只蟹,2~10个囊蚴/克蟹.蟹种为平和华溪蟹.2份野山猫粪便检出并殖吸虫卵,感染率为66.66%(2/3).解削两只人工感染阳性猫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1条. 结论 首次发现广州北郊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存在严重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为超高度疫源地(I级).鉴于卫氏并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4A旅游区及著名的避暑胜地,游人如误饮用生山泉水,具有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粤北乐昌市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采集大洞村调查点山溪中螺蛳1 700余只、溪蟹88只,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应用检出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猫1只,收集猫粪便,检查并殖吸虫虫卵,解剖粪检虫卵阳性猫,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大洞村螺蛳中短尾尾蚴感染率为0.58‰(1/1 700),螺蛳鉴定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09%(32/84),溪蟹鉴定为平和华溪蟹。解剖人工感染虫卵的阳性猫,检获P.w成虫4条。结论乐昌市乐城镇大洞村为一新发现的卫氏并殖吸虫高度(II级)自然疫源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疗卫部门及政府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梅州市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华溪蟹种类及其并殖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检视收藏的华溪蟹标本及到自然疫源地捕捉华溪蟹鉴定,然后剖检并殖吸虫囊蚴。结果 梅州市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均为平和华溪蟹。检查平远县仁居镇木溪村平和华溪蟹发现携有卫氏并殖、三平正并殖、泡囊狸殖三种囊蚴,感染率分别为26.4%(114/432)、47.0%(203/432)、4.4%(19/432)。结论以前报道的梅州市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非福建华溪蟹而是平和华溪蟹,后者为梅州市并殖吸虫的主要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
1965年我们在那坡县发现广西第二个肺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并查见1例肺型病例,经用硫双二氯酚治疗痊愈。从该地溪蟹分离获得的肺吸虫囊蚴接种猫、犬和大鼠后,在它们的肺内均检获成虫,证实为异盘并殖吸虫。本文仅就近年对其囊蚴的观察作一报道。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那坡县异盘并殖吸虫囊蚴的寄生为弯肢溪蟹(Potamon flexum Dai)。1980年10月从该县采回一批溪蟹,逐只研磨分离囊蚴。检蟹33只,囊蚴阳性蟹27只,感染率为81.8%,  相似文献   

10.
<正> 扁囊并殖吸虫(Parago-nimus asymmetricus)先后发现于广东(陈心陶,1977)和福建(林宇光等,1980),本省尚无报道。今年9月我们从歙县坑口大队所采集的553只长江华溪蟹体内检获的800只并殖吸虫囊蚴中发现8只扁囊并殖囊蚴,现将此种囊蚴的形态特征简述如下:(並附显微摄影图片于后) 8只囊蚴体形均不对称,呈蛲虫卵状(如图1)、肾形(如图2)、(图3)、鸡蛋形(图4)及“D”字形等多种形状。其大小为353~430×246~312微米,平均为393×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浙西南十个县疫区的华溪蟹,发现畸形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与普通型囊蚴混合感染,形状以孵圆形、肾形或三角形为主,95%分布于蟹的腮部。两种囊蚴分别感染犬、猫,76天后从虫体子宫内或猫粪中发现并殖吸虫卵。两型囊蚴所得的成虫,童虫与卵,均具有卫氏并殖吸虫之特征,提出扁囊并殖为卫氏并殖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2.
从1982年以来,我们调查了浙江宁海、乐清、遂昌和临安的淡水蟹体内并殖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并对分离所得的两种并殖吸虫(卫氏和三平正)的囊蚴、脱囊后的后尾蚴和感染动物后所得的成虫进行了测量及形态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淡水蟹体内并殖吸虫囊蚴的感染率与感染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景洪市肺吸虫病流行区20年后疫区疫情变化和溪蟹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从原流行区采集溪蟹,鉴定种类,用研磨水洗沉淀法、生物体视显微镜检查囊蚴或脱囊蚴并计数.将本次检查结果与周本江等1989年报告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该流行区的纵向变化结果,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 从原流行区共采集溪蟹474只,经鉴定全为景洪溪蟹:从溪蟹体内共检获95个囊蚴.经分类鉴定全部为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并通过感染实验动物家猫获得成虫加以证实.溪蟹的自然感染率为10.8%,感染度平均为1.86.结论 景洪市同一流行区20年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溪蟹的种类、肺吸虫的虫种、溪蟹的自然感染率、感染度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和环境因素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福建省政和县并殖吸虫病病原虫种、宿主及其感染率。方法收集全县每个乡镇各1~2个村的螺、蟹及野猫粪便标本,做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感染率、感染度及虫卵检查。结果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两种成虫取自溪蟹中的囊蚴感染猫。放逸短沟蜷为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05%(2/3 674),建瓯拟小豆螺为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29%(16/5 641);小桥拟钉螺无阳性发现。检查福建华溪蟹、中华绒螯蟹、浙江华溪蟹闽东亚种、政和博特溪蟹新种和福建博特溪蟹共387只,发现囊蚴者74只,阳性率为19.12%;其中福建博特溪蟹、中华绒螯蟹和浙江华溪蟹闽东亚种均无阳性发现。4份野猫粪便中的1份检出并殖吸虫虫卵。结论政和县为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斯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放逸短沟蜷、建瓯拟小豆螺为主要第一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和政和博特溪蟹为主要第二中间宿主,野猫为保虫宿主。  相似文献   

15.
从皖南的华溪蟹中获得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的囊蚴,并从河南的华溪蟹中获斯氏狸殖吸虫的囊蚴。将这些囊蚴经腹腔分别感染犬后获三种成虫。用这三种成虫分别制成匀浆液进行盘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的分析。经盘状电泳后,用考马氏蓝G250染色显示蛋白质区带:卫氏并殖吸虫可见21条带,主带5条;斯氏狸殖吸虫亦可见21条带,主带5条;三平正并殖吸虫可见16条带,主带4条。结果显示三种并殖吸虫成虫的蛋白质区带数目有的相同或有的不同,但主带的分布位置和迁移率各异。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有三条主带的迁移率较接近,而三平正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的东北(?)蛄体内检获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蚴,在辽宁省宽甸县东北(?)蛄体的检获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将囊蚴分别经口感染实验犬,215天后取出成虫,将两型成虫,囊蚴分别制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利用LKB-2117型多用电泳仪进行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浙南六县浙江华溪蟹体内两种肺吸虫囊蚴的分布情况。证明囊蚴在溪蟹体内的寄生部位因虫种而异。卫氏肺吸虫囊蚴在足、胸肌最多,背壳、内脏等处较少;在足关节附近囊蚴较多,蟹之眼、腮亦可检出。三平正肺吸虫囊蚴主要分布在蟹的心脏。实验表明,寄生在溪蟹体内的囊蚴在蟹体破碎时脱落,易污染水源或餐具造成感染。本文同时就囊蚴在溪蟹体内的分布与脱落情况,与流行病学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丰宫并殖吸虫实验宿主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研究丰宫并殖吸虫的囊蚴及其宿主性。方法:从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鉴定种类,分离囊蚴及后尾蚴,观测后感染实验宿主,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结果:绝大多数后尾蚴在蟹体内不形成囊壁,形成囊壁的囊蚴体积巨大在1mm以上,一层极薄易碎的囊壁。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前的自然感染率为53.19%,后为66.67%。丰宫并殖吸虫的适宜实验终宿主是大白鼠,犬、猫为不适宜宿主。结论: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在lmm以上,是已知的并殖吸虫囊蚴中之最大。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大白鼠是其适宜的实验终宿主。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查明云南省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地理区划分布和种类,为今后开展本领域的研究和制订并殖吸虫病的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月至11月间选择云南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具有代表性的 11个地州市作为抽样调查点,从其山涧溪流中采集溪蟹,经鉴定后的溪蟹除留下少量样本外,其余的采用水洗沉淀法分离囊蚴,对囊蚴进行分类和计数.结果 从11个地州市的18个县共采集溪蟹1 584只,隶属于2科5属12种,其中束腹蟹科、束腰蟹属、非拟溪蟹属和小石蟹属为云南省首次报道.在西双版纳、大理、红河和普洱4个地州市的溪蟹体内检获阳性溪蟹157只,溪蟹的平均感染率为21.99%,共获得并殖吸虫囊蚴1 110个,隶属 2属8种.结论 云南省境内的溪蟹种类多,地理分布广,且大多数都能够成为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发现了一些新的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0.
对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囊蚴或后尾蚴形态特点以及囊蚴脱囊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从溪蟹体内分离得到的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占 11 7% ,后尾蚴占 88 3 % ,囊蚴在 10min内全部自然脱囊而成为后尾蚴 .这一现象在并殖科虫种中较为独特 ,在虫种分类上有一定意义 .二种并殖吸虫囊蚴或后尾蚴在溪蟹体内的定居部位以胸肌分布最多 ,内脏次之 ,附肢最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