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有效保护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的身体安全,实施对应的应急救治措施。方法 介绍了核辐射突发事件相关的放射防护知识。结果 从辐射效应、应急工作类型、剂量控制和防护要点指导应急救援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 应急救援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放射防护知识,有效防护可降低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并掌握贵州省核与辐射医学应急资源现状,为发生核突发事件和放射事故实施医疗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制定全省统一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调查人员,统一方法、明确职责、把好质量关,并签订责任书。结果 只有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省疾控中心进行过2次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演练,其余机构均无相关预案和未进行相关演练。现场及实验室放射性检测能力主要集中在省级放射防护机构,各种设备和医学应急储备药品也十分匮乏。结论 应加强我省放射防护专业机构和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队伍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核与辐射医学应急救治予以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关部门核与辐射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对公众进行核与辐射医学应急救治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核与辐射应急人员在应急响应中的剂量控制水平。方法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相关技术报告书并结合日本福岛核事故实战经验,对核应急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进行探讨。结果 分析给出了核与辐射应急人员的剂量控制指导值及实战中应急人员剂量控制措施的建议,发现应急人员内照射剂量监测在剂量控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国际原子能机构新制定的《核与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基本安全要求》完善了应急人员剂量控制水平指导值,国内相关标准较为滞后。结论 建议我国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新标准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的核与辐射应急人员剂量控制水平,以保护应急人员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地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工作现状,为开展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在统一的质量控制条件下,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填写调查表格。结果 本次共调查67家单位,其中医疗机构40家,放射卫生机构27家。全省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应急救援能力,放射卫生机构的放射防护检测能力仍集中在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缺乏,应急药品储备不足。结论 加强核和辐射应急体系建设及技术储备,完善核和辐射卫生应急预案,增加应急经费投入和应急药品储备,提高应急检测能力,强化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考水平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防护策略制定的影响。方法 根据IAEA、ICRP等国际组织发布的新的核应急实施导则,建立基于参考水平的防护策略。结果 参考水平从建立方法、采用的剂量学量及优化方法等方面均比过去的干预水平更趋合理。结论 参考水平的提出对制定核应急响应计划和标准具有深远的影响,建议加强其优化分析的方法学研究,推荐统一的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制订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方法 以国内外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报告和建议。结果 提出了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职责任务、应急准备、现场救援原则与程序、应急防护行动的基本要求和实用建议。结论 本导则可用于指导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组建、实施有效的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完善我国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体系,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人员业务能力建设。方法 结合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培训演练的特点,通过研究基层人员培训演练的需求、国内外相关平台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专家论证,制定了平台系统的基本要求。结果 根据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要求,研制的平台包括了专业性的培训体系建设、流程化的综合培训管理、单人专项演练、多人协同综合演练、培训与演练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容。结论 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完善我国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市级以上放射卫生机构核和辐射应急资源调查,提出在放射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处置能力以及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法 以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考察方式,登记调查各市级以上放射卫生机构人员、设备、应急体系及储备情况。结果 放射卫生机构核和辐射应急体系不够健全,人员队伍趋于老化,应急设备比较短缺,应急物资储备严重缺乏。结论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核和辐射应急体系及预案,掌握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知识,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核与放射事件救援人员的心理效应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核与放射事件对救援人员的影响及其干预方式。方法 分析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应急准备,以及危机时的自我调整,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结果 核与辐射事件严重影响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必要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心理损伤。结论 辐射危机时的心理自我调控,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救援人员的心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和掌握云南省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现状。方法 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考察方法。结果 本次共调查122家单位,其中卫生行政部门17家,医疗机构71家,放射卫生机构34家。结果表明我省核/放射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医学救援资源,放射卫生机构在核/放射应急相关的人员、设备物质储备方面存在不足。结论 制定和完善核/放射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仪器装备,提高应急医学救援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军队医院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方法 以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治理论为依据,在已有的应急护理救援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征询,初步构建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结果 两轮征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6和0.88,协调系数为0.432~0.519,最后确定的护理核心能力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结论 该体系涵盖了军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护理工作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军队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员的选拔、岗前培训、考评等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救护体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救援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一种便携式核应急现场救援侦检侦察箱,解决防原医学救援设备分散,救援手段滞后、不系统等问题。方法 本救援箱采用整体设计、关键控制点研究、系统整合的方法进行研制,涵盖整体设计构思、功能模块研究与优化配置、便携实用箱体平台的科学设计、箱体生产制造和实物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结果 研制的便携式核应急现场救援侦检侦察箱,首次将个人辐射防护、现场辐射侦检、环境风向方位侦察、危害评估与救援决策系统四个主要功能模块和一个辅助模块科学集成于一便携式箱体。结论 本救援箱便携轻巧、功能系统配套、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研究成果将弥补目前基层部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医学应急救援装备存在的不足,提高救援队伍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科学、快速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组成、任务、装备与管理。方法 根据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组建国家核辐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对队伍进行装备,根据队伍面临的救援情景开展培训、演练等管理工作。结果 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由辐射防护与监测、医疗救治、内外污染处理、食品饮用水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培训演练是核辐射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能力和装备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结论 规范化的应急队伍装备与管理,能确保在各类检验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快速响应、高效的开展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淮安市非医疗单位核技术利用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加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编制调查问卷方式对淮安市37家核技术利用非医疗机构进行普查,包括射线装置和放射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情况、防护设备配备等内容.结果 行业覆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新运行核电站所在地卫生应急机构的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为放射卫生机构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提升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国家疾控中心统一制订的调查表对该新运行核电站所在地省、市、县、乡四级放射卫生机构开展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调查,分析应急职责、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果 调查相关机构15个,承担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职责的机构有9个,其中6个机构设有独立应急部门或承担卫生应急职责的部门;5个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程序;有专项工作经费仅3个;有相应应急装备的有6家,占2/3;8个机构有应急药品储备;应急人员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分别有14个和13个;省市级机构设备配备有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和个人防护服等基本装备;13家医疗机构均有伤员转运和救治能力,但具备去污洗消和生物剂量估算的仅有3个和1个;每年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的仅有省级和市级2个机构。结论 该核电站所在地省级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较完善,但市、县和乡级应急能力显著不足,在应急组织、应急装备、应急能力各方面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探讨核应急现场医学救治行动中重症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方法 按照核事故医学救援行动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医学救援行动中危重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训练、演习行动加以检验和优化。结果 制定了伤员救治及后送过程中的防护以及相关组室、作业人员、装备器材的污染扩散防护方法。结论 相关防护技术能够提高救援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并最大程度上减少伤员的放射性损伤和污染的扩散,提升医学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和分析新疆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为我区地市级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信息平台信息填报的形式,收集调查单位的核和辐射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专业人员、物资装备、卫生应急能力及培训与演练6个方面信息,调查表和信息平台填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结果 核和辐射应急预案的制定率依次为北疆、东疆和南疆,分别为90.48%、50.00%和46.67%。北疆、南疆和东疆调查单位中拥有应急设备依次为16.57、11.20和3.50台/单位,平均为12.79台/单位。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中,医疗救治人员占60.87%,去污人员仅占9.57%,南疆缺乏人员去污和剂量估算技能的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北、南和东疆依次为15.48%,10.00%和6.25%。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专家咨询队伍中,医疗救援人员占50.00%,去污人员仅占5.00%;综合技能率20.00至40.00%。2014至2016年,南疆和北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合计培训和演练各6次,培训1098人次,参与演练132人。结论 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核和辐射应急能力均存在不足且有疆域差异。3个疆域的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和制度要尽快完善,配置相应应急设施和设备,45岁以下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某医疗机构放射风险水平,为医疗机构做好DSA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州某医院的DSA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放射事故历史资料并进行现场剂量监测。参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利用AS/NZS ISO31000: 2009风险评估指数矩阵法对DSA放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控制对策。结果 DSA机房外各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为0.17~1.69 μSv/h;近台同室操作中,第一术者位剂量当量率范围为95~153 μGy/h,第二术者位为82~318 μGy/h;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1.12 mSv,平均年有效剂量为(0.49 ±0.31) mSv。机房放射防护措施合理并有效,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该医院DSA放射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设备安全性、环境安全和防护、人员安全和防护、安全与应急管理等4方面。初步确定设备参数安全不稳定、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失效、职业技能欠缺或操作失误、因手术复杂而增加透视时间、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及无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属于高风险事件。结论 初步建立了放射风险评估体系,能相对有效地评估该医院DSA机房的放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单兵核应急防护背囊,为核事件应急条件下官兵开展紧急防护与早期处置提供装备保障。方法 以核事件应急处置要求为依据,调研基层部队核应急物资装备配备使用情况,确定单兵核应急防护必备物资器材的品种和数量,设置合理的放置方式和组合箱包模式,编写专用的使用说明书,并在部队试用和改进。结果 该背囊由2个部分、4个模块、19种共59件器材组成,具有轻便、实用、易操作等特点,满足单兵辐射防护、早期去污和部分急救功能等核应急要求。结论 该便携式核应急防护背囊弥补了单兵核应急防护装备的不足,为部队快速有效应对核安全威胁,提高官兵紧急防护和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