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4年来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4例患者中,阴茎型尿道下裂34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10例.均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平均重建尿道长度2.8 cm.结果:一期手术成功率90.9%(40/44例),尿瘘9.1%(4/44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1次,随访3个月以上,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结论: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对伴有阴茎下曲、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会阴型尿道下裂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最佳术式.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8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阴茎阴囊型25例、会阴型13例,按照尿道下裂的不同类型进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设计、移位和尿道成形修复手术.阴茎包皮岛状最长7.5cm,宽1.5~1.8cm.结果 术后11例发生尿瘘,其中会阴型5例,阴茎阴囊型6例,经修补后痊愈.本组患者术后阴茎外形正常,无扭曲或臃肿、尿道开口达到正常解剖部位,均能正常排尿或有很大改善接近正常.结论 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在学龄前期(3~6岁)的排尿异常表现和阴茎外观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5例尿道下裂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原发性尿道下裂, 均由同一名术者手术。根据术中阴茎脱套后阴茎下弯程度分成两组。阴茎下弯≤30°为Ⅰ组, 28例, 手术时中位年龄3.2(1.1~5.4)岁;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阴茎下弯>30°为Ⅱ组, 27例, 手术时中位年龄2.8(1.5~4.7)岁;行分期包皮瓣术。两组手术时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对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儿术后排尿异常表现和阴茎外观满意度。排尿异常表现包括排尿喷洒、排尿滴沥、尿线偏斜、尿线细小4种。根据小儿阴茎感知评分量表评估阴茎外观满意度, 包括尿道外口位置及外形、阴茎头外形、包皮外形、总体外观4项内容, 每项均按受试者主观满意度打分:非常满意3分, 满意2分, 不满意1分, 非常不满意0分。调查时患儿均为术后>1年, 均无需再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 包括尿道皮肤瘘、阴茎头裂开、尿道狭窄、尿道憩室、阴茎下弯残余等。...  相似文献   

4.
患儿,10岁.因父母发现生后阴茎位置不正常入院,否认父母近亲结婚.查体:患儿智力正常.双侧阴囊发育正常,阴茎位于阴囊后方,阴茎紧贴于会阴部,需蹲位排尿,尿线向后射出,尿线有力.阴茎发育正常(图1),无尿道下裂和阴茎弯曲.实验室检查:染色体为46,XY、性激素6项均正常.B超检查显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无异常.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阴茎阴囊转位矫正术.纵行切开阴囊中缝至阴茎背侧根部,于阴茎根部环形切开,达肉膜层,将阴茎前移至阴囊前方,分别将两侧阴茎海绵体固定于耻骨联合的骨膜上,修整皮肤,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道海绵体游离术在治疗尿道下裂并阴茎腹侧弯曲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3年7月采用尿道海绵体游离术治疗尿道下裂阴茎腹侧弯曲患者16例,其中阴茎远端型4例,阴茎近端型6例,阴茎阴囊型6例。结果:术后14~21天拔除导尿管,均排尿顺利。随访12~24个月,1例术后尿道狭窄,行尿道镜直视下扩张后治愈;余均对阴茎外观满意,排尿通畅,无尿瘘及尿道狭窄,勃起时无阴茎下弯。结论:尿道海绵体游离术适用于治疗尿道板、尿道海绵体发育良好合并阴茎腹侧弯曲的尿道下裂患者,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复合微粒包皮内板黏膜或尿道板黏膜游离移植,并耦合局部皮瓣治疗阴囊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8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年龄8个月~3岁.阴囊型尿道下裂3例,余均为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阴茎牵拉长度为2.5~4.5 cm.应用明胶海绵复合微粒包皮内板黏膜或尿道板黏膜游离移植,并与大小为2.5 cm×1.0 cm~4.5 cm×1.2 cm的局部皮瓣耦合再造尿道.其中一期修复7例,二期修复1例.结果 患儿手术时间为(150×35)min,术中测量修复尿道缺失长度为(3.38×0.79)cm.皮瓣均顺利成活.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无尿瘘和尿道狭窄并发症发生.患儿阴茎下弯彻底矫正,再造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能正常勃起和站立排尿,尿道顺应性良好.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轻度阴茎下弯,未行治疗.结论 明胶海绵复合微粒包皮内板黏膜或尿道板黏膜游离移植耦合局部皮瓣修复阴囊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具有减少局部皮肤应用、改善成形龟头外观、减少尿道并发症的优点,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尿道下裂是常见男性泌尿生殖系畸形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及阴茎下屈畸形。因不能站立排尿、痛性勃起及甚至成年后不能生育的尿道下裂患者,必需接受手术治疗。已有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方法约有300余种。现代尿道下裂治疗标准已初步制定,目前公认的治愈标准:阴茎下屈完全矫正,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的顶端,能站立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本文对近年来尿道下裂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镍钛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作为尿道支架修复63例尿道下裂,其中阴茎近端型19例,阴茎阴囊型22例,阴囊会阴型8例,为一期尿道重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行尿瘘修补术1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再次重建尿道4例.结果 63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获随访2个月~2年,排尿通畅,均无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其中62例于术后2~3个月后拔除尿道支架,1例于12个月后拔除.结论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可有效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尿道下裂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尿道下裂三例报告卜永采李声中吴志亮家族性尿道下裂少见,我院收治同胞3兄弟患病,其中2例误诊误治。报告如下。例1,男,23岁。因儿时蹲位排尿,于9岁时诊断为阴茎型尿道下裂行阴茎下曲矫正术,1年后行尿道成形术,术后能站立排尿,尿线粗大。随访12年,...  相似文献   

10.
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 方法 1997 年~2003年,对31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阴茎阴囊型21例、会阴型10例,按照尿道下裂的不同病理解剖,进行阴茎包皮岛状皮瓣设计、移位和尿道成形修复手术.阴茎包皮岛状瓣最长7.5 cm,宽1.5~1.8 cm. 结果修复后阴茎外形良好,不臃肿、无扭曲,尿道开口达到正常解剖部位,排尿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尿瘘11例,其中阴茎阴囊型6例、会阴型5例,经修补后痊愈. 结论阴茎包皮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宣林  张宪生  徐泉  高亚  郭新奎  李鹏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27-1028,i0004
目的:评价阴茎背侧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阴茎背侧纵形带蒂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治疗26例有阴茎弯曲,背侧包皮丰富的中、近段尿道下裂。结果:随访3个月~1年,26例患者手术后全部一次成功。术后排尿顺利,尿线正常,外形接近正常。一次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阴茎背侧纵行带蒂包皮瓣尿道下裂修复术是有阴茎弯曲,背侧包皮丰富的中、近段尿道下裂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道下裂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据统计,在出生男婴中占0.4%~0.8%,组织胚胎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尿生殖褶合并不良所致,尿道外口在阴茎下方形成尿道下裂.尿道下裂的解剖学特征主要有:①尿道外口异位;②阴茎下弯;③系带缺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14例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70例,联合尿道口附近皮肤44例。平均重建尿道长度3.8cm。结果Ⅰ期手术成功率94.74%,其中尿瘘5.26%。术后1月内排尿异常21.93%。未发生器质性尿道狭窄。104例随访3个月-2年,阴茎外观及排尿均良好;10例失访。结论对伴有阴茎下弯的、尿道板发育不好的阴茎型及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患者,19岁.12岁(1986年)时偶然发现阴茎中份有黄豆大小硬节,无痛,排尿正常.1989年5月出现肉眼血尿.1990年5月开始感排尿不畅.1990年7月第一次入院.体检见阴茎外观无异常,皮肤无色素沉着.阴茎中份腹侧可触及黄豆大小硬节,轻压可见尿道口有少许血液溢出.阴茎口血液涂片及全身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同年8月在连续硬麻下作阴茎包块局部切除术.术中见肿块是黑褐色,由尿道穿破来而累及海绵体.切除受累尿道和海绵体,并作人工尿道下裂.病理报告为尿道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血尿消失,无任何症状,1993年3月入院复查,阴茎无异常发现;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增大的淋巴  相似文献   

15.
应用阴茎皮瓣结合颊黏膜游离移植治疗阴茎段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阴茎皮瓣结合颊黏膜游离移植治疗阴茎段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2月,收治6例尿道下裂修复术后阴茎段尿道狭窄患者。年龄3~26岁,均为阴茎型尿道下裂,于修复术后2~10个月出现排尿困难。采用阴茎皮肤脱套形成的阴茎皮瓣结合大小为2cm×1cm~4cm×1cm的自体全厚颊黏膜游离移植方法治疗,术后保留高弹硅胶尿道支架管2~3周。结果5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排尿满意;1例术后3d切口出现轻度感染,予冲洗引流等处理2周后愈合,术后1个月尿线变细,经约2个月尿道扩张后,正常排尿。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患者自述排尿正常,尿流成线,尿线较粗,排尿后膀胱无明显尿液残余。结论阴茎皮瓣结合颊黏膜游离移植是一期治疗阴茎段较短范围尿道狭窄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尿道下裂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令人满意的手术方式.尿道下裂手术方式正在不断改进发展.尿道下裂修复术后的治愈标准为[1]:①阴茎下曲完全矫正,阴茎头下曲常表现为球状阴茎头,也应矫正,恢复其正常圆锥状;②尿道口位于阴茎头尖;③阴茎外观满意,接近正常,能站立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尿道畸形较多见类型。我们收治21例,经皮条埋藏法手术方式治疗,恢复了近似正常排尿途径及阴茎功能。 本组21例,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4岁。站立排尿者4例,蹲位排尿者17例,无阴茎下曲畸形者2例,伴阴茎下曲畸形,阴茎勃起呈屈曲状19例。阴茎下曲矫正术前诊断分  相似文献   

18.
重复应用阴囊纵隔皮瓣修复首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手术失败后的尿道下裂再修复方法. 方法 1998年10月~2002年10月,再次采用阴囊纵隔皮瓣再造形成尿道,修复首次手术失败的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8例,患儿年龄4~8岁. 结果 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再造的尿道宽大、通畅.随访6~12个月,阴茎形态及排尿状况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阴囊纵隔皮瓣是修复首次手术失败后尿道下裂的一种可行术式,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阴囊纵隔皮瓣的应用方法.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30例尿道下裂病人采用阴茎局部皮瓣尿道成形,应用以阴囊前、后动脉为蒂的阴囊纵隔岛状皮瓣进行阴茎腹侧再造尿道表面创面的覆盖.结果:30例中有4例病人早期出现漏尿,2~4周后自行愈合,其余病人均Ⅰ期愈合,术后排尿通畅,阴茎阴囊外形满意.结论:尿道下裂修复术中,应用阴囊纵隔皮瓣覆盖尿道再造后阴茎腹侧创面,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外形满意,是解决尿道下裂患者局部组织材料不足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20.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阴茎的外观满意,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8%(6/5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结论:本术式具有取材范围大、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和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