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和病人手的消毒问题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1,2].有关资料显示,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3].因此,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对我院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使用普通流动水洗手或消毒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临床医护人员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了解人群中HP感染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对200名临床医护人员,145例非临床医务人员及201例消化科病人共546例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HP抗体。结果发现临床医护人更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非临床医务人员血清HP抗体阳性率,几乎接近于消化科住院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卑,有消化不良症状者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消化不良症状者血清HP抗体阳性率,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密切接触史者成员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消化性溃疡家族史者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1)临床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是易受HP感染的高危人群,提示HP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2)HP感染与症状有关。(3)HP可能在家庭中或配偶间交叉感染或两者来自同一感染。  相似文献   

3.
1 消毒隔离 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都是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可通过注射和输血及血制品、预防接种等途径感染.非注射途径传播,如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的母婴传播,或通过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的性接触感染,所以要注意病人与家属之间、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消毒隔离.病人与家属应分开居住,病人使用的内衣、内裤、毛巾、浴巾等密切接触用品均要煮沸消毒,不便煮沸消毒时,用"84"消毒液泡.  相似文献   

4.
SARS对人类,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医护人员是主要的易感者)。病人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出去的飞沫、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或尿液)及被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切断传染源是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聚集地,符种病原菌在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相互传播,直接危害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健康。供应室是医院内最易感染的地方,各科室用过的物品直接送至供应室处理,如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上院内感染,所以供应室护士通过做好自身防护来减少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孙向丽  姜春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79-1780
大量流行病院调查证明: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医护人员接触带菌病人,极易成为病菌载体,再次与其他病人接触,可能发生经手交叉感染,增大医院感染传播几率。据统计调查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采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手,可使手上的细菌数量减少60%~90%,基本上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医护人员手清洁及消毒效果的管理工作,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特将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期间对本院重点科室医护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2000年2月…  相似文献   

7.
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洗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的温度与湿度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手在医院环境中接触细菌的种类繁多,而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诊疗活动时又必须依靠双手来完成.医护人员的手在诊疗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因此也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8.
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做好手卫生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便、有效、经济的措施.Pittet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1].但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依然不容乐观,且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陪护人员,他们的手卫生更容易被忽视,使手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2-3].因此,提升医院内医护人员和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医务、陪护人员医院内手卫生现状及管理措施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医院的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性污物接触,可以从病人获得感染,也可以把所得的感染或携带的病原体传给病人,并能在病人及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甚至扩散到社会上去.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而且也有益于全院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病源菌及传播途径,掌握其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病源菌及传播途径,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结果 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自觉遵守<口腔器械消毒管理条例>,掌握口腔感染管理标准,明确口腔器械消毒的程序,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为病人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护人员手消毒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9):1035-1037
随着各种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且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临床医护人员一般与病人及家属接触最频繁,双手被细菌污染的机会也最多,各种手术、产科接生、各项操作时若不注重操作前后洗手,手将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罪魁祸首,有资料证明,仅洗手一项措施就可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下降50%。手卫生包含了洗手、消毒洗手、消毒擦手和手术科消毒。因此,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还不能忽视与手卫生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手的再污染,有效阻断医护人员因手被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确保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现将国内有关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门诊患者大都集中在上午就诊,在就诊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感染性疾病而就诊的.在就诊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感染因素.   1. 感染的来源   1.1空气污染:门诊就诊病人多,空中飞扬的病源体微生物突增,可能引起呼吸道,医疗器械,用品和环境的污染,又可能造成间接污染.   1.2设备用具:可直接或间接被污染,尤其床上用品,易遭分泌物、呕吐物、排泻物或血液污染,清扫工具也易将病源体扩散.   1.3医疗器械污染:体温计、压舌板、血压计袖带和听诊器头等,由于直接接触病人,也常易被污染.   1.4医护人员以患者相互感染: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金葡菌或绿脓菌,沙门氏菌属,未作清洗及消毒,接触患者后,便可使患者发生同类病源体感染.   ……  相似文献   

13.
防止医院感染是目前WHO和国家卫生部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传染病感染类型的变化。现代由内源性的“正常菌群”或来自周围环境中“非致病菌”引起的感染逐渐增多,常见于住院易感病人的院内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最常见,而其中手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与医院感染发生关系密切,所以了解医护人员手携带微生物状况,评价消毒效果,完善消毒方法,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医生、护士洗手后的监测,提高医护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方法:将医院医护人员分成三个组:门诊、大内科、大外科医护人员共687人次,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后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肥皂洗手后合格率为91.27%,其中医生合格率为87.19%,护士合格率为92.98%,医护之间洗手效果有显著差别.结论: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洗手时间、洗手频度,能有效的防止因手传播引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医院口腔科是病人和病原微生物携带者集中的场所,因而是某些疾病的特殊传播途径,医护人员的手和治疗用具也成为疾病的传染媒介.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消毒与无菌在预防和控制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方面发挥其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具体执行者。其手的清洁消毒是否符合卫生部的卫生学标准更是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及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有报道由于医护人员手的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因此洗手消毒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方法与对策.方法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收治隔离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和离开隔离病区的具体防护方法.结果在疫情流行期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患者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有256名,全院无一例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感染发病,避免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结论严格各项防护措施,医护人员有防护的暴露可避免或减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很多,医护人员为病人做诊疗和护理,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而手卫生是最基本、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加强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已为全球所关注.我院制定了手卫生的相关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职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使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室的洗手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有督查记录.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如血透室、新生儿病房、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采取不定期的暗访、考核、总结、反馈.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视.方法从重症医学科如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上逐一细化讨论和剖析.结果通过对我科每个预防控制感染环节的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病人和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结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一个必须细化各环节的工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避免工作时受到感染,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传染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因长期与结核病人打交道,属于结核病高危人群.笔者对我院医护人员的肺结核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工作1年以上60名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谈话及问卷调查,了解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肺结核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防护对策.结果: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结核病区及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管理、建筑卫生学硬件等均是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肺结核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意识,规范呼吸道传染病区及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管理,保证建筑卫生学硬件达标,改善工作环境,增强体质等.通过医护人员及院方的共同努力将肺结核职业暴露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