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60年代国外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后,为了解药品不为人知的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成为人类面临的药品安全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于是,ADR监测报告制度应运而生,其主要功能即是尽早提供未为人知的ADR信号。ADR报告是产生ADR信号的来源之一,它主要通过医务人员填写上报的ADR报告表,收集以往未知的或重要的ADR。信号本质上仍是怀疑。因此,因果关系的评价成为信号可靠程度评价的重要内容。而ADR报告是否能作合理的“因果”评价,与报告本身的填写质量有很大关系,所以,ADR报告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ADR信号的产生。为此,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开展,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科学预警作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指导意见》开展对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故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医疗卫生机构一项法定的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确定了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责任做出具体规定,因此,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药剂人员有责任收集所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资料。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医护质量、还能减少国家及个人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充分的证据,防止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这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本人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每一个医药护理人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药品具有治病和致病的两面性,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网,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很有必要。应重点检测抗菌素药品,对医院每月抗菌素药品用量进行排名,对前1、2名的药品停止购入,以减少抗菌素耐药性的产生和滥用抗菌素的发生,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结果: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结论: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适当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6-01-07上报的90份不良反应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4%是由药师报告的;78%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5%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的反应。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医疗卫生机构一项法定的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确定了医疗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责任做出具体规定,因此,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药剂人员有责任收集所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资料。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医护质量、还能减少国家及个人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充分的证据,防止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近来来关了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一些临床常用的中药,如龙胆泻肝丸、壮骨关节丸、消渴丸、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琥宁注射液等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各种媒体关于"关注中药ADR"报道引起的强烈反响:如某中心分析了1993~1996年900份ADR报告,中药以13.4%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3位。各种报刊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中药不良反应,如《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中药安全无毒?错!》《中药吓人一大跳》等。这使得长期以来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的使用者十分困惑,多有忌惮,中药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怎样认识和对待中药不良反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查询相关文献并务析和归纳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结论: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合理用药等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现在社会对于药品有了新的关注.最,那就是如何安全、有效、正确的使用药品。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受到媒体的报道和社会大众的讨论,社会各界也引起了重视。在临床上使用药品时,除了要考虑药物所对疾病起到的作用,还应注意减少因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规律特点。方法对186例中、西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从性别、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31.18%),10岁以下小儿次之(占20.43%)。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25.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5%),再次为抗肿瘤药物(占13.44%)。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占74.19%)。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6.79%)。结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合理用药,严格把握药理作用,对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药品在正常使用的同时会发生不良反应,轻则给病患带来不适与痛苦,重则导致残障甚至死亡。国际上曾发生过的一些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催生了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建立。文章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些许构想。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合格正常剂量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品不良反应(ADR)。1 医疗单位是开展ADR的重要监测机构2 0 0 1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在七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上报。1999年11月2 5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必须严格监测本…  相似文献   

15.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历史、发生的原因,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58例,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过敏史、报告人身份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以医师上报数量最多;以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最为多见;给药方式以静脉输液为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用药剂量、滴注速度、多药联用、溶媒有关.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9 ~2011年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情况.方法:根据2009~2011年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当,50岁和60岁以上的不良反应占28.95%和24.56%.静脉滴注给药造成ADR较多,占73.68%,占总数的63.16%.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加强研究尽快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察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监察都建立了一定的制度。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国际药品监察合作计划,参加国有46个之多。我国也于1989年11月成立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于1993年在26个省、市、区和部队中确立了85个重点监察医院,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使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察逐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刘晶  谢雁鸣  盖国忠  廖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4):4728-4733
药品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准确采集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至关重要。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将不良反应报告的术语进行医学上有意义的分组汇总并使其标准化,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数据的准确采集。该文着重论述了国内广泛使用的术语集WHOART和MedDRA术语的概况、内容、结构及应用状况,浅析2种术语集之间的差异,并对中药不良反应术语的标准化以及在我国未来应用的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非预期的有害反应,即使用合格药品给患者带来任何不适或痛苦的反应都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的范围很广,轻者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症状,重者可以是一种或数种疾病,如使用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长期或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使用咪唑类灭虫药引起的脱髓鞘性脑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