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2月份出院的患者56例运用PDCA护理模式做出院延续护理作为观察组,另取2018年11月份出院的患者56例进行常规延续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再次急诊入院次数及延续性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率89.2%,对照组71.4%,观察组急诊入院治疗次数2次,急诊入院率3.60%,对照组急诊入院7次,急诊入院率12.50%,观察组出院延续性满意率为92.9%,对照组满意率73.2%,上述三项比较中,患者及家属对术后恢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延续性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入院次数,急诊入院率(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A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出院患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有所提高,护理延续性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病人出院护理计划是住院护理计划的继续,是为病人出院后达到自我康复、自我保健所设计的.一个好的出院计划在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就应该开始考虑并在住院期间制定相应计划时给予必要的措施指导.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病床,提高周转率,河北综合医院从数年前开始建立了家庭护理病床。到目前为止,一直将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在20天左右。为此,必须促使疾病已经慢性化的患者出院。然而,在中、老年患者和脑血管障碍患者居多,由于患者和家属存在不安和困惑心理,往往希望不出院或转往老人医院或康复医院。但从随访结果来看,出院回家者比转入这类老人医院者的预后好。在家疗养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其前提是必须给予某种援助。我们参照当时已经建立家庭护理病床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制定出了家庭巡回护理计划。首先从问题较少的病例着手,取得经验后再扩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 Peter先生为例介绍了整体护理的方法。 Peter被诊断为患有无法手术治疗的肺癌伴肝、骨转移后入院。作者认识到他的痛苦不仅是肉体上的 ,因为他妻子和儿子都是残疾人 ,他是家中唯一的挣钱人 ,现在无人挣钱了 ,他非常担心他们的未来。Peter先生极为痛苦 ,心情沮丧。多学科小组的医护人员都想尽各种方法在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帮助他 ,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从 Peter先生入院时起 ,社会工作部的人员就在法律上、经济上给他的家人帮助。这样做使他们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处理较难应付的情感问题。Peter先生在确诊后总是说 :“我相信我患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管理-关系三位一体延伸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3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电话随访和常规复查;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设为研究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实施信息-管理-关系三位一体延伸护理,干预时间为出院后第2~8周。干预前后采用改良版心脏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表(self nursing behavior assessment of heart disease,SNBAOHD)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除自觉采取低盐饮食和遵医嘱服药外,SNBAOHD其他各条目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管理-关系三位一体延伸护理,使患者出院后在家便可接受连贯性医疗照护,有效提高其院外自我护理能力,进而预防病情反复和迁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延伸服务对改善宫颈癌手术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对照组出院后行每月例行随访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延伸服务。分别于入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均有提升,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入院时,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无显著差异,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出院患者实施护理延伸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8例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的护理特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好每位患者所要收集的资料,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做全程的护理,入院主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辅导,术后针对性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8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康复训练痊愈出院。结论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是一项新的微创手术,其护理需注重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的疑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术后早期注意观察引流有无出血的发生,做好肺部护理,尤其是右肺的护理,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可促进各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8例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的护理特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好每位患者所要收集的资料,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做全程的护理,入院主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辅导,术后针对性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8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康复训练痊愈出院。结论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是一项新的微创手术,其护理需注重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的疑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术后早期注意观察引流有无出血的发生,做好肺部护理,尤其是右肺的护理,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可促进各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出院后予以持续的护理干预,并追踪观察1年.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血糖、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血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半年、1年的血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的肌电图结果在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半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与出院后1年肌电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特别是出院后的持续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把血糖维持在一个平稳状态,从而减轻和控制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护理结合临床路径护理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2组均行基于临床路径的综合护理,观察组加用人文关怀护理,持续至患者出院。对比2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的肝功能及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的自我管理行为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入院时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更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出院后1个月的饮食、日常生活、用药和病情监测管理评分均较入院时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护理满意率为100%,较对照组的89.66%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路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不仅有助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3例全机器人不开胸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特点,为今后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好所要收集资料的项目,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做全程的护理,入院主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辅导,术后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外,重点做好患者的肺部护理和肢体血液循环的观察,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13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1例术后出现脑梗,出院前肢体活动恢复;1例发生右股动脉血栓,术后3d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余患者经过康复训练痊愈出院。结论全机器人不开胸二尖瓣成形术是一项新的微创手术,其护理需注重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的疑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术后早期注意观察引流有无出血的发生,做好肺部护理,尤其是右肺的护理,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可促进各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疗养安全工作是疗养院的基础和重点工作,护理人员长期在疗养第一线,从疗养员入院到出院及疗养生活的安排,与疗养员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所以确保护理疗养员的安全至关重要.这几年我院在加强疗养期护理安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形成一些好的做法,通过实践,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建立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方法入院前,病房护士到门诊接病人;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尽显人性化理念;出院时,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回归家庭与社会;出院后,情系患者.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出院后随访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结论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院前,病房护士到门诊接患者;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尽显人性化理念;出院时,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回归家庭与社会:出院后,情系患者。对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出院后随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享受到身心两方面的优质护理,我院干部病房老年科自2004年来对老年患者试行全程护理服务。现报告如下:1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的实施1.1入院前老年保健门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住院后,门诊护士先护送患者到住院部,安排好床位后,帮助办理好一切入院手续。1.2入院时住院部的接诊护士微笑迎接患者,测量体重后,把患者带到安排好的床位,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便民措施、用餐、作息时间等,并送上一份服务指南,上面写着患者的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测量生命体征后,责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出院计划作为一种新模式,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它不同于一般的出院指导,而是在住院期间就考虑到患者的后续照顾要求,对患者或家属多次指导,并在出院后继续进行随访,是院内干预和院外干预的结合。本文就出院计划在儿科护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母亲60例为观察组,正常新生儿母亲50例为对照组。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测试,分别研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母亲在患儿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的生活质量;入院后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出院后),并比较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RP、GH、VT、SF、RE维度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母亲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母亲,通过持续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容量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5月住院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出院后3个月的再入院率。[结果]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SCHFI v6.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MLHFQ得分低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自我容量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其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的针对性以及患者的个性化角度出发,观察比较相应护理工作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2月~2016年3月入院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42例,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手段,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手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及个性化方式,以平均入院1周、入院2周、出院3周、出院7周为比较时间,采取量表评价形式,从身心出发定量描述依从性加以比较。结果 (1)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2)出院随访:出院早期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而在出院一段时间后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1)轻症急性胰腺炎占胰腺炎发病的绝大多数,而采取非手术的姑息治疗合理控制病变发展,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改善护理工作方式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入院后及时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采取针对性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建立早期依从性及后续治疗树立信心有较大价值。(3)出院患者的继续个体化跟踪随访,在患者的预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中有其独特的意义。(4)此护理干预方式的改善,不仅对个体的整个治疗过程有更好的管控,而且在新医学模式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将对社会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院前,病房护士到门诊接患者;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尽显人性化理念;出院时,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回归家庭与社会;出院后,情系患者.对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出院后随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