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岩体渗流研究所涉及的渗流介质、岩体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渗透系数;界定了层状岩体渗流模型的材料特性和定解条件,推导了单裂隙层状岩体渗流模型,讨论了应用该模型的方法,以期能为裂隙岩体渗流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岩体中主干裂隙和网络状裂隙提出了耦合渗流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岩体地下水三维渗流的方法。使用离散介质渗流模型描述岩体主干裂隙中的水运动,使用连续介质渗流模型描述网络状裂隙中水运动。连续介质充满整个研究域,离散介质按主干裂隙的实际空间分布嵌入连续介质中,并依据裂隙壁水力条件耦合两者。该方法逐个计算主干裂隙的渗流,充分体现主干裂隙的特殊水力作用;同时又避免了逐个计算网络状裂隙中的渗流所带来的困难,可以在较大尺度上分析渗流,便于工程应用。理论例子显示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裂隙岩体的渗流特性。该方法被应用到乌江构皮滩水利枢纽岩体渗流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及渗流参数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煌 《水力发电》1996,(8):13-17,29
裂隙岩体渗流常受控于主干渗流通道,表现出明显的分类、分带和分级性。以裂隙渗流主通道为骨架,以各向异性连续体渗流为基础的双重介质渗流模型较适合裂隙岩体诊流。针对拉西瓦工程花岗岩体渗流特点,综合样本单元体积理论研究,提出了以吸水率为裂隙网络渗透能力的特征量,分类划分两种模型,分带、分级地生成渗流网络的方法。并以导水系数和渗透张量为工具,利用改进了的气压或水压止水胶囊三段压水器,摸索了在同一钻孔中分别对主干渗流通道及合裂隙岩体测试渗流参数的双重介质同孔渗流参数测试法。  相似文献   

4.
应力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在应力作用下接触型岩体裂隙的渗流基本规律作了研究。通过由天然大理石板人工构成的裂隙模型(仿真模型)进行的试验研究,探索了接触型岩体裂隙在大应力及高水头耦合作用下渗流的基本规律,除试验研究外,并做了数值模型分析,以此与试验结果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5.
裂隙岩体渗流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岩体中主干裂隙和网络状裂隙提出了耦合渗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岩体地下水三维渗流的方法。使用离散介质流模型描述岩体主干裂隙中的水运动,使用连续介质流模型型描述网络状裂隙中水运动。连续介质充满足整个研究域,离散介质按主干裂隙的实际空间分布嵌入连续介质中,并依据裂隙壁水力条件耦合两者。该方法逐个计算主干裂隙的渗流,充分体现主干裂隙的特殊水力作用;同时又避免了逐个计算网络状裂隙中的渗流所带来的困难,可以在较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网状和层状渗透结构,根据多边形裂隙网络理论.确立了裂隙网络生成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地推导了在渗流和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并结合拉西瓦水电站坝区岩体裂隙构造的特征,进行了渗流计算和分析;还与连续介质和裂隙网络渗流模型进行了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裂隙岩体随机网络模拟、分形几何描述裂隙岩体参数几何特征、二维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估算、二维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非耦合模型、三维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二维裂隙岩体连续介质与离散介质耦合模型、渗流模型与离散元应力模型耦合分析工程问题等。(1)利用三维裂隙网络随机模拟模型 ,针对乌江构皮滩水利枢纽工程平硐裂隙数据 ,研究其裂隙几何参数的分布情况 ,对其中一个优势裂隙组进行了模拟和检验。在模型中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 ,对裂隙隙宽的模拟进行了尝试。并应用分形几何的理论对其网络分维和裂隙数分维进行了研究 ,提出应用分形几何来模拟裂隙岩体中裂隙几何参数的方法。(2 )基于裂隙网络的转形 ,提出了裂隙岩块等效渗透系数的简便算法。与数值计算方法比较 ,其计算更简便迅速。 (3)推导了裂隙渗流和应力耦合的理论关系 ,建立二维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 非耦合非稳定流模型和三维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耦合模型中应用经典耦合关系进行了计算验证 ,模型可以计算多种耦合关系。 (4)建立二维裂隙岩体连续介质和离散介质耦合非稳定流模型 ,并对其数值算法进行了研究。耦合模型使用离散介质渗透理论描述岩体主干裂隙中的水运动 ,使用连续介质渗流理论来描述岩体次要裂隙及孔  相似文献   

8.
裂隙岩体渗流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网状和层状渗透结构,根据多边形裂隙网络理论,确定了裂隙网络生成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地推导在渗充和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并结合拉西瓦水电站坝区央体理解隙构造的特征,进行了渗流计算和分析,还与连续介质和裂隙渗流模型进行了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9.
介绍利用水电比拟模型研究大区域裂隙岩体渗流问题的实验方法,对实验中遇到的如区域交形过分,分离变界面连接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和解决途径。与水力学网络模型实验结果比较表明,用水电比拟模型研究大区域裂隙岩体渗流问题是可行和简便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量守恒原理和任何闭合环路上的水头损失之和等于零的原则,建立了二维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并引用连续介质有自由面渗流初流量法基本原理,求解有自由面裂隙网络渗流问题。其次,初步分析了裂隙方向和裂隙密度以及排水点的存在对裂隙网络渗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不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土坝模型,在线性变化水位边界条件下的渗流流态和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非恒定渗流过程中坝体内浸润面的变化过程和压力水头的变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非恒定渗流在水位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力学特性。该实验对江河堤坝在洪水涨落期间的坝体内渗流场变化的研究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同时为渗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了最直接的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复合土工膜缺陷渗漏量室内物理模型试验以及缺陷渗漏量的经验拟合公式等成果。应用非稳定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Galerkin有限元法,建立了该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物理模型试验试样的轴对称性,选取中心角10度的试样建立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详细模拟了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压力水头作用的渗漏在砂土试样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并计算了稳定渗漏量。分析比较了数值模型计算成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两者变化规律一致。可见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复合土工膜缺陷渗流场,计算缺陷渗漏量。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裂隙岩石渗流的数学模型(随机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高陡岩坡内的渗流状态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裂隙的存在,特别是裂隙的几何特征的随机性,使得准确预报岩体内的渗流状态相当困难。通常,研究岩体渗流是把裂隙岩体当作是连续介质,以便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岩体内的渗流。但是,在水利工程中,用这样的办法来预报渗流状态,与实际出入很大。该文论述古典的渗流理论论不适于用来分析三峡工程等的裂隙岩石渗流问题。概述现代裂隙岩石渗流理论在两个方向的发展。为了能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水电站建设中,地下厂区规模日趋宏大。由于地下厂区多位于降雨形成的天然水位线以下,渗漏成为主要问题。针对某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防渗措施,建立厂房区及坝区的三维整体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稳定渗流场进行计算。运用反问题正算的方法反演枢纽区天然渗流场,在此基础上,对两种不同帷幕布置方案下厂区渗流场、渗流量以及坡降等水力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枢纽区天然水位较高,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幕组成的渗控系统对厂房区地下水位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厂前封闭式帷幕相对于开敞式帷幕的渗控效果更加明显,结合渗流控制效果和工程造价的角度,优先推荐采用封闭式帷幕进行厂区渗流控制。  相似文献   

15.
A numer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unsteady seepage flow through dam,with both saturation and water head as variables to describe the seepage domain.Experiments of seepage flow through dam with unsteady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in laboratory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model.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also assessed by comparing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s.The example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are adequate to handle seepage flow pr...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温度场反分析的堤坝多个集中渗漏通道探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作者已提出的初始温度均匀堤坝中形成单个渗漏通道的温度场解析解的基础上,运用叠加原理建立了多个渗漏通道的温度场解析式,随后通过六参数Bursa-Wolf模型进行坐标变换,运用反分析建立出基于温度场探测多个集中渗漏通道的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陡河水库的渗漏问题。分析中将模型简化,建立圆柱状多个渗漏通道温度探测平面模型,先进行单个集中渗漏通道数据拟合,再计算各测点相对于该拟合曲线的残差,对残差作三次样条插值曲线,从而直观地判断集中渗漏通道的数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存在3个明显的温度波谷。最后用优化方法计算出左坝肩的3个渗漏通道的确切位置,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较同位素等综合方法定性分析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掌握土石坝的渗流状态,根据大坝渗流监测资料,结合工程实际,考虑库水位、降雨量、温度及时效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土石坝坝体和坝基测点的统计分析模型,通过实测值与模型值之间的对比来判断大坝的渗流性态。分析结果表明,大坝渗流性态正常,分析模型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堤防渗流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树海  范子武 《水利学报》2005,36(8):0994-0999
从渗流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出发,分别考察了影响渗流风险的主要随机因素出逸比降和临界比降,着重分析了在一定水位差条件下的边界、地质等土力因子随机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定量预测堤防渗流风险率的实用模型,给出了水位高程与渗流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实际的渗流险情原观资料对模型进行反馈率定的方法,讨论了非稳定渗流条件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及改进方法。本文提出的模型可预测未曾发生过的高洪水位工况下的堤防渗流风险率。  相似文献   

19.
The vertical seepage veloc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e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GW-SW) exchange proces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periodical fluctuated temperature record of the streambe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epage velocity. Based on a 1-D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model with a sinusoidal temperature oscillation at the upstream boundary, a new analytical model is built. This analyt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epage velocity from the amplitude ratio of the deep and shallow test points.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on is discussed. The field data are superimposed by multi-periods, so the spectrum analysis and the data filtering are desirable. For the typical seepage medium, the analytical model is effective to compute the seepage velocity between ?2 m/d and 6 m/d by using the record of the daily period fluctuation. The temperature time-series analytical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upwards seepag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spacing of test points is small (less than 0.2 m). Lastly, a case study for the Russian River shows that this model is very convenient to determine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GW-SW ex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