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胸痛患者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其中16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 所有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22例、主动脉夹层8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胸痛为患者就诊时常见临床症状,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常见病因,合称“胸痛三联”,其死亡率以及疾病误诊率均较高,且三者间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1]。因此,探求有效筛查手段,于患者疾病早期进行有效检查,以减少预后风险与并发症,提高上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现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诊断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但受扫描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促使16层及以下多层螺旋CT检查无法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造影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用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其中1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所有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的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同时均可进行纵隔及肺窗重组,对胸部疾病进行诊断。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4例,主动脉夹层6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冠状动脉右支急性血栓形成);并诊断气胸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4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层螺旋CT1次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一次CT扫描同时完成冠状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CTA检查,鉴别上述高危胸痛,探讨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6月住院及急诊胸痛患者46人。应用两种方法行行一次性胸痛三联检查。结果:46例患者一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段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42例,肺动脉栓塞5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16排螺旋CT一次动脉期增强扫描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对胸痛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起病急,可危及生命,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对病因进行早期明确及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筛查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多层螺旋CT具有成像速度快、对急性胸痛早期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胸痛三联征检查一次扫描可同时观察...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心部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经证实的由血管性病变引起的急重症胸痛患者,利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容积再现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例,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 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重症胸痛诊断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急重症胸痛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联检查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进行64层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平均扫描时间(8.5±1.0)s,总对比剂用量100ml。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5.7%(67/70);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5.8%(720/839),图像质量良的节段占8.6%(72/839),图像质量差的节段占5.6%(47/839)。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20例,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64层MSCT三联检查能够在8s左右1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一站式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胸部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高度怀疑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行一站式血管造影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别观察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从而找出引起急重症胸痛的病因.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例,胸膜炎2例,自发性气胸1例,肋骨病理性骨折1例,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结论 64层螺旋CT一站式血管造影检查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急重症胸痛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明确引起急重症胸痛的责任血管,可以作为急重症胸痛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于突发性非心性和非胸膜性胸痛,一般多考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但病人可能有潜在的其它心血管病变,包括急性主动脉壁间血肿、漏血的主动脉瘤、动脉硬化性溃疡、心包炎及肺动脉栓塞。作者旨在评价螺旋CT在检查疑似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并明确与之类似病变的性质及检出率。在GEHiSpead Advantage扫描仪上,采用标准程序进行扫描。增强前螺旋CT检查大血管及胸主动脉,厚度为10mm;然后在同一区域经静脉注射对比剂,用5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CT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检查。采用MPR、MIP、CPR及VR等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胸部、胸壁其他组织结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占82.0%(672/820),良占12.9%(106/820),差占5.1%(42/820)。全部患者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扫描后CT值≥200HU,均能达到诊断要求。心血管源性胸痛50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29例,主动脉夹层11例,肺动脉栓塞8例,心包炎2例。非心血管源性胸痛7例,其中气胸3例,胸膜炎2例,肺部感染1例,食管疾病1例。6例未见异常。结论:64排CT胸部血管联合检查能清楚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还能显示胸部其他疾病,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