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淀粉粘合剂氧化反应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崔中敏 《粘接》1997,18(2):9-11
简要分析了玉米淀粉粘合剂氧化反应机理,认为反应主要发生在葡萄糖单元第六位碳原子的醇羟基上。详细论述了温度、pH值、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提出用NaOH溶液调节淀粉液的pH值时,只要控制到合适的半糊化状态,反应便可在室温条件下顺利进行,时间仅需1小时。  相似文献   

2.
研究和讨论了氧化剂用量、反应条件、糊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获得良好性能粘合剂的最佳配方和工艺。  相似文献   

3.
反应型热熔胶粘剂系聚酯胶粘剂中的新族。其优异性能引入注目,各国胶粘剂制造得竞相研究开发,品种日增。本文概述了该类胶粘剂的特性、用途和制备方法等,并提出我国应从何着手开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磷酸与氢氧化铝合成磷酸铝胶粘剂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该合成反应为一扩散控制的非均相一级反应,活化能为94.9±2.9kJ.mol-1。温度升高,将使磷酸分子向氢氧化铝分子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提高了该合成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5.
田建中  金日镇 《精细化工》1989,6(3):15-17,14
无机粘合剂的特点是耐高温,抗老化性好,收缩率小,脆性大和抗水、耐酸碱性差。它一般分为气干型、水固化型和反应型等六类。反应型粘合剂是由硅酸盐和磷酸盐两大系列粘合剂构成的。无机粘合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坤福 《粘接》1997,18(4):11-12
《粘接》杂志1996年第3期发表了周定沛、范宏同志的“环氧胶的粒状分子结构理论”一文。该文基于作者的“粘接强度与固化剂用量关系”的实验结果,假定了一种特定的反应模式(即环氧树脂分子不论增长到多大,都只与多肢的单体分子反应,而不会发生增长着的环氧树脂分子之间的反应),推导出了一种错误的结论。即当多胺用量不超过某一确定值Wn时,固化后的环氧胶分子即是“粒状分子”、Wn只与胺基氢原子数有关,用二元伯胺时,Wn=066W。,W。为胺的理论计算用量。这种粒状分子不但有最高的粘接强度,而且有非常良好的韧性和粘接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脲醛树脂胶聚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采用尿素、甲醛为原料制备脲醛树脂胶进行了研究,通过多次实验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脲醛树脂合成反应的影响,从而选择出最佳合成工艺路线。脲醛树脂胶合成反应中、PH值大小及反应时间对胶的质量有直接影响。通过测定缩合反应时反应液的粘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来确定反应终点。  相似文献   

8.
鞋用聚乙烯发泡材料胶粘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庆 《粘接》1998,19(4):15-16
研究了MMA-VAC改性CR胶粘剂粘合PE发泡材料,探索了共聚反应的反应条件,并优选出共聚反应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胶粘剂讲座(连载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2章聚氨酯化学及粘接机理 2.1 异氰酸酯化学聚氨酯胶粘剂制备及固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异氰酸酯与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异氰酸酯化学是PU胶粘剂反应机理的重要部分。对于异氰酸酯(聚氨酯)化学,本刊已在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系列讲座中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现仅就PU胶  相似文献   

10.
光稳定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勇军  汪剑炜 《粘接》1997,18(6):1-5
采用己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光稳定性的聚氨酯胶粘剂,用于PVC,PU及牛皮革的粘接。着重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CR/MMA接枝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翁武军  刘峰 《粘接》1994,15(4):1-4
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体系浓度对CR/MMA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运用正交设计总结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用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改性的乳液型PS胶粘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为主要原料,经MA接枝改性、PF共混改性和乳化三步工艺研制出改性的PS乳液型胶粘剂。叙述了该胶的生产工艺流程,讨论了溶剂、改性剂及乳化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反应原料的配比。  相似文献   

13.
卫文娴  杨连生 《粘接》1998,19(5):9-10,13
研究了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力与温度、pH值的关系以及α-淀粉酶对温度和化学药品(如EDTA、苯酚)的耐受程度。结果发现,用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佳反应温度为90℃,反应的最佳pH值为6.0 ̄6.2。反应完成后,用EDTA在100℃以上结束反应最为有效,它可以将残余酶活力降至最低,从而抑制粘合剂在贮存过程中的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聚砜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葛青山  常安宇 《粘接》1997,18(5):8-12
研究了聚砜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正交设计筛选出较优配方;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相态结构;用DSC法,IR法研究了体系的固化反应特性;通过对体系固化反应热力学研究,计算出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改性5011脲醛树脂粘合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秋  胡美平 《粘接》1997,18(6):13-14
介绍了用三聚氰胺、木薯淀粉等改性5011脲醛树脂的反应原理、生产方法及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第五章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 1.2 封闭型聚氨酯单组分胶粘剂 1.2.1 异氰酸酯基的封闭把端NCO基聚氨酯预聚体或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用封闭剂封闭起来,就成为封闭型预聚体或多异氰酸酯。“封闭”(blocking),实际上就是把游离的NCO基团保护起来,使其在常温下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单组份湿固化聚醚型聚酯密封胶的合成与研究。该胶由二官能度和三官能度聚醚与TDI反应制成预聚体后再加入多种填料和催化剂制成。讨论了TDI用量,反应温度,聚醚的组成及填料对该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聚乙烯醇在低浓度下与甲醛的缩聚反应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获得高粘度缩聚液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尿素和甲醛用量等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液法合成纸,塑复合用的端NCO基聚醚型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其特点是在溶剂中将聚醚二醇,两种活性不同的扩链剂与TDI反应,然后再加溶剂稀释成固含量60%的胶粘剂,进行了工艺条件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银  彭立新 《化工时刊》2002,16(12):58-59
根据尿素与甲醛加成一缩合反应机理,利用强酸催化工艺合成低甲醛含量的脲醛树脂胶粘剂,并对主要反应条件:pH值,尿素的投放次数及反应温度对胶粘剂游离甲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制得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