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检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结果相近。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7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和吞咽能力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和吞咽能力评价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摄食-吞咽障碍,可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科对59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49-68岁,吞咽障碍程度通过进行洼田氏咽水试验,其中轻度吞咽障碍有1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46),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据统计20%~5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我院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本病5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间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排除意识不清不能配合、严重感染、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植入式刺激器、恶性肿瘤、痉挛麻痹、真性球麻痹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8岁;病程16~62天,平均38.2天;洼田饮水试验[2]得分4分以内者35例,5分者15例.对照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6岁,平均64.2岁;病程15~68天,平均39.8天;洼田饮水试验得分4分以内者34例,5分者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洼田饮水试验、健康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深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王琪 《吉林中医药》2009,29(6):503-504
目的:观察针刺深度对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深刺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分别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42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分析,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明显。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苏稼夫老中医通咽利窍针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康复组及针刺加康复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及表面肌电图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电生理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组更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洼田氏饮水及藤岛吞咽疗效评价均优于治疗前,并能提高吞咽相关肌群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中位频率(MF)。结论:通咽利窍针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的,该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输液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注射,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有好转.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3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电针等综合康复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0天,30例经过综合康复,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障碍评分相同。[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电针疗法对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96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电刺激组采用电刺激治疗.经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三组效果。结果:治疗后第3周三组患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电刺激组及电针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和电针组洼田饮水试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电刺激组优于电针组(P0.05);电刺激组及电针组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与电刺激疗法均可改善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观察风府刺血疗法改善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有口腔期吞咽障碍的6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和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按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两组给予相同的背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风府刺血疗法,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再按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影响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风府刺血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为主的康复模式,治疗后3周及3个月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慧玲  周翠侠 《光明中医》2007,22(12):45-4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电针 康复组)、对照组(单纯康复组)分别为28例和29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68.97%,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74例),治疗2组(75例),对照组(80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评定3组患者中医吞咽障碍评价量表、洼田咽水试验量表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疗效。结果针刺1组、针刺2组、对照组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总有效率分别为83.56%、74.67%、64.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洼田咽水试验量表总有效率分别为83.56%、89.33%、66.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针刺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58例增加化痰通络方与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21%(48/57)(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Vitalstim穴位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予以基础脑卒中治疗的同时使用改装的Vitalstim电针仪刺激风池、廉泉、天突、金津、玉液等穴;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对洼田吞咽能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电视透视、生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洼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评分,以及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电视透视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Vitalstim穴位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孙云广 《河南中医》2013,33(7):1135-113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的分为针刺组35例,康复组(吞咽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35例及综合组(针刺、康复训练配合吞咽治疗仪)50例.连续治疗14 d,记录三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7.14%,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4.29%,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和康复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较针刺组、康复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宝玉  成惠娣 《中医药学刊》2010,(10):2224-2226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定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电针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观察各治疗组的疗效并确立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配到综合组、电针组、治疗仪组,每组72例,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为观察指标,进行每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结果 3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次数、洼田饮水试验等级评分、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S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4%,电针组与治疗仪组总有效率各为74%,3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炎发生率方面综合组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综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吞咽障碍治疗仪组,并减少了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