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a,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PNH发病的分子机制主要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PIG-A基因突变,导致血细胞膜表面GPI锚链蛋白的减少或缺乏,从而使血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强而发生溶血。除PIG-A基因突变外,PNH克隆扩增尚存在其他因素。选择性损伤和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克隆生长,可能有利于PNH克隆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达成以下我国PNH诊断和治疗共识. 一、PNH定义及发病机制 PNH是一种由于体细胞Xp22.1上PIG-A基因突变导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使部分或完全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表面GPI锚连蛋白缺失,细胞灭活补体等能力减弱,从而引起细胞容易被破坏,发生溶血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a,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PNH发病的分子机制主要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PIG-A基因突变,导致血细胞膜表现GPI锚链蛋白的减少或缺乏,从而使血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而发生溶血。除PIG-A基因突变外,PNH克隆扩增尚存在其他因素。选择性损伤和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克隆生长,可能有利于PNH克隆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缺陷性疾病,其病变细胞X-染色体上PIG-A基因发生突变与PNH细胞克隆的演变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但是,PIG-A基因突变本身并不能赋予PNH克隆增殖优势,而免疫损伤和凋亡机制可能参与了PNH克隆的选择。伴随着PNH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断和治疗模式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靶向模式的出现为PN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但是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PNH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模式已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共同的目标。本文就PNH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良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研究发现PNH患者体内存在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异常,导致患者血细胞表面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蛋白(GPI-AP)缺乏,临床上出现血管内溶血等一系列表现。恢复PNH表型细胞的PIG-A基因的表达有可能逆转其GPI-AP的表达,为PNH的治疗提供新途径。我们构建了含PIG-A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染PNH表型细胞,为PNH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常有反复的血红蛋白尿和持久的贫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PNH克隆优势造血呢?研究表明,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是使PNH克隆大量扩增的机制之一~([1-2]).我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研究PNH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WTI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初步探讨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在PNH和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为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HSC)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所致的难治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PNH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其不能根治,且需长期维持治疗。随着PNH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如HSC移植、基因治疗、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链蛋白输注等靶向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新近特异性抗补体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PNH患者的靶向治疗带来希望[1-2]。我们旨在对PNH靶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该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导致糖化肌醇磷脂(G 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连接蛋白缺失,引起细胞性能发生变化[1]。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血管内溶血,溶血重时有血红蛋白尿、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形成倾向三大特征。该病是临床难治性疾病,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手段。骨髓移植(BMT)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PNH的方法,但仅适合于严重骨髓造血不良或严重血栓形成的患者[2]。因此,寻求有效的PNH治疗药物已成为当今医药学的重点攻关课…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溶血性疾病,以出现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连蛋白缺陷的异常造血细胞为特征.近年来,已证实本病是造血干细胞磷脂酰肌醇聚糖A(PIG-A)基因突变所致的克隆病[1],并同时存在免疫调节因子的调控异常.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为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磷脂酰肌醇聚糖A(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PIG-A)基因突变,使三系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蛋白缺乏,致使主要的补体调节蛋白C3转化酶衰变加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血细胞膜疾病,其发病系PIG-A(糖化肌醇磷脂-锚)基因突变致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过程中有关血细胞的糖化肌醇.锚蛋白减少引起的.主要受累的是红细胞,还有白细胞、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对自身补体敏感性增高,引起慢性血管性溶血.是常见的溶血性贫血的一种[1].PNH在临床上呈多样化表现时有误诊和漏诊发生.为了提高PNH的诊断正确率,我们对18例PNH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 H )是后天获得性干细胞疾病,是部分造血干细胞磷脂酰肌醇聚糖 A (PIG-A)基因突变及其非恶性克隆所致.PIG-A 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经克隆及多向分化,将缺陷经各系祖细胞依次传导至下游各阶段血细胞,使其性能改变而致 PN H 患者产生慢性(阵发性)血管内溶血、外周血细胞减少、血栓形...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发病机制的认识近十年来已获得长足进展,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有利于提高对PNH的诊断和治疗水平。PNH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异常克隆不具有自主无限扩增的特性,且部分病例可以自愈。由于X染色体上PIG—A基因(Xp 22.1)突变,导致PNH血细胞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蛋白合成障碍。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由于联结细胞表面蛋白的糖化肌醇磷酯(GPI)锚装配缺陷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克隆性血液病。目前已知缺陷均发生于N-乙酰葡糖胺与肌醇磷脂接合水平,这与修复此类缺陷的Piga基因突变有关。作者对4例PNH的Piga基因突变作了研究。 PNH患者外周血粒细胞用磁珠法去除正常的CD59阳性细胞,经流式细胞仪证实GPI缺陷的异常细胞纯度达99%。用Northern印迹法检测Piga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X连锁的PIG—A基因突变,导致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合成障碍,致使锚连蛋白缺失。传统的Ham实验有很高的假阴性率。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PNH病人血细胞:免疫表型,旨在探讨根据免疫表型诊断PNH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护士职业认同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全球性护士短缺及职业认同危机问题日益加重~([1]).如美国相关调查报道,超过250万执业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不高~([2]);新毕业护士的离职率不断攀升~([3]),其中,约60%在从事护士工作1年内即离开护理岗位~([4]);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职业人群~([5-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膜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CD55)和膜反应性溶血抑制物(CD59)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82例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CD55及CD59表达情况,其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综合征8例,AA 8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1例,造血功能停滞6例,缺铁性贫血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4例,脾功能亢进3例。结果 PNH及AA-PNH患者CD55、CD59抗原缺失率均较其他血细胞减少者明显增高。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CD55和CD59抗原表达缺失率是目前诊断PNH可靠和敏感的方法,也是对PNH、AA-PNH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并且PNH克隆检测还能为诊断疾病提供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最佳实践信息"是1998年同名实践信息的更新版~([1]),信息来源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02年更新的临床指南~([2-3])、2005-2006年出版的两篇系统评价~([4-5])及2007年出版的经济学评价~([6]).  相似文献   

19.
贫血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CD59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59是一种发现于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膜抗原,可与C8及C9结合阻止膜攻击性复合体(MAC)形成,抑制补体造成的细胞破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IG-A基因突变,使其编码的、在促进糖化磷脂酰肌醇锚(GPI)合成中第一步所需要的酶发生异常,进而导致锚蛋白家族类(如CD59、CD55等)的表达异常,因此,红细胞和粒细胞表面CD59减少或缺如,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之间的关系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两种疾病均为干细胞异常所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NH克隆可出现在MDS之前,也可出现在其后,本研究通过检测MDS病人的糖化磷脂酰肌醇(PIG-A)基因来确定MDS与PNH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