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CRF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脂蛋白(a)、SF、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的SF、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蛋白、清蛋白、载脂蛋白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F水平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载脂蛋白AI呈负相关;健康对照组的SF水平与清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CRF患者SF与血脂代谢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防治。方法将3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56例和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17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组性别、吸烟史、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P 0.05)。2组血脂正常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早期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水平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2例(T2DM组)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RBP4水平,计算2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RBP-4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RBP-4与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游离脂肪酸是影响血清RBP-4水平的明显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RBP-4水平升高与糖脂代谢有关,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罗格列酮的抗炎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均给予罗格列酮4 mg/d,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31±0.21)%较治疗前(8.39±0.26)%降低(P<0.01),C反应蛋白水平(19.2±1.7)mg/L较治疗前(60.5±8.1)mg/L降低(P<0.01);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01—2015-12江苏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观察组)与单纯糖尿病患者4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hs-CRP、Hcy、空腹血糖、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TC、TG、LDL-C和HDL-C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Hb A1c、Hs-CRP和Hcy等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 A1c、Hs-CRP和Hcy均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Hs-CRP和Hcy水平监控有利于及早预防、发现和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并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U)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差异(P〈0.05),三酰甘油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糖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趋势。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明显增高,二者都是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小凹蛋白-1(Caveolin-1,Gay-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9例急性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和39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检测Cav-1的水平,同时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前...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non—HDL—C和hs—CRP联合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118-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TCOH)、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差异(P<0.05),三酰甘油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糖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星正相关趋势.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明显增高,二者都是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315例,服用氯吡格雷24 h后进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 )检测,△A>10%者为对照组(196例),△A≤10%者为观察组(119例)。观察两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糖、脂代谢及炎症指标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发病率、高脂血症发病率、体质量指数及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偏低(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明显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超敏C反应蛋白及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高而HDL-C水平降低,提示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各项指标水平间的关系,笔者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56例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内膜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2-01/2004-12行冠状动脉造影者3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0例,男55例,女15例;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男26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①病例纳入时,询问其病程、年龄、吸烟情况、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②造影前空腹取血10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血脂和尿酸,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③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④多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法.变量间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为自变量,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者20例.①病程>5年例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组[74%(52/70),29%(10/34),x2=78.52,P<0.05].②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水平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38,0.258,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3,P<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38,95%CI1.000~1.067)、收缩压(OR=1.064,95%CI1.007~1.04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896,95%CI1.165~2.74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⑤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支病变[36%(25/70),44%(31/70),19%(13/70),x2=56.84,P<0.05];弥漫性病变发生高于局限病变和管状病变[56%(39/70),26%(18/70),14%(10/70),x2=45.86,P<0.05].34例单纯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27例(79%),正常7例(21%).结论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糖、血脂变化有关,且其变化与血糖、血脂变化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中HbA1c、血脂及hs-C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HbA1c、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HbA1c、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hs-CRP的水平随着冠心病病变分支的增加而水平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随着病变分支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HbA1c、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hs-CRP的高水平有促进冠心病发展的可能,高密度脂蛋白高水平可能延缓冠心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所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对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同时分别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敏 C-反应蛋白、血清脂联素水平、空腹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结果两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 及高敏 C 反应蛋白等因素后血清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显著正相关(P <0.05),与收缩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P <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旨在探求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6例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病例组与98例排除糖尿病的健康体查者作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浓度,患者组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胰岛素、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清HCY浓度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胰岛素呈负相关,与血清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结论高血清HCY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叶酸、维生素B12补充疗法可降低血清HCY,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HCY血症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血糖指数(GI)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BMI≥25 kg/m~2)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9例给予低GI饮食,对照组71例给予正常糖尿病饮食3个月。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腰臀比(W/H)、体质指数(B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W/H、BMI、VFA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W/H、BMI和VFA。  相似文献   

19.
付维书  薛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08-660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方法病例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40例。空腹10 h抽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hs-CRP浓度和血脂各指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各检测项目均有相关性,HbAlc、hs-CRP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较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PCSK9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体检者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时选取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7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研究者血清PCSK9水平及临床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血清PCSK9水平与LDL-C、hs-CRP的相关性.以不同水平葡萄糖(高水平:30 mmol/L;低水平:5 mmol/L)孵育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PCSK9的表达.采用Betulin和SREBP2 siRNA抑制SREBP2,检测SREBP2抑制对PCSK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PCSK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C、TG、LDL-C、FPG、HbA1c、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PCSK9水平与LDL-C、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3、0.424,P<0.05).高水平葡萄糖孵育的HepG2细胞,SREBP2及PCSK9表达水平高于低水平葡萄糖孵育的细胞(P<0.05);SREBP2受到抑制后,PCSK9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PCSK9水平升高,高水平血糖可能通过诱导转录因子SREBP2的表达来提高PCSK9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