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梅河高速公路程江至华城段K28+360~+860段边坡病害为典型的路堤边坡病害。由于填土堵塞原地下水排泄通道,地表水下渗,填土加载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使边坡发生变形。通过对边坡迹象、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边坡滑动面位置。根据变形严重程度将边坡区分为三个区,对各区采用针对性地防治措施。治理工程采用加固与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对该滑坡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以资对同类滑坡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配天 《路基工程》2009,(5):204-206
三凯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边坡坍塌、滑坡、隧道进出口塌方、挤压变形等。通过对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原因的分析,提出采用“减、锚、挡、固、疏”等措施进行治理。所举南约沟滑坡整治工程实例,经过三个雨季的考验,滑坡体稳定,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骡坪隧道洞口山体边坡因暴雨影响出现裂缝,沿隧道顶上方横向贯通发生滑坡,通过地质勘探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使用勘查数据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斜坡治理前,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167,1.025;采用削坡、坡体注浆、锚索框架等治理措施后,山体滑坡在天然工况和降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60,1.210,降低了边坡地下水位,减小了渗水压力,改善了边坡稳定条件,提高了边坡稳定性,达到设计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互通高边坡产生滑坡的自然条件、原因以及治理过程中位移监测资料的分析,说明在复杂地质条件的滑坡治理过程中,边坡锚固工程可能使坡体的松动变形向深部发展,因此应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某标段泥灰岩、泥灰质粘土地段,岩土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易风化、膨胀性、水敏感性等工程特性,通车后出现边坡溜坍、滑坡、锚杆墙变形等路基病害,研究其工程治理措施至关重要。该文根据病害的类型和特点,通过监测和处理方案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病害形成的原因,探讨其产生的机理,提出了整治措施。浅层边坡失稳采用放缓边坡、重力罩面、支撑渗沟和骨架护坡,锚杆墙变形采用长锚杆加固、平台防水、坡面排水等综合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岗托至江达段有多处边坡滑坡。本文通过查明某边坡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进行变形情况分析及原因推断,在此基础上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滑坡已处于滑动阶段,遇降雨等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将产生滑动。在天然工况下对滑坡各断面进行指标反算,通过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在天然状态下在0.98~1.00之间,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产生整体滑动。此稳定性计算结果与滑坡变形现状较为吻合。最后给出滑坡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洪刚  吴徐华  刘鹏 《公路工程》2013,(1):133-135,142
以湖南境在建郴宁高速公路某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滑坡的安全稳定系数。鉴于目前边坡施工完成的情况及整体的边坡破坏程度,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在尽量减少干扰并重新挖除已施工的边坡的情况下,采取适当削坡+抗滑桩强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项目所处云南宣威地区,雨季雨量较大且集中,出现多处滑坡情况。结合项目热水连接线K1+430~K1+600段处边坡滑塌情况实例,就该工程的滑坡性质、形成及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公路滑坡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达到了理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利军 《路基工程》2014,(6):203-206
安康枢纽范围内膨胀土路堑边坡工程,开挖后其部分出现开裂、滑坡等问题。分析了该地区膨胀土特殊的工程特性及边坡失稳的机理,认为特殊的工程特性和水的影响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根据边坡失稳的类型,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保证了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条件较差时,洞口开挖施工易引发边、仰坡的滑坡变形。该文以贵州省六盘水至六枝高速公路中寨隧道出口滑坡为例,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滑坡变形特征,从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及水的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滑坡特征及场区环境,采用综合工程治理措施,确保了滑坡的稳定及隧道结构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监测资料也表明:采取的综合工程治理措施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向家坡滑坡的动态治理与滑坡结构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贵 《路基工程》2010,(4):262-264
向家坡滑坡属大型复杂滑坡,自1998年至2003年间历经多次整治,均未达到预期效果。2004年滑坡发生变形后,再次进行勘察设计和工程整治。文中通过对滑坡的结构和地下水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了这一大型复杂滑坡的坡体结构,并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邓林  吕燕  邵江 《路基工程》2012,(3):195-198
雅安到泸沽高速公路K198+890~K199+080段在修建过程中,遇大暴雨后出现严重滑移变形,弄清滑坡机理,提出正确的治理措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得出,滑坡变形机理是河水冲刷掏脚与坡体加载共同作用,产生推移为主加牵引的复合式滑坡,并提出了排水与支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田世军 《路基工程》2011,(3):237-239
深圳沙荷路滑坡位于深圳市东北部泥质粉砂岩地区,坡体软弱夹层多,结构面大角度相交,稳定性差,加之边坡过陡,雨水渗入使裂缝持续深入及扩张,坡内形成多个蠕滑变形带;鉴于边坡处于变形初始阶段,及时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构梁+截排水系统综合治理,成功阻止了边坡继续滑移。  相似文献   

14.
桂林电大尧山校区公路一段路堑边坡,由于施工中处治不当,投入营运后,在暴雨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边坡发生失稳破坏。文中在分析滑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预应力锚索、钢管桩挡墙加固和坡体排水孔疏水以及地表截排水系统等综合治理方案。治理后经监测,坡体未再发现开裂、蠕动变形等,路基一直保持良好稳定状态,表明对滑坡采用综合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杭州至兰州高速公路巫山—奉节的A20标K54+010~+150段,由于开挖路堑边坡引起的工程滑坡,在对滑坡的发展过程及变形破坏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滑坡的原因,并提出了清方卸载、排水和抗滑桩等综合处治措施。工程实践证明,坡体稳定,社会经济效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重庆武水高速公路K41滑坡为一大型切层岩石滑坡,自2009年8月以来,坡体下沉、滑移及坡面开裂等现象日趋加大,呈持续性滑动变形。该滑坡的形成、发展与坡体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系: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是古错落体形成的基础,高边坡开挖产生了较大的临空面,加之连续降雨的影响,使古错落体切断软弱岩层转化为切层岩石滑坡。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治理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临夏某高速公路互通段线路右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通段坡体进行划分区域及监测,对地表变形和深孔位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已形成滑坡区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已发生滑坡的A区处于自稳状态,B区滑坡体存在变形且在发生蠕变滑动,滑坡区对邻近坡体的影响较小,两邻近的C区和D区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对A区滑坡体不同位置采取削坡卸载、抗滑桩和支挡等措施,B滑坡区前缘采取填土反压与排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袁丁  蹇依 《路基工程》2014,(4):227-231
莫洛村滑坡由多期泥石流堆积形成,虽然滑坡体的坡面和滑面都比较平缓,但滑坡体良好的汇水条件和地下水流动产生的动水压力是滑坡变形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成因的不同,莫洛村滑坡可划分为两个滑坡,#1滑坡是由降雨诱发的推移式滑坡,处治的关键在于将地下水拦截并排出滑坡体外,#2滑坡是由河水冲刷掏蚀导致的牵引式滑坡,需设置防冲墙防护。实施治理后,已经稳定。  相似文献   

19.
汉源县老滑坡位于汉源新县城规划区中部,受瀑布沟水库水位影响,目前滑坡前缘变形强烈,老滑坡的稳定性严重制约着新县城边坡的稳定性和规划建设。结合滑坡现状变形迹象,对老滑坡失稳模式进行分析。考虑多种工况下库水位升降的影响,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及塌岸范围。结果表明:在暴雨和库水位下降的情况时,滑坡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将失稳复活。进而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为新县城建设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惠州段K80+920~K81+260段右侧路堑滑坡是典型的路堑边坡病害。通过现场勘察,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滑坡的演变历史,对滑坡采取了应急抢险措施。结合钻探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确定了滑坡滑动的方向和滑面的力学参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滑坡加固治理措施和监测建议,对广东地区类似路堑滑坡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