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对晶状体和角膜上皮细胞增长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晶状体和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刺激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的兔晶状体和角膜上皮细胞,通过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密度。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EGF浓度(1-250ng/ml)分为8组;而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的EGF浓度(4-100ng/ml)分为10组。结果:EGF浓度在32ng/ml时,促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作用最强,与无血清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促角膜上皮细胞增生的最佳浓度为16ng/ml,与无血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述结果为今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折内障和角膜伤品愈合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膜上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分化规律和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牛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面朝上平铺于25 ml培养瓶底部,分别加入含0%、10%、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1~5周,计数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覆盖率,并用Giemsa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同时用相当于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后4 h在房水中的浓度(0.23 mg/L)作用于组织培养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融合时间的影响.结果赤道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向晶状体后囊膜增生、迁徙,晶状体后囊膜形成明显的混浊和皱缩;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融合天数随血清浓度的升高而缩短;浓度为0.23 mg/L的普拉洛芬对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融合有明显抑制作用.讨论体外模拟PCO的组织培养是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普拉洛芬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PCO发生率的药物,可作为白内障术后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冯希敏  张凤妍  祁颖 《眼科研究》2010,28(5):412-415
目的探讨LY294002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兔眼LECs经培养后,将10^-8、10^-7、10^-6、10^-5、10^-4mol/LLY294002分别加入LECs培养基中培养48h为LY294002组。另将10^-8、10^-7、10^-6、10^-5、10^-4mol/LLY294002+bFGF(10mg/L)加入培养基中培养LECs48h。bFGF(10mg/L)诱导LECs增生48h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用无血清DMEM。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A)值,分析各组药物对LECs增生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周期的LECs百分率。结果bF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值升高,LY294002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4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LY294002组与LY294002组相比,A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LY294002对LECs的抑制作用与MTT呈现相同趋势,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处于G0/G1期的LECs逐渐增加(P〈0.01),而S期和G2/M期逐渐减少。结论LY294002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bFGF诱导的兔LECs的增生,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为临床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bF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TGF-β、IL-1、bFGF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均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TGF-β、IL-1、bFGF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Kistrin(disintegrin kistrin)对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epithelial cells,H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中环行撕前囊膜,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取第二代细胞用于实验.增殖抑制实验将悬浮的活细胞接种于涂有鼠尾胶原的96孔培养板,16 h后,去掉旧培养液,换用不同浓度的去整合素(5 ng/ml、10 ng/ml、20ng/ml、40 ng/ml、80 ng/ml)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7 d后,MTT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数目.结果20ng/ml、40 ng/ml、80 ng/ml的去整合素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进行干预后,OD值分别为0.254±0.008、0.224±0.009,0.202±0.01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整合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探索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治疗药物。方法取第2代对数生长期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0.1、0.2、0.4、0.6、0.8、1.0、1.2、1.4、1.6mg/mL)作用24h后,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苦参碱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逐渐增强,增生抑制率的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在防止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明胶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收集原代、1代、2代、3代体外培养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液;对1代细胞加入TGF-β1(终浓度10ng/mL),收集12h、24h、36h、48h和72h细胞培养液,酶谱法检测明胶酶活性。结果不加TGF-β1的原代、1代、2代、3代细胞培养液中未检测到明胶酶活性;加入TGF-β1后各个时间点均能检测到明胶酶活性,且条代密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结论TGF-β1能够诱导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明胶酶的表达。TGF-β1和明胶酶共同作用,可能加速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Sun ZH  Yao K  Shentu XC  Wu RY  Xu W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694-697
目的 探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BLE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和胎牛血清对表达的调控作用 ,推测白内障摘除术后血 房水屏障破坏对bFGF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体外培养的BLEC中bFGF的表达 ,以及不同浓度胎牛血清 (0 1%、1 0 %及 10 0 % )作用 2 4h、10 0 %胎牛血清作用不同时间 (4、8、12及 2 4h)对bFGF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绝大部分BLEC胞浆中可见bFGF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BLEC中表达的bFGF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0 0 ;bFGF的表达随胎牛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随胎牛血清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BLEC中可见低相对分子质量bFGF的表达 ;胎牛血清可诱导BLEC中bFGF表达 ;白内障摘除术后血 房水屏障的破坏可导致房水中血清浓度改变 ,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FGF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IL-1)对人品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TGF-β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IL-1对在体外HLEC的增生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TGF-β、IL-1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传代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用含不同雷帕霉素浓度的培养液培养24h后,用NIT法测定5ng/ml、10ng/ml、20ng/ml、40ng/ml、8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ng/ml雷帕霉素浓度组及对照组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用5n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受抑制越明显;用10ng/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雷帕霉素(20ng/ml)作用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由51.72%增加到61.63%),S期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由34.92%减少至10.85%)。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雷帕霉素将细胞抑制在G1期的限制点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