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结合围手术期肾功能保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0 4名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未预扩直接植入支架术 (Ⅰ组 ,n =5 2 )和预扩后植入支架术 (Ⅱ组 ,n =5 2 )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小剂量多巴胺加水化疗法进行肾功能保护 ,观察两组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器材消耗和肾功能情况 ,肾功能恶化通过造影剂相关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例数来评价。结果 Ⅰ组和Ⅱ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Ⅰ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 [分别是 (9.5± 4 .96 )min、(2 0 .1± 5 .0 )min、(90 .2± 10 .8)ml]均低于Ⅱ组 [分别是 (15 .4±2 .4 5 )min、(4 0 .5± 11.2 )min、(130 .1± 15 .2 )ml],3项数据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P <0 .0 5、P <0 .0 1、P <0 .0 1) ;造影剂相关性急性肾功能不全者Ⅰ组 (8例 )明显低于Ⅱ组 (19例 ) ,P <0 .0 1。结论 直接支架植入术和预扩后植入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成功率均较高 ,但前者节省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器材消耗 ,且术后肾功能恶化发生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特点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116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和 35 2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情况。结果显示 ,肾功能不全组饮酒、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病变支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冠脉病变分布、平均支架数相似 ,PCI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较多 ,经围术期调整治疗可耐受PCI治疗 ,且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 ,旨在揭示其临床特点 ,对其治疗及造影剂肾病的预防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①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同台完成冠脉造影及PCI治疗的 116例血清肌酐 (SCr)≥ 14 1μmol/L患者作为病例组 (慢性肾功能不全组 ) ,同期进行相同介入治疗的 35 2例年龄、性别和一般情况相匹配 ,SCr <14 1μmol/L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记录各组临床资料 ,SCr采用苦味酸法测定 ,正常值 4 3~ 133μmol/L。②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介入治疗前 3~ 7d开始施与水化疗法 :静滴葡萄糖氯化钠 5 0 0~ 10 0 0ml/d ,静注速尿 2 0~ 6 0mg/d ,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 :静滴多巴胺 ,2 .5~ 3.0 μg·kg- 1·min- 1,2 0~ 4 0mg/d。PCI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鼓励多饮水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继续水化治疗 5~ 7d。③术前 2d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 ,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 ,按标准技术行PCI ,成功标准为靶病变惭余狭窄 <30 % ,且术中无严重合并症 (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血栓形成、严重冠脉夹层、输血或心原性休克 )。使用非离子性造影剂 (优维显 370或安射力 35 0 )。④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后当天至出院前复查SCr ,所有患者记录术后心脏事件 ,出院后 3~ 6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经导管行动脉栓塞术治疗膀胱癌伴出血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接受经导管行膀胱动脉栓塞术的22例膀胱癌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患者伴发心脑血管疾病,3例患者伴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给予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肢体训练以配合手术;保持导尿通畅并记录观察血尿性质与量的改变;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24h内给予血液透析。结果 22例患者在栓塞技术上均成功,术中患者均能配合手术治疗。血尿在术后48h消失(18例)或明显缓解(4例)。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在膀胱动脉栓塞术的围手术期内加强护理观察与处理,有助于膀胱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轻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使用碘克沙醇作为对比剂是否对肾功能造成影响.方法 对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选择碘克沙醇作为对比剂,并在术前12 h及术后12 h对患者进行水化,对其术后48 h及术后96 h肾功能进行复查,与术前肾功能相对比,了解其对肾动能是否造成影响.结果 术前患者肌酐( 174.20 ±35.99)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44.75 ±10.89) ml/(min·1.75 m2);术后48 h肌酐(169.53±36.74)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44.54±10.57) ml/(min·1.75 m2);术后96 h肌酐(169.9±38.10)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44.42±11.73) ml/(min·1.75 m2),两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轻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选择碘克沙醇作为对比剂,其安全性高,不会对该类患者肾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RI)对冠脉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CHD)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老年CHD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中重度RI(A)组和正常或轻度RI(B)组,分析RI对冠脉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术前用冠状动脉造影来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TIMI血流分级为0级者明显高于B组(χ2=13.928,P<0.05);A组TIMI血流分级为1级者0例,明显低于B组(χ2=5.407,P<0.05);两组TIMI血流分级为2级和3级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单支病变例数明显高于B组(χ2=12.990,P<0.05),3支及以上病变例数显著低于B组(χ2=11.216,P<0.05),双支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A组的MACE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5.162、5.347,P<0.05),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主要心脏(冠脉)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的RI对冠脉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明显高于轻度RI或正常的患者,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有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延迟PTCA及支架术对慢性期左室重构和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5 2例初次AMI患者分为PTCA组 (n =2 7)和非PTCA组 (n =2 5 ) ,PTCA组于发病后平均 12d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支架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心脏事件。结果 PTCA组患者术后LVEDV及LVESV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非PTCA组患者随访后LVEDV及LVESV与随访前比较显著增加 (P <0 .0 5 )。LVEF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TCA组在心力衰竭 (4 %和 44 % ,P <0 .0 1)和复合终点事件 (33%和 72 % ,P <0 .0 5 )方面较非PTCA组明显下降 ,在死亡、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后延迟PTCA及支架术可抑制左室扩大 ,延缓慢性期左室重构 ,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左心室 (左室 )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包括 6 6例左室功能不全 (射血分数≤ 0 .35 )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 (左室功能不全组 )和同期 6 6例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但左室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程度 ,冠脉内支架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左室功能不全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明显增多 (6 7%和 4 7% ,P <0 .0 5 ) ,完全血运重建率降低 (6 5 %和 82 % ,P <0 .0 5 )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支架术成功率均相似 (分别为 3%和 0 % ;95 %和 96 % ,P >0 .0 5 )。平均随访 2年发现左室功能不全组支架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术后0 .35± 0 .11和术前 0 .30± 0 .0 4 ,P <0 .0 5 ) ,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生存率和对照组相似 (80 %和 86 % ,P >0 .0 5 )。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能对左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 ,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与左室功能正常者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及前列腺素E1(PGE1)对其及肾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6 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 30例健康者血浆NPY浓度 ,及应用PGE1治疗 2 1d前后血浆NPY ,BUN ,Cr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CRF患者血浆NPY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 ,且CRF患者中NPY含量尿毒症期明显高于氮质血症期 ;(2 )PGE1治疗 2 1d后实验组中血浆NPY的含量、BUN ,Cr值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CRF患者体内血浆NPY水平与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PGE1可降低CRF患者血浆NPY的含量 ,对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前后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的含量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内皮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在发病 12h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15例 ,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h及术后 2 4h采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GMP -14 0的含量。结果 :PTCA及支架术前GMP -14 0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GMP -14 0在术后即刻和术前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术后 1h和术前相比下降 (P <0 .0 1) ,术后 2 4h较术前及术后 1h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PTCA及支架术前存在内皮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 ,在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呈现下降趋势 ,损伤的内皮逐渐修复 ,血栓再形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固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38例。A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固肾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炎性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68.4%(26/38),B组有效率为89.6%(34/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脘腹胀痛、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固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肾功能衰竭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E)的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 2例术前合并肾功能衰竭者,术前1d加做血透1次,术中控制补液量,术后床旁血透。结果 2例肾衰患者手术顺利,围手术期代谢及循环平稳。结论 在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可以安全接受EVE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GCS 3~8分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除采用脑外科常规方法治疗外,特别采用了早期不限制补液、大剂量静点白蛋白及微量泵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的方法,运用统计学X~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并发肾功能衰竭3例(4.8%),对照组并发14例(23.7%),两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X~2=8.93,P<0.01)。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不限制补液、早期静点大剂量白蛋白及微量泵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能有效地预防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李霁峰  黄慧俐  俞洋 《西南军医》2012,14(3):449-450
目的通过对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肾功能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肾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7例50~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2)对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依据COPD分期进行比较;(3)对肾功能异常的COPD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1)在观察组67例COPD患者中,肾功能不全总发生率26.87%,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出现肾功能不全的COPD患者,随COPD分期不同,肾功能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3)治疗前后,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肾功能随COPD的病情得到控制而有所改善。结论调查病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发病风险大于正常人群,进一步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存在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相互影响的机体病理变化,同时COPD患者长期接受相关治疗也成为导致该类病患肾功能受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移植无肝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晚期肝病患者,ASAⅢ~Ⅳ级,择期行经典OLT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即多巴胺组(A组):25例腔静脉阻断前5min多巴胺5~10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使收缩压维持在80mmHg以上。对照组(B组)25例腔静脉阻断前5min去甲肾上腺素0.5~1.0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使收缩压维持在80mmHg以上。记录患者在腔静脉阻断时、阻断后20min、腔静脉开放时、术毕的HR,CVP,PAWP,MAP,UVP,PVR,SVR,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等肾脏功能指标。统计无肝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总量和各时间点的尿量。结果A组与B组比较COSVR,MAP-UVP在阻断后20min、腔静脉开放时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其余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HR,CVP,PAWP和PVR在腔静脉阻断时、阻断后20min、开放时及术闭时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肝期每小时尿量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组与B组各时间点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肝期应用的血管活性药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A组多于B组(P<0.05)。结论肝移植无肝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较多巴胺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至少与多巴胺比较没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经皮肾动脉支架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和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 入选 87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 (管腔内径减少 >70 % )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术患者。比较各例术前、术后4 8h及随访期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 (GFR)及血压变化。结果  87例患者 (98处病变 )均成功植入肾动脉支架。术后 4 8h平均血清肌酐较术前轻微升高 [术前 (176± 2 1) μmol/L和术后 (179± 11) μmol/L ,P =0 .15 ) ,但术后 6个月随访平均血清肌酐较术前显著降低 [(14 9± 15 ) μmol/L ,比较术前P <0 .0 0 1]。术后 6个月 ,GFR显著增加 [(5 1± 8)ml/min和 (37± 11)mL/min ,P <0 .0 0 1],且 6 1%患者血清肌酐测值恢复正常。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降低 [术前 :(16 3± 2 3/ 96± 13)mmHg ,术后 6个月 :(14 8± 12 / 79± 15 )mmHg ,P均 <0 .0 0 1) ,6 7%患者术后 6个月血压控制良好。结论 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其对患者肾功能及控制血压具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兵  何自育 《西南军医》2008,10(3):44-45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餐后1小时服用;对照组口服包醛氧淀粉,5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Scr、Ccr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前与疗后Scr及Ccr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既能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又能改善肾功能,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提供了积极的有效的又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 ,优于常规溶栓治疗 ,但直接PTCA仍有时间延误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PTCA时间延误期内 ,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短效溶栓剂 (rt PA)治疗 ,促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开通的有效性 ,及溶栓后立即进行加速PTCA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75例AMI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rt PA 2 0mg 1次团注 ,随后 80mg半小时内快速滴入 ,尽快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IRA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 ,如果血管开通 ,仍有残余狭窄 ,亦行PTCA及支架术 ,和同期进行 88例AMI直接PTCA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终点包括 ,到达导管室血管开通率 ,PTCA的结果 ,治疗后导管室血管开通率 ,PTCA的结果 ,治疗后 2周内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到达导管室时 ,联合治疗 (溶栓加PTCA)血管开通率 88% (2 6 %TIMIⅡ级 ,6 2 %TIMIⅢ级血流 ) ,直接PTCA组为 36 % (2 0 %为TIMIⅡ级血流 ,16 %TIMIⅢ级血流 ) (P <0 .0 0 1)两组PTCA血流再通率相似 ,分别为 96 %、94 %。对IRA恢复TIMIⅢ级血流效果相同 ,分别为 84 % ,82 %。 2周内左室功能 (超声法EF)联合治疗组优于PTCA组(6 5 .4 % ,5 4 .6 % ,P <0 .0 5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自2002年2月至2018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行EVAR治疗的739例A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值(eGFR)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630,eGFR>60 ml/min)和B组(n=109,eGFR≤60 ml/min)。采用倾向性评分校正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等一般资料,分析不同肾功能状况AAS患者行EVAR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平均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高于A组,而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既往史、临床表现、主动脉病变特征、治疗药物及手术日补液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全因死亡、主动脉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B组患者主动脉源性死亡、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后,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内漏、脑卒中、新发主动脉夹层、全因死亡、夹层破裂死亡、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AAS患者行EVAR治疗后的早期效果及远期预后均不劣于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提示EVAR治疗AAS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同样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心肌灌注显像在PTCA支架术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支架术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75例行PTCA支架术患者 ,术后 3~ 1 2个月内行运动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其中 4 1例有术前显像对照。术后随访 1 3~ 98个月。结果  4 1例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改善率为73 1 7%;75例术后显像为正常、可逆性缺损或固定性缺损患者间 ,心脏事件发生率整体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中可逆性缺损与正常和固定性缺损患者间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7) ;生存分析依术后显像结果不同 ,无心脏事件概率曲线整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 ,其中可逆性缺损与正常和固定性缺损患者间曲线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在PTCA支架术后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