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埃及近海苏伊士南海湾采集到的某些地震反射数据通常受浅层底辟盐丘构造中速度不均匀性的影响.因此,为了对盐丘构造进行正确成像,我们必须采用深度偏移技术。底辟盐丘构造和下伏远景构造常常是三维构造,而不是二维构造,因此需要三维技术来解决三维构造成像问题。此外,有时问题还严重到使数据共中心点(CMP)叠加结果无效的程度,因此,需要进行叠前深度偏移。Unocal于1990年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这种方法被应用于苏伊士海湾采集到的数据中.随后根据得到的结果对远景区进行了钻探,钻探结果证实这种技术是有效的。本文用实例描述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效用。我们预期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ά��ǰ���ƫ���ڸ��Ӷ�������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各探区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构造区成为新的油气有利远景区。而在复杂断裂区,常规时间偏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这主要是由横向速度突变引起。为了得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必须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较好处理横向变速的优势对复杂断裂区进行精确成像。文中结合一个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实例,给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和实现步骤,其中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好层速度模型,并通过井资料和构造模型的约束来提高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提供精确的构造图象,这大大增加了复杂断裂区的解释可信度,从而降低了勘探与开发的风险。通过对成像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叠前深度偏移与钻井数据吻合较好,我们相信: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必将成为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质层位约束的2D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前深度偏移和偏移速度分析是复杂构造成像处理中两个相互依赖且不可分离的过程。一方面,叠前深度偏移是使地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惟一途径,而叠前深度偏移需要一精确的速度模型;另一方面,因为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非常敏感,偏移后资料的剩余曲率提供了指示偏移速度正确与否的信息,可以作为偏移速度分析的工具。利用2D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抽取共成像点的偏移距道集,通过分析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时差与偏移速度误差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基于地质层位约束的迭代剖面偏移剩余速度分析方法,并用一个合成数据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上拖缆船采集资料的规则性和对称性研究,得到了一套有效的3D叠前深度偏移和速度模型建立的流程。将海上3D数据抽提成共偏移距共方位角数据集。运用高性能的频率——波数域速度沿垂直方向变化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初始偏移。也用初始叠前v(z)偏移代替叠前时间偏移做AVO,或者在没有受到强横向变化影响时的目标成像。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v(x、y、z)计算后续的深度偏移。这种叠前深度偏移算法也是利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数据集的规则性来减少内存和CPU的需求。偏移输出数据用于产生一组速度误差拾取值和沿分析面的加密网格作为3D层析的输入。灵活钧模型建立工具与3D层析技术匹配能够产生出地质上合理的速度模型。两个数据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在相对轻微的速度变化区域(正如所期望的那样)和速度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如盐下成像)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反射地震偏移成像   总被引:53,自引:14,他引:39  
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与探讨,并对各种偏移方法如叠后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它们之间在地质效果上的异同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当前的地面观测记录的质量条件下,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它们都有应用价值,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今后的方向是发展和完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偏移成像方法。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 ,使用叠前数据建立了层析成像速度场、层析成像 +井约束校正速度场 2种速度场 ,并用这 2种速度场对同一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后深度偏移处理 ,分析了 2种偏移结果的差异。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成像最佳层速度与测井获得的地层速度是有区别的 ,所以可在最佳成像后用井速度对叠后深偏的数据进行一次校正 ,以便使地震数据和井数据吻合。同时比较了试验地区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  相似文献   

7.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海区域崎岖海底会造成地震波传播速度横向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时间偏移剖面中构造形态严重畸变,成像效果差。利用理论模型讨论了用常规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解决深水崎岖海底地震成像问题的有效性。通过对深水模型数据各种偏移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常规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均不能解决崎岖海底地区地震成像问题,而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实了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8.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可以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复杂构造成像扩大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性地层成像。研制开发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包含工区管理、数据管理、偏移速度分析、构造建模、2D/3D地震速度建模、地震偏移成像、三维可视化、辅助计算等一系列功能模块;具有独特的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高效并行计算、三维可视化和性能优化等特色技术。对该软件系统进行了SEG/EAGE3D盐丘模型数据测试,在所获得的成像剖面上盐丘边界和断层清晰。将该软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河南油田泌阳凹陷的高陡构造、胜利油田的古潜山内幕都得到了很好的成像。  相似文献   

9.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叠前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深度处理要求和叠前数据特点,对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和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的使用技巧和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使GX断裂带地区地震资料的断面形态更加清晰,潜山及其内幕成像清楚,解决了速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叠后偏移归位不准确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