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12例NH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CHOP)或利妥昔单抗+CHOP(R-CHOP)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患者的HBV再激活率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析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HBV再激活率、肝功能不全总发生率分别为10.71%、19.64%,均低于对照组的28.57%、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Ⅲ~Ⅳ期及R-CHOP化疗方案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P<0.05),恩替卡韦是HBV再激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HBsAg阴性NHL患者HBV再激活与多种因素相关,恩替卡韦可以减少NHL患者的HBV再激活率和肝功能不全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NHL患者确诊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两对半。结果:32例NHL患者伴HBV感染者16例(占50%),HBsAg阳性者6例(占18.8%),伴HBV感染的NHL患者在化疗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BV感染的NHL患者。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中HBV感染远高于一般人群,HBV感染可能在NHL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伴HBV感染的NHL患者在化疗时肝功能异常较常见,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305例NHL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并与同期住院的312例大肠癌患者及81775名全国普通人群HBV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305例NHL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与全国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58/305)比7.2%(5888/81775),44.3%(135/305)比50.1%(40969/81775),45.9%(140/305)比34.1%(27885/81775),χ2值分别为63.1、4.1、18.8,均P<0.05],且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与大肠癌患者及全国普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1).B细胞NHL(B-NHL)和T细胞NHL(T-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1/239)比10.6%(7/66),χ2=3.869,P<0.05],而两组患者的HBs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3例NHL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44例(33.1%)阳性,58例HBsAg阳性患者中43例(74.1%)HBV DNA阳性,HBsAg阴性但HBcAb阳性的24例患者中1例(4.2%)HBV DNA阳性.结论NHL患者的HBV感染率高于大肠癌患者及全国普通人群,其中HBV的隐匿性感染是值得重视的问题.T-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低于B-NHL患者.如果NHL患者合并HBV感染,为预防HBV激活应在抗肿瘤治疗前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并有嗜肝细胞和嗜淋巴细胞特性;全世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NHL患者HBV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高于除原发性肝癌以外的其他实体肿瘤患者,如肺癌、胃肠道肿瘤及乳腺癌等;乙型肝炎患者患NHL的风险增加。但是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并不明确,文章就NHL与HBV感染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流行区,HBV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NHL中HBV感染率高于其他实体瘤和普通人群。NHL治疗过程中常出现HBV再激活,已有研究提示HBV再激活增加了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在NHL治疗前预防性给予抗HBV药物可有效地减少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 Ag)阴性(-)伴核心抗体(Hbc Ab)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就诊并接受2个以上疗程免疫化疗的HBs Ag(-)伴HBc Ab(+)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观察免疫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HBs Ag(-)伴HBc Ab(+)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HBV表面抗体(HBs Ab)(+)者67例,占63.8%。105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Ⅰ~Ⅲ度者1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HBV再激活(1.0%),12例证实与HBV再激活引起肝损害无关。1例出现了HBV再激活患者为男性、50岁,病理组织学提示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在4次化疗后10 d发生HBV再激活,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HBs Ag(-)伴HBc Ab(+)淋巴瘤患者免疫化疗后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小,目前对该类患者仍以常规HBV DNA检查、肝功能监测为主,以便更早的发现HBV携带者及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60例NH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LISA方法测定确诊NHL时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情况,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60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原发肝细胞肝癌),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160例NHL患者伴HBV感染者39例(占45%),其他恶性肿瘤患者HBV感染者19例(占11.9%),健康体检者HBV感染者17例(占10.6%),与肿瘤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NHL组HBV感染率高于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NHL患者HBV感染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地区NHL患者中HB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和非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肿瘤患者,HBV感染与NHL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HBV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n XT  Lu Y  Chen XQ  Xu HP  Fan HJ 《癌症》2007,26(3):294-297
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中较同一地区的非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患者和普通人群高,但HBV和NHL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对比同一地区NHL患者与结直肠癌患者HBV的感染率.方法:比较109例NHL患者和128例结直肠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并与普通人群对照,通过卡方检验判断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NHL患者HBsAg阳性率(40.4%)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患者(14.1%)及当地普通人群(约17.3%),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结直肠癌患者作参照组,HBsAg阳性者患NHL的优势比为2.87,95%可信区间为1.830~4.502.结论: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和普通对照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肿瘤患者预防应用拉米呋定是否减少化疗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39例合并HBV感染的需化疗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和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按是否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呋定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21例。前者口服拉米呋定,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急性肝炎、HBV再活化和化疗延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55.6%vs.42.9%,P=0.429),急性肝炎发生率明显下降(11.1%vs.57.1%,P=0.006),HBV再活化发生率下降(5.6%vs.38.1%,P=0.023),而化疗延迟发生率下降(16.7%vs.61.9%,P=0.008)。结论:预防性口服拉米呋定可能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和肝炎活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安全治疗方法。方法8例感染HBV的NHL接受R-CHO方案化疗4~6周期及预防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A组),28例NHL接受R-CHOP方案化疗4~6周期(B组)。结果A组CR率(CR+CRu)为75.0%,B组CR率为85.7%(P=0.121)。Ⅰ~Ⅱ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A组为12.5%,B组10.7%(P=0.715)。A组中未发生HBV再激活,B组中有1例HBsAg阴性而HBsAb阳性发生HBV激活(P=0.638)。结论感染HBV的NHL应用R-CHO联合方案治疗及在化疗前预防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108例NHL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16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除外)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BV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分析不同NH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V感染率为38.9%(42/108),Hbs Ag阳性率为26.9%(29/108);对照组分别为21.3%(46/216)和15.3%(33/21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的感染率与患者的肿瘤类型和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NHL与HB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化疗后HBV的激活及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并HBV感染的肿瘤(淋巴瘤、乳腺癌等)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HBV激活,这与患者体内携带病毒情况、肿瘤类型及治疗因素均有关.拉米夫定可以特异地抑制HBV复制,在化疗前预防性应用能抑制HBV激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乙肝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预防应用拉米夫定在降低HBV再激活、减少肝功能损害方面的作用。方法 21例感染HBV的NHL接受CHO方案化疗4~6周期及预防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A组),69例NHL接受CHOP方案化疗4~6周期(B组)。结果 A组CR率为38.1%(8/21),B组CR率为42.0%(29/69)(P=0.2579);A组有19.0%(4/21)化疗后肝功能损害,B组有14.5%(10/69)化疗后肝功能损害(P=0.0725);A、B组均未发生HBV再激活。结论感染HBV的NHL应用CHO联合方案治疗及在化疗前预防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HBV再激活、减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129例NHL患者乙肝五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sAg阳性患者的比率.随机选取同期住院129例初诊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除外)及 12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NHL患者组HBsAg阳性率(22.5%)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组(12.4%)和健康体检者组(9.3%),男性NHL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不同病理及不同分期的NHL患者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NHL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除外)及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与肺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的差异,进一步探讨HBV感染与NHL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9-02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 279例NHL患者和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 340例肺癌患者HBV抗原抗体表达情况,并判断其差异性.结果:NHL患者HBsAg阳性率较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P=0.000),其HBsAg、HBeAb和HBcAb及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肺癌患者(χ2=4.60,P=0.032;χ2=45.09,P=0.000);两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B细胞性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患者(χ2=22.18,P=0.000);而T细胞性NHL患者与肺癌患者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309.在NHL两亚型之间,B细胞性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T细胞性NHL患者(χ2=5.06,P=0.024).结论:NHL患者HBV感染率明显高于肺癌患者,B细胞性NHL患者的感染率高于T细胞性NHL;提示HBV持续感染可能在NHL尤其在B细胞性NH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制定NHL的防治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M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确诊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以106例健康体检者和106例其他恶性肿瘤(排除原发肝脏的恶性肿瘤)为对照。结果10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伴HBV感染者65例,占61.3%,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24例,阳性率为22.6%,与两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恶性淋巴瘤患者中,Ⅲ期、Ⅳ期的患者伴HBV感染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患者(P<0.01)。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中伴HBV感染高于一般人群及其他肿瘤患者,HBV感染可能在恶性淋巴瘤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激活的发生率、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HBV激活的相关性.结果: 23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9例HBsAg阳性,205例HBsAg阴性.11例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8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7例(38.9%)发生HBV激活,其中3例(16.7%)死于肝功能衰竭.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P=0.026).205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HBsAg阳性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激活风险.以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后发生HBV激活的可能性较低,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目前多为散发病例或个案报道,其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更罕见。现介绍1例经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HBV感染的病例,该患者经过联合化疗后顺利分娩,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7(呼吸、肤色、肌张力各减1分)-9(肌张力减1分)-10分。通过对本例患者治疗前进行多学科讨论,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HBV感染的诊疗流程,推动多学科合作诊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