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用药时期6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农药》2013,(5):54-56
通过对不同用药时期6种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研究,明确了250 g/L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5%井冈霉素AS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稻曲病防效较好,防治最佳时间为水稻破口前7 d左右。破口前7 d防治1次的病指防效达到81.41%,显著高于破口期防治1次的防效。破口前7 d和破口期2次用药的防效,与破口前7 d防治1次的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与破口期防治1次的防效相比,则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6,(6)
[目的]针对目前稻瘟病抗药性增强、传统药剂防效降低的现象,评价不同药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增加其药剂的可选性。[方法]以新型高效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为材料,进行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制剂用量900 m L/hm~2,在水稻破口5%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穗颈瘟防效90.7%,对纹枯病防效89.4%,较对照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75%三环唑WP的防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该药剂对水稻高度安全,能让水稻株型紧凑收敛、光合作用增强,从而达到增产作用,增产率达到26.7%。[结论]新型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并提高水稻产量,值得推广、选择、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6,(2)
[目的]探究25%腈菌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面喷雾法试验25%腈菌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25%腈菌唑乳油54~72 g a.i./hm2在早稻分蘖盛期施药1次,药后20 d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57%以上;在晚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施药2次,第2次药后12 d对纹枯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72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对稻曲病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对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3%以上。[结论]腈菌唑适用于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稻瘟病2008-2009年东港、沈阳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遍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00200 g a.i./h㎡,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该药剂在100 g a.i./h㎡剂量下防效相当于对照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200 g a.i./h㎡剂量下防效,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近年发生严重。本试验选用30%爱苗EC(有效成分组成为: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等7种不同杀菌剂在不同时期对水稻稻曲病进行了防治试验,以期为指导水稻生产上防治水稻稻曲病,正确选用药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破口前5~7d的施药防效普遍高于在始穗期的防效,其中30%爱苗EC15mL/667m2处理和20%井冈霉素SP6.5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均达到70%左右,而50%多菌灵WP62.5g/667m2处理的防效在所有处理中防效最低,仅在30%左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航空植保技术发展迅猛,对无人飞机飞防农药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出新挑战,而我国航空植保药剂的研发还在起步阶段。日本航空植保药剂研发和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对我国航空植保药剂选择、研发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介绍了日本防治水稻稻瘟病飞防药剂的种类、剂型和无人飞机施用量,并统计了这些药剂和剂型在国内的登记情况,以及我国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终筛选出有潜力成为我国防治水稻稻瘟病航空植保药剂——30%稻瘟灵水乳剂、2%春雷霉素可溶液剂、2%和4%的春雷霉素水剂、20%和40%三环唑悬浮剂、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22%春雷·三环唑悬浮剂、20%井冈·三环唑悬浮剂、7%春雷·井冈水剂,并为我国航空植保药剂的登记提出建议,为减少我国飞防药剂开发成本、降低用药风险及进一步拓宽我国飞防药剂的种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75%肟菌·戊唑醇WG(NATIVO)防治滨海稻区主要病害的最佳施用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佳施用时期是孕穗末期和齐穗期,防效达到91.11%;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的最佳施用时期也是孕穗末期和齐穗期,防效分别可达79.11%、83.75%。  相似文献   

9.
添加飞防助剂对无人机防治水稻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添加飞防助剂对农药雾滴特性和无人机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敏纸检测雾滴性能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添加飞防助剂药液润湿面积增加94.2%,雾滴覆盖率和体积中径由未添加助剂前5.68%、280μm增加至8.58%、339μm,雾滴密度由未添加助剂前71.9个/cm2降低至61.5个/cm2,同时改善了雾滴分布均匀度,田间试验表明添加助剂显著提高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结论]添加飞防助剂对提高飞防药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田间接种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至破口初期人工接种稻曲病粒浸泡液可显著提高稻曲病发病程度,可提高田间药效试验的可靠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25 g/L氟环唑SC 93.75g/hm~2、75%肟菌·戊唑醇WG 168.75 g/hm~2、36%丙环·咪鲜胺SC 270 g/hm~2等对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破口期前5~7 d施药1次,防治效果在70%左右。430 g/L戊唑醇SC 129 g/hm~2和10%嘧菌酯CS 120 g/hm2防效较低,还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1.
李凌云  栾炳辉  陈敏  王培松  王英姿 《农药》2020,59(7):523-524,536
[目的]评价11%戊唑醇·环氟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方法]2016—2017年喷雾法于山东省海阳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1%戊唑醇·环氟菌胺悬浮剂33~66 g a.i./hm~2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药后9 d防效为88.15%~92.84%,末次药后11 d防效为89.75%~94.86%,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0%环氟菌胺悬浮剂。[结论]11%戊唑醇·环氟菌胺悬浮剂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之一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方法]以番茄叶霉病为防治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检测3种药剂对其防治效果。[结果]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28.40 g a.i./hm2二次施药后的防效为77.43%,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差异显著。[结论]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安全,是防治番茄叶霉病的优良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配方。[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咪鲜胺和戊唑醇复配比例为2∶1时,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作用。噻唑膦对水稻干尖线虫的LC_(50)值为50.3513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400~100 mg/L浸种或1∶250药种比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可作为新型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6,(2)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三环唑混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苗法测定烯肟菌胺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三环唑防治稻瘟病EC90值为7.2449、19.1850 mg/L,且在1∶1、1∶3、1∶5、1∶7及1∶9五个配比下具有明显增效作用;3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 225~300 g a.i./hm2对水稻穗颈瘟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结论]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配比1∶9)可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推荐剂量为225~300 g a.i./hm2。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21,(9)
[目的]筛选能同时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菌体指标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环唑与三环唑混配组合的联合生物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氟环唑与三环唑质量比1∶3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联合作用为增效作用,EC50值分别为2.1911、0.2374 mg/L,联合作用系数CTC分别为120.32、121.20;纹枯病菌初生分枝菌丝长度17.4~21.3μm,分枝菌丝间隙117.8~128.7μm,菌丝畸变明显;培养5.5 d后稻曲病菌孢子数2.6×10~5~3.5×10~5。田间防效表明:60%氟环唑·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质量比1∶3)288~360 g a.i./hm2防治水稻纹枯病,对"川绿优188"防效80.5%~87.6%,对"绿优4923"防效69.5%~85.3%;防治水稻稻曲病,对"川绿优188"防效76.2%~83.6%,对"绿优4923"防效62.6%~79.5%;显著高于单剂和对照药剂。[结论]氟环唑与三环唑质量比1∶3复配,用量288~360 g a.i./hm2,能兼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试验中发现安福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齐穗前2天使用5%安福100ml/667m2其防效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田间喷雾处理,测定不同杀菌剂及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7%吡唑·氟环唑SE、75%肟菌·戊唑醇WG、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和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喷雾处理对小麦叶锈病防效分别为88.52%、76.01%、71.68%和67.20%;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82.80%和79.07%。[结论]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以及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的处理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朱凤  周金鑫  周晨  葛玉林  田子华 《农药》2020,59(8):621-624
[目的]为探索虾稻共作田用药安全技术。[方法]在江苏兴化开展了3种不同药剂组合,第1组合:75%肟菌·戊唑醇WG+35%氯虫苯甲酰胺WG+30%肟菌·戊唑醇SC;第2组合:10%四氯虫酰胺SC+25%烯肟·三环唑SC+12.5%氟环唑SC;第3组合:16%井冈·噻呋SC+6%春雷霉素AS+28%井冈霉素A SG+20%井冈·200亿cfu/g枯芽菌WP等。以上药剂组合进行虾稻田用药安全及防效对比试验。[结果]第1、2组合对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分别达84.67%、90.54%;第1、2、3组合对稻瘟病病指防效分别达82.63%、92.75%、88.27%;对稻曲病病指防效分别达100.00%、96.30%、94.81%。在施药前1天排水、促使龙虾迁移边沟后施药,在网箱和地笼调查,药剂对龙虾安全。[结论]结合专业机构测定相关药剂对龙虾毒性,处理中采用的相关药剂对龙虾均为低毒。一般年份,在稻虾共作田块可以因地制宜选用相关药剂及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桶混助剂对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的增效作用。[方法]以桃叶为靶标,测定SP-017助剂、Silwet 806、罗普瑞助剂对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表面张力、接触角、持留量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桃树桑白蚧药效试验。[结果]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桶混罗普瑞助剂后,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均减小,持留量增加。罗普瑞助剂以667~1000 mg/L(制剂用量)桶混使用时,对桃树桑白蚧的防效显著提升。[结论]罗普瑞助剂可显著增强30%螺虫乙酯·噻虫胺悬浮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