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铁-亚硫酸盐配合物体系处理实际硫酸厂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工艺与影响条件。结果表明,铁-亚硫酸盐配合物在溶解氧参与下反应产生硫酸自由基,氧化废水中的As(III)产生As(V),然后升高pH,导致铁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使得砷被絮凝沉淀去除。絮凝-氧化-再絮凝的工艺优于直接氧化-絮凝工艺;在pH=3、n(Fe(III))/n(As)=1/10、n(亚硫酸钠)/n(As)=5、氧化、絮凝时间均为30 min条件下,直接氧化-絮凝工艺总砷去除率可以达到98.5%;絮凝-氧化-再絮凝的工艺As(III)去除率达到99.6%,总砷去除率达到99.9%,处理过后,砷含量由500 mg/L降为2mg/L,很容易通过进一步的吸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某砷化镓半导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砷(As)废水,采用过氧化氢(H2 O2)预氧化结合氯化铁(FeCl3)沉淀法进行处理.研究确定了H2O2的投加量,并考察了Fe与As物质的量比、pH值和反应时间等试验条件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0%H2 O2用量为1.5 mL/L,Fe与As物质的量比为2.5,pH值为8.0,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水中的总砷浓度可从884 mg/L降低至0.164 mg/L,达到项目环评要求的0.2 mg/L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级氧化-2级级絮凝沉淀-超滤膜处理-电絮凝一体化处理质量浓度1 g/L以上的高含量砷废水,考察了O_3投加量、Fe/As摩尔比、Ca/As摩尔比、电絮凝装置反应参数(如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O_3投加量200 mg/L,Fe、As摩尔比1.1,Ca、As摩尔比1.9,电流密度50 m A/cm~2,在此优化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As的质量浓度低于0.2 mg/L,达到GB 26452-2011要求。  相似文献   

4.
三价铁离子浓度对As(V)-Fe(II)-Fe(III)体系沉淀臭葱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压、95℃、初始pH=1.5的条件下,研究了As(V)–Fe(II)–Fe(III)体系中初始Fe(III)浓度对砷的去除率和臭葱石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初始Fe(III)/As(V)摩尔比为0时,沉淀产物为结晶度良好的臭葱石,但砷的去除率仅为24.3%,沉淀浸出砷浓度高于国标规定的浓度限值5 mg/L。溶液中初始Fe(III)/As(V)摩尔比大于0时,在升温过程中生成了无定形砷酸铁,当初始Fe(III)/As(V)摩尔比不超过1.6时,砷酸铁反应8 h后转化为臭葱石;随初始Fe(III)/As(V)摩尔比增大,砷的去除率增大,臭葱石沉淀的结晶度降低、浸出砷浓度降低;其中,初始Fe(III)/As(V)摩尔比为0.8和1.6时,臭葱石沉淀的浸出砷浓度低于5 mg/L,适合安全堆存。当初始Fe(III)/As(V)摩尔比大于1.6时,无定形砷酸铁反应8 h仍不能转化成臭葱石,砷的去除率降低,沉淀浸出砷浓度超标,不适合安全堆存。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级氢氧化钠中和-硫酸亚铁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考察了废水pH、n(Fe)∶n(As)、曝气流量、曝气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As(Ⅲ)氧化率和总砷(AsT)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经一级处理后,废水中As(Ⅲ)的氧化率和AsT去除率分别为93.98%和78.60%;经二级处理后,废水中AsT去除率为99.99%,AsT残留质量浓度为0.10 m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高浓度含砷、铊的黄金冶炼酸性废水进行了氧化-二段混凝沉淀-絮凝处理研究,考察了氧化剂、混凝剂用量和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30%H2O21.5 g/L、FeSO4·7H2O 4.5 g/L、FeCl33.75 mg/L、PAM 15.625 mg/L,pH=6~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砷浓度从298 mg/L降至0.013 2 mg/L,铊浓度从9μg/L降至0.021 9μg/L。处理后废水中砷浓度可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铊浓度可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铁胶体对砷吸附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H值、铁与砷的量比和初始砷浓度等因素对用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去除砷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As(Ⅴ)或As(Ⅲ)浓度为0.1mmol/L条件下,去除As(Ⅴ)的最佳pH值为4~8,去除As(Ⅲ)最佳pH值为6~9;在初始As(Ⅴ)浓度为0.5mmol/L条件下,去除As(Ⅴ)的最佳pH值为5~7,吸附后溶液中砷含量低于0.5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总砷浓度一级标准。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的研究,得出了As(Ⅴ)和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0.4971mol/kg和0.3068mol/kg。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化工业进程快速发展,大量砷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恶化。提出了氧诱导Fe(Ⅱ)非生物氧化与As(Ⅴ)共沉淀,是一种节省成本、时间且高效的As(Ⅴ)去除方法。考察了pH、Fe(Ⅱ)/As(Ⅴ)摩尔比、溶解氧(DO)浓度、温度及共存离子对As(Ⅴ)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步氧化Fe(Ⅱ)可显著提高亚铁除砷效率。随着pH从5.3增加到8.0,As(Ⅴ)去除能力先增大后减小,最佳pH为6.4;溶解氧质量浓度从0提高到4 mg/L,反应60 min后As(Ⅴ)的去除率提升了37.85%;反应体系中共存离子(Cu2+、Ni2+、Mn2+、Cl-、NO3-、PO4-)存在时,Mn2+促进As(Ⅴ)的去除,Mn(Ⅱ)=0.5 mg/L,As(Ⅴ)的去除率提高了11%;提高温度和亚铁浓度均能增加As(Ⅴ)的去除率。SEM-EDS结果表明,氧气存在时固体颗粒由松散细小转化为轮廓清晰、簇团密实的球形团聚,...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制备成催化材料,TiO2粉末与镍磷合金共沉积在泡沫镍表面上,并通过光、电催化的方法将3价砷(As(III))氧化为5价砷(As(V))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s(III)吸附在7 h后达到平衡,As(V)吸附在5 h后达到平衡;As(III)和As(V)的吸附动力学与拟2级动力学特征相一致。在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催化3种氧化As(III)的方法中,光电催化的效果最好;当As(III)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时,使用光电催化方法的除砷率能达到80.76%。  相似文献   

10.
三氯化铁除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铁盐除砷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渣的数量,研究了三氯化铁作为除砷剂处理砷(Ⅲ)和砷(Ⅴ)废水的工艺条件,主要包括pH值、铁砷摩尔比(nFe/As)、反应时间等.结果表明,用三氯化铁处理含砷(Ⅲ)1647.8 mg·L-1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反应时间1h、nFe/As=2;处理含砷(Ⅴ) 3697.2 mg· L-1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8、反应时间1h、nFe/As=2.此外,阳离子型絮凝剂PAM209cc适合于铁砷沉淀物的沉降,对砷(Ⅲ)废水和砷(Ⅴ)废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 mL· L-1、20 mL· 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Cl3作为化学沉淀除As药剂,研究了原水pH值、Fe/As质量比、搅拌参数、反应温度对As(V)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原水pH值>反应温度>Fe/As质量比>搅拌参数;FeCl3除As(V)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水pH值为9、反应温度为30℃、Fe/As质量比为1.0、搅拌转速为300/100/50 r/min及其对应搅拌时间为1/19/10 min、搅拌结束后静置90 min,As(V)的质量浓度由初始时的100 mg/L降低至3.8 mg/L,除As(V)率达到95%以上。连续提取方法分析沉淀样品中As(V)的形态结果表明,各种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与结晶态铁氧化物结合态>专性吸附态>与无定型铁氧化物结合态>水溶态>非专性吸附态;FeCl3与As(V)主要通过络合作用(如生成内层络合物FeAsO4沉淀)、吸附作用(专性吸附)达到除As目的,且生成的沉淀稳定性较强,不易产生二次污染。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在波数为830 cm-1左右存在一个较为显著的波峰,这可能与沉淀样品中形成的内层络合物含有Fe—As—O以及吸附在铁氧化物上的As(V)含有As—O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烧杯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高铁酸盐和臭氧氧化降解双酚A的影响,并对试验过程中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质量浓度为1 mg/L的双酚A模拟废水,在高铁酸盐和臭氧的投加量分别为5.0和1.20 mg/L的条件下,高铁酸盐降解双酚A的能力更强,去除率达到91.6%,而臭氧氧化法仅为80.9%;同时,高铁酸盐法具有更广的pH值(3~11)和温度(10~50℃)适应性。不同的干扰离子对氧化体系的影响不同,HCO3-对2个氧化体系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e3+的存在具有催化作用,有利于臭氧氧化降解双酚A,但是不利于高铁酸盐的稳定性从而不利于双酚A的脱除。2种方法处理后水的生物毒性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对而言,高铁酸盐法对处理后水的毒性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法处理水中苯酚,提供了一种高效处理水中苯酚的方法。考察了高铁酸钾与苯酚质量比、溶液p H值、反应时间对水中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高铁酸钾与苯酚质量比为30、溶液p H值为9、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最高可达9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铁酸盐溶液氧化破解污泥,研究了高铁酸盐投加量、氧化时间、p H、初始污泥浓度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溶液对污泥破解效果较好,当Fe(Ⅵ)投加量为1.0 mg/g SS时,比污泥SCOD释放量达到1.14 g SCOD/g MLVSS;碱性条件(p H为8~12)与高初始污泥浓度均有利于污泥的破解,但当污泥质量浓度大于最佳值6 192 mg/L时,污泥溶胞比达到最大,为39.7%,比污泥SCOD释放量降低;高铁酸盐溶液破解污泥的最佳反应时间为45 min。  相似文献   

15.
Fe/Cu催化内电解-Fenton法联合处理三氯乙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Fe/Cu内电解-Fenton法联合处理三氯乙酸废水。考察了Fe与Cu质量比、pH值和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联合处理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内电解过程中Fe与Cu质量比为4:1、pH值为4、搅拌时间为50min;Fenton法阶段中pH值为4、H2O2加入量为10mL/L并分批投加、搅拌时间为40min。在最佳工况条件下,联合工艺处理质量浓度为100mg/L的三氯乙酸废水脱氯率达80.1%,COD去除率达78.4%。使用联合法处理废水,能有效提高处理效果,可以处理较高浓度的三氯乙酸废水。  相似文献   

16.
农药中间体异氰酸甲酯生产废水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氰酸甲酯生产废水COD的质量浓度为40 000~170000mg/L,采用热解、碱解、混凝、Fenton试剂氧化组合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考察最佳的工艺组合及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COD较高(原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62000mg/L)、静置时间较长的废水采用热解、碱解及Fenton试剂处理后,COD总去除率可达70.37%;Fenton试剂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为3~4,质量分数30%的H2O2加入量为3.2%(体积分数),H2O2与Fe2+量比为5:1。  相似文献   

17.
铁氧体法去除废水中的镍、铬、锌、铜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氧体法处理含镍、铬、锌、铜的废水,研究了pH及硫酸亚铁投加量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对于镍、锌、铜离子,最佳絮凝pH分别为8.00~9.80、8.00~10.50和10.00,投加的亚铁离子与其摩尔比均为2~8;六价铬的最佳还原pH为4.00~5.50,最佳絮凝pH则为8.00~10.50,最佳投料比为20....  相似文献   

18.
采用Fe/C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丁腈橡胶废水,考察了单纯微电解单元和Fenton法单元处理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组合工艺进行了条件优化以及处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微电解单元,Fe/C(质量比)为3/1、初始pH值为2.00~10.00、反应时间为1 h;在Fenton法单元,氧化剂H2 O2投加量为2.0 mL/L、催化剂Fe2+投加量为0.2 g/L、反应温度为40℃以及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丁腈橡胶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总去除率达50.00%以上,丙烯腈的总去除率达95%以上。与单纯Fenton法相比,要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使用组合工艺,H2O2投加量由3.0 mL/L降至2.0 mL/L,Fe2+的投加量由0.6 g/L降至0.2 g/L。  相似文献   

19.
超声/微电解协同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超声/微电解联合体系处理含磷废水。以含磷废水为目标污染物,主要考察了温度、废水的浓度、反应时间、废水的初始pH、铁炭比和铁水比对废水中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挑选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L9(34)),得出反应条件的最优组合;超声辅助进行单因素对比试验,论证超声辅助能否大幅度提高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初始pH=4.00,反应时间60 min,铁炭体积比2:1,铁水体积比1/10,且在最佳条件下,总磷的去除率为77.3%,超声波技术联用后,总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2%以上。对比试验结果和动力学研究表明,超声波对微电解技术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协同因子E=2.25,且降解过程符合表观1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