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莱竹纤维为主要原料,利用半精纺系统纺制25 tex莱竹/亚麻混纺纱,并测试了纱线细度、强力、条干均匀度、抗起毛起球性能等指标。分析了莱竹纤维的预处理、莱竹纤维和亚麻的预开松、和毛、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艺参数。结果认为,莱竹纤维与亚麻纤维混纺纱兼顾两类纤维特性,莱竹纤维的"柔"与亚麻纤维的"挺括"有效结合,纺纱过程顺利,纱线强力、毛羽指标较好,且纱线柔滑、亲肤性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新西兰毛纺纱性能较好的特点,配以合理的工艺参数,与兔毛混纺,提高了兔/羊毛的可纺性能,并试制出价格低廉。具有雪特兰风格的新型兔/羊毛织物。同时还对用搓拈纺纱方法生产兔/羊毛纱线进行了探索性尝试,认为搓捻兔/羊毛纱兔毛感强,对织物掉毛性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纤维为组合原料,采用半精纺工艺纺制三组分54 Nm纱线。通过分析3种不同纤维原料的性能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纺纱各道工艺参数,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纺制出三组分纤维混合的半精纺纱线,并对纱线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三组分纤维通过半精纺纺纱系统的合理加工,纺制出的半精纺纱线强力、条干均匀度、毛羽、手感、亲肤等性能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纤维为组合原料,采用半精纺工艺纺制三组分54 Nm纱线。通过分析3种不同纤维原料的性能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纺纱各道工艺参数,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纺制出三组分纤维混合的半精纺纱线,并对纱线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丝光羊毛/Sorona纤维/锦纶三组分纤维通过半精纺纺纱系统的合理加工,纺制出的半精纺纱线强力、条干均匀度、毛羽、手感、亲肤等性能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5.
探讨牦牛绒与羊毛混纺高支纱的生产工艺和混纺纱线性能。利用毛纺、棉纺设备相结合,通过在细纱工序采用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纱方式,分别纺制16.7tex羊毛/牦牛绒70/30、50/50混纺纱,并对纱线强力、条干等指标进行了测试,与16.7tex纯纺牦牛绒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牦牛绒与羊毛混纺后,纱线强力、条干均匀性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就纺制的两种不同比例的羊毛/牦牛绒混纺纱线而言,随着牦牛绒混纺比增加,纱线的强力提高,条干均匀度恶化。牦牛绒与羊毛混纺后,改善了牦牛绒纤维高支成纱的可纺性,拓展了牦牛绒纤维的应用领域,有利于开发不同风格的牦牛绒纱线。  相似文献   

6.
在毛纺精纺及半精纺纺纱系统分别开发了芳砜纶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纱线,设计织造了面料并测试了相关性能。结果表明,芳砜纶与羊毛纤维混纺织物在开发热防护服类产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表明,与采用毛精纺路线相比,利用半精纺系统开发芳砜纶纤维混纺纱线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芳纶1313与羊毛混纺高支纱的生产技术。采用紧密纺纱技术,纺制的纱线具有成纱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条干好、强力高、耐磨性好等优良特性;同时对其原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纱线性能测试、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羊毛羊绒类产品的抗菌处理,一般是通过与各类抗菌功能性纤维混纺或在织物后整理工艺负载抗菌剂来实现.本文采用色纺散纤在染色后处理阶段进行抗菌处理,然后通过半精纺色纺工艺生产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通过在散纤染色后处理阶段对纤维进行抗菌处理生产出的羊毛羊绒抗菌混纺纱线其纱线指标与抗菌性能优...  相似文献   

9.
选用细度为650tex的棉粗纱为鞘纱,3.33tex的涤纶长丝为芯纱,改变其混纺比及捻系数,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在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将纺制好的几组纱线进行条干不匀率、毛羽、单纱断裂强力等测试,并将纱线做切片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各种影响包芯纱性能的因素,给出了一组工艺参数来提高包芯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转杯混纺纱不仅具有耐磨性好、弹性足、抗起毛起球的优良性能,而且纺纱效率高。为了探讨不同假捻器对山羊绒/棉转杯混纺纱性能的影响,在RFR30转杯纺纱机上使用不同假捻器、转杯进行纺纱,测试并比较转杯纺山羊绒/棉混纺纱(混纺比12/88)的纱线性能。结果显示:对于线密度为23 tex和30 tex的山羊绒/棉混纺纱,盘香式陶瓷假捻器比4槽金属假捻器与光滑金属假捻器纺制的混纺纱线的毛羽少、强力高、条干CV值低。U型转杯混纺纱线毛羽较多,V型转杯纺混纺纱线条干较好。采用盘香式陶瓷假捻器,随着转杯速度的增加,纱线条干CV值增加、强力减小。山羊绒/棉纤维转杯混纺纱的实际纺纱线密度小于理论纺纱极限线密度。  相似文献   

11.
用山羊绒加工的纯山羊绒制品具有穿着舒适、保暖性强、绒面丰满、手感柔软滑糯、光泽柔和的独特风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粗纺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羊绒纺纱方法,粗纺细纱机有环锭和走锭两种,根据两种设备的可纺性能,采用同一条纺纱工艺路线,选取相同原绒作为纺纱原料,纺制76.9tex的纯山羊绒环锭纱和走锭纱,分别测试两种纱线的捻度、线密度、强力、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比较这两种不同纺纱方法的山羊绒纱线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走锭纺纱是生产羊绒纱线的最佳纺纱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探究柔洁纺技术对粘胶强捻纱质量和其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对相同工艺参数下粘胶强捻柔洁纺纱线与环锭纺纱线的均匀度、毛羽、单纱强力、捻缩率和表观结构进行测试对比,同时分析了相同规格柔洁纺和环锭纺粘胶强捻纱织物的强伸性、顶破性能、撕破性能、透气透湿性、吸湿性、柔软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柔洁纺粘胶强捻纱的毛羽少,条干均匀,强力高,捻缩率低;相比环锭纺粘胶强捻纱织物,柔洁纺粘胶强捻纱机织物的强伸性、顶破性能、撕破性能、透气透湿性、柔软性和抗起毛起球性显著提高,但吸湿性有所降低;柔洁纺粘胶强捻纱具有柔顺、整洁、牢固等特点,其机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优于环锭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功能性整理剂多是通过对织物表面涂层进行功能附入,织物经水洗后功能会明显减弱,且会出现手感不佳等问题,采用将粒径为5 nm左右的远红外抗菌功能晶体镶嵌到羊绒纤维鳞片结构层中的方法,使纤维具有永久性抗菌功能。采用功能性羊绒纤维、莫代尔及舒弹丝,通过精梳毛纺工艺系统与棉纺工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纺制功能性莫代尔/羊绒/舒弹丝45/30/25混纺纱,并对纺纱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混纺纱毛粒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保暖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喷气涡流纺纱技术气流加捻过程中落纤率较高导致纱线细节较多以及纱线结构中芯纤维平行伸直导致纱线强力较低的问题,提出自捻型喷气涡流纺纱技术,依据动摩擦原理,采用镭射激光加工处理,增大自由端纤维与空心锭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力,实现纤维在空心锭表面旋转运动过程中自身发生扭转后包缠到纱线中,增大纤维间的抱合力。同时基于流体力学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对比分析了传统型喷气涡流纺和自捻型喷气涡流纺空心锭结构参数、喷嘴内部近壁面处的流场特征和纱线结构性能,验证了自捻型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毛粗纺氨纶包芯纱的捻系数和氨纶牵伸倍数对粗纺弹力织物强伸性和弹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适合毛粗纺弹力织物性能的毛/氨包芯纱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赛络纺与包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用羊毛包覆镀银长丝纺制环锭包芯纱,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开发抗电磁辐射精纺面料。选取纱线的捻系数、线密度及织物紧度三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测试纱线强度和伸长以及织物电磁屏蔽效能(屏蔽效能可达50 dB)。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织物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是纱线线密度,即镀银长丝绝对含量。最终确定纱线线密度为23 tex,捻系数为540,织物紧度为90%。  相似文献   

17.
陶肖明  郭滢  冯杰  徐宾刚  华涛 《纺织学报》2013,34(6):120-125
本文主要回顾了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通过讨论其纺纱三角区的特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纺纱区捻度和张力分布的观察分析,系统地介绍了低扭矩纱的成纱原理。此外,结合示踪纤维技术,利用纱线结构连续测量分析系统对低扭矩环锭单纱和传统环锭单纱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低扭矩纱独特的结构特点,如非同轴异形螺旋线结构,纤维片段局部反转现象等。这些特点解释了低扭矩纱及其织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原因。同时,通过多个生产厂家提供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几代低扭矩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及其织物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具有低捻高强、低残余扭矩和毛羽少等特点,其针织物经多次水洗后歪斜变形小和手感好,机织物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力,断裂强力和耐磨擦性。最新一代低扭矩环锭纺纱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高支纯棉纱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负压式集聚纺能耗大的问题,设计了转轮集聚纺纱装置。选用粗纱定量为6.33 g/(10 m)的普梳棉粗纱为原料,采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与传统环锭纺,设计纺纱线密度分别为32.4、24.3、19.4 tex纺制纱线,并对其单纱线密度、断裂强度、毛羽、条干均匀度和捻度进行测试对比,客观评价该转轮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环锭纱相比,转轮集聚纱4 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量达40%~80%,单纱断裂强度下降1%~3%,断裂强力不匀率下降25%~50%,24.3和19.4 tex的单纱条干均匀度有3%~6%的轻微恶化,捻度基本无影响,说明使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可显著减少纱线的有害毛羽;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安装在前罗拉下方,可在环锭细纱机上快速安装与拆卸,实现传统环锭纺与集聚纺的便捷切换,同时该装置具有构造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紧密纺在精纺羊绒纺纱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紧密纺纱在精纺羊绒中应用后对纱线各项测试指标的改善效果,讨论了其在减少精纺羊绒纱的毛羽、改善纱线条干、提高纱线强力并最终降低针织纱捻度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了在普通精纺羊绒工艺上可采用紧密纺的结论,同时对解决精纺羊绒行业长期存在的羊绒衫鸡爪痕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选择国产B583细纱机传统纺和在其基础上改造的紧密纺设备,保持工艺参数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纺制原料为70支澳毛48.14%,1.5旦涤纶短纤51.86%,纱线密度均为14.2 tex、捻系数为320的紧密纺和传统纺混纺纱线,比较2种纱线的条干不匀率、强度伸长、粗细节、毛羽及耐磨性等主要性能.实验分析得出,紧密纺与传统纺纱线相比,强力增大,条干均匀度提高,粗节细节明显减少,尤其是1~9 mm的毛羽数量紧密纺均少于传统纺.因此,对传统毛纺细纱机,进行紧密纺改造,是提高毛纱和后道工序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