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疽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糖尿病足的证治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与糖尿病足(DF)都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本研究结合临床,从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大法等方面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探讨,认为脉管炎属于“虚瘀证”,而糖尿病足属于“热瘀证”。因此在辨治上应结合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的不同病机及临床特点,有的放矢,才能直捣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负压交替疗法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正负压治疗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3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7例进行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总有效率96.77%,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总有效率92.23%。作者改革了国外产品治疗舱口的袖套装置,减少了患者治疗时的不适。同时观察到治疗时以前从未报道的“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3.
寒邪病机的论述来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均对其有阐述及完善,而寒邪的病理实质是寒性收引、凝滞的病理状态,而并非单纯气候因素所致的病邪。因此,结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证候、中医"阴阳观"及对寒邪的认识,可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病机归纳为:脾肾阳虚为本,寒主收引、凝滞证候为标,热毒壅盛证候为其变。  相似文献   

4.
溶栓丸3号为主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3例刘正华河南省安阳市脉管炎医院(455000)范光芳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455000)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肢体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属中医“脱疽”范畴。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四肢血管疾病,尤以下肢多见。属中医“脱疽病”范畴。症见肢冷、酸胀、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营养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1996年5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患肢股动脉注射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并设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中西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观察150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随机分…  相似文献   

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桂 《吉林医学》1993,14(5):260-262
<正>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常见疾病,在目前依然占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的首位,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有20多种,尽管缺血临床表现和改善循环的方法相同,但由于病因不同,病机各异,病变独特,所以又有不同的治疗手段。否则,就很难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例如TAO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两个本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自身  相似文献   

7.
李俊海 《开卷有益》2006,(11):11-11
人们一谈到脉管炎就会想到足趾溃烂、坏疽及肢体残废,真可谓脉管炎“猛于虎也”.因此,一些游医及某些以盈利为惟一目的的医院不管患者下肢是何种血管病,一律称做“脉管炎”,甚至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称为“脉管炎”.其实二者绝非一种病.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病证同一”与辨证思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冠心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等方面,说明了中、西医在宏、微观认识上的统一;论述了冠心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病机是“心气虚、心脉瘀阻”,这一基本病机是冠心病中西医“病证同一”的基础;提出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新的辨证治疗思维模式:即首辨基本证,基本证由基本病枫叶与其相应的临床候组成;再辨主证,就是辨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证候或主要病机,主证由主要病机与相应的临床证候组成;最后是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9.
唐祖宣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撷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血管病包括周围血管动脉性疾病和周围血管静脉性疾病,本病为临床疑难常见病,预后差,致残率高.唐祖宣教授治疗本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强调按中医辨证分型及分期论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分为4型,阳虚型、热毒型、气虚血瘀型,阴阳俱虚型;血栓性静脉炎可分为3型,湿热蕴毒型、湿热瘀阻型、阳虚瘀阻型;红斑性肢痛症可用自拟解毒化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坏疽可为分3期,Ⅰ期(局部缺血期)、Ⅱ期(营养障碍期)、Ⅲ期(坏死期);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分为3期,初期、坏死期、恢复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分型及分期选择不同的药物及方法治疗,同病异治,可收显效.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然是医学难题。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文献报道,从病因病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现阶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报告,并对现有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发挥中西医不同诊疗体系优势,更好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入路径患者,分为血脉瘀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应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治疗;回顾非入路径患者住院病历,设置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血脉瘀阻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有效率达70%以上,且优于历史对照组(P0.05)。血脉瘀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历史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对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总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阐明其基本病机血瘀的发生与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既要注重血瘀共性,运用活血化瘀法,又要注意证的个性,配合其他治法,如内治法、外治法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方便收集2011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采用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的56例(61条患肢)脉管炎患者及60例(81条患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观察术后患者行走和患肢缺血状态、疼痛、皮肤等情况。结果142条患肢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26例剧烈静息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静脉搏动良好,肢端循环显著改善,皮肤温度较前升高。67例手术后患肢末梢即由青紫色变为暗红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坏疽足趾脱落,残端完全愈合,踝上大隐静脉触及搏动。结论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的“脉痹”“、脱疽”等范畴。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应从气虚血瘀立论,尤其对其早期患者,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大法。益气活血方是以益气药与活血药为主组成,可补气扶正、提高脏腑功能,使机体正气充足、血运旺盛,达到疏通血脉、通络止痛、祛瘀生新、破瘀散结、气血调和之目的。临床用药分为以补气为主,佐以化瘀;化瘀为主,辅以益气;化瘀、益气并重以及与其他药物配合等方法。针对其病因病机,创经验方黄芪通脉汤加减治之,其疗效肯定,远期效果良好,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静点脉络宁引起过敏反应3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临床还常用脉络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四肢急性动脉栓塞症、糖尿病坏疽、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等。近年来文献陆续报道其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心悸.但难以忍受的腰酸腰疼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复合病机”理论,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专方专药等角度进行文献分析,进而提出脑动脉硬化的基本病机特征是多因复合为患。临床治疗脑动脉硬化应基于基本病机随证加减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记忆力衰退、黏液性水肿、思维迟钝、行动缓慢、心率慢等症状。甲减症在中医研究中属“虚劳”、“虚损”范畴。该症的基本病机多因肾阳虚或脾阳虚、心阳虚所致。病位多出于肾、脾、心、肝四脏。甲减中医辨证多见于阴阳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痰湿瘀结证,临床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珏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63-864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组(逐瘀通脉组)40例和丹参片对照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采用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的变化。结果逐瘀通脉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对照组60%(18/30,P<0.01)。多普勒检查:逐瘀通脉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并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逐瘀通脉胶囊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以减少或消除血栓形成,临床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阴茎硬结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男性疾病,因其起病隐秘,病症复杂,病程缠绵且容易复发,同时伴阴茎疼痛、勃起障碍等症状,对男性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现代医学对于阴茎硬结症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作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阴茎硬结症属于中医络病范畴,以络病学说“易滞易瘀”的病理特点为基础,将“阳虚络瘀”视作阴茎硬结症的基本病机,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阴茎硬结症验案多例,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20.
从“瘀热”理论探析青春期月经病中的病机变化及温清饮方义。“瘀热”是青春期月经病中一种常见病理状态。临证时,应以原发病治疗原则为基础,在不同的病程阶段,辨明瘀、热程度及消长变化,灵活运用清热凉血化瘀治法,辨证加减温清饮,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