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低场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在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评价FE T2WI序列在骨挫伤中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骨挫伤均行X线平片、SE T1WI、SE T2WI和FE T2WI序列检查,35例另行CT检查。结果MRI检查共有124个骨挫伤病灶,其形态为斑片状或地图状及不规则状改变,信号不均匀。SE T1WI上发现105个病灶(85%),呈低信号;SE T2WI发现48个病灶(39%),呈高信号改变;FE T2WI序列发现120个病灶(97%),呈明显高信号改变;X线平片及CT未发现一个病灶。FE T2WI序列病灶检出率高于SE T1WI(0.025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X线平片、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小儿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患者47例,分析骨转移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特征,并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89.2%位于长管状骨、骨盆、头颅和脊柱.形态上包括溶骨型(71.4%)、混合型(28.6%)和单纯成骨型.X线和CT表现为虫蚀样、不规则、极小透光区,部分伴有硬化边缘或骨膜反应.CT在头颅、骨盆、椎体等部位显示更细微、更广泛的病变.MRI骨髓侵犯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MRI发现髓内转移的时间早于CT和X线,显示病变范围更大.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的基本影像学方法,为观察长骨转移最佳方法;CT利于显示骨结构重叠较多部位的病变和细节;MRI早期发现髓内、椎管内转移.  相似文献   

3.
脊柱外伤的平片、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片、CT、MRI对脊柱外伤不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7例脊柱外伤的X线平片、CT、MRI图像,对椎体附件骨折检出率、脊柱曲度改变、碎骨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平片、CT、MRI检出压缩骨折椎体均为46个,分辨出椎体碎骨片分别是47、134、84块.MRI还检出12个单纯骨挫伤的椎体.CT、MRI显示34块碎骨片压迫脊髓、51个椎间盘形态改变.结论 对脊柱外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CT对骨折线、碎骨片移位显示最佳;MRI能显示骨折、骨挫伤、脊髓、椎间盘、神经根、韧带、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上可疑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16例患者CT扫描前均采用X线片检查。并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0例,可疑诊断6例,螺旋CT均予以诊断。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时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OCD)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发生存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及腓骨各2例。在X线平片上FOCD病灶表现为三角形或碟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CT表现为半圆或三角形骨缺损,内含软组织密度,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足踝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X线平片漏诊,而后经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并多平面重建的足踝隐匿性骨折患者资料.结果 CT扫描显示本组50例骨折部位包括外踝15例,距骨7例,跟骨6例,骰状骨4例,舟骨5例,跖骨4例,内踝6例,第一楔骨2例及趾骨1例.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准确显示足踝部骨折碎块大小、骨折线方向、移位程度及关节受累范围.结论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对足踝隐匿性骨折作出准确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性骨折的MRI分析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3例,胫骨近端8例,胸腰段椎体5例。结果 本组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11例(11/16)股骨髁及胫骨近端受伤病例中3例(3/16)T1WI见骨皮质下线状信信号带改变,8例(8/16)显示由关节面下向骨干走行的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改变;在T2WI上对应于T1WI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T1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显示水肿带信号明显增强、增宽。2例股骨髁和1例胫骨近端病例同时行CT检查,示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确切骨折征像。5例(5/16)胸腰段椎体MR T1WI、T2WI示椎体中央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结论 MRI能够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隐性骨折,X线检查后行MRI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姗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57-135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MRI)成像检查在临床中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128例,经MSCT、MRI、X线检测骨折部位,计算总检出数及阳性检出率,探讨两者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优势以及特异性。结果 MSCT 诊断骨折106例,阳性检出率82.81%;经MRI检查,T1WI扫描显示骨折121例,阳性检出率94.53%,T2WI骨折显示率100.0%,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RI在骨挫伤中显影率高,对于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MSCT与MRI合用,为骨折患者的临床鉴定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车祸伤后,常规X线、普通CT检查阴性,但怀疑有骨折或临床症状明显者行MSCT和MRI检查。结果 MSCT检查发现52例细微骨折,其中鼻骨骨折8例,颅底骨折9例,脊柱骨折6例,肋骨骨折10例、骨关节骨折19例;另17例MSCT检查未见骨折征象,再行MRI检查并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脊柱骨折5例,骨关节骨折12例。结论 MSCT检查能发现常规X线与普通CT未能发现的细微骨折,对特殊部位,如颅底、肋骨骨折诊断有明显优势,对骨折的类型、骨折线涉及范围有较准确的诊断;而MRI检查可显示不能被MSCT所发现的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MSCT与MRI联合应用,可为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交通事故的医疗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和MRI图像上液-液平面征象对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ABC的平片、CT和MR表现,并用双盲法测试单纯平片和综合影像分析(平片、CT、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单纯平片诊断符合率低于综合影像诊断;2.CT和MR有助于显示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病灶内的特征:3.在CT和MRI上ABC可见到液-液平面征。结论:CT和MRI上的液-液平面征是ABC较特征性的征象。综合性影像检查能提高AB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短反转时间快速反转恢复(STIR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60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其中,35例有关节镜资料证实,对膝关节外伤的患者于外伤后2h~7d行STIR FIR序列、扰相梯度T2加权(Spoiled gradient T2 Weighted Image,GRE T2WI)序列并对其磁共振影像(MRI)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扰相GRE T2WI序列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4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4例,半月板损伤21例,骨挫伤21例,骨挫伤区或其周围发现隐性骨折线19条;STIR序列检出前交叉韧带损伤41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5例,半月板损伤21例,骨挫伤60例,骨挫伤区或其周围发现隐性骨折线182条。结论 与GRE T2WI序列比较,STIR F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中的骨挫伤、隐性骨折具有更明显的诊断优势,可作为膝关节外伤MRI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4.
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外伤性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骨挫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其T1WI、T2WI及STIR上信号改变。结果:本组53例当中X线及CT均未见骨折征象。MRI检查发现骨挫伤53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侧副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6例,合并有膝关节积液26例。T1WI检出骨挫伤49例,T2WI检出47例,STIR检出53例,骨挫伤表现为斑片状、地图状、T1WI低信号、T2WI、STIR高信号。结论:磁共振是目前膝关节骨挫伤的最佳有较检查方法,其中ST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与严重程度,是检查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5.
低场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场强(0.35T)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敏感性,并与X线平片及常规CT检查结果比较。方法64例有膝关节外伤史及相应临床表现的患者,于外伤后1d至3个月内均经自旋回波(SE)和快速自旋回波(FSE)磁共振成像,21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10例又经常规CT检查。对所有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分析,并与X线及CT所见进行了对比。结果在接受X线平片检查的21例中,各种异常见于15例,其诊断敏感性为72%。在常规cT检查的10例中,骨折、隐匿性骨折及半月板损伤分别见于2,3和1例,其诊断敏感性为60%。在MRI检查的64例中,骨挫伤见于40例(66处),合关骨折及隐匿性骨折23处,合并韧带损伤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3例,仅2例未见异常。MRI诊断膝关节外伤的敏感性为97%。结论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X线平片或常规CT。合理选用磁共振扫描序列与参数,能够准确地诊断膝关节外伤。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及愈合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骨挫伤MRI特征及其愈合时间。方法选择32例膝关节骨挫伤的病例,通过随访1、3、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MRI信号的改变。结果1个月后复查骨挫伤范围增大者7例,完全消失5例,缩小20例;32例骨挫伤在3个月后复查范围未见增大,完全消失14例;6~12个月完全消失7例,6例在1年后骨挫伤信号还没完全消失。结论MRI能早期诊断骨挫伤,膝关节骨挫伤的范围在短期内可以增大,完全消失部分需要1年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骨挫伤45处,合并韧带损伤12处,半月板损伤5例,软骨损伤2例。根据骨挫伤MR表现分为3型:Ⅰ型(14例),为邻近膝关节骨骺或干骺端松质骨内斑片状、地图状异常信号改变,边缘模糊。Ⅱ型(5例),除与I型表现相似外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Ⅲ型(13型),为紧靠皮质下局灶性的异常信号区。结论 MRI能揭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理改变,准确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及有无其它附属结构的损伤,是膝关节骨挫伤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损伤的MRI分析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特征、病理基础、诊断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0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半月板损伤234例,表现为三角形的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的高信号;关节软骨损伤142例,表现为关节面线形低信号影内出现点条状高信号或连续性中断;韧带损伤者224例,表现为条带状低信号影增粗、边缘呈波浪状或连续性中断,内可出现高信号,中断处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组织充填;隐匿性骨折55例,表现为受累骨端内出现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MRI在诊断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及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优越性,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和超低场MR在膝关节细微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证实的膝关节细微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资料。结果 16例,左侧6例,右侧10例;X线检出5处髁间突骨折,1处可疑胫骨平台骨折;CT检出12处微骨折,4处髁间突骨折;MR检出25处骨挫伤,9处微骨折。结论 在外伤后膝关节细微损伤的检查中,超低场MR是一种较佳的检查方法;X线平片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应结合MR检查。CT可以作为评价膝关节细微损伤的一种补充方法,但不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0.
MRI脂肪抑制序列在急性膝关节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RI脂肪抑制序列对急性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外伤性膝关节损伤55例,其中,X线和CT检查有骨折17例,未发现骨折38例。行MRI常规TiWI和质子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冠状位或加轴位扫描。结果 常规X线或CT发现骨折17例,MRI除显示骨折线外能显示其周围的骨挫伤;38例X线和CT检查未发现骨折者,MRI发现骨挫伤,T1WI表现为线条状、网格状或地图样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为高信号。结论 MRI脂肪抑制序列能清晰显示常规X线难以显示的骨髓水肿、出血和骨小梁微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