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建立了中国实验快堆钠火气溶胶的去除方法。方法采用湿式除尘器与干式过滤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实验装置。当钠气溶胶入口浓度大于7mg/L时,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效率大于85%,而总的净化效率为96%±2%;当钠气溶胶的入口浓度大于1mg/L而小于7mg/L时,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效率大于74%,而总净化效率为87%±2%;当入口气溶胶浓度小于1 mg/L时,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效率为40%,而总的净化效率只有50%左右。气溶胶经过净化后,通风系统的出口气溶胶浓度小于0.5 mg/L。文章还对气溶胶的行为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放废液中的硝酸根、硫酸根含量约为40、4g/L。分析硝酸根时,需把样品稀释10000倍,分析硫酸根时,需把样品稀释1000倍,以使样品中的硝酸根、硫酸根浓度为几mg/L。使用EP-2000离子色谱仪(北京历元电子仪器技贸公司产),按如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淋洗液(1.8mmol/L碳酸氢钠-1.7mmol/L碳酸钠):流速2.0mL/min,灵敏度100μs,进样体积100μL:电化学自动再生抑制器(北京历元电子仪器技贸公司产)。  相似文献   

3.
李莹  万明  陈晓峰  任金发  孔平 《辐射防护》2004,24(5):297-313
本文报道了江西省石煤开发利用过程中,石煤矿区室内(碳化砖房)、外7辐射水平和年均氡浓度,石煤、石煤渣、碳化砖、矿区土壤、石煤矿坑道排放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和重要非放元素的调查方法和主要结果。并计算了石煤矿区(居住碳化砖房)居民的附加剂量。结果表明:1)石煤矿区室内(碳化砖房)、外γ辐射剂量率按调查的三县平均(下同)分别为268nGy/h和278nGy/h;2)碳化砖建筑物室内年平均氡浓度85.7Bq/m^3;3)石煤中^238U和^226Ra的含量均约为1.5kth/kg,石煤渣、碳化砖中均约为0.9kth/kg,矿区土壤中分别约为0.5kth/kg和0.4kth/kg,分别是当地土壤背景值的8.1倍和6.4倍;4)石煤中也伴生许多有毒有害的非放物质,石煤、石煤渣、碳化砖、矿区土壤中的Cu、Cd、Cr、Zn、As含量高于当地背景值,剧毒元素Cd、As污染严重,矿区土壤中Cd和As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的3.1倍和1.4倍;5)石煤矿坑道排放废水中U、Th、^226Ra、^40K的含量分别为17.5μg/L、7.0μg/L、141mBq/L、333mBq/L;6)石煤矿区(居住碳化砖房)的居民因γ辐射外照射和吸人氡子体所致附加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87mSv和1.0mSv,合计1.9mSv;7)有相当一部分石煤渣不能以质量分数大于20%用于建材。  相似文献   

4.
对本公司研制的^89SrCl2注射液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8Sr通过中子辐照反应^88Sr(n,γ)^89Sr及相关无菌工艺制得的^89SrCl2注射液的放射性核纯度不低于99.0%,放射性浓度不低于37GBq/L,pH为4.0~7.5,含铝量≤2mg/L,含锶量≤12.5g/L,细菌内毒素含量小于15EU/mL,无菌检验结果均无细菌生长。根据试生产^89SrCl2注射液的质量情况,制定了内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用作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的氧化铁溶液理化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大分子包埋氧化铁微粒溶液用作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的可能性,测定其铁含量、粘度、密度、分子大小、磁化率等理化性质;在核磁共振诊断仪上测定铁浓度随T1、T2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得到氧化铁微粒溶液的铁溶液为8.5g/L,用电镜测定的颗粒大小为10nm,粘度为0.00168Pa.s,当微粒溶液铁浓度为0.1mmol/L时,T2信号强度的下降大于50%,T1信号强度在铁浓度为0.2-0.4mmol/L时,有一峰值,然后下降。溶液放置1年,无大颗粒和明显沉淀物出现。说明本实验制备的葡聚糖包埋氧化铁溶液颗粒均匀,悬浮性好,在核磁共振诊断上显示出,随着铁浓度的增加,T2信号强度下降快,适于用作核磁共振造影的阴性增强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性水质中催化剂用量对催化联氨除氧效果的影响.试验条件为:温度10℃、20℃、30℃,初始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0.0~10.8 mg/L(10℃)、8.2~8.6 mg/L(20℃)、7.0~7.4 mg/L(30℃),联氨用量为水中初始溶解氧含量的6倍、3倍.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600~50 цg/L时,水中溶解氧含量均可降至100цg/L以下.  相似文献   

7.
废水组分对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铀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柱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含铀废水中其它组分对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铀废水工艺过程除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存在的常量阴离子、三乙醇胺和机油等不同程度影响树脂的交换效率或降低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当溶液中c(CO2-3)≥0.24mol/L、c(HCO3)≥0.28mol/L、c(SO2-3)≥0.23mol/L、c(Cl)>0.09mol/L时,出水铀质量浓度大于20μg/L;树脂可允许通过的最大三乙醇胺浓度不应超过250mg/L;树脂中机油含量大于1%时,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下降16%;树脂中机油含量大于11%时,树脂几乎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8.
1995-2009年我国近岸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水平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1995-2009年我国近岸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监测结果。各海域海水中U、Th、226Ra、90sr、137cs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渤海,84.3、0.5、19.5、4.0、2.5mBq/L;黄海,86.8、8.1、2.1、1.9、2.0mBq/L;东海,74.4、3.4、9.0、6.0,0.9mBq/L;南海,76.6、4.0、7.7、1.7、1.5mBq/L。田湾核电基地近岸海域海水中Th“236a、90Sr、137Cs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8.1、2.1、1.9、1.4mBq/L;秦山核电基地近岸海域海水中90Sr、137cs分别为4.6、0.7mBq/L;大亚湾/岭澳核电基地近岸海域海水中u、Th、236Ra、90sr、137cs分别为68.2、14.5、6.9、1.3、2.2mBq/L。与参考值相比,各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三大核电基地的监测结果与本底调查值相比,亦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Ag靶用于加速器生产^109Cd,核反应为^109Ag(p,n)^109Cd。本工作采用电沉积法制备Ag靶。通过对影响电沉积Ag靶层质量及厚度的各种因素的实验,确定了Ag靶制备工艺条件如下:ρ(Ag^+)=20~50g/L,ρ(KNO3)=10-30g/L,φ(NH4OH)=0.1~0.2。用此工艺条件,制备出质量厚度大于100mg/cm^2、表面光滑、镀层致密的Ag靶。  相似文献   

10.
腐殖酸对237Np在石英砂柱中迁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东  刘志辉  游志均  李祯堂 《辐射防护》2004,24(6):383-387,402
采用阶梯法和脉冲法分别将腐殖酸和^237Np注入石英砂柱中,研究了腐殖酸存在时对^237Np迁移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流量为0.08mL/min的情况下,腐殖酸浓度从0增大至10mg/L时,^2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加快,浓度继续升高到20mg/L、50mg/L后未见显著变化;^2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滞留因腐殖酸的存在而有减轻趋势(从无腐殖酸时的8.3%到HA为50mg/L时的5.0%)。滞留在石英砂柱中的^237Np,除了与吸附在石英砂上的腐殖酸结合外,至少还存在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1.
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化物的测定方法应用于核素迁移实验中,建立了地下水和黄土中溴离子(Br-)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吸光度随Br-浓度的变化,得出该方法的最高检测浓度为3.43mg/L。研究了温度对Br-浓度吸光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测定温度为30℃;对土样实验中的沉淀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3%,回收率为94.2%~104.5%,可满足核素迁移实验中示踪剂Br-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利用FeSO4絮凝沉淀处理含^241Am废水时,在各种絮凝条件下絮凝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絮凝剂中Fe^3+浓度为40mg/L,废水的pH值为8.5~10,曝气速率在0.10L/min~0.14L/min之间时,絮凝体颗粒粒径较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优势粒径范围为7500~20000nm,该粒径范围的絮凝颗粒占总体份额大于82%。在此条件下,经絮凝沉淀结合中空纤维膜微滤工艺处理含^241Am废水的去污效率达到99.9%,对废水浓缩系数可达180。  相似文献   

13.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4年,基地外围环境水体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外围地区陆地环境淡水(饮用水、湖塘水、井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67、157、4.4、0.3mBq/L,^3H为1.4Bq/L,雨水中^3H为2.0Bq/L;正常排放下,基地附近海域水样中^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1.4、0.7mBq/L,^3H为I.0Bq/L;第一期核电厂三回路冷却水总β、^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2.6、4.1、1.0mBq/L,^3H为2.IBq/L,排放口海水^3H平均浓度为1.4Bq/Lo与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水体放射性水平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基地外围环境陆地淡水和附近海域海水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γ-硫脲基丙基锗倍半硫化物,进行了^99Tc^m的标记,在配体量为0.5mg,SnCl2量为0.1mg,pH=8.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0min时,标记率可达84.2%。配合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浓集在肺中,其次是肝脏。在标记物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测得它对KB(人鼻咽癌),HCT(人结肠癌)和Bel(人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9.0%,76.9%,44.7%。  相似文献   

15.
~(125)I-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神经生长因子(^125I-NGF),放化纯度大于95%。经静注和肌注两种途径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测定了小鼠血浆中NGF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静注^125I-NGF后的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胴注^125I-NGF小鼠体内代谢符合-房屋分布模型。按剂量25μg/kg静注^125I-NGF后,测得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3.65h。按剂量75,25,10,3.3μg/g肌注^125I-NGF,测得消除相半衰期(t1/g(β))分别为1.79,2.25,2.30,3.24h,平均达峰时间(tmax)为0.58h,平均血浆清除率(CLs)为0.37L/(h.kg),表现分布容积(Vd )为1.18L/kg,体内平均滞留时间(tr)为2.78h。  相似文献   

16.
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安徽省石煤储藏量占全国的90%以上。1991~1993年,由国家环保局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合作,组织开展了“放射性伴生石煤矿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研究”调查,其中,上述5省石煤矿区土壤、石煤(渣)、碳化砖、水和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是其主要项目之一。调查中采集土壤样品39个,水样34个,气溶胶样品8个,石煤样品81个,石煤渣样品58个,碳化砖样品44个。调查结果表明:5省被调查石煤矿区土壤中^238U和^236Ra平均含量分别为0.37和0.24kBq/kg;石煤、石煤渣和碳化砖中^226Ra的平均含量分别约为1.3、1.4和0.9kBq/kg;矿区排出水样中天然铀和^226Ra平均浓度分别为33μg/L和58mBq/L;矿区外水塘和江河水样中天然铀和^226Ra平均浓度为分别3.4μg/L和45mBq/L;矿区气溶胶样品^238U和^226Ra平均浓度分别为0.6和0.5mBq/m^3。  相似文献   

17.
1992~2005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放射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992~2005年,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和各种介质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如下:在正常运行下,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7辐射剂量率平均为96nGy/h;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比活度分别为0.11、0.45mBq/m^3;环境大气中^3H浓度为71.6mBq/m^3,^14CO2浓度为0.30Bq/g(碳);沉降物总β比活度为0.81Bq/m^2d;陆地环境淡水(饮用水、湖塘水、井水)中总α、总β、^90Sr、^137Cs浓度分别为65、151、4.4、0.3mBq/L,^3H为1.0Bq/L,雨水^3H浓度为2.8Bq/L;正常排放下基地附近海域海水样品^90Sr、^137Cs平均浓度分别为5.4、0.7mBq/L,^3H为1.0Bq/L;土壤、湖塘泥、潮间带土、海底泥^137Cs平均比活度分别为3.3、1.9、2.4、1.1Bq/kg(干重);食用植物样品中,大米^90Sr、^137Cs、^3H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06、0.14、0.4Bq/kg,青菜为0.27、0.04、3.1Bq/kg(鲜重),萝卜为0.10、0.03、2.5Bq/kg(鲜重);指示植物样品中,茶叶^90Sr、^137Cs、^3H平均比活度分别为3.4、0.49Bq/kg(干重)和4.6Bq/kg(鲜重),松针分别为9.8、0.10、7.7Bq/kg(鲜重);肉类动物样品中,猪肉^90Sr、^137Cs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06、0.08Bq/kg(鲜重),羊肉为0.11、0.03Bq/kg(鲜重),牛奶为0.03、0.02Bq/k(鲜重),奶粉^137Cs平均比活度为0.18Bq/kg(干重),鲻鱼^90Sr、^137Cs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13、0.05Bq/kg(鲜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氚化水(HTO)蒸汽晚上和白天短期释放情况下花生对HTO的吸收和有机氚(OBT)形成的差异,利用盆栽试验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分白天和晚上模拟HTO的短期释放,并在试验结束和收获时分别测量叶子和果实中组织自由水氚(TFWT)和OBT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叶子晚上对HTO的吸收小于白天。开花下针期晚上暴露试验结束时,叶子中TFWT和OBT的相对浓度分别是白天相应值的1/6和1/3;收获时叶子中的TFWT和OBT均小于暴露试验结束时的值。结荚期晚上暴露试验结束时,花生叶子和果实中TFWT和OBT的相对浓度分别是白天相应值的1/3、2/3和2/3、1.13倍,收获时果实中的TFWT大于暴露试验结束时的值,叶子中OBT的相对浓度为暴露试验结束时的1.7倍,果实中OBT相对浓度却减少为原来的1/4;而白天试验收获时叶子中OBT的相对浓度小于试验结束时的值,但果实中OBT的相对浓度大于暴露试验结束时的值。表明HTO在不同生育期白天和晚上释放情况下,花生叶子和果实中TFWT和OBT的变化趋势不同,所以在气态氚短期释放情况下预测植物中的OBT浓度时,应根据不同的释放时间选择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
大鼠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 000,而正常大鼠尿液中的大鼠白蛋白含量一般为2~20mg/L,采用酶联分析直接测出正常大鼠尿样中的大鼠白蛋白含量对药物代谢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少根根霉吸附~(241)Am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少根根霉吸附^241Am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当^241Am起始浓度为5.6-111MBq/L,pH=1-3,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1.3g/L时,吸附量为4.2-79.4MBq/g,吸附率达99%左右,吸附在1h左右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10-45℃之间变化对吸附影响不大。pH=1-3时,吸附率最大。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0.2-2.5g/L时,对吸附率影响不大。^241Am液相浓度与吸附量符合Freundlich经验公式。2000多倍的金、银存在时,对少根根霉吸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