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刘莉  胡成平  李瑛  冯俊涛  荀秋芬 《海南医学》2016,(17):2783-278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病情控制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轻、中度持续期哮喘患者160例,参照随机量表将其分为干预组(心理+药物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8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入组及治疗结束时两次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试、肺功能检测和哮喘控制测试(ACT),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肺功能及哮喘病情控制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6.25%vs 22.5%)、抑郁发生率(7.5%vs 16.25%)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1%[(13.99±4.23)%vs (10.26±3.24)%]、△PEF%[(14.06±4.39)%vs (10.07±3.49)%]、△MMEF%[(13.76±5.90)%vs (9.97±3.78)%]比较,干预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哮喘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较之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台州地区部分汉族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与抑郁情绪存在的相关性,分析哮喘患者抑郁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哮喘患者126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100例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并诊断为健康的汉族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抑郁情绪,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估哮喘控制水平。采用ACT将126例哮喘患者分为未控制组(14例)、部分控制组(81例)、控制组(31例),分析抑郁情绪与哮喘控制水平关系。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将哮喘患者分为单纯哮喘组(76例)及哮喘合并抑郁组(50例),行肺功能检测,评估两组间肺功能差异。结果哮喘患者的抑郁发生率(39.68%)远高于对照健康人群(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控制组的抑郁指数高于部分控制组及控制组(P0.05),ACT评分与抑郁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r=-0.438,P=0.000)。单纯哮喘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及ACT评分均较哮喘合并抑郁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台州地区部分汉族哮喘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与哮喘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抑郁可降低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哮喘患者一般情况、焦虑抑郁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分、肺功能之间的异同及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早晨8时皮质醇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低皮质醇组和正常皮质醇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皮质醇水平、焦虑抑郁评分、ACT评分、肺功能等指标,同时分析哮喘患者皮质醇水平与一般情况、焦虑抑郁评分、ACT评分、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低皮质醇组哮喘患者病程长,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正常皮质醇组,ACT评分、肺功能均低于正常皮质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哮喘患者皮质醇与病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03~-0.639, P0.05),与ACT评分、肺功能呈正相关(r=0.370~0.442, P0.05)。结论:哮喘患者皮质醇水平与焦虑抑郁情况、病程、控制情况、肺功能具有相关性,低皮质醇组哮喘患者病程更长,焦虑抑郁更明显,肺功能及控制情况更差,检测皮质醇水平对哮喘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运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56例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中,焦虑20例,抑郁18例。焦虑阳性组的总体健康状态、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焦虑阴性组(P<0.05),疲倦、疼痛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焦虑阴性组(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阳性组总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均与总体健康状态及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其他因子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住院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生命质量总体水平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郁或焦虑症状与哮喘控制及哮喘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控制量表(ACQ)、哮喘相关生活质量评定表(AQL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56例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及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行评定,并测定其肺功能值(FEV1、FVC、PEF).根据抑郁和焦虑评分将哮喘患者分为无抑郁和/或焦虑组(NADG)、抑郁组(DG)、焦虑组(AG)、抑郁合并焦虑组(ADG),比较各组间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值的差异,并建立哮喘控制水平和哮喘相关生活质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65%存在抑郁或焦虑中的至少一种症状,其中抑郁占18%,焦虑占5%,抑郁合并焦虑占4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抑郁在关于ACQ的模型中有独立的相关性(P=0.029, R2=0.02),在关于AQLQ的模型中亦有独立的相关作用(P<0.001, R2=0.06),而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在两模型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效应.结论 抑郁影响哮喘控制和生活质量水平,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均与两者无明显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评估哮喘控制水平需考虑抑郁性负面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和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情绪和应对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和化疗期的情绪、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9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焦虑水平最高,术后抑郁水平最高;面对均数从术前到化疗末期逐渐增加,回避均数术前到化疗中期减小,化疗末期增加,屈服均数在化疗初期最高,随后又减小;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与面对负相关(r=-0.209,P<0.05),与回避正相关(r=0.278,P<0.01);术前抑郁与面对负相关(r=-0.313,P<0.01),与回避正相关(r=0.398,P<0.001),与屈服正相关(r=0.304,P<0.01);术后抑郁与回避正相关(r=0.212,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医学应对方式以回避为主,化疗期以面对为主;面对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回避应对较高的患者,潜在较高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探讨社会支持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CKD患者118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先后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社会支持对CK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CKD患者焦虑阳性率为24.58%,焦虑自评量表平均总粗分(35.11±7.39)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分(P<0.01);抑郁阳性率为41.53%,抑郁自评量表平均总粗分(39.19±8.32)分,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分(P<0.01)。社会支持分为(40.9±7.9)分,与焦虑(r=-0.28,P<0.01)、抑郁(r=-0.22,P<0.05)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社会支持为焦虑的保护因素[OR=0.534,95%CI(0.30~0.95),P<0.05];女性[OR=2.316,95%CI(1.01~5.30),P<0.05]、CKD分期[OR=1.536,95%CI(1.07~2.22),P<0.05]均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焦虑、抑郁的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社会支持是CKD患者焦虑情绪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社会支持与衰弱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31.5%存在衰弱;社会支持与衰弱呈显著负相关(r=-0.292,P<0.01),焦虑、抑郁与衰弱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1)(r=0.413,P<0.01),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r=-0.226,P<0.01)(r=-0.337,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焦虑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衰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抑郁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衰弱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焦虑抑郁在社会支持与衰弱之间起中介作用,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和减少焦虑抑郁的产生是延缓衰弱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定。结果:哮喘患者SAS和SD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SAS和SDS评分高于治疗后。结论:哮喘患者与健康组间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焦虑抑郁情绪与哮喘发作和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在我院诊治过的120 例青少年哮喘患者及110 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情况较差,影响因素依次为病程、性别、过去6 个月有无发生过重度哮喘;焦虑与生活质量(P<0.05)、情感(P<0.01) 及总分(P<0.05) 存在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病程长、女性及过去6 个月发生重度哮喘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谈鹰  王庄  王亚仙 《浙江医学》2014,(8):666-667,6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 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 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 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4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两组,NYHAⅠ、Ⅱ级为B组,NYHAⅢ、Ⅳ级为C组,另选40例健康对照组为A组,分别检测其GFR、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比较结果可见: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121.14±5.03)、(87.26±4.33)、(76.01±3.83)mL/(min.1.73 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水平A组〈B组〈C组,分别为(81.98±18.19)、(753.13±198.06)、(2321.31±644.24)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Dd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48.44±7.82)、(51.70±7.01)、(57.68±9.30)mm,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65.70±8.11)%、(51.86±7.68)%、(37.59±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相关性分析比较:GFR与LVIDd呈负相关(r=-0.289,P〈0.05),GFR与LVEF呈正相关(r=0.461,P〈0.01);NT-proBNP与LVIDd呈正相关(r=0.287,P〈0.05),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37,P〈0.01);提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亦可以表现GFR下降,NT-proBNP表达上调。结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即开始出现GFR下降及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伴焦虑抑郁情绪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5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作筛查,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同时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HAD评分及肺功能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05例难治性哮喘患者中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75人(71.42%).经治疗,随焦虑抑郁程度的下降,哮喘控制程度也在改善.治疗后研究组H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67±2.32)分vs (11.94±3.02)分,t=2.06,P<0.05)];研究组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4.54±3.14)分vs (11.25±3.06)分,t=4.59,P<0.01)];研究组FEV 1% pre(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55.29± 5.72) vs (43.36±7.13),t=8.02,P<0.01)].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与血管假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或微小病变〈50%除外冠心病者25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vWF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析IL-17与vWF、CRP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AMI组白细胞计数[(7.93±2.86)×109/L]高于SAP组[(6.33±1.53)×109/L]、UAP组[(7.50±2.39)×109/L]及对照组[(6.50±1.3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27);SAP组、UAP组、AMI组Gensini评分[25.80(3.00,68.00)、25.25(4.00,116.00)、36.00(4.00,100.00)分]高于对照组[1.84(0.00,11.0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②AMI组、UAP组、SAP组患者血清IL-17、vWF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SAP组间血清IL-17、vWF水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P〈0.01);SAP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UAP组CRP水平[(15.13±8.59)、(8.36±3.08)mg/L]均高于对照组[(3.67±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分别与vWF(r=0.610,P〈0.01)、CRP(r=0.568,P〈0.01)成正相关,IL-17与Gensini评分亦成正相关(r=0.438,P〈0.01)。结论 IL-17、vWF、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促进vWF、CRP产生,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沈慧 《河北医学》2014,(3):516-5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卵巢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卵巢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舒适护理将卵巢癌化疗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卵巢癌护理措施,而B组患者则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B组患者焦虑标准分(41.29&#177;4.53)分、抑郁标准分(42.45&#177;4.46)分明显低于A组的(P<0.05),而B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92.45&#177;5.4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适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依据尿蛋白/肌酐比(ACR)和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5例),微量蛋白尿组(36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0例),肾功能衰竭组(21例),以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尿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肝功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量、尿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尿L-FAB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P <0.01),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健康组( P<0.05),微量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组( P <0.01),临床白蛋白组尿L-FABP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组( P<0.01),肾功能衰竭组尿L-FABP水平高于临床白蛋白组( P <0.01);尿L-FABP水平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呈负相关( r =-0.812, P <0.01),尿L-FABP水平与Scr呈正相关( r =0.901, P <0.01),与HbA1c无关( P >0.05)。结论尿L-FABP水平不但可以更早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可以监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单独用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克罗米芬、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1142,P<0.05);治疗后两组FSH、LH、T、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极显著(t=2.8107,P<0.01;t=6.0965,P<0.01;t=18.5510,P<0.01;t=8.171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FSH、LH、T、FIN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t=1.9873,P<0.05;t=2.8220, P<0.05;t=2.3198,P<0.05;t=1.9794,P<0.05);此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5%,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并能改善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家庭功能之间,以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按照HAMD-17总分将患者及其家属分组后,探讨抑郁症严重程度对家庭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及其家属的行为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5)。HAMD-17总分与患者的问题解决(r=0.391,P〈0.01)、沟通(r=0.376,P〈0.01)、家庭角色(r=0.437,P〈0.01)、行为控制(r=0.427,P〈0.01)、情感卷入(r=0.299,P〈0.05)、总体功能(r=0.294,P〈0.05)显著相关;与家属的问题解决(r=0.362,P〈0.01)、沟通(r=0.303,P〈0.05)显著相关。急性发作组患者及家属的家庭角色(t=2.984,P〈0.01)、总体功能(t=2.967,P〈0.01)、问题解决(t=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组患者及家属的行为控制(t=-4.9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行为控制(H=11.353,P〈0.01)、问题解决(H=7.527,P〈0.05)、家庭角色(H=7.480,P〈0.05)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功能差异不明显,但抑郁症状会扩大两者的差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更加明显;抑郁症状对家庭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解决和沟通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CHF患者为CHF组,以68例健康查体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TGF-β_1、CTGF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清TGF-β_1、CTGF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TGF-β_1、CTGF升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TGF-β_1、CTGF均与LVEF呈负相关(r=-0.638,P<0.01;r=-0.743,P<0.01),与LVMI(r=0.630,P<0.01;r=0.748,P<0.01)、心功能分级(r=0.647,P<0.01;r=0.753,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GF-β_1、CTGF共同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CTGF水平可作为诊断及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唐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32-133,135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哮喘知识和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和教育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每组58例。结果健康教育前,教育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总分分别为(54.37±8.37)和(54.02±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健康知识总分分别为(70.60±10.11)和(55.39±8.5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对照组和教育组ACT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教育组内完全控制和控制良好者的比例为7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5%(P〈0.01);而教育组哮喘没有得到控制的比例为2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55%(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的哮喘知识,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提高其哮喘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