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应德琴 《中国药房》2012,(28):2642-264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0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并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48h的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临床变化、住院时间和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有7例患者死亡,对照组5例,治疗组2例。治疗组48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C反应蛋白水平、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创正压通气时间((6.0±4.2)d)和住院时间((10.9±2.6)d)少于对照组((8.2±2.8)d、(14.2±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肯定,且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严薇  孔洁洁  于咏梅  葛矜 《医药导报》2011,30(7):902-904
目的 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 mg&#8226;d-1,未用溶栓、降纤药物,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如控制血糖和血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定,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4%(χ2=6.76,P<0.05);治疗组NFDS评分由(29.00±7.47)分降为(20.00±11.63)分,降幅为(9.00±4.72)分,对照组NFDS评分由(30.00±7.52)分降为(24.00±10.86)分,降幅为(6.00±3.90)分.治疗组与对照组NFDS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辅助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家辉  霍大浪 《中国药房》2009,(27):2143-214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患者7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7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4周。测定肝功能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67.57%(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香丹注射液可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治疗组在麻醉前至手术开始后2 h内,予乌司他丁10万U+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术后3 d每日予乌司他丁10万U+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bid;对照组在相同时段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结果:治疗组术后d 1时的NK细胞数目升高(12±s6)×106.L-1,白细胞介素2升高(244±68)ng.L-1,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256±78)ng.L-1,与手术当日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白细胞介素6浓度下降(7±3)ng.L-1,低于对照组(3.0±1.7)ng.L-1(P<0.01)。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术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可能是维持或提升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安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氨茶碱、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生理盐水250mL,每日静脉滴注1次;两组均治疗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血气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叶黎军 《海峡药学》2012,24(6):181-18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用参麦注射液6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51例用门冬钾镁40mL,参麦注射液6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作用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可以在临床上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洁  董岩  张春霞 《中国药房》2012,(8):700-70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防治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所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将125例应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4例,对照组61例。试验组化疗前1d开始加用参麦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14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观察神经毒性反应的变化、测定周围神经功能。结果:试验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6.6%(17/64),对照组为57.4%(3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功能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分别为(41.9±2.2)m·s-1和(36.3±3.2)m·s-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分别为(42.5±4.2)m·s-1和(35.5±3.3)m·s-1;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分别为(4.1±1.5)ms和(4.7±1.1)ms;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9.1±4.2)μV和(7.3±3.3)μ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所致的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在肝素化前、转流30 min、体外循环停机时和术后24 h分别测定体外循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栓烷B2(TXB2)值变化;分别于术后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并于手术后即刻、2 h和6 h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测定。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肺功能改变。结果与体外循环术前相比,血小板计数在术中和术后降低,血栓烷B2在术中明显增高,术后很快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或P<0.01)。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在术后降低(P<0.05或P<0.01)。结论体外循环可导致血小板数量的改变和功能障碍,并在术后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继会  王德华 《中国药房》2008,19(27):2148-2149
目的:观察茵栀黄加苦参素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注射用苦参素60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50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甘草酸二胺注射液30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加茵栀黄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40m 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硝酸甘油15m 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心心绞痛用药安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咏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66-356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2、IL-4以及IFN-γ血清含量。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6.41%、总有效率92.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和71.79%(χ^2=4.222、3.933,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 CD4+CD2+5 FoxP3+Treg 细胞计数比30.66%比24.10%、7.49%比5.15%,血清IL-2、IL-4以及IFN-γ血清含量(15.6±4.3) ng/mL比(10.3±3.1) ng/mL、(9.5±2.7)ng/mL比(13.9±3.4)ng/mL、(37.1±4.3)ng/mL比(31.2±4.9)ng/mL,较治疗前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29、4.012、4.568、4.105,均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参麦注射液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涛  陈斌 《中国药业》2013,22(8):48-49
目的比较丙泊酚单用与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6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5例,观察组356例。对照组患者均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2.5 mg/kg,观察组患者先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μg/kg静脉滴注,再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1.5 mg/kg。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术毕苏醒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0.3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对照组术毕苏醒时间为(6.8±2.2)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5.4±2.1)min(P<0.05);对照组丙泊酚用量为(2.92±0.81)mg/kg,显著多于观察组的(2.22±0.42)mg/kg(P<0.05);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2.6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及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解痉、平喘、吸氧、抗感染、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评分分别为(0.8±0.2)、(0.6±0.5)、(0.7±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5)、(1.5±0.7)、(1.5±0.8)分(P<0.05);观察组20例(6.67%)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0例(3.33%)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提高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王开莲 《中国药业》2014,(14):35-37
目的探讨转化糖注射液联合舒氧宝对择期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择期胃肠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湿化瓶,每天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共7d;治疗组使用舒氧宝,每天静脉滴注转化糖注射液500mL,共7d。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P〈0.05);日均咳痰量(27.52±4.13)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0.35±3.88)mL(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20.38±2.7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95±3.52)d(P〈0.05);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舒氧宝联合转化糖注射液使用,能有效提高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白涛  来永强  尤斌  韩杰  许春雷  曾文  孟旭 《中国医药》2012,7(8):921-924
目的 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瓣膜手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自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共进行瓣膜手术5066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984例(47.7%),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653例(31.7%),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38例(6.7%),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88例(13.9%).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分析术前LVEF值对不同病理改变的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同时对手术前后LVEF值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按照临床标准,以LVEF≥50%为正常,LVEF< 50%为减低.①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中,术前LVEF减低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7% (4/109),LVEF正常患者为3.4%(30/8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术前LVEF减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12.0% (10/83),明显高于LVEF正常患者住院病死率[3.3% (19/570)] (P<0.01);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LVEF减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4.5% (1/22),LVEF正常患者住院病死率2.6% (3/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LVEF减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8.5%(5/59),明显高于LVEF正常患者[2.2%(5/229)](P<0.05).②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中,术前LVEF正常者术后LVEF下降[(61±9)%比(64±7)%,P <0.01];LVEF减低者术后LVEF升高[(56±11)%比(44±6)%,P<0.01].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术前LVEF正常患者术后LVEF明显下降[(58±10)%比(64±7)%,P<0.01].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术前LVEF减低者,术后LVEF明显升高[(57±13)%比(43±5)%,P<0.01];术前LVEF正常者,术后LVEF下降[(60±12)%比(66±9)%,P<0.01].单纯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中,术前LVEF正常者,术后LVEF明显下降[(57±10)%比(62±7)%,P<0.01].结论 LVEF在不同病理改变的瓣膜病中意义不同.单纯二尖瓣狭窄中LVEF不是敏感指标,其参考意义有限.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中LVEF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二尖瓣关闭不全中,LVEF降至正常,则预示心功能严重受损,且已失代偿.在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病变中,LVEF不是反映病变程度的最敏感指标,同时受心室壁张力影响,不能完全代表心肌功能的改变,临床上不应作为判断手术风险的主要指标.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LVEF可以真实反映左心室功能,且LVEF 值的降低是心脏失代偿的表现,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作为手术指征和判断预后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107例,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选取该院2004年1月以前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的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2%(103/107),对照组为86.0%(431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13,P〈0.05);肿瘤全切除率观察组为90.6%(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X^2=4.709,P〈0.05);术中输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489.2±13.4)mL与(893.0±21.3)mL,t=144.468,P〈0.0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70.6±18.2)min与(45.3±11.7)min,t=8.991,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3,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HR高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3±10)mmHg(1mmHg=0.133kPa)比(76±8)mmHg,(89±10)mmHg比(80±8)mm Hg;HR:(78±12)次/min比(704-8)次/min,(854-8)次/minE(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nlin比(11±2)min,(11±2)min比(16±2)min,均P〈0.05],且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分比(3.0±1.3)分,尸〈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和观察组(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每组各42例,治疗6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氧分压及CO弥散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及肺通气量、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2.9%比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67.57±9.93) mmHg比(51.74±9.21) mmHg]及CO弥散量[(18.98±3.44)mL· min^-1·mmHg^-1比(15.83±3.06)mL·min^-1·mmHg^-1]均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降低[(1.15±0.13)μg/L比(3.02±0.28)μg/L],而肺通气量显著提高[(1.85±0.36)L比(1.69±0.30)L](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4.8%比19.0%, 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宋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820-182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62例采用保守治疗或钢板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3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早期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7.4±21.3)min、(209.6±34.5)mL、(174.2±29.4)mL和(17.8±5.6)d,观察组分别为(104.2±33.7)min、(229.1±35.1)mL、(182.2±30.5)mL和(18.2±6.2)d。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927,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6、0.413、0.775,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占96.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26/31)(χ2=6.92,P〈0.05)。对照组在YAS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分别为(23.4±9.2)分和(36.1±11.2)分,观察组分别为(35.1±10.6)分和(42.8±12.6)分,观察组VAS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高于对照组(t=6.032、3.924,均P〈0.05)。观察组发生早期并发症占9.8%(3/31),低于对照组的25.8%(8/31)(χ2=13.6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或钢板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虽然手术复杂,但可以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我院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6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50~59之间,观察组BIS值维持在30~39之间,于手术前24h和术后24、72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麻醉时间为(219±13)min,出血量为(412±159)mL,补液量为(2612±501)mL,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观察组麻醉时间为(221±14)min,出血量为(398±179)mL,补液量为(2568±476)mL,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对照组术后24h、72h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2h 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h 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h POCD发生率为66.67%(20/30),术后72h POCD发生率为43.75%(14/32);观察组分别为31.25%(10/32)、15.63%(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之间相比,BIS值维持在30~39之间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